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对江西省修水县志留系西坑组发现的11个新标本的观察,对存在争议的山口中华盔甲鱼(Sinogaleaspis shankouensis)进行了重新描述。深入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山口中华盔甲鱼的侧线感觉管系统展示出基干盔甲鱼类、真盔甲鱼目、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等多个类群的镶嵌特征。山口中华盔甲鱼的侧线感觉管系统由4条纵行干管和6条横向联络管相互交叉在头甲背面形成格栅状分布,可能反映了脊椎动物的祖先状态。山口中华盔甲鱼在动物群上属于中华盔甲鱼–修水鱼组合或茅山组合,该组合可能代表了盔甲鱼类在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里奇期的第一次适应辐射。江西修水西坑组古沉积环境指示了一种低盐度半咸水的近海环境,可能是由于大量淡水从附近河流涌入导致盐度降低,而含鱼层位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中含有的大量泥砾则指示鱼化石经历了短距离的河流搬运。因此,该生物群可能生活在埋藏区域上游的淡水河流里。  相似文献   

2.
徐光辉 《化石》2015,(2):6-7
<正>据最新一期的《古脊椎动物学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贵州盘县三叠纪地层中发现近鲱形类(Halecomorphi)预言鱼目(Ionoscopiformes)新属种化石,命名为奇异盘县鱼(Panxianichthys imparilis)。该发现代表了预言鱼目最原始的属种,为研究近鲱形类的早期演化和生物地理提供了重要信息。近鲱形类包括半椎鱼目、预言鱼目和弓鳍鱼目。生活在美洲淡水环境的"活化石"弓鳍鱼是  相似文献   

3.
一、江西玉山晚奥陶世Favistina的发现江西玉山至浙江江山一带的上奥陶统为一套介壳相地层,富含珊瑚、腕足类、三叶虫、头足类和腹足类等化石。该地上奥陶统分为下部黄泥岗组和上部三巨山组。珊瑚化石在上、下两组均有产出,但是以上部的三巨山组更为丰富。由于化石保存较好,形态各异,属种也多,所以成为研究我国东南晚奥陶世珊瑚的一个有利地  相似文献   

4.
预言鱼目是近鲱形类的一个绝灭支系,被认为是弓鳍鱼目的姐妹群。预言鱼目化石过去主要发现于欧洲的中三叠世拉丁期和晚侏罗世地层以及新大陆的早白垩世地层。近年来,在云南和贵州的中三叠世安尼期地层中分别发现了一种预言鱼目鱼类化石(强壮鱼和盘县鱼),代表了该目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根据产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244 Ma)海相地层中的6块保存良好的鱼化石,命名了预言鱼目一个新的属种,三叠复兴鱼(Subortichthys triassicus gen.et sp.nov.)。三叠复兴鱼是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二种预言鱼目鱼类,代表了预言鱼目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之一,为研究该目的起源和早期分异提供了重要信息。复兴鱼无疑可以归入近鲱形类,因为它具有近鲱形类两个共近裔性状,续骨与下颌关节以及上颌骨后缘具有凹缺。分支分析结果表明,复兴鱼位于预言鱼目的基部,因为它具有该目的重要鉴定特征,上颌骨具有感觉管,但它不具有其他预言鱼目鱼类的进步特征。特别的是,复兴鱼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如额外肩胛骨3或4对、第三眶下骨特别宽大并与前鳃盖骨前缘相接等。复兴鱼的发现表明预言鱼目鱼类在华南地区(三叠纪时期位于古特提斯洋的东部)的早期分异至少发生在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  相似文献   

