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藏高原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区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依据Wilson和Reeder(2005)主编的兽类分类系统,共收集青藏高原兽类250种,分别隶属10目30科.将青藏高原各自然地理单元作为基本单元,根据兽类分布特点,采用Ward's方法对各基本单元进行聚类,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对青藏高原兽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青藏高原的兽类中,古北界物种主要分布在羌塘及高原北部地区,该地区的古北界物种占高原全部古北界物种的88.6%;东洋界物种主要分布在藏南及横断山地区,该地区东洋界物种占高原全部东洋界物种的97.7%.(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当连接距离为0.6219-1.0738时,将青藏高原划分为2个动物地理I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5034-0.6219时,划分为4个动物地理Ⅱ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2236~0.2684时,划分为7个动物地理Ⅲ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0930~0.1245时,划分为16个动物地理Ⅳ级区.(3)依据青藏高原兽类地理分布格局特点,结合青藏高原隆升对物种分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高原兽类分布格局成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兽类分布格局的形成与高原的自身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青海柳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及文献资料,对青海省柳属(SalixL.)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青海产柳属植物多达45种(含种以下5变种、1变型),隶属15个组(Sect.),分别占青藏高原组、种的100%、40.9%和我国组、种的40.5%、17.5%,居我国第4位。青海柳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包括祁连山系东段和青南高原东南部,垂直分布集中于海拔2000~4000m,是世界柳属植物海拔分布最高的地区之一。青海柳属植物区系特征表现在:(1)种类丰富;(2)多型性突出;(3)地理成分较复杂,以欧亚大陆温带分布成分和青藏高原分布成分为主,中国特有分布占有一定的地位;(4)特有现象不明显,仅占青海种数的8.9%;(5)两雄蕊或单雄蕊的进化类群占绝对优势,占青海种数的93.3%。青海柳属植物与邻近的东部(甘肃东部、陕西)和东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地区联系密切。由于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不断抬升,形成了适应高寒和干旱环境的青海柳属植物的分布与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3.
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特异性与历史渊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系统分析了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区系成分的复杂性、古北与东洋成分的交融性、区系组成的特有性和物种分布的间断性.进一步结合地质历史事件对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历史渊源及其特异性演化进行了初步讨论.根据蚜虫类分布特点,建议古北区和东洋区在横断山区的分界线南移至丽江一线;横断山区蚜虫和其他地区的间隔分布可能是由地质历史上板块运动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循环往复造成的;横断山区蚜虫区系是一个复合区系,同其他动物地理区划如新北区、澳洲区、非洲区等的蚜虫区系都有密切的历史渊源,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的隆起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循环往复又使得本区蚜虫区系有着独特的演化历程,从而造成了本区蚜虫区系的特有性.  相似文献   

4.
黄薇  夏霖  冯祚建  杨奇森 《兽类学报》2007,27(4):325-337
通过整理文献资料,依据Wilson和Reeder(2005)兽类分类系统,共收集到新疆兽类138种,分别隶属8目22科。根据兽类在各个特定分布区的分布特点,采用Ward的方法对各特定分布区进行聚类,依据特定分布区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并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对新疆兽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探讨,并将全疆兽类动物地理区划划分到第Ⅲ级。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与分布区的环境异质性密切相关,同时,区域环境一致性较高的地区,其兽类区系成份相似度亦较高,聚类结果的一致性较强;新疆兽类的分布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较显著,天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明显的地理界限对兽类的交流、扩散起到明显的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海湟水流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湟水流域位于青海省的东部,约处于北纬35°56′~37°38′,东经100°35′~103°05′。属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1650~4395m,全区面积约16600km~2,属于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大陆性气候类型。本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83科、400属、1234种。分别占本区所属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总科数的92.22%、总属数的78.74%、总种数的54.00%。研究表明,湟水流域植物区系特征为:①在唐古特地区中种类相对较丰富;②温带成分占92.80%,以绝对优势确定了本区系为明显的温带性质(属于以北温带成分,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兼具温性、寒温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或可称为在温带区系中的过渡区系所具有的“复合型”区系特征);③木本类型少,大多数种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缺乏古老和原始类群,一些中国特有种衍生于其广布的亲缘种中,表明本区系具有年轻和衍生的性质;④我国西南高山区系和华北区系对该区系具有双重影响;⑤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植物地区同华北植物地区相互过渡的代表区系之一;⑥特有属和特有种少。在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分区中,本区属于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的唐古特地区。  相似文献   

6.
