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LA-G分子属MHC Ⅰ类非典型分子(MHC Ⅰb)组织特异性地高表达于胎母界面的滋养层细胞,MHCⅠ、Ⅱ类抗原是缺乏的,HLA-G分子通过NK细胞受体抑制NK细胞杀伤性,并作为CD8^+细胞毒抑制性T细胞的识别和激活因子,抑制CTL的杀伤作用,HLA-G在胎母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原由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并加工成肽分子,以MHC-肽分子复合体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由T细胞上的TCR识别,激活特异的CTL。病毒基因可编码某些蛋艇于该过程,进而逃避免疫体系的识别和清除。本文综述了这一过程中抗原呈递、病毒免疫逃避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超抗原作为一类强大的免疫激活因子,可活化T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其作用范围从T细胞增殖的诱导,众多细胞因子释放,免疫抑制到免疫耐受和免疫无反应性,并与自身免疫和免疫机能不全有关。超抗原由某些细胞,病毒,支原体和寄生虫产生,它可以激活比普抗原多达数千倍的T淋巴细胞(包括CD^+4和CD^+8T细胞),并可活化NK细胞和单核细胞。超抗原以不同于普通抗原的方式与抗原呈递细胞(APC)上MHCⅡ类子分子及T  相似文献   

4.
CD1分子是不同于MHC1类和Ⅱ类分子的第三类抗原 递呈分子,它能将脂类抗原递呈给某些亚群的T细胞,这些受CD1分子限制的T细胞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在T细胞发育、免疫调节、粘膜免疫以及自身免疫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CD4+4、CD8+T细胞根据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类型特征,各自可被分成两个亚型,CD4+、CD8+T细胞不同亚型的形成,实际上是分化、成熟的T细胞在外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形成不同效应类型细胞群体,在功能上产生极化(polarization)的过程,这一过程受环境和基因的共同影响。极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抗原类型、剂量、进入途径、佐剂、抗原提呈细胞和MHC分子的种类以及遗传背景、细胞因子、细胞膜分子和微环境中的激素等。对T细胞极化的概念、极化与活化的关系以及极化的过程、极化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T细胞受体(MHC-TCR)与病毒抗原肽复合体的研究进展迅速,三者之间在空间结构上相互识别和结合,可以诱导病毒特异性CD8^+CTL的产生,有可能利用病毒抗原肽作疫苗,清除胞内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7.
LBP/CD14系统及其与内毒素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组机体识别和调控内毒素(ET)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即LBP/CD14系统:包括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细胞表面膜结合CD14和可溶性CD14。LBP是ET的重要载体蛋白,mCD14是单核/巨噬细胞等CD14^+细胞表面的内毒素受体,sCD14则是调节内皮细胞等CD14细胞的重要介质。LBP/CD14系统能明显提高各种细胞对ET的敏感性,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汤郡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1):34-35,22
超抗原主要指一些微生物的外产物,极微量即可引起强烈反应。超抗原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MHCⅡ类分子相互作用,再与T细胞受体(TcR)上的β链可变区(Vβ)作用,从而剌激T细胞进行非特异性增殖,释放细胞因子而致病。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TCR-抗原肽-MHC三元复合体的识别模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可溶性MHC分子,为此提供了有利工具,可溶性单链MHC分子具有与穿膜型分子似的功能,在体外已成功地应用于TCR与MHC分子之间的识别学研究及三维空间结构研究,并可能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分子起到治疗疾病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治中  秦爱建 《生命科学》2000,12(4):155-156
所有蛋白质抗原表位既有其相对保守的氨基酸序列作为与相应MHC分子相结合的“锚点”,也有与特定溶细胞性T细胞(CTL)上的TCR要子或抗体他子特异性结合的特异性氨基酸序列。对前者,分子免疫学已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但对后者尚少有报道。我 立克病病毒的9个不同毒株对2个单抗的反应性及其38kD磷蛋白基因的分析,确定了决定两个相叠的不同抗原表们特异性的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