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及其评价指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 ,从学术界、企业界、经济界及政府报告中 ,都在讨论与强调持续发展问题 ,持续发展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共识。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四大特性[3] 。一是生产力 ;二是稳定性 ;三是持续性 ;四是公平性。作为四大特性之一的持续性 ,越来越受到农业生态学界的重视。但是关于持续性的定义及评价指标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 ,因此 ,有关持续性的定义及评价指标是近来学术界经常探讨的问题 ,发表了不少有关该问题的学术论文。1 持续性的定义由于环境的退化 ,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 ,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系统的模拟方法:灵敏度模型及其改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永龙  王如松 《生态学报》1996,16(3):309-313
评估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探讨其持续发展对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问题,需要运用动态的模拟方法进行。由德国著名生态控制论专家F.Vester和A.V.Hesler教授提出的“灵敏度模型”方法,将系统科学思想、生态控制论方法及城市规划融为一体,解释、模拟、评价和规划城市复杂的系统关系,是模拟城市生态系统很好的方法。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灵敏度模型”为评价城市持续发展能力、探讨其持续发展对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讨论了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原理,提出了以区域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综合指标,进一步用承载力、稳定性、缓冲力、生产力和调控力作为衡量区域持续发展的能力。选取自然资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指标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和预警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排序和预警。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概念构架与指标选择   总被引:114,自引:15,他引:99  
在探讨了生态系统健康概念构架的基础上,寻求对管理景观中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整体性评价的合适指标,健康的生态系统不仅在生态学意义上是健康的,并能维持健康的人类群体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是恢复力,多样性和生产力,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第一步是指标选择原则的确定,根据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目的和指标筛选的原则,把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Ecosystem Health Indicator,EHI)分为生物物理指标,生态学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监控的基础,生态系统监控可促进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其不同的内涵,并着重回顾和讨论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及其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包括生态指标,物理化学指标,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指标3大类,生态指标是反映生态系统特征和状态的生物指标,它分为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与个体等不同层次的指标或指标体系,物理化学指标是检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的指标。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指标着眼于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采用经济参数和社会发展的环境压力指标等来衡量生态服务的质量与可持续性,根据其敏感程度和功能性,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分为早期预警指标,适宜程度指标和诊断指标3类,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评价应包括上述3大类指标或指标体系,但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往往因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而有所选择,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目前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确立评价标准与参照系以及如何正确区分人为压力和自然干扰。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从事件调查、医疗救治、危害控制3个关键环节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建立应急处置模型,并对处置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结合我国各辖区实际情况,采用二轮调查问卷研究;通过各专家提出的主要三层级指标和评价方法制作调查问卷,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指导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果评估标准的构建。结果:通过第一轮专家们的建议确定了多个指标,并以此制定了调查问卷。第二轮共收集了来自10个省、市单位的211份有效问卷,通过分析结果确定了部分可用指标。结论:本研究取得的共识性指标可作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果评估标准体系的评价指标,重要性得分的中位数将作为体系的权重得分,并对未取得共识的指标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可作为评估标准体系的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7.
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廖迎娣  张欢  侯利军  陈达 《生态学报》2021,41(10):3910-3916
通过分析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构建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实际情况,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及湿地、水生态等领域有关生态评价的规范,提出植物覆盖度、水土保持度、原生植物恢复度、植物物种多样性、护岸型式多样性和岸线曲折度6项关键指标,以及各项指标的定量化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前4项为主要指标,其它为附加指标的评价体系,明确了赋分等级和对应分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项指标全面系统考虑了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对植物生长状态、动物生存条件和岸坡稳定等方面要求;修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要指标和附加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既实现了对生态修复效果的定量化评价,又体现了对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理念的引导,为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舒远琴  宋维峰  马建刚 《生态学报》2021,41(23):9292-9304
为了获得梯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湿地为例,基于对该湿地维持机制的分析,构建了包括生态特征、功能整合、社会与政治3个方面共20个指标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各个指标的健康阈值分级表。同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解决了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缺乏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支持理论的问题,为评价该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提供指导方法,能够依据其评价结果为后续湿地健康质量的提升及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定量地评价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综合效益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对霍林河森林型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霍林河森林型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工程的综合效益值CE=0.64,属于中级生态经济系统,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总被引:79,自引:11,他引:68  
罗跃初  周忠轩  孙轶  邓红兵  张萍  吴钢 《生态学报》2003,23(8):1606-1614
介绍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特征及其研究尺度,讨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科学基础及目标,着重阐述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指示物种评价法,二是指标体系评价法。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评价必须包括生态学、物理化学、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四个范畴。还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度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赵景柱 《生态学报》1992,12(1):77-83
本文讨论了人口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了人口问题是决定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人口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相互适应,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本文以伊春市为实例,系统地分析了伊春人口的发展过程,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伊春人口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此模型对伊春人口进行了系统仿真和预测,同时提出了解决伊春人口问题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论拓宽生物防治范围,发展虫害可持续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毓骅 《昆虫学报》1998,41(-1):1-4
