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线叶嵩草草地群落构成及种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线叶嵩草群落和退化的线叶嵩草群落为对象,采用方差比率法分析群落总体关联性;基于2×2列联表及植物种重要值,运用χ2检验和Jaccard指数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了群落构成、植物种间关系及群落演替的阶段。结果表明:(1)2个群落物种组成差异小;(2)群落总体关联性均为显著负相关,群落种间关系整体上比较紧密;(3)群落内多数物种间联结性较弱,独立性较强,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种对数约各占一半。研究认为,2个线叶嵩草群落均处于不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2.
野生大豆为中国二级保护植物.本文选取北京地区野生大豆群落中的28个种群,以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例,分析了野生大豆与其他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与多数种群间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野生大豆在群落中的存在是相对独立的;同野生大豆呈显著性正相关的物种,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物性特性,对小生境要求相似,而同野生大豆呈显著性负相关的物种,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小生境有不同的要求;28个种群种间关系分析表明,大多数种群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表明群落结构发育不完善,种间关系还不稳定,体现出该群落的不成熟性;秩相关系数与生态位重叠的结合分析显示,相关性越显著的种对,其生态位重叠值也越大;以秩相关系数值为基础,参考种对的生态位重叠值,将28个种群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各生态种组内的种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3.
塔克尔莫乎尔沙漠银沙槐群落主要植物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数据资料,运用2×2列联表的Fisher精确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并结合DCA排序,分析塔克尔莫乎尔沙漠银沙槐群落主要植物种群之间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Fisher精确检验有3个种对呈显著正关联,3个种对呈显著负关联;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个种对呈显著正相关,12个种对呈显著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4个种对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负相关13对,占所有种对数的14.29%,正相关1对,占所有种对数的1.1%。银沙槐群落种间关系相对松散,反映出植物群落随着环境变化其物种组成也发生相应变化,正向着相对稳定独立的无关联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多样性和种间关系对四川石渠县有蹄类动物(8种)夏季群落进行了分析。根据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将该地区有蹄类动物划分为3个不同的群落,即:A.高山裸岩寒漠地带:岩羊+藏原羚+白唇鹿+盘羊+藏羚+马鹿(川西亚种)+藏野驴群落;B.高山灌丛草甸地带:藏原羚+马鹿(川西亚种)+岩羊+藏野驴+藏羚+白唇鹿+马麝(横断山亚种)群落;C.亚高山灌丛草甸地带:马麝(横断山亚种)+藏原羚群落。它们间的相似性系数比较低,各群落在物种组成、结构和优势种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运用2×2列联表法对种间关系研究的结果表明,各物种间的关连系数较小,多数种间为正相关连,部分种间为负相关连,经χ2-检验结果表明多数种间关连不显著,部分种间还呈显著的负相关连,在二维排序轴上位置分散。因此,四川石渠县有蹄类动物夏季群落有种类少、结构简单、分布分散和种间竞争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优势种群结构及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金则新 《植物研究》2002,22(1):76-83
以浙江省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为研究对象 ,对该群落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是 :组成该群落多数优势种群的龄级不完整 ,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七子花林是一个不稳定的群落 ;各优势种群在各样地中的分布格局均呈集群分布。用方差比率 (VR)和通过 2× 2联列表进行X2 检验的方法 ,检验了七子花群落乔木层 1 8个主要树种、灌木层 2 0个主要种类的总体相关性和各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是乔木层主要树种间在总体上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正联结的种对多于负联结的种对 ;灌木层主要种类间在总体上呈显著的正相关 ,正联结的种对明显多于负联结的种对  相似文献   

6.
 采用2×2联列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联结系数AC值、Jaccard指数及点相关指数对井冈山栲属(Castanopsis)群落样地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0个种群的种间联结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栲属群落20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显著正关联,反映该群落处于稳定的顶极阶段;20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关系中10个种对具有极显著正联结,10个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4个种对具有极显著负联结,8个种对具有显著负联结。190个种对中,绝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这种种间联结的松散性可能与目前群落的发展阶段及种本身的生态学特性有关。目前,群落处于比较稳定的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7.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地面生地衣多样性及群落数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鹞落坪保护区设置样方,调查样方内地面生地衣种类和生境指标,探讨森林地面生地衣的分布模式和群落特征。对地衣群落进行了因子分析和排序;应用2×2联表的Fisher精确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了种间关联分析。因子分析表明随海拔上升,种类趋于减少,优势种的数目和盖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34),样方湿度和样方生境类型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P=0.001)。根据组平均分析结果并综合生境特征,将保护区地面生地衣划分为5个群丛类型。Fisher精确检验表明仙人掌绵腹衣Anzia opuntiella与红心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erythrocardia等10个种对呈极显著正相关,4个种对呈显著正相关,无显著负相关种对出现。各个地衣种之间的竞争很小。  相似文献   

8.