三峡大老岭植物区系的垂直梯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山地植物区系构成特征及其垂直梯度的生态意义,根据对三峡大老岭地区植被垂直样带 调查获得的植物区系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区系成分构成的基本特征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寻找了区系平衡点的位置;并利用聚类方法分析了山地气候垂直分异对区系成分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老岭植物区系具有温带性质,但仍反映了与热带区系的历史联系,有强烈的区域性;②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为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地中海—中亚中心和东亚中心4组,各组区系成分的垂直梯度特征不同;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平衡点大致位于海拔650m;③区系成分构成和属的物种数量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显示了植物区系构成与山地气候和植被垂直带相对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在1999年、2002年和2006年等数次实地调查基础上,结合作者采集的2 000余号标本和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馆藏所涉的10 000余份前人标本的鉴定、统计,对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地区野生植物区系成分、性质、特点及其分区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共有野生种子植物62科、257属、854种,区内植物种类相对较为贫乏,木本更少。(2)研究区内植物属特征属于以北温带成分、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兼具旱生温性、耐寒温性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3)在以非中国特有种为优势的前提下,该区系植物以温带亚洲成分和中亚成分为主,并有东亚成分、旧世界温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等共同参与和影响的分布格局。(4)区内许多种、属和热带类型植物均以该研究区为边缘分布区,因而区系的边缘性质明显。(5)该研究区因地形及水热条件的明显差异,以海拔3 500m为界分为盆地主体和周围山地两部分,后者因所受高原高山成分影响较多而应属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的一部分。(6)该区系因地理相连,气候干旱而与亚洲东部荒漠区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系最为密切。(7)柴达木盆地主体植物区系的性质相对古老,而其毗邻周围山地区系较年轻。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沿纬度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作者就云南西部横断山区21o-28oN的8个纬度梯度带目前所知分布的9科45属153种(亚种)蚤类的水平分布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这一区域蚤类科、属、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东洋界和古北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沿纬度梯度的变化,都呈现了随纬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25o-27oN之间,研究认为,形成物种密度高峰的主要因素是两大区系分界线和交错区的边缘效应;(2)东洋和古北两大区系成分构成比的水平分布格局截然不同,前者随纬度的增加递减,后者则随纬度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两区系成分过渡或交错区的跨度在23o-29oN之间,并在25o-27oN形成交汇和分异的中心;(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横断山8个纬度梯度带的蚤类总体上归为3个主要地域区系类型,反映出纬度、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对蚤类区系及物种分布的影响,以及蚤类区系和物种组成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格局与地理和气候环境的统一性;(4)蚤类的属、种β多样性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基本呈现双峰格局,峰值反映出蚤类的组成及分布在不同纬度梯度、气候带之间的过渡与转变,说明β多样性的水平分布格局与纬度梯度的气候、环境变化程度的关系密切,以及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对两区系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5)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的规律和格局基本相同,显示了具有同源性的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对蚤类空间分布格局所产生的类似影响,证实了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水平分布格局理应出现近似于它们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与格局的推论;(6)横断山25o-27oN的区域形成了两大区系物种交汇和分异的中心,由于边缘效应和复杂的地理景观,这里蚤类科、属、种、特有种都具有较高多样性,据此作者推断,这里可能是我国横断山区多物种保存、分布和分化的核心区。  相似文献   

9.