该文针对我国生物防治资源极其丰富和农民经济实力薄弱的特点,结合我国微孢子虫治蝗和苹果园植被多样化持续治理虫害的成果,论述了应如何发展和拓宽具有我国特色的害虫生物防治,进一步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的同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保障人类福祉是当前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兴起的“安全公正空间”(Safe and Just Operating Space, SJOS)理论框架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评估方法, 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提高人类社会福祉的同时确保环境生态安全。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通湖流域为例, 根据流域内的社会经济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和湖泊沉积记录, 从社会基础和环境系统两个方面构建该流域的SJOS框架, 并利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来揭示总体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流域内淡水利用、空气质量、水质均突破环境上限, 处于危险的状态, 此外流域内无贫困和产业创新两个社会基础维度的完成度相对较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揭示了大通湖流域内社会-生态系统大致分为初始阶段(1950s—1980s)、严重退化阶段(1980s—2000s)和逐步改善(2000s后)三个阶段。研究为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同时也为区域SJOS框架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檀菲菲  陆兆华 《生态学报》2016,36(8):2403-24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发展的持续性和系统的协调性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的三角构架,而在传统上基于各子系统主成分分析结果直接进行形色各异的加权计算对可持续发展评价而言是有待商榷的。提出了非线性主成分分析和施密特正交化(NLPCA-GSO)相耦合的方法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并由此建立区域发展持续性模型和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度模型,再以环渤海区域为实证分析其2001—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基于NLPCA-GSO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模型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主成分分析及对各子系统结果的综合评价的不足;区域发展持续性模型、协调性模型和区域可持续系统变化的滤波分析形象地揭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内涵;实证研究表明环渤海区域在研究时段内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所上升,而环境子系统持续性的下降是引起区域发展持续性和系统协调度的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丰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学,也可为环渤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   总被引:117,自引:5,他引:112  
丁岩钦 《生态学报》1993,13(2):99-106
本文根据保护生物圈与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对策,以代替现在国内外采用的“综合防治”。文中根据生态学与经济学理论,不仅提出了“生态控制”应遵循的经济学与生态学的管理原则,并且提出了“生态控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论,以及它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与主要对策。进而根据国内外本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分析与生产实际需要,论述了本种对策在生产中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湛  马海涛 《生态学报》2018,38(12):4434-4444
在综合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6—2015年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和BP神经网络对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非线性测度与分类,结果较为理想。结果表明:(1)北京和天津处于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空间上呈现出以京、津为中心随距离递减的趋势,最南端的邯郸和邢台处于低可持续发展水平;(2)北京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下滑趋势,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逐年稳步上升,大城市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3)城市在不同子系统中存在各自的优劣势。各个子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城市宜结合各自子系统的优、劣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透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评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产生背景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属性 ,及其所蕴涵的生态学原理 ,并从生态学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提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18.
“满意度”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龙宇  许通  高莉洁  向雪琴 《生态学报》2019,39(7):2291-2297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追求并且不断探索完善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各国研究机构和学者针对如何评价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了大量的分析方法、评价指标和研究框架。分析了"满意度"在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应用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研究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需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涵出发,结合主观与客观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判定,在充分利用客观信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考虑居民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满意度",提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指标动态监测体系,构建适应生态文明体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SDL), sustainabilit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SRD) and system coordination (SC) make up the triangular truss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sessment, but it is debated how should traditional practice best weight and calculate the who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level. The Bohai Rim, covering three provinces and two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lies in a region that is sensitive to profound conflict betwee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models and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issues, we proposed an integrated model of nonline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Gram Schmidt orthogonalization and presented a novel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sessment method and framework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for the society–economy–environment system of the Bohai Rim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he integration of nonline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Gram Schmidt orthogonalization can well remedy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provide a more objective conceptual framework; (b)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system coordination models graphically demonstrate the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of a dyna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c) the empirical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Bohai Rim region has experienced a distinct development period in which the SRD experienced a steady decline and the SDL and SC generally increased; (d) the coordination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by a decline in th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which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 subsystem optimization; and (e)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of variables demonstrates that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the indicator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is study enrich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sessment theory and methodology,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