5.
预言鱼目是近鲱形类的一个绝灭支系,被认为是弓鳍鱼目的姐妹群.预言鱼目化石过去主要发现于欧洲的中三叠世拉丁期和晚侏罗世地层以及新大陆的早白垩世地层.近年来,在云南和贵州的中三叠世安尼期地层中分别发现了一种预言鱼目鱼类化石(强壮鱼和盘县鱼),代表了该目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根据产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244 Ma)海相地层中的6块保存良好的鱼化石,命名了预言鱼目一个新的属种,三叠复兴鱼(Subortichthys triassicus gen.et sp.nov.).三叠复兴鱼是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二种预言鱼目鱼类,代表了预言鱼目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之一,为研究该目的起源和早期分异提供了重要信息.复兴鱼无疑可以归入近鲱形类,因为它具有近鲱形类两个共近裔性状,续骨与下颌关节以及上颌骨后缘具有凹缺.分支分析结果表明,复兴鱼位于预言鱼目的基部,因为它具有该目的重要鉴定特征,上颌骨具有感觉管,但它不具有其他预言鱼目鱼类的进步特征.特别的是,复兴鱼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如额外肩胛骨3或4对、第三眶下骨特别宽大并与前鳃盖骨前缘相接等.复兴鱼的发现表明预言鱼目鱼类在华南地区(三叠纪时期位于古特提斯洋的东部)的早期分异至少发生在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  相似文献   

6.
云南丽江早泥盆世棘鱼类微体化石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云南丽江县鸣音区阿冷初早泥盆世山江组 (Lochkovian EarlyPragian)和阿冷初组(Middle LatePragian)棘鱼亚纲微体化石。这些化石被归属于 4属 5种 ,其中包含 1新属 2新种。这是西藏—滇西区棘鱼类化石的首次报道。不同于华南区棘鱼类的组成 ,丽江早泥盆世棘鱼类以栅棘鱼目属种为主 ,缺少锉棘鱼目属种。它与国外对比 ,则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部同时代的棘鱼类表现出较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文中对江西二叠系乐平组的角质层化石作了描述,并与河南小风口组(下石盒子组)的标志性植物化石华夏单网羊齿(Gigantonoclea cathaysiana)的模式标本进行比较,确定二者为同种,这就为华南与华北的非海相二叠纪含煤地层建立了对比的基础,在地层对比上是一个极有意义的重大进展。对角质层化石的层位江西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作了较详细讨论,论证其时代应属冷坞期(Capitanian)而不是吴家坪期。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江西二叠系乐平组的角质层化石作了描述,并与河南小风口组(下石盒子组)的标志性植物化石华夏单网羊齿(Gigantonoclea cathaysiana)的模式标本进行比较,确定二者为同种,这就为华南与华北的非海相二叠纪含煤地层建立了对比的基础,在地层对比上是一个极有意义的重大进展。对角质层化石的层位江西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作了较详细讨论,论证其时代应属冷坞期(Capitanian)而不是吴家坪期。  相似文献   

