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外来种入侵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在入侵生态学研究方面 ,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入侵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研究和争论的焦点。自Elton的经典假说提出以来 ,物种丰富度高的群落比物种贫乏的群落更能抵抗外来种入侵的观点得到广泛接受。一些理论模型和多样性处理实验支持了该假说。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野外观测和实验研究开始对这一经典假说提出异议 ,甚至反对。同时 ,在入侵生态学广泛受到关注的今天 ,大量的实验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本文对Elton经典假说提出以来全球有关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入侵关系的主要研究及其观点进行了评述 ,以期为我国有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梧桐山甲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报道了深圳市梧桐山岗景区鞘翅目昆虫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梧桐山鞘翅目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动态研究表明6、7月份是鞘翅目成虫出现的高峰期。应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模型及Shannon Wei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了该地鞘翅目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结果表明梧桐山的鞘翅目昆虫物种组成为丰富型,相当高的多样性指数说明梧桐山的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3.
4.
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燕春  张峰 《植物研究》2006,26(3):364-369
以109个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各群落之间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排列依次为:柽柳—委陵菜群落>柽柳+沙棘—鹅观草群落>柽柳—鹅绒委陵菜群落>柽柳—芦苇群落>芦苇+水蓼+莎草群落>芦苇+苔草群落>百里香+铁杆蒿群落>香蒲+水蓼群落>水葱+轮藻+眼子菜群落>藨草+莎草+泽泻群落>水葱+藨草+芦苇群落>狐尾藻+香蒲群落>慈姑+芦苇群落>水蓼+慈姑群落>水莎草+水稗群落。对12种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后发现,R0、H′和E4优于其他指数。  相似文献   

5.
应用1986年到1992年固定沙丘样方调查数据和同期降水量资料,对科尔沁沙地物种多样性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种丰富度以对降水量变化的反响比较强烈,一个干旱年份可减少固定沙丘植物种丰富度,而随后的恢复却需要3年友上的时间。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二者呈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D对降水量变化的反响来看,生长期降水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大于年降水。在固定沙丘植被  相似文献   

6.
地带性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在群落调查以及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对暖温带地区、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区、亚热带地区以及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笥植被不同群落类型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这4类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在热带地区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为最高,然后依次是亚热带地区、秦蛉地区和东灵山地区;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则以亚热带地区为最高,其次是秦岭地区,热带地区的则仍高于东灵山地区;灌木层  相似文献   

7.
贵州部分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贵州省178个森林群落样地的数据研究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测定的指标有群 落物种丰富度,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垂直带生物气 候条件下的森林群落有不同的多样性。相同垂直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基质生境相同时,不同森林植被亚型的群落的多样性近似,基质生境不同时,群落多样性则不同;同一群落类型的各个样地的多样性也有变化,结构不同的群落个体,其多样性指数不同,演替趋势也不同。乔木第二亚层的多样性普遍地高于乔木第一亚层。同一演替系列中,越接近顶极阶段多样性越高。多样性指数与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呈紧密的正相关,与群落个体总数没有相关。认为多样性测定在比较、说明群落的结构、类型、组织特征、生境、演替等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分形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个新的群落α多样性测度方法。定义物种多样性指数DIV =2S -∑Si =1(1/Ni) a,式中S为群落物种数 ,Ni 为种i的个体数 ,a为对个体数敏感程度的控制参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只是DIV指数中参数a =0时的一个特例。在存在自相似性的尺度范围内 ,利用分形维数可以对任意尺度上的群落α多样性进行较为准确地定量描述。以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作为应用实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DIV指数与取样尺度在双对数坐标上的线性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常用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  相似文献   

