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备课卡片     
备课卡片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把农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经济、技术复合人工系统,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通过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相结合的高度集约化经营。合理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2.
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的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丛书一套共8本著作最近全部出齐。这些著作包括由骆世明主编的《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和《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的原理与技术》,由章家恩主编的《农业循环经济》和《生态规划学》,由黎华寿主编的《生态保护导  相似文献   

3.
<正>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的"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丛书"一套共8本著作最近全部出齐。这些著作包括由骆世明主编的《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和《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的原理与技术》,由章家恩主编的《农业循环经济》和《生态规划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态农业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生态农业标准化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生态农业标准化工作已全面展开.该文从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实践三方面系统综述了我国生态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生态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推进我国生态农业标准化的进程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中国生态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农业建设为龙头,把广东农业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骆世明(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生态农业的建设,是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贯穿系统观点,即不仅要注意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而且还要注意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不仅要把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列入目标,而且还要...  相似文献   

6.
按照生态学原理指导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建设,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旨在针对川西盆周丘陵地区县级农场的实际,通过总结在名山县良种示范繁殖农场5年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探讨生态农业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供发展农村经济参考。五年建设的结果与变化  相似文献   

7.
广西恭城月柿生态农业旅游能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奥德姆(H.T.Odum)创立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emergy)分析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月柿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以期为当地和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该县红岩月柿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经济投入为12.74×10^5$,经济产出为35.47×10^5$,实现经济净收益22.73×10^5$。与原生态农业系统相比,复合系统在经济投入增加17.2%的情况下,经济产出增加126%以上,经济净收益约为原生态农业系统的4.75倍,经济产投比由原系统的1.44变为复合系统的2.78。发展生态旅游之后,当地新的生态农业旅游系统在环境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对环境资源的经济反馈9.24×1017sej,使能值产出增加9.79×10^18sej,新系统净效益是原生态农业系统的4.74倍,净能值产出率为原生态农业系统的1.94倍,能值投资率比原生态农业系统提高17%。研究结果还指出:目前恭城县红岩月柿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8.
《遗传》2014,(1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主要报道全球环境变化与农业、农业生态系统与生态农业理论基础、农田生态系统与农业资源、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农业生态经济学、农业环境质量及环境保护、农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等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适于从事农业生态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科技人员、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农业及环境管理工作者和基层从事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人员阅读与投稿。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业面源污染分区的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涓  谢谦  倪九派  魏朝富  吕家恪 《生态学报》2014,34(9):2431-2441
在三峡库区建立生态农业园是解决库区农业、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有效措施。以农业面源污染分区为基础,探讨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农业园的建设模式和对策。结果表明:(1)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将生态农业园规划为三大生态农业区,低海拔平坝丘陵生态农业区适宜发展"粮果蔬-猪-沼气-粮果蔬+休闲旅游"复合型高效农业模式,中海拔低山生态农业区可采用"粮-林-畜-沼气-草"的生态农业园建立模式,高海拔高山生态农业区适宜发展林草牧药复合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2)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确定了生态种植园、生态养殖园和生态综合园为该区的生态农业园建设方向。划分归并后的五大农业面源污染产污区中,库首外围丘陵山地产污区适宜以生态种植园为主导发展方向;库尾丘陵山地产污区可主营生态养殖园;余下3个产污区的发展核心都宜放在生态综合园建设。(3)三大生态农业区中的中海拔低山生态农业区和五大产污区中的库中平行岭谷产污区是库区生态农业园的建设重点。(4)为保障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应积极促进国家、政府、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创新和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的多样性及其优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生态农业既有丰富经验,又有十分优越条件,一是资源丰富;二是气候适宜;三是劳力充足;四是农民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再加上广大群众有勤劳致富的迫切愿望,各种因素的结合汇成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强大优势,可以预见,只要我们积极实践,认真总结,加速推广,就会进一步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一、生态农业的多样性生态农业是一个多学科的农业生产综合体,它有着广泛的活动领域。近年来,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断探索、努力发展、优化和总结,塑造出了不少适合我国特点的生态农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现代农业框架下,是构建持续、稳定、健康、高产的农田生态系统,持久控制有害生物的金钥匙。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进行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机理机制涉及多学科交叉理论。该文从植物病理学、农业生态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化感等多学科角度,对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祁文莎  郭青海  洪艳 《生态学报》2020,40(22):8103-8111