湖北大巴山东部蚤类区系组成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与沿雪线调查方法,对大巴山东部具代表性的7个不同海拔梯度及6个不同生境类型,连续进行了11年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获得的8科28属51种9 974只蚤类中,有25种隶属于古北界,占49.02%,21种属于东洋界,占41.18%,5种广布,占9.80%; 经个体数量区系处理,古北和东洋两界蚤类区系数量(37.97%,50.30%)并不完全与物种区系相吻合,但东洋蚤类区系数量与古北物种区系相当;2)大巴山东部蚤类垂直分布的区系特点是,1 500 m以下东洋成分占绝对优势,1 600~2 300 m古北成分达44.82%~56.41%,但个体区系数量却在33.47%~60.16%之间,物种区系成分与数量区系分布并不完全一致; 一些东洋界特有指示性质的巴山盲鼠蚤和它的寄主猪尾鼠,仍可分布到这一地带;当海拔上升到2 600 m,古北成分已稳定达55.00%,此地带已不见东洋界特有指示性质的巴山盲鼠蚤和它的寄主猪尾鼠的踪迹,当海拔上升到2 800~2 980 m,古北成分和个体数量分别已达65.00%和89.51%;3)在大巴山东部51种蚤类中,有24种在秦岭有分布,占秦岭已知34种的70.58%,两座山系古北成分也相当,分别为49.02%及52.94%。最后按区系、宿主动物、植被带谱和地理状况相近原则,对张金桐等(1989)对秦岭南坡的蚤类海拔高度划线1 000~2 000 m进行修订,并上移至2 600 m左右地带,修订后的划线,其具体位置及走向大体与暗针叶林的下限保持一致。此线以上,无论蚤种或是数量都以古北界成分为主,低于此线,古北、东洋成分和一些特有指示性质的种类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跳甲亚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青藏高原(包括横断山区)的跳甲亚科昆虫区系。该区已知47属228种。1)据属级阶元的分布类型分析,以东洋属和南型属种显占优势,是区系主体,显示该区跳甲区系的热带渊源,其中高山属种赋予该区以高山区系特征;2)该区物种分化活跃,是某些多种属中国种类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3)联系中国跳甲亚科区系,在地理分布格局上显示西-东分布,如Hespera属的分布和西南-东北分布或西南-东北的间断分布格局,如Pentamesa和Stenoluperus属的分布。这种地理分布格局反映青藏高原的隆起给中国昆虫区系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陕西秦岭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9月利用铗日法辅以陷阱法对位于秦岭山脉南坡东段的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及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设置采集点10个;2460铗日中共捕获小型兽类689只,隶属于3目6科19属27种(另有两种鼢鼠和一种鼯鼠系其他手段捕获),平均捕获率28.01%。对捕获的27种小型兽类生态和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河梁保护区3个群落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在2.9288-3.3639之间,Pielou均匀性指数在0.7669-0.8602之间。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邻近地区的调查,据一些物种的分布特点,订出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名录,计48种,结果显示秦岭南坡东段小型兽类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要高于秦岭其他地区。另在考察中采集到白尾鼹(Parascaptor leucura)、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斯氏鼢鼠(Myospalaxsmithii)、川西白腹鼠(Niviventer excelsior),在秦岭山区尚属首次记录。还整理了秦岭南坡小型兽类名录,认为秦岭南坡有小型兽类55种,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属于西南区。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兽类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记录了长江流域内兽类280种,隶属于11目36科135属,特有种和受威胁物种分别有14种和154种。根据兽类分布特点,依据山系和水系将长江流域分为19个区域,除了江源区外,物种丰富度、G-F多样性指数和特有种比例,从上游到下游区域总体趋势是随海拔降低逐渐降低,形成以四川盆地和沅江为分界线的3个数量级;利用Jaccard物种相似性系数对长江流域内19个区域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整个流域分成4部分:江源区;横断山区、川西高原、云南高原、四川盆地和秦巴山区;贵州高原、江南丘陵、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淮阳山地、两湖平原和长江下游平原,基本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及我国大陆地势三级台阶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周立志  马勇 《生物多样性》2002,10(1):T001-T003
在系统整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分布资料,获得物种分布范围的基础上,应用GIS软件,基于等面积栅格系统,研究啮齿动物的等级多样性,探讨啮齿动物物种的区域分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和北塔山、伊犁天山、阿拉套山和阿尔泰山地,以及贺兰山地等处的啮齿动物的属数最高;塔里木盆地中心和藏北高原的属数最低。阿尔泰山南麓、伊犁天山和东祁连山地的啮齿动物科数最多;塔里木盆地中心和藏北高原的科数较少。在青藏高原的周边,寒漠与温性荒漠、荒漠与山地、高原与盆地、荒漠与草原、山地与草原等景观的交界处,多样性指数较高。蒙新荒漠区的啮齿动物的属科数比相对较高,青藏高原的属科数比值较低,但青藏高原的种属数比值相对较高,而且GF指数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不同景观类型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祁连山不同景观类型中的苔藓植物进行样方调查与物种组成统计,采用物种相似性系数、多样性指数对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10 m×10 m的样地内共计苔藓植物19科34属48种,其中优势科(≥3种)有6科,含19属31种,分别占本地区苔藓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5.88%和64.58%。在5种景观类型中,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最高(相似性系数为0.5357);河岸带和高山草甸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最低(为0),表现出祁连山地区苔藓植物分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高山灌丛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但针叶林带苔藓植物最为丰富,是祁连山苔藓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5.