9.
上川岛潮间带不同生境底栖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磁学》2005,5(1):4-7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区系组成复杂且起源古老,为连接华东、华北和华中三大植物区系的纽带,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采用样方法,在大别山南坡的多枝尖、庵基坪和麒麟沟3个地区,沿着不同海拔高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森林植物群落进行研究,从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及其与海拔因子的关系等方面,对大别山南坡的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共记录有植物108科270属449种,划分为20个森林植物群落类型;2. 森林植物群落各层次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草本>乔木>灌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现出乔木>灌木>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较为复杂;3. 森林植物群落各层次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也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但草本层在1400m之后有上升的趋势。Pielou指数在乔木层中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在草本层中表现为先下降后出现上升,在灌木层中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上升,但其波动更为剧烈。本研究对大别山南坡森林植被大范围的采样观测研究,能够全面的展现大别山南坡森林植物的种类分布、空间组成等整体概况及其与海拔因子的关系,能为以后大别山南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较为全面真实的数据,从而为大别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地区植物种多样性对沙地草场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对科尔沁沙地草场不同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地生产力关系的研究表明 ,依据植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产力的关系可分为两类 ,其中功能多样性和组成多样性为一类 ,最高生物量变化于 2 99~ 3 3 6g·m-2 ,为简单的一元线性关系 ,相关性显著 .种丰富度和S W指数为一类 ,最高生物量变化于 42 6~ 43 3 g·m-2 ,与沙地草场生产力关系较复杂 ,曲线类型为抛物线型 ,相关性较显著 .同时 ,种丰富度、S W指数、功能多样性和组成组样性与沙地草场生产力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 ,组成多样性指数对沙地草场生产力影响最大 ,S W指数最小 ,依据灰色关联度排序依次为组成多样性 ( 0 .74) ;功能多样性 ( 0 .72 ) ;种丰富度 ( 0 .66)和S W指数 ( 0 .14 ) .可以认为沙地草场改良应建立在种的引进 (增加种丰富度 )和引进种所产生的组成 (生活型 )多样性上 .  相似文献   

12.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著名草原之一 ,地位于我国东北西部地区 ,主体部分位于内蒙古赤峰、哲里木盟境内。近几十年来 ,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该草原退化、沙化日趋严重 ,导致生态系统本身的破坏 ,生物资源锐减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6 ]。而且 ,草原退化程度显现出与某些环境因子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首先研究该沙地的植物群落 ,根据实地调查 ,对沙区的植被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特征作了科学地分析和论述 ,为深入研究生态环境恶化中的沙地植被演替 ,以及规划、整治、开发利用科尔沁沙地提供一些科学依据。1 研究区自…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区不同海拔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依据植物在各海拔带出现的频率和不同海拔带植物种的生活型,对祁连山区草地群落海拔2500~3000m的物种α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Shahnon-Wiener指数从1.432上升到1.832,Simpson指数的变化较为复杂.海拔2701~2800m带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带.在祁连山草地群落中,有毒的与食性较差的物种在各海拔带所占比例均超过50%,生物量占到整个样地生物量的60%以上,物种多样性已呈现衰退.  相似文献   

14.
Katoh  Kazuhiro  Takeuchi  Kazuhiko  Jiang  Deming  Nan  Yinhao  Kou  Zhenwu 《Plant Ecology》1998,139(2):133-144
Grazing control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for the control of desertification in semi-arid regions. However, economic reasons often make complete inhibition of grazing (complete exclosure) difficult to carry out. Grazing control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Kerqin Sandy Lands, Inner Mongolia, China, by means of seasonal exclosure, whereby grazing is allowed from November to April. The harvesting of hay is also allowed once during September - October. The aim of the reported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seasonal exclosure 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pecies composition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356 quadrats and ordinated by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A). Ordination indicated that landform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vegetation. Regardless of landform and type of grazing control, however, vegetation coverage, vegetation height and species richness were higher at sites where grazing had been controlled, than at sites lacking any control. Perennial species were dominant at the former while annual species were dominant at the latter. Both shrub and tree species were quite rare at the sites where seasonal exclosure had been carried out. It is concluded that seasonal exclosure is sufficient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grassland vegetation in and around the study area. When shrubby or tree vegetation is needed for reasons such as fixing sands or preventing sand dune remobilization, complete exclosure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5.
利用90年代1◊25万和1◊50万的TM遥感影像及GIS获得的数据,结合该区70、80年代遥感调查数据,分析了科尔沁地区6个县的土地覆盖类型和潜在沙漠化动态及敏感因子。结果表明,1980~1990年该区的沙化面积从53%扩大到70%,林地下降10.7%,草地增加8.38%,主要为低覆盖草地。由于10年来人口密度增加了10人·km-2,耕地平均增加了7%,人口增加和活动是土地覆盖变化的敏感性因子。分析该区沙漠化的自然因素表明气候变化导致沙漠化的正逆过程,人类活动是近代该区沙漠化加剧的直接原因。灰色预测表明该地区2000年以后人口增加,而沙漠化呈增加和减少两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To understand the contemporary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Mu-Us Sandy Land, China, we assess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desertification from satellite images. W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land use by comparing desertification images and GIS-based thematic data. Socioeconomic factors were studie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local people. The desertified area ratio in each village was related to the sand dune ratio. Desertification in this region was affected by the activity of sand dunes. The revegetated area ratio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ropland ratio. The development of cropland and surrounding woods contributed to revegetation of desertified land. Desertified areas were distributed mainly in pastoral regions. Crit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grassland for sheep and goats was approximately 2 head/ha.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of goats was evident in the severely desertified ranges. Goats were increasingly introduced to earn money through modernization, but they overgrazed fenced pastures. Furthe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needed to promote sustainable land use.  相似文献   

