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暖温带山地森林的小气候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油松林不同梯度的气温、湿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不同季节的分析结果表明:1.落叶阔叶林夜间始终存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第1梯度>第2梯度>第3梯度>第4梯度)的辐射逆温现象。油松林夜间林内气温观测值始终低于林冠以上值。2.在生长季的不同时期,人工油松林的林内气温(林地以上2m和4m)的日间波动程度和振幅都高于林冠以上(林冠顶以上0.5m和2.5m)。而在生长季中期,充分发育的落叶阔叶林林冠能够明显地缓减林内气温波动和振幅。3.两类林分各梯度的气温一般均在正午后2~3小时内达到高峰,而早晚较低,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4.落叶阔叶林林冠以上2.5m处的水汽压及相对湿度始终低于林地以上4m(林下灌木层以上2.5m)处的同期值,具有比油松林更强的增湿效应。  相似文献   

2.
青冈常绿阔叶林钙的积累和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分布于浙江建德的青冈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Ca的积累和循环。群落各代表种类的Ca浓度为0.12~1.25%,变幅较大,其中能在石灰岩上分布的青冈比其它树种含Ca量高,酸性土批示植物映山红含Ca量很低。老的器官和个体中积累了较多的Ca。青冈体内Ca浓度的季节和径级变化不明显。轱叶和枯枝中的Ca浓度比鲜叶和鲜枝高。降水通过林冠时有部分Ca被淋溶出来。Ca在群落中现存量为1057.22kg/hm^2  相似文献   

3.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辐射能量环境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孙雪峰  陈灵芝 《生态学报》1995,15(3):278-286
本文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辐射能量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对林、灌、草各层次的总、反、净、光台有效及吸收、透射等辐时因子的变化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生长季(5─10日)期间,抵达林冠的太阳总辐射为3095.45MJ·m ̄(-2),抵达灌草层的为388.34MJ·m ̄(-2)。峰值出现在5月,谷值在8月。(2)生氏季内,抵达群落的太阳总辐射主要集中于5、6两月,占整个生长季的40.99%。(3)生长季内,林冠上方净辐射总值为1658.74MJ·m ̄(-2)。(4)林冠反射主要受入射光的光谱特性及群落发育状况共同影响,反射率的变化主要与群落发育状况相关;灌草层的反射及后射率主要受群落发育状况的影响。(5)整个生长季,林冠所接收的光台有效辐时为1308.3MJ·m ̄(-2),灌草层为194.21MJ·m ̄(-2)。(6)净辐射日进程受气候因素影响十分强烈。(7)群落内光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亚高山云冷杉混交林树木生长释放与干扰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云南碧塔海亚高山云冷杉林内4个样地冠层树木的生长压制和释放的历史,用树木年轮分析方法进行了重建,然后根据生长释放频率推测林冠干扰强度(每10年冠层树木的死亡百分率)。4个林分(1个中龄林,3个成过熟林)生长释放的平均百分率为48%~92%。中龄林内,平均生长释放频率为71%/10a,成过熟林则为74%~95%/10a,在油麦吊云杉〔Piceabrachytylavar.complanata(Mast.)ChengexRehd.〕占优势的林分和大果红杉(Larixpotaninivar.macrocarpaLaw)油麦吊云杉混交林分内,估测的林冠干扰强度分别为48%/10a和59%/10a。  相似文献   

5.
群落结构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构建机制一直是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核心。群落结构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物种分布格局, 还包括垂直方向上的物种分层结构。本文基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塔吊样地, 利用林冠塔吊和测高杆精准测量样地内每个个体(胸径大于1 cm)的树高, 并划分群落的垂直层次, 研究了每层的群落多样性特征(α多样性)和林层间的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β多样性)。结果表明: (1)样地群落垂直层次由下至上分为5层: 灌木层、亚冠层、林冠下层、林冠中层和林冠上层。(2)随林层向上, 物种丰富度、多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下降, 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林冠下层最大。(3)利用POD法计算并分解β多样性, 发现随林层向上, β多样性在灌木层与其他各层间呈递增趋势, 在相邻林层间呈单峰型, 不同林层间的物种组成差异主要由丰富度差异造成。 但在林冠下层与林冠中层间丰富度差异较小, 物种替换组分增大, 可能与林冠下层所处特殊位置有关。(4)各林层内微环境从灌木层向上, 趋于高温、强光照和低空气相对湿度, 但林冠下层平均日光强最低。综上,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冠下层可能存在强烈的环境筛选作用, 且光照可能是影响群落垂直结构形成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森林温度特征的研究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森林环境效益的基础.对2004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内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内外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明显不同.白天林内气温一般低于林外,夜间高于林外.昼间气温差夏季较大,7月平均差值为1.6 ℃;夜间气温差冬季较大,1月平均差值为1.5℃.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日振幅总是林内小于林外,7月空气温度日振幅林内比林外低1.7℃,4月土壤温度日振幅林内比林外低5.8℃.  相似文献   

