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应用“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试验林分树高生长划分为5个生长类型,按不同生长类型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类型杉木施肥后2年生长期的树高年生长量表现为,生长类型好的群体对施肥有更好的持续促进高生长效应;生长类型差的群体,在施肥量相对少时高生长持续效应不明显,当施肥量较大时能有较好的树高年生长量持续生长效应。不同生长类型杉木胸径年生长量对施肥量的响应表现为,相同条件下,好的生长类型比差的生长类型有更好的胸径年生长量效果,施肥量相对不足时,差的生长类型群体胸径年生长持续效应逐渐衰退,好的生长类型对施肥有更好的持续促进生长效果,施肥量大对胸径年生长有更好的持续促进作用,与树高生长表现基本一致。研究表明,遗传品质好的杉木群体对立地适应能力越强,有更好的耐瘠薄能力和更好的年生长量。施肥措施对不同遗传品质生长类型杉木树高与胸径年生长量都有较好的促进效应,能有效恢复与提高杉木低产林分生长,为杉木低产与小老林林分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27个不同种源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进行苗期试验,测定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并对其21个月生的苗高和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云南松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其苗高和地径差异极为显著,初步选出其苗高超过对照(安宁种源)175.3—205.3%的10个种源,可供造林试验用种。本试验还对云南松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仪(ICP),测定相同立地上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10个种源针叶内25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分析矿质元素含量与树高、胸径生长量的相关性,认为利用常绿针叶树种休眠期内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性研究马尾松矿质营养水平是可靠的。矿质营养与产地经、纬度呈负相关。广东和广西的种源可作为江苏地区今后推广马尾松的主要种源。马尾松针叶内钙和锌含量可作为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预测因子。初步认为马尾松属于高钙吸收和高锌利用型树种。  相似文献   

4.
杉木种源胸径生长地理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krige”技术是空间内插稀疏观测资料的随机方法。本文应用该方法,对全国杉木种源试验55个试验点的43个共同种源的胸径生长结果进行地理变异分析。结果表明:“krige”空间内插技术能准确反映杉木种源胸径生长的地理变异规律,拟合优度达到91.7%。用43个种源中的33个杉木种源胸径生长作为已知点预测剩余10个杉木种源胸径生长,预测精度达95.85%,说明用“krige”技术研究杉木种源地理变异是可行的,也为种源区划提供了有力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5.
唐古特白刺种源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古特白刺(Nitrariatangutorum)为蒺藜科白刺属灌木,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优良的固沙树种之一,也是重要开发利用的经济植物。我们从青海德令哈、吐鲁番、玉门和民勤等地引进4个不同地理的唐古特白刺种源,在民勤沙生植物园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源间的株高、地径、冠幅等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生长表现均以来自民勤地区的种源最好,吐鲁番和玉门的较好,青海的次之。同时,这些不同地区的种源都具有抗旱、抗寒、抗风固沙和经济价值较高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6.
福建柏地理种源遗传变异及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福建柏17个地理种源4~5年幼林期树高、胸径生长均有极显著差异,其中胸径差异大于树高.种源×地点交互作用显著,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山区>半山区>丘陵区.种源生长性状存在以纬向渐变为主的地理变异趋势.根据胸径遗传增益大于种源平均值15%以上的选择标准,初步选出适宜不同生态环境造林地的3个优良种源,其遗传增益为17.38%~21.05%.树高、胸径最大生长率均出现在4~5年幼林期,表明早期选择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核桃楸种源选择试验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13个核桃楸种源,在黑龙江省林口和兴隆两个试验点进行播种育苗,调查1年生苗木生长量,进行核桃楸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核桃楸在两地播种后,苗高、基径生长量差异显著,适合林口地区的优良种源为绥阳、和龙、帽儿山和辉南种源;适合兴隆地区的优良种源为抚松、和龙、兴隆和绥阳种源。林口试验点核桃楸种子直径与1年生苗木基径生长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可以作为反映基径生长量的指标,用线性函数模型来模拟核桃楸种子与苗木的生长情况的相关系数和拟合度相对较高。通过对13个种源地和2个试验点的主要环境因子差异与其1年生苗生长性状差异相关性分析,核桃楸不同种源1年生苗高与纬度和年平均气温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相关性,且呈负相关,核桃楸种源可适当向北移栽。  相似文献   

8.