17.
种、种的多样性及退化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维持研究   总被引:41,自引:8,他引:33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并维持系统的功能支行,生物种和不同种类构成的群落为人类提供诸如营养物质循环、生物生产力、营养功能等形式的重要生态服务,特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抵御逆境和干扰的能力紧密相关,多样性的提高会增加系统的稳定性,与单个种和种类的数量相比,功能群和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效应要大得多,且易于被用来测度稳定性和预测群落变化,本文提出并探讨了种对生态系统功能作用的几种形式,理解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关系能指导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维持其功能的实践活动,尤其为恢复的初始阶段进行群落的“种类组装”提供生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沙地景观斑块结构对沙漠化过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 RS和 GIS技术对科尔沁沙地景观斑块结构对沙漠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选择固定沙丘斑块、农田斑块和景观中总斑块的数量、平均面积和平均斑块形状等九个因子 ,分别采用单因子关联分析和多因子 PCA分析 ,揭示了科尔沁沙地斑块结构对沙漠化过程的影响。单因子的分析表明 ,固定沙地斑块数 (SN )和平均斑块面积 (SA)、农田斑块数 (CN)和总斑块数 (TN)与沙漠化程度 (DG)的关联程度极为显著 (在 0 .0 1水平上 ) ,关联系数 >0 .92 1。各因子与沙漠化程度之间存在回归关系 ,其中上述 4个因子与沙漠化程度的关系比较密切 ,呈线性回归关系 ,相关系数变化在 0 .90 2~ 0 .991之间 ,相互之间有较高的置信度。PCA的分析表明 ,不同类型斑块数量对沙漠化景观的影响最大 ,其所代表的影响方向 (PC1轴 )占所有分析因子贡献率的5 3.3% ;不同类型斑块形状对沙漠化景观的影响次之 ,其所代表的影响方向 (PC2轴 )占所有分析因子贡献率的 2 7.5 %。从不同斑块类型对沙漠化的影响特点来看 ,固定沙丘斑块对沙漠化的发生、发展起正向的影响作用 ,斑块的各种指数 (SN、SA和 SF)与沙漠化的关系都为正关联。农田斑块对沙漠化的影响作用则较复杂 ,其中斑块数量 (CN )与沙漠化的关系为正关联 ,而平均斑块面积 (CA)和平均形状指数  相似文献   

19.
历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山西历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青榨槭+五角枫林>青榨槭+鹅耳枥林>辽东栎林>栓皮栎林>华山松+红桦林>油松+栎林>白桦林>侧柏+栓皮栎林>红桦林>华山松林>侧柏林>油松林>红桦+山杨林;森林群落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大于草本层和乔木层,而均匀度指数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则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海拔1 000~1 920 m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Hill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均呈正相关(P<0.05),海拔大于1 920 m则呈现负相关;这些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出“中间高度膨胀”的规律,即中等海拔高度上物种多样性高而低海拔和高海拔物种多样性低.这主要是由于在中海拔(约1 900 m)地段水热条件组合较好,人类活动干扰较少所致.  相似文献   

20.
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序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1986 和1996 年对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的重复调查,运用构成指数对这些群落进行演替排序,研究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动态.结果表明,构成指数( CI) 可适当改变空间代替时间的局限;在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呈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物种均匀度没有明显的动态规律,这与种间( 内) 关系密切相关,因而适当干扰有利于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