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达尔文学说与拉马克学说的联系及区别陈月强(贵州省镇宁民族师范学校561200)拉马克学说与达尔文学说都是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对现代生物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拉马克认为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赵莉娜 《化石》2004,(4):8-9
提起“物竞天择,适生存”,我们必然会想起达尔;而提到达尔,我们又必定会想到拉马克。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历史上,这二的名字代表了永不磨灭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喻理 《化石》1992,(4):30-31
在自然群体中发现的遗传变异和物种之间的差异是人们普遍熟知的。同时我们都知道,最原始的生命非常小而且简单,可现在却有  相似文献   

4.
达尔文进化论的挑战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弥漫在科学界上空的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首先打破这种阴霾空气的伟人当推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达尔文经过历时四载的航海考察,于1859年发表了创世之作《物种起源》,其核心进化论对科学界影响之巨大,被革命导师恩格斯将其与能量守恒定律和细胞学说一起,赞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进化论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除被不断的补充、修正与完善之外,也遇到过强有力的挑战。本文在对达尔文主义和新达尔文主义作简短回顾的基础上,着重介绍非达尔文主义——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的形成、特点及对学术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阎锡海 《化石》1997,(1):4-6
1865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克劳修斯(Clausius,1822-1888)在创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又提出熵(entropy)这一重要的科学概念,进一步推动了力学理论的发展。随着生物进化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学家发现,熵并非仅限于物理学中的概念,在生物进化中,亦存在着熵的问题。目睹生物进化史,地球上的生物诞生迄今已有35亿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以35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进化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体至少经二,三亿年的历史形成原始原核生物,原始原核生物经过十五,六亿年的时间形成了真核单细胞生物,真核…  相似文献   

7.
曹家树 《遗传》2010,32(8):791-798
文章从现有主流生物进化理论存在的问题入手, 以生物适应进化原理为认识基础, 讨论生物进化的动力, 以求对生物进化机制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薛定谔“生命赖负熵生存”观点的指导下, 提出了“负熵流”包括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 以及负熵流是生命生存和发育的动力的观点。作者在原有生物适应进化原理基础上, 修改完善并提出了“DNA、RNA和蛋白质在环境作用下的生物适应进化调控系统”理论, 并根据系统发育是个体发育的“积分”的观点, 推论得出生物与环境的负熵差引起的负熵流也是生命进化的动力, 对生物进化机制作出了新的理解。基于这样的生物进化机制的认识, 提出了“进化是一个子系统在其上一等级系统中, 将自身全部或部分信息遗传给下一代子系统, 并在其适应上一等级系统过程中, 产生一些新质, 终止一些旧质, 从而在其上一等级系统中得以延续的变化过程”的概念, 并探讨了一些与进化有关的其他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8.
达尔文雀与生物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尔文雀是自然界中生物适应辐射和快速进化的典型例子。自达尔文以后,许多生物学家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对达尔文雀进行了研究。从达尔文雀的生态、起源、进化、自然选择和鸣叫等方面对以往的研究结果做一概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自组织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的进化可以看作是在基因随机突变的驱动下,通过自组织作用而形成高级有序结构的过程。生物进货研究只能看到进货的结果,而不能对进货的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和检验。采用进化计算的算法框架对进化现象进行,模拟随机初始条件及环境突变条件下种群的分化和物种形成过程,研究地域分布对物种分化和形成的影响,以及过渡物种的分布特点,并对有限地域条件下地域面积和物种数量的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同号文 《化石》2003,(1):2-5
生命起源和人类本身的来源应当是人类最早思考的问题之一。经过千百年的思索和探究,到目前为止,相信生物进化的人越来越多,尽管在西方仍有少部分人在相信神创论,但自从达尔文发表其《物种起源》的惊世之作后,进化论已日渐深入人心。进化论之所以越来越多地被大家接受,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证据。目前最主要的证据还是来自古生物学家的贡献。与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相比,人类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对远古生物及其进化过程的了解,只能是借助于各类化石。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大量生物化石,最早的有36亿年左右,而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紊蒿属一新种和对该属分类及演化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宗元  梁存柱  王炜  刘钟龄 《植物研究》2003,23(2):147-153,T004
对新种多头紊蒿(Elachanthemum polycephalum Z.Y.Zhu et C.Z.Liang)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从形态和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其区系起源等方面探讨了紊蒿属(Elachanthemum Y.Ling et Y.R.Ling)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紊蒿属与百花蒿属(Stilpnolepis Krasch.)在形态上虽有相近之处,但花、果实和花粉等形态差异明显,因而不能并入百花蒿属,而应独立成属。该属起源于第三纪亚洲北部的古蒿类群(Pro-Artemisia L.),是蒿类中较为原始的属,为古地中海东部残遗的旱生成分,也是现代亚洲中部荒漠(戈壁荒漠)的持有属;多头紊蒿新种的发现,使紊蒿属从单种属变成寡种(双种)属,表明荒漠植物区系的物种分化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12.
Spongia属沐浴海绵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的Spongia属沐浴海绵有15个种,主要化学成分有大环内酯,萜类,甾醇,神经酰胺和一些长链脂肪酸,脂等,其中一些化学成分具有结构新颖性和较好的生理活性,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该属沐浴海绵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鲴亚科Xenocyprinae共4属6种鱼和鲢亚科Hypophthal michthyinae的鲢、鳙Aristichihys nobilis进行了骨骼系统的研究,并对鲴亚科的6种鱼同工酶谱型,进行了分析比较。鲢亚科虽然具有鲴亚科的共同祖征和全部离征,但因其有较多的特化性状,仍将其列为和鲴亚科并列的一个亚科。应用分支系统学原理推导出鲴亚科的系统发育图。鲴亚科6种鱼的肝、肾、心、眼的晶状体、鳍、脑,肌肉等7种组织5种同工酶(LDH,MDH,ES,ADH,G6PDH)的电泳分析表明,生化分类和经典分类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It has recently been argued that because the genetic load borne by an asexual species resulting from segregation, relative to a comparable sexual population, is greater than two, sex can overcome its twofold disadvantage and succeed. We evaluate some of th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this argument and discuss alternative assumptions. Further, we simulate the dynamic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sexual and asexual types. We find that for populations of size 100 and 500 the advantages of segregation do not outweigh the cost of producing males. We conclude that, at least for small populations, drift and the cost of sex govern the evolution of sexuality, not selection or segregation. We believe, however, that if sexual and asexual populations were isolated for a sufficiently long period, segregation might impart a fitness advantage upon sexuals that could compensate for the cost of sex and allow sexuals to outcompete asexuals upon their reunion.  相似文献   