蒙古栎苗期种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带岭试验地25个蒙古栎种源的树高、地径进行调查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蒙古栎1年生苗高、地径及6年生树高、地径间呈正相关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蒙古栎种源各生长性状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蒙古栎种源选择是十分必要的。苇河、集安种源可初步作为带岭试验地的优良种源应用于林业生产。(2)蒙古栎地理变异总趋势受经纬度影响,其中经度影响略大。(3)不同蒙古栎种源生长性状、地理、气象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将参试的25个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Ⅰ区种源多数分布在长白山南部、龙岗山一带,Ⅱ区种源多数分布在长白山及老爷岭,Ⅲ区种源位于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  相似文献   

9.
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耐瘠薄优良个体无性系不同主干茎段穗条在不同季节扦插的生长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带顶芽穗条扦插成活率高于不带顶芽主干茎段穗条,当年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也达显著差异;不同季节扦插明显影响成活率与当年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在3月、5月扦插,当年生苗木高、地径生长超过国家标准,6月底扦插,苗木因生长期较短,苗木高、地径生长偏小。6月以前进行不带顶芽茎段扦插,当年培育苗木质量能达到杉木无性系国家标准的Ⅰ级苗,适宜进行不带顶芽茎段扦插培育,可有效提高扦插穗条的利用率,有利于无性系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干旱一直是限制黄河故道沙区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以其较强的耐旱性、较高的成活率在造林时备受重视。适宜的灌水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当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可以促进刺槐迅速生长,改善当地环境生态。因此,在2011至2012年间,对黄河故道沙地进行刺槐人工林的建设与培育,开展滴灌(DI)、沟灌(FI)和软管喷灌(HSI)3种灌水方式对刺槐人工林幼树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文年份,滴灌刺槐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高于软管喷灌,软管喷灌高于沟灌。水分利用效率受年份影响较大,但均表现为前期下降,8月份前后降到最低值,随后缓慢回升。不同灌水方式叶绿素含量(CC)差异显著,滴灌条件下刺槐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为软管喷灌,沟灌最低。不同树龄,不同灌水方式刺槐株高、地径和胸径差异显著。一年生林,滴灌刺槐的株高、地径和胸径分别比软管喷灌高出23.4、0.27 cm和0.14 cm;二年生林,滴灌刺槐的株高、地径和胸径分别比软管喷灌高53.7 cm、0.61 cm和0.54 cm。滴灌刺槐的株高、地径和胸径的年度生长量分别为软管喷灌的112.1%、107.1%和111.8%,同时分别为沟灌的121.8%、191.8%和343.6%。不同灌水方式刺槐幼树水分利用效率受年际间气象因素影响较大,滴灌可以显著地改善刺槐幼树的光合生理特性,促进其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1.