生态系统服务是建设人类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处的桥梁,景感营造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晰,这限制了景感营造的实践和功能发挥。从人类需求的角度论证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层级关联性,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支持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具有依次发展的层级关系并且各服务之间相互协同。生态系统服务为景感营造提供愿景与载体,景感营造保持、改善与增强生态系统服务,景感营造的作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效能相辅相成。最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层级关联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路径提出景感营造的实现途径:(1)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物质愿景与载体通过农业景观、大地艺术的建造方式体现物质的精神内涵;(2)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的精神愿景与载体通过建设文化景观、展现生态文化的方式把精神内涵物质化。不同景感营造途径的构建其目的都是通过生态系统各类型服务之间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景感的整体化表达从而增强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分析结果有助于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衡量和景感生态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景观生态研究:概念框架与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珍环  陆晓君 《生态学报》2021,41(24):9953-9962
针对当前农业系统中农作物景观变化迅速、人地关系趋于复杂、粮食安全保障需求迫切,提出景观生态学和农业科学交叉产生的农作物景观生态研究这一新兴研究方向。通过构建农作物景观生态研究的概念框架,辨明农业生产中复杂的景观等级结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综述从农业景观到农作物景观的研究变化,指出农作物景观具有高动态性、尺度性和格局复杂特征。针对由种植者、消费者、耕地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组成的农业景观,需要遵循相应的生态和农业经济发展规律,研究农作物种植格局变化、农作物的社会-生态效应和农作物种植可持续性的景观生态途径。重点开展以下四个研究方面的内容,农作物景观时空动态及其形成机理、农作物种植的多功能评价与权衡、景观农艺管理措施及情景模拟、可持续的农作物景观生态评价。从而构建"格局-过程-服务-管理-可持续性"的农作物景观生态研究范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综合的空间分析与管理途径,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人类福祉提升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佛山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损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延琼  章家恩  秦钟  李逸勉  李韵 《生态学报》2012,32(14):4593-4604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类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既具有产品提供、生态缓冲与调节等正效益,也具有水资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污染等负效益。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佛山市农田生态系统生态损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替代市场法等,定量评价了佛山市2000—2009年间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损益。结果表明,佛山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由2000年的58.77×108元上升到2009年73.09×108元,10年间上升了14.32×108元。根据研究期间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分析,产品提供功能受人类技术和管理的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提升潜力,是佛山市农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服务功能之一。产品提供价值占正效益价值比例由2000年的30.47%上升到2009年的61.15%,占净效益价值的比例则从2000年的36.86%上升到2009年的69.33%。可见,除产品提供价值外,佛山市农田生态系统的其他服务功能在逐渐削弱,需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市正效益远大于其负效益,且正效益与负效益的差距在逐年扩大,正负效益价值之比由2000年的5.77∶1上升为2009年的8.48∶1。水资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是佛山市农田生态系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二者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在2000年占总环境成本的82.79%,在2009年仍占78.40%。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田生产的灌溉用水或改变农田耕作制度以减少其负面影响。佛山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损益研究表明,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正、负生态效益,应该重视对农田生态系统各项生态效益价值的评估,从而实现快速城市化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演化的生态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后 ,生命就与环境构成了复杂庞大的生态系统。人类的出现使得生态系统日益复杂化 ,纯粹的天然系统逐渐被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 ,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 ,不断地改变原有的纯自然的生态平衡 ,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的人工生态系统 ,达到新的平衡 ,不断建造了人类文明 ,因此 ,人类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心理环境竞争与共生、改造与适应的生态史。1 农业文明的兴衰在旧石器时代末 ,地球上人口总数不到 30 0万 ,到中石器时代也只有 1 0 0 0万 ,这一时期 ,人类还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  相似文献   