15.
<正> The megacerine deer (the tribe Megacerini of the subfamily Cervinae) is a rather ancient extinct group, known from the end of the Miocene, The tribe comprises 8 genera: Megaceros Owen, 1844, Sinomegaceros Dietrich, 1933, Praemegaceros Portis, 1920, Praedama Portis, 1920, Arvernoceros Heintz, 1970, Neomegaloceros Korotkevitch, 1971, Orchonoceros Vislobokova, 1979 and Praesinomegaceros Vislobokova, 1983. The Pleistocene history of megacerines is much studied regarding the evolutionary stage of these deer. Almost all students recognize the existence of two branches of megacerines in the Pleistocene of Europe: one of these connected with Megaceros giganteus (Blumenbach, 1803) and the other with Praemegaceros verticornis (Dawkins, 1872), although the estimations of the systematic range of these cervids are different (Azzaroli,  相似文献   

16.
飞机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生物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 :飞机草挥发油在中等浓度 (80 0mg·l-1)时 ,对水稻稻瘟病菌 (Pryiculariagrisea)的抑制作用最强 ,对长春花疫病菌 (Phytophthoranicotianae)的抑制作用次之 ,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的抑制作用最弱 ,其抑菌率分别为 6 1.4 0 %、2 9.2 7%和 14 .4 4 %。用 10~ 2 0 μl·株 -1的飞机草挥发油 ,对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和黄曲条跳甲 (Phyllotretastriolata)有显著的驱避产卵作用。用GC/MS详细分析了飞机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了 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萜类化合物 ,如反式 石竹烯 (16 5 8% )、δ 杜松烯 (15 .85 % )、α 可巴烯 (11.5 8% )、氧化石竹烯 (9.6 3% )、大根香叶烯 (4.96 % )和α 律草烯 (4.32 % )。  相似文献   

17.
三种番荔枝科植物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番荔枝科植物陵水暗罗 ( Polyalthia nemoralis A.et DC.)的根中分离出暗罗素 ( zincpolyanemine)为植物中首次分得含巯基氧化吡啶的锌化合物。实验证明 :具有抗疟、抗霉菌等作用 ,但毒性较大 ,剂量减少则毒性亦减少。此外 ,从该科植物假鹰爪( Desmos chinensis L our.)的根中分离出 3个双氢黄酮及毛叶假鹰爪 ( Desmos dumosus( Roxb.) Saff.)的叶中分离出 4个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 7-甲氧基黄芩素 ( negletein)有显著的强心作用。本文对成分、活性及开发新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发菜的生物学特性及资源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发菜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长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并探讨了发菜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发菜具有典型旱生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结构特征,耐干旱、耐炙热、耐严寒、耐贫瘠、嗜阳光、嗜盐碱,而不耐强盐碱和长期湿期环境。另外还分析了发菜资源面临枯竭的原因,并对其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二氢异香豆素类天然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3,4-二氢异香豆素类天然物的合成,反应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试论茶多酚清除生物自由基的高效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从生物自由基出发,本文综述了茶多酚(TP)清除自由基的效能.茶多酚对多种自由基具有卓越的清除特性,并明显优于其它抗氧化剂,但茶多酚浓度、体系pH值、自由基类型、儿茶素组成与结构对其清除效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