7.
通过样地调查、树干解析及直径分析法,对神农架地区广泛分布的米心水青冈( Fagusengleriana Seem .) 林和锐齿槲栎( 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 Maxim .) 林受压和释压历史及更新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心水青冈直径生长表现为5 种模式,而锐齿槲栎只表现为2 种模式。(85.9±6.9)% 的米心水青冈有过受压过程,平均受压2 .1±0 .8 次,平均受压时间为(47 ±24.1) a,最长受压时间73 a,平均释压次数为1 .6 ±0 .7 次,平均释压时间为(23 ±21.5) a,而60.83% 的锐齿槲栎都均有1 次受压,平均受压时间为(19 ±14) a,受压后没有表现出释压过程。结合高生长和径向生长,认为米心水青冈是耐荫树种,它的更新策略主要是在林下形成苗性萌枝,在有林窗形成时释压生长进入乔木层;而锐齿槲栎是不耐荫树种,其更新策略主要是通过产生大量种子,当有大的林窗时,幼苗在林窗内生长逐步进入乔木层  相似文献   

8.
鲁君悦  张春雨  赵秀海 《生态学报》2021,41(16):6613-6620
探讨不同林层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为群落结构优化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基于吉林蛟河30 hm2针阔混交林固定监测样地的野外调查数据,以2010和2015年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层物种组成、林分密度、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及其5年间的动态变化,利用偏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层群落结构特征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林下层物种丰富度略高于林冠层,林冠层蓄积生产力是整个森林群落蓄积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林下层的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多样性变化较林冠层明显;(2)林冠层优势树种的重要值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逐渐扩大,整个样地林冠层树木个体数量减少了175株,林下层树木个体增加了3503株;(3)地形因子中海拔是影响群落结构动态最主要的因子,通过影响土壤和光照等条件从而影响群落结构变化。该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不同林层群落结构特征差异显著,正确把握地形因子与不同林层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关系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茶果(林)复合园的光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茶果(林)复合园上层林冠透光率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高2~15%,春季可高出30%左右,透光率维持大于55%水平对茶叶产量影响不显著.林冠下的散射量12~14时已超过2.9J·cm-2·min-1的茶树光饱和点水平落叶树下散射光量占总辐射量春季达65~80%,夏、秋季45~60%茶树树冠面反射光量占总辐射量比例小,晴天约为5~8%,年变辐为5~10%,日变幅以10~15时最高,夏、秋季高达0.2~0.4J·cm-2·min-1茶树树冠透射光量在500~2000lX,日变化以16~17时透射率最高约15~20%,茶树吸收光占总量80~85%  相似文献   

10.
马占相思人工林温湿效应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马占相思人工林温湿两方面11年定位观测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马占相思人工林空气及土壤温湿度在空间(水平的和垂直的)和时间尺度(年、季、日)上的动态变化。从功能上来看,可把马占相思人工林的温湿效应简要地概括为调温(湿季降温、干季保温0、滞缓温变以及增温3个方面,具体体现在:①约7龄的马占相思人工林即可表现出较为明显而稳定的温湿效应。林内11年的平均气温(21.7℃)比林外低0.5℃,表层土壤(0-20cm)的平均温度(21.3℃)比林外低2.0℃。马占相思林内极端最高温小于林外,极端最低温则高于林外。林分的降温效应湿季比干季明显,保温效应主要体现在湿季的深夜和干季气温较低的时候。②林内白天各垂直层的气温随距地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诳晚出现随高度增加气温升高的逆温现象。干季各层气温间的分异要比湿季明显。在湿季,土壤温度从地表层开始向下逐渐递减;干季0-5cm处的地温呈递减趋势,深于5cm则土温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林内的气温变化要滞后于林外1-2h。③马占相思林内的平均相对湿度为82%,比林外高4%。在晴天,林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呈“U”型,林内空气湿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但在湿季,接近林冠约7m处的湿度要大于近地表和林冠上层。土壤湿度在0-40cm处随土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0-120cm处则随土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13C和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 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 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 贡湖主要生物类群13C、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13C值从摇蚊幼虫的-32.3到锯齿米虾的-22.1, 其值大小与营养级的关系没有规律性。消费者平均15N值从褶纹冠蚌的10.3到位于顶端间下鳙的19.0, 随营养级位置而升高。群落中所有种类的15N、13C值之间没有相关性(r=0.1835, P0.05), 表明该食物网是非线性食物网。研究结果验证了杂食性生物有机体普遍存在于富营养化的贡湖水域生态系统中, 且13C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固着藻类以及沉水植物为贡湖食物网中大多数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碳源。贡湖食物链长度为4.44营养级。  相似文献   

14.
15.
THE ORIGI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liber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rabbit occipital cortex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derlying cortical synaptosomal and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t varying time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Me-3H]choline. Choline was administered by diffusion from solutions placed in cups formed by Perspex cylinder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Acetylcholine was collected by diffusion into these cups.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acetylcholine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he effect of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cholinergic pathways was to cause a fall in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acetylcholine. However this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ynaptosomal or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s represented by fractions P2 and D of the authors’fractionation scheme. It is concluded that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cortex must come from a store or stores more recently synthesized than the endogenous acetylcholine of these subcellula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