Understanding the species diversity patterns along elevational gradients is critical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mountainous regions. We examined the elevational patterns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turnover,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spat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nonvolant small mammals (hereafter “small mammal”) predicted a priori by alternative hypotheses (mid‐domain effect [MD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SAR], energy,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and habitat complexity])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variation of diversity. We designed a standardized sampling scheme to trap small mammals at ten elevational bands across the entire elevational gradient on Yulong Mountain, southwest China. A total of 1,808 small mammals representing 23 species were trapped. We observed the hump‐shape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overall species richness along elevational gradient. Insectivores, rodents, large‐ranged species, and endemic species richness showed the general hump‐shaped pattern but peaked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whereas the small‐ranged species and endemic species favored the decreasing richness pattern. The MDE and the energy hypothesis were supported, whereas little support was found for the SAR, the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hypothesis, and the habitat complexity. However, the primary driver(s) for richness patterns differed among the partitioning groups, with NDVI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nd MDE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for the total richness pattern. Species turnover for all small mammal groups increased with elevation, and it supported a decrease in community similarity with elevational distance. Our results emphasized for increased conservation efforts in the higher elevation regions of the Yulong Mountain.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兽类的分布现状,2015-2017年对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野生兽类共62种,分别隶属8目19科44属。园区内兽类呈现出物种多样性高,珍稀濒危物种多,特有种多的特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兽类物种多样性G-F指数为0.77,表明该区域物种多样性处于很高水平。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个物种受威胁(极危、濒危和易危),比例为32.26%,远高于国家整体水平;中国或青藏高原特有种29种,占46.77%。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青藏区,在地理分布型上,以古北界成分为主,东洋界成分为辅,以古北界高山型成分最多,有25种,且资源量大,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兽类以适应高寒气候的特殊种类为主。3个园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长江源园区与澜沧江源园区为共同关系,黄河源园区与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为密切关系。近些年,三江源地区的兽类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国内外认可,本研究结合园区生物多样性和区系特点,根据保护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监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山地生态系统的生境异质性和物种多样性高, 适合研究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机制。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 本研究选取秦岭南坡陕西洋县辖区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样线法、红外相机法和笼捕/夹捕法, 系统分析了8目21科48种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发现秦岭南坡洋县辖区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大致是中南部低, 北部和东部高; 物种多样性指数大致是中南部和北部低, 东部高。啮齿类动物和非啮齿类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垂直分布格局都符合中峰模式, 但啮齿类动物和非啮齿类动物间存在差异。最优线性模型结果表明, 研究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 年均温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最强, 在6个最优线性模型中贡献都是最大。综上, 秦岭南坡洋县辖区中高海拔区域的物种多样性较高, 应加强对中高海拔地区的保护, 以维系该区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云南省境内17种主要小型哺乳动物(小兽)体表革螨群落相似性进行研究,每一种小兽体表的所有外寄生革螨被定义为一个相应的革螨群落。运用SPSS11.5软件完成17种革螨群落的相似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兽体表革螨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高;隶属同一个属的小兽体表的革螨群落相似程度高,在系统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大多数革螨群落相似性大小与相应小兽宿主在动物分类上的近缘性高低呈现高度一致,但也有一些革螨群落是例外的。这说明小兽体表革螨群落不仅受小兽宿主分类地位的影响,可能还受宿主生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有大量重要的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自然生态系统。但近年来受社会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高原生态系统面临退化风险。为了更好地守护地球第三极,第二次青藏科考提出建立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科学构想。为了全面掌握人类胁迫和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持情况,并识别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持较好的区域,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规划布局提供支撑,研究基于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内涵的理解以及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特征,借鉴加拿大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框架,构建了"格局-质量-功能-问题-压力"生态系统完整性远程评估框架,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整体维持了较好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分别有3.52%、7.51%和70.71%的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等级为优、良和中,但受人类胁迫影响,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完整受到破坏,分别有18.17%和0.10%的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等级为较差和极差。从空间上看,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生态系统完整性整体高于西部地区。从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的角度看,青藏高原可用于建设国家公园的备选区数量多、分布广,且呈现大面积连片分布的格局。目前正在开展的三江源、祁连山、大熊猫、普达措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均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完整性。为了加快推动生态系统完整性高的区域保护,根据青藏高原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的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结果,建议优先启动雅鲁藏布大峡谷、色林错-普若岗日、独龙江三江并流、若尔盖、贡嘎山、稻城亚丁等国家公园建设,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启动其他具有景观、文化价值的国家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鸟类和兽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科学的研究重心之一是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中国是世界上物种特丰富国家之一,了解我国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情况,对于进一步认识大尺度上的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我们收集了全国205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兽类物种分布信息,以G-F指数作为物种多样性的测度指标,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大陆鸟类和兽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特征。G-F指数是一种基于香农-威纳指数的信息测度,测度了研究地区环境分化程度和实际利用这种生态环境分化的生物类群多样性, 是一种对共同起源,相似生境需求的物种类群多样性的标准化多样性测度。结果发现,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内我国大陆鸟类多样性变异大部分都是由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兽类多样性的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内是由随机因素所产生的,而在青藏高寒区,兽类多样性的总变异中99.9%是由空间依赖性所引起的,主要表现在71,492~1,020,000m空间尺度上,其分布表现出了强空间相关性。据此,大尺度上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具有特定的规律,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行动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