来自12个种源的70个香椿(Toona sinensis)优树子代在福建省永春县和华安县进行造林测定试验,调查2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测定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华安2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树高1.10~2.80 m,地径1.24~3.72 cm,永春2年生香椿优树子代树高0.91~2.71 m,地径1.18~3.68 cm,华安和永春两个试验点内不同香椿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华安试验点树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22%和23.68%,初步选出6个早期生长表现优秀的家系,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2.55 m和3.44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3.70%和30.16%;永春试验点树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6.44%和26.48%,初步选出19个早期生长表现优秀的家系,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2.52 m和3.34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5.07%和24.96%。通过树高和地径的聚类分析与生长比较,70个参试家系可分为优、良、中、差和极差5个类别。综合2个试验点生长表现,初步认定4号、23号、53号和65号等4个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三代测定幼林为对象,分析幼林期(2、3和5 a)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及2 a生时生物量的累积与分配。结果表明,马尾松幼林期不同杂交组合间的树高、地径、冠幅和活枝数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且生物量在2 a生亦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杂交组合2 a生的地上生物量占植株总生物量的87.17%。幼林期生长性状以树高的增长量最大,5 a生较2 a生增长了4.23倍。采用综合育种值法,依据预测的树高(H)育种值为主,结合地径(D0)和2 a生茎干生物量(Bs)指标的配合选择方式,以入选率20%优选出杂交组合分别为22×44、33×22、40×44。以5 a生时树高、地径的单株育种值为依据,2%的入选率优选出16个单株,其树高、地径、冠幅及活枝数平均增益分别为1.07 m、1.58 cm、0.32 m和4.67个。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江西永丰、浙江开化和安徽滁州3个试验点,以32个种源的麻栎试验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源间林木生长变异、主要经济性状(地上单株生物量)随林龄的动态变化,并基于AMMI模型进行生长性状稳定性分析和优良种源选择。结果表明: 3个试验点麻栎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地)径和地上单株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差异。麻栎地上单株生物量受地点、种源、种源×地点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其中地点对生长变异影响最大,其次为种源和种源×地点。不同地点麻栎苗期(1~3年生)和幼林期(4~11年生)优良种源的选择结果具有较大差异。根据第11年地上单株生物量分别筛选了在当地表现较好的种源,江西永丰试验点7个优良种源,高出试验点均值15.6%~57.8%;浙江开化试验点7个优良种源,高出试验点均值19.2%~45.2%;安徽滁州试验点8个优良种源,高出试验点均值24.9%~63.3%。综合生长量和稳定性表现,筛选出4个适于3个地理区域短轮伐期炭用林培育的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地上单株生物量均值为36.55 kg,稳定性参数均值为0.97。  相似文献   

14.
香叶树一年生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香叶树播种育苗,研究其1年生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变化规律。经定期测定,有序样本聚类和回归分析,拟合苗高、地径与时间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香叶树 1年生播种苗生长期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四个时期。苗高生长量集中在生长盛期,占77.51%,出苗期和生长初期所占比重较小,二者之和仅为7.93%,不及生长后期的14.55%。地径生长量在出苗期占比较大,占总量的18.03%,生长后期为11.47%,生长初期最小仅为8.2%。苗高、地径在生长盛期的时间仅占总生长天数的46.67%,但其生长量却分别占总生长量的77.51%和62.30%。苗高、地径生长量与时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生长曲线可靠性高,可用来估测和分析香叶树1年生播种苗在不同生长时期苗高、地径的生长量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不同坡位对火力楠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高明云勇林场的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纯林及其混交林2004~2007年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运用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上、中、下坡位的火力楠地径、树高、冠幅。结果表明,4年间(林分当年至3年生)所有样地的火力楠幼树平均地径、树高和冠幅均有显著增长。坡位对火力楠的地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各坡位的火力楠平均地径为上坡>中坡>下坡,而坡位对树高和冠幅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当年播种的峦大杉(Cunninghamia konishii)幼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3个遮荫处理(50%、75%、100%光照),每隔7 d监测地径、苗高等生长进程;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苗高、地径生长过程并分析其生长节律。结果表明,遮荫显著促进峦大杉幼苗全生长季的苗高、地径生长,以50%光照表现最好;不同生长阶段遮荫对峦大杉苗高、地径生长量的影响有所不同,进行动态优化十分必要。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峦大杉苗木生长动态。50%光照处理显著提高峦大杉苗高、地径的线性生长速率、最大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量,显著提前苗高线性生长终期、缩短线性生长持续时间,显著推迟地径线性生长始期。峦大杉苗期光照强度动态优化方案:在t≤133 d前阶段宜采用50%光照,在t>133 d期间宜采用100%光照。  相似文献   

17.
苦楝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为进一步做好苦楝种源筛选和良种选育工作,该文对不同产地苦楝实生苗生长性状和各阶段的生长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苦楝苗期生长规律。以15个产地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对苗高、地径、复叶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并用Logistics方程对生长节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苦楝苗高、地径生长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及复叶相关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性水平;(2)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且均存在2次生长高峰,与苗高生长高峰出现时间相比,地径生长高峰出现时间较晚;(3)Logistic拟合方程的R2为0.976~0.994,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说明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苦楝的生长节律;(4)总体上地径速生期较苗高速生期长20~30 d,北方产地苗高和地径进入速生期和结束速生期的时间均早于南方产地,速生期苗高和地径累积生长量均超过总生长量的60%;(5)各生长指标均与纬度负相关,苗高、生物量及复叶面积与经度正相关,其他指标与经度负相关。综上结果表明,苦楝为全期生长型树种,各生长性状在产地间达显著差异水平,生长受纬度和经度双重控制,以纬度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18.