9.
湖北保康陡山沱组磷酸盐化微体化石组合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国南方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燧石和页岩中陆续发现的精美保存的化石生物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新元古代晚期生物演化的图景,表明多细胞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冰期之后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分异。其中磷块岩化石库以生物细胞结构的完好保存而著称。继在贵州瓮安、陕西勉县茶店和江西上饶朝阳之后,湖北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磷块岩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磷酸盐化化石生物群。保康化石组合中包括多细胞藻类Wengania,Paramecia和原地保存的Thallophyca;大型复杂疑源类Meghystrichosphaeridium,Echinosphaeridium和目前仅在保康发现的Bacatisphaera;球状蓝菌化石Archaeophycus,丝状蓝菌化石Siphonophycus和在陡山沱组磷块岩中首次发现的Obruchevella;同时,内部保存不同数量小球体的球状化石在保康也大量产出。古地理分析表明中国南方扬子地台陡山沱组磷块岩中保存的磷酸盐化化石库大都形成于浅水台地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0.
安徽潜山、宣城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是十分稀少和非常珍贵的。长期以来,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国家的为数不多的地点发现过古新世地层与哺乳动物化石。解放后,在我国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在广东、新疆、湖南、江西、安徽和内蒙等地发现了分布相当广泛的古新世陆相沉积物和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新生代地层的这一空白,开拓了哺乳类化石研究的新篇章为研究哺乳类起源、发展、迁徙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同时,对中、新生代地层时代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预言鱼目是中生代海生近鲱形类的一个绝灭的支系。由于与弓鳍鱼目密切的亲缘关系,预言鱼目在研究近鲱形类的早期演化和生物地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早期预言鱼目的化石证据非常匮乏;直到最近,产于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的强壮鱼是该目中最古老的也是三叠纪唯一的成员。本文根据产于贵州西部中三叠世盘县动物群的两块保存良好的标本命名了预言鱼目一个新的属种,奇异盘县鱼(Panxianichthys imparilis gen.et sp.nov.)。盘县鱼的生存时代略晚于强壮鱼,但它比产于欧洲晚侏罗世和美洲早白垩世的预言鱼目其他成员要早很多。盘县鱼具有预言鱼目的共近裔性状,上颌骨上具有感觉管,但它保留了一些其他预言鱼目鱼类所不具有的原始特征。分支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盘县鱼是最原始的预言鱼目鱼类,为揭示预言鱼目的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强壮鱼和盘县鱼的相继发现表明,预言鱼目的早期分异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快得多。  相似文献   

12.
江西弋阳梅溪早侏罗世昆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产于江西弋阳梅溪门口山组昆虫化石4属、4种,其中1新属、1新种。根据化石可确定含化石地层时代为早侏罗世。这些昆虫化石的发现使中生(虫非)蠊化石组合的分布范围北延至赣东北。  相似文献   

13.
《化石》2014,(3):7-7
正据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浙江自然博物馆和芝加哥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在云南省罗平县三叠纪地层中发现辐鳍鱼亚纲中一种新的全骨鱼类化石,命名为罗平强壮鱼(Robustichthys luopingensis)。该发现为研究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和预言鱼目(Ionoscopiformes)的起源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全骨鱼类是真骨鱼类(现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的姐妹群,在研究辐鳍鱼亚纲新鳍鱼  相似文献   

14.
1953年夏,重庆大学地质系乐森璕教授在四川江油县观雾寺附近铺路石板上发现了盾皮鱼类(Placodermi),化石。此类鱼化石在我国仅发现有棘鱼目(Acanthodii)及胴甲目(Antiarchi),而且材料比较破碎。关于节甲目(Arthrodira)的化石,这在我国还是初次发现。节甲类鱼化石发现在欧洲的约达46属;在北美的约达35属,包括的种很多,在亚洲方面如西伯利亚等地也有—些发现。此类鱼化石今在我国泥盆纪地层中发现,对于泥盆纪地层的区域对比,该类鱼的地理分布及系统演化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皖南晚侏罗世的弓鳍鱼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0年秋,我所安徽野外工作队在皖南屯溪、歙县一带调查中生代后期脊椎动物化石时,从歙县岩寺附近的“岩塘组”中采集到一批鱼化石。在歙县地区,岩塘组主要为一套黄绿色的砂页岩沉积,厚约81米,鱼化石产于上部页岩中;本组与上覆红层“桂林组”(K_I)呈不整合接触,与其下的火山岩系“石岭组”(J_3)呈假整合接触。关于岩塘组的时代,各家意见不一,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过去在该层位中发现的化石较少,至于鱼化石则过去还未有过发现。此次采获的鱼化石较多,保存较好,经笔者鉴定,除绝大多数是属于和狼鳍鱼类很相近的原始真骨鱼类外,还有两块标本是属于弓鳍鱼目中的中华弓鳍鱼科(Sina-miidae)。这一新发现,不但有助于对中华弓鳍鱼的地理分布有进一步了解,而且大大丰富了我国东南部和华北地区中生代后期地层对比的依据。本文仅就中华弓鳍鱼化石加以记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华南泥盆纪、石炭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些洲际时代较新的“标准化石”,如北美、欧洲早石炭世的重要分子 Lepidodendropsis hirmeri及石炭纪的 Calamostachys、Palaeostachya 等属种。它们和 Leptophloeum rhombicum、Cyclostigma kiltorkense、Drepanophycus spinaefo-rmis、D.spinosus、Archaeosigillaria vanuxemi、Pseudobornia ursina 共存于晚泥盆世晚期梯子口组。西欧、北美威斯法期标准化石 Neuropteris gigantea、Sphenopteris obtusiloba、Potoniea、Mariopteris acuta f.obtusa、M.acuta、Linopteris和Archaeopteridium、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Adiantites gothanii 也共同发现于广东测水组上段或忠信组中段,江西梓山组下、中段,浙西叶家塘组、福建林地组(广东测水组上覆地层和江西梓山组上段含早石炭世的(竹蜓)和腕足类可确定含植物化石的地层时代)。据此,笔者认为 Lepidodendropsis hirmeri、Calamostachys、Palaeostachya和 Neuropteris gi-gantea、Sphenopteris obtusiloba、Potoniea、Mariopteris acuta f.obtusa、M.acuta、Lino-pteris 等属种分别起源于我国华南地区晚泥盆世晚期和早石炭世维宪期。文章还探讨了该期植物发生和迁移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江西清江盆地早第三纪地层发育良好,产有丰富的腹足类化石,已报道的有清江组和临江组的非海相腹足类化石(余汶,1977,1983).本文记述的是清江盆地西部边缘新余县马洪乡新余组中的陆生腹足类化石,共计6属、8种,隶属4科,其中包括1新属和5新种.同时,对这一腹足类化石组合的性质及其时代特征,新余组的沉积环境及时代归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是在余汶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承  相似文献   

