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科学研究》2016,(5):447-454
杂种优势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水稻、玉米和家蚕中已广泛应用,成为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目前对杂种优势理论的探索却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应用。为此,通过杂种优势利用简史、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的概述,提出将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共同用于杂种优势的研究,以期为杂种优势利用和遗传机理的研究提供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曾使水稻单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水稻种间与亚种间的杂种不育性仍然普遍存在,从而影响了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利用。本研究对水稻产生杂种不育的细胞学水平原因进行了分类分析,对产生杂种不育的遗传学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各种杂种不育基因座位的定位以及已克隆获得的基因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如何克服杂交不育与利用杂种优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水稻杂种一代与亲本幼苗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其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本世纪初,Bruce和Shull相继提出的杂种优势形成的显性互补假设和超亲优势假设至今仍作为一种理论模型而缺乏实验证实。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自70年代三系配套技术建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水稻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学基础目前还知之甚少。在水稻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研究中,分别从生理生化代谢、同工酶分析、DNA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和DNA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但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仍未得到阐明。杂种优势的形成是与异质化相关的过程,它涉及到两个遗传背景不同的体系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亲本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就决定了杂种一代的基因表达类型和特性。因此,我们从分析基因表达与调控入手,运用mRNA差异展示技术分析了玉米杂种一代与亲本基因表达的差异,揭示了不少有意义的现象。本研究以水稻籼型杂交组合(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为材料,探讨水稻杂种一代与亲本基因表达的差异,揭示了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4.
杀雄剂一号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各地应用农药杀雄剂一号,对水稻进行化学杀雄,配制杂种,已取得很大成绩,为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从1973年起,我室与广东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合作,开展了杀雄剂一号对水稻化学杀雄原理的研究。本文报道水稻在不同幼穗发育阶段施用杀雄剂一号后花药及花粉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细胞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杂种优势在提高作物产量和适应性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 由于杂交种后代不能稳定遗传, 每年均需利用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配置杂交种子, 不仅制种成本高, 而且存在制种纯度问题, 限制了杂种优势利用的推广范围。近期, 中国科学家通过对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关键基因进行编辑, 获得了杂种F1的克隆种子, 为进一步固定杂种优势、实现“一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6.
转bar基因水稻在杂种优势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个美国转bar基因水稻抗除草剂品种Bengal Hu-10、Cypress PB-6和Gulfmont为父本,分别与三系、两系不育系及人工去雄恢复系杂交。考种结果发现:这3个抗性亲本所配组合杂种优势不明显。通过杂交将抗除草剂亲本中的bar基因转移到常规恢复系,已经培育出3个抗除草剂恢复系明恢63-B、测64-B和特青-B;且已选配出5个抗性杂交组合,它们能保持原组合的产量水平。还讨论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面临的问题和转bar基因水稻抗性亲本在杂种优势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雄性不育是指植物雄蕊不能正常生长和产生有活力花粉粒的现象。利用雄性不育突变体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是快速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目前,通过杂种制种已大幅度提高了水稻(Oryza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等作物的产量。大豆(Glycinemax(L.)Merr.)作为自花授粉作物,通过人工去雄生产杂交种子不仅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可行。由于适用于杂交种生产的不育系资源短缺,目前大豆还没有实现大规模杂种优势利用。因此,快速实现大豆杂种优势利用迫切需要鉴定稳定的大豆雄性不育系统。本文总结了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genic male sterility, GMS)突变体及不育基因研究进展,同时结合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和玉米中已报道的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从反向遗传学的角度,为大豆核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庄尔铮  吴晓钟 《遗传》1982,4(3):29-30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其遗传机 理比较复杂,迄今还没有比较完善的解释,对其 实质和规律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对于杂种 优势产生的原因以及不育胞质在杂种优势中的 效应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为了探讨水稻三 系杂种一代产生优势的原因,分析核质之间的 关系以及不育胞质对杂种优势的效应问题,为 生产上选配优良的三系组合,利用杂种优势提 供理论依据,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9.
应用花药单倍体培养技术选育新品种,在小麦常规育种上正被逐步认识。然而把这一技术应用到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目前国内仅在水稻上有报道,而在杂种小麦的花培研究上还未见报道。我们从1980年开始连续  相似文献   

10.
选用分布于水稻(Oryza sativaL.)12条染色体上的25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引物,分析了生产中广泛应用的35个杂交 水稻恢复系,在35个杂交水稻恢复系材料间共检测出65个等位基因(alleles),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PIC(Polymorphism index content)值的变动范围为0.206-0.682,平均值为0.414。聚类分析表明,我国杂交 水稻恢复系资源比较丰富,但其遗传差异较小,遗传背景单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