16.
土壤生物与可持续农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持续繁荣的重要保障。从原始农业到工业化农业的发展历程,是"自然力"不断削弱,"人为调控力"不断加强的过程。新兴的可持续农业,则希望将人为调控和自然过程协调融合,建立近自然的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但是,面对土壤生物极高的多样性、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复杂互作及其高度的时空异质性,基于还原论的传统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地下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困难重重。人为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过程调控的针对性和调控效果受到极大限制。尽管如此,土壤生物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作用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空前重视。如何充分发挥土壤生物在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口。简述了土壤生物与可持续农业研究的学科发展历史,总结了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生物及土壤食物网特征的影响,突出了土壤生物群落在可持续农业模式中土壤结构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和化肥农药减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探讨了当前的研究难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如何充分发挥土壤生物在现代农业中的贡献进行了初步的思考。认为:土壤有机质,土壤结构和土壤食物网以及三者的内在联系是可持续农业研究的关键。土壤有机质管理是调控土壤结构、土壤食物网及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支点,但也是可持续农业模式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基于同位素示踪等整体性分析方法,开展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食物网特征及其生态功能的系统研究,揭示农业模式、土壤食物网特征及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联系,是充分发挥土壤生物在可持续农业中的积极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To achieve food security and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ever-growing human populations, farming systems have assumed unsustainable practices to produce more from a finite land area. This has been cause for concern mainly due to the often-irreversible damage done to the otherwise productive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gro-ecology is proclaimed to be deteriorating due to eroding integrity of connected ecological mosaics and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This has contributed to declining species diversity, loss of buffer vegetation, fragmentation of habitats, and loss of natural pollinators or predators,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decline in ecosystem services. Currently, a hierarchy of conservation initiatives is being considered to restore ecological integrity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However, the challenge of identifying a suitable conservation strategy is a daunting task in view of socio-ecological factors that may constrain the choice of available strategies. One way to mitigate this situation and integrate biodiversity with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is to implement offset mechanisms, which are compensatory and balancing approaches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health and function of an ecosystem. This needs to be tailored to the history of location specific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the soci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offset mechanisms can complement other initiatives through which farmers are insured against landscape-level risks such as droughts, fire and floods. For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with significant biodiversity and extensive agriculture, we should promote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nd ecosystem services, replicable at landscape to regional scales. Arguably, the model can be a potential option to sustain the integrity of biodiversity mosaic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8.
王伟伟  周立华  孙燕  陈勇 《生态学报》2019,39(1):146-157
农牧交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区域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典型北方农牧交错区宁夏盐池县为例,利用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框架,评估盐池县1991—2016年农业生态系统正反服务,揭示禁牧政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1991—2016年盐池县农业投入能值和农业生态系统正反服务能值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禁牧政策实施以后增长速度高于禁牧之前,其中农业投入能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反馈能值投入的增加。(2)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盐池县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和反服务在0.01水平(双侧)呈显著的强正相关,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和反服务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3)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反馈能值和农业灌溉面积的增加,可以增强北方农牧交错区农业抵御气候波动的能力。(4)盐池县农业可持续性高于全国和典型农区的平均水平,禁牧政策实施之前盐池县农业可持续性表现出稳定的下降趋势,而禁牧政策实施以后其可持续性表现为上升的趋势,禁牧政策的实施已初步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Grassland is of major importance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vides valuable ecosystem services. Its impact is likely to rise in changing socio-economic and climatic environments. High yielding forage grass species are major components of sustainable grassland production. Understanding the genom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grassland species provides opportunities to accelerate crop improvement and thus to mitigate the future challenges of increased feed and food demand, scarc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water and nutrients, and high product qualities.  相似文献   

20.
税伟  陈毅萍  苏正安  范水生 《生态学报》2017,37(10):3311-3326
饮茶已逐渐成为世界潮流与时尚,不断扩大的茶叶需求正不断刺激茶叶的增产,茶叶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但关于规模化、专业化茶叶种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却未得到相应的关注。为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的专业化茶叶种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专业化茶叶种植大县安溪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由供给、调节和支持正、负服务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能值法,从不同专业化茶叶种植水平、不同农业种植结构、不同地貌类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安溪县以专业化茶叶种植为主的农业生态系统中供给、调节和支持三大服务功能的正服务价值都大于负服务价值,系统以提供正服务为主;(2)专业化茶叶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气体、气候调节能力,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供给与调节功能具有正效应;(3)但专业化种植过程中造成的土壤流失情况也较为严重,对农业生态系统支持功能的负面影响较大;(4)"茶-蔬"、"茶-果"等复合生态茶树种植结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茶叶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