陈又清  王绍云 《昆虫知识》2006,43(4):549-552
研究一个世代中紫胶蚧KerrialaccaKerr寄生对久树(Schleicheraoleosa(Lour)Oken)生长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胶蚧寄生对整株寄主植物(久树)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被寄生的植株与对照植株之间,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幅增长比例相差2%~4%。紫胶蚧寄生对被寄生枝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长度和枝径的增长小于未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未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表面积增加的幅度比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的表面积增加幅度大17%。紫胶蚧寄生对枝条和整株植物的生长影响不一样,反应了紫胶蚧和寄主植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采取的防御和反防御机制。对于寄主植物而言,被寄生的枝条合成的营养成分有部分被紫胶蚧吸收,生长受到影响,如果被寄生过量,甚至会死亡;而对于整株植物而言,在害虫侵袭下,会出现超补偿行为,生长量超过未被寄生的植株。对于紫胶蚧,寄主植物这种防御行为对种群繁衍有利,其他未被寄生的枝条的超补偿生长,为紫胶蚧后代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研究紫胶蚧寄生对久树生长的影响,为充分利用紫胶蚧种虫和寄主植物资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15年生白桦航天搭载家系(HT-1、HT-2、HT-3、HT-4)及地面对照(CK-1、CK-2、CK-3、CK-4)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并利用2年生、5年生及15年生的生长性状拟合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5年生HT-1和HT-4的树高分别与地面对照家系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其中,HT-1树高高于地面对照,而HT-4树高则低于地面对照。其余2个航天搭载家系的树高也高于对照家系,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随树龄的增长,航天搭载家系与地面对照的部分性状由差异显著变为差异不显著,但整体差异趋势依旧与苗期保持一致。航天搭载白桦家系及地面对照重复力除98-3家系外都属于高重复力水准(>0.5),HT-1树高性状的突变增益最高,为7.31%。以-x+S为标准在HT-1内选择了4株优良单株,最优单株树高比地面对照家系提高了35.29%。通过拟合树高生长曲线预测了树高生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了解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也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 Lemée et H. Lév.) L. K. Fu et Nan Li页各家系幼苗生长、光合生理及株高生长节律的差异,以产自江西分宜( FY)、浙江龙泉( LQ)、福建建瓯( JO)和福建明溪( MX)的20个家系的2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对幼苗的株高和地径以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并对各家系的株高生长进行Logistic拟合回归分析以及拟合曲线参数和株高生长节律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供试的20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间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无显著差异,但这些指标在不同家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各家系的株高、地径、净光合速率( Pn)以及叶绿素a( Chla)、叶绿素b( Chlb)和总叶绿素( Chl)含量的最大值较最小值分别高52.99%、29.63%、115.65%、39.81%、30.95%和37.24%。4个产地的株高生长均呈明显的“S型”曲线;各家系的最大生长速率( MGR)、线性生长速率( LGR)、线性生长总量( TLG)和线性生长持续时间( LGD)的最大值较最小值分别高60.00%、61.54%、63.73%和22.73%;从线性生长始期(t1)和线性生长终期(t2)来看,各家系的速生期为5月中旬或下旬至8月上旬。幼苗的株高与MGR、TLG、LGR、地径、Pn、Chlb和Chl等指标均极显著正相关,并与Chla显著正相关,而地径与MGR、TLG、LGR、Pn和Chlb等指标显著正相关,但株高和地径与LGD均无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供试的20个家系被分成4个类型,其中,第Ⅳ类的6个家系的幼苗生长最佳且生长潜力最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各家系的遗传变异丰富,且株高和地径生长主要受生长速率的影响;总体来看,家系LQ09、LQ11、FY21、FY26、MX12和MX18的幼苗生长潜力较高,可作为南方红豆杉的优良家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