18.
江西上饶朝阳磷矿新元古代晚期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江西上饶朝阳磷矿新元古代晚期微体化石产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上部含磷地层中,微体化石组合包括疑源类Asterocapsoides sp.,Megasphaera inornata,Meghystrichosphaeridium chadianensis,M.gracilentum,丝状蓝绿藻Siphonophycus septatum,S.robustum,S.tpicum,S.kestron,S.soldium,Oscillatoriopsis sp.和Slome nunavutensis,及可能的多细胞藻类。该化石组合的发现为中国南方扬子区陡山沱组含磷岩系中微体化石生物群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通报》2004,39(4):3-3
江西九江市湖口县文物工作者最近在鄱阳湖仙岛——鞋山脚下发现了大量形成于2.75亿年前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成为研究鄱阳湖地区远古时期的地质形态、生态环境、生物结构的宝贵资料。最早发现这些古生物化石的是当地有名的考古专家杨赤宇。据他介绍,今年鄱阳湖出现历史罕见的低水位,使大量的湖底河床裸露,鞋山脚下溶洞尽现,奇石成片。在鞋山古炮台下的乱石堆中,杨赤宇发现了大量石灰石。据杨赤宇初步推断,这些石灰石是形成于约2.75亿年前至3.7亿年前的海洋古生物化石。目前,有关研究部门正对这些古生物化石展开研究。摘自《科学时报》2…  相似文献   

20.
记一新的无颌类化石兼论多鳃鱼类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云南宜良早泥盆世一新的无颌类化石,高棘四营鱼,新属、新种 (Siyingiu altuspinosa gen.et sp.nov)。在讨论中主要涉及鼻垂体凹的构造和多鳃鱼类的分类地位。笔者认为,多鳃鱼类和盔甲鱼类的鼻垂体孔位于鼻垂体凹的软骨成分中,它没有吸水的功能,只具感觉的功能。多鳃鱼目不应置于鳍甲鱼纲,而应放在头甲鱼纲的盔甲鱼亚纲中。在盔甲鱼亚纲中,南盘鱼不是接近于盔甲鱼目而是接近于多鳃鱼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