植物多样性与种间相关性是植物群落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问题, 然而有关二者之间关系的综合研究尚不多见。该文以若尔盖高原排水干扰下不同退化阶段的沼泽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 应用Spearman秩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种间相关性的变化及二者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沿排水梯度, 从相对原生沼泽至极度退化沼泽, 不同植物种群均有其特定的生态分布范围; 群落总种数、样方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Whittaker指数均单调增加; 植物种间相关强度增加; 正相关种对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以极重度和极度退化阶段的较高, 相对原生沼泽和轻度退化阶段的较低, 负相关种对比例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 Shannon-Wiener指数与正负相关种对比例均具有显著线性关系(p < 0.05), Whittaker指数均无显著关系(p > 0.05)。人为排水作用通过提高群落生境异质性, 促进正相关种对的共存, 增加沼泽群落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天津地区迁徙水鸟群落的季节动态及种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津地区迁徙水鸟群落的季节变化及迁徙物种间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以每个调查日为聚类实体,以每日调查记录到的每个物种的数量为变量,采用聚类分析法分别对秋季和春季(1998~1999年)的水鸟群落的时间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秋季天津地区水鸟群落组成按时间顺序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9月20日~10月11日、10月16日~10日25日、11月3日~11月20日及11月26日~12月10日;春季也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3月7日~3月10日、3月11日~3月14日、3月15日~3月21日及3月25日~4月21日.秋季各种水鸟迁经天津的时间较为集中,大部分种类在11月中、下旬的20多天内进入天津,而春季水鸟群落则大致可分为3月的雁鸭类高峰期和4月的鸻鹬类高峰期.对10种鸭类和10种鸻鹬类进行种间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45个鸭类配对中,有24对呈负相关,21对则呈正相关;在21种正相关的配对中,12对为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6对为极显著正相关(P<0.001).在45对鸻鹬类配对中,有20对呈负相关, 25对呈正相关.在25对正相关的配对中,有10对显著正相关,其中2对呈极显著正相关.白秋沙鸭(Mergus albellus)、针尾鸭(Anas acuta)、绿翅鸭(A. Crecca)、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与其他多个物种的正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甘肃荒漠蜥蜴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乃发  李仁德 《动物学报》1992,38(4):377-384
甘肃民勤地区荒漠晰蝎群落多样性与植物种数、植物多样性呈不显著负相关,与植物高度呈不显著正相关(P>0.1),与土壤含水量和pH值几乎无关。而与植物密度,植被覆盖度,食物种数、密度和多样性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密度、植被覆盖度和食物是荒漠晰蝎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通过对群落中优势种种群密度的调节控制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1.
广西大青山地处广西西南部,对该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林,而对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种间联结性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该研究基于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1 km2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用方差比率法( VR)和基于2×2联列表,通过χ2统计量检验、共同出现百分率( PC)、联结系数( AC),对广西大青山主要乔木层17个树种、灌木层8个树种、草本层12个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的总体种间联结性表现为显著正关联,灌木层的总体种间联结性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草本层的总体种间联结性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不同检验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群落主要乔木树种间具有正联结性的种对较多,大多数乔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较紧密;主要灌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较松散,草本层主要种间表现为弱联结性。物种生态习性、群落演替阶段等因素可能是造成这一特性的主要原因。未来应加强对其自然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如果有必要,可适度人工干预,促进天然次生林的演替。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维持和保护其物种多样性奠定基础,也可为该地区人工林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提供数据支撑,进而对其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乌蒙山位于中国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与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交界区,是云南省唯一分布峨眉栲、华木荷群系(Formation Castanopsis platyacantha,Schima sinensis)的地区,该群系处于中国西部常绿阔叶林向东部常绿阔叶林过渡的地带,群落更加复杂多样。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群系的群落特征,同时找出其与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的联系,该文对该类型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分析了聚类归并的各群落类型的乔灌优势种特征(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重要值),同时采用DCA,CCA和DCCA排序分析进行群落特征分异的环境解释,并与四川峨眉山同类群落进行特征对比。结果表明:(1)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可划分为6个类型:峨眉栲群落,峨眉栲、华木荷群落,峨眉栲、十齿花群落,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华木荷、峨眉栲群落,华木荷、硬斗石栎(Lithocarpus hancei)群落,十齿花(Dipentodon sinicus)、华木荷群落。(2)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中,峨眉栲大树比例较高,华木荷小苗数量巨大,灌木层常以竹类为优势种。(3)海拔、坡度和太阳年辐射值是影响群落分布的主导因素。(4)峨眉山同类群落中优势种种群呈稳定型或增长型,而乌蒙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中,峨眉栲和水青冈呈现下降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栲属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井冈山栲属群落 1 5个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 ,研究了井冈山栲属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 :栲属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 ,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测值变幅不大 ;测度栲属群落物种多样性时 ,各种多样性指数基本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总体来看 ,栲属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 :灌木层 >乔木层 >草本层 ;各层次变化幅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草本层 >乔木层 >灌木层 ;群落物种多样性没有表现出一个明显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这表明了井冈山栲属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一致性 ;井冈山栲属群落物种多样性比中亚热带东部和福建龙栖山常绿阔叶林的物种样性指数高 ,这与井冈山的环境条件优越 ,群落保护较好 ,并可能与井冈山处于由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 ;人为因子的干扰对栲属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格氏栲群落林窗边缘效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应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福建三明格氏栲保护区森林群落林窗的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研究.格氏栲群落的38个林窗样地不同部位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的林窗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7~1.3左右;而用生态优势度值测定的林窗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3~1.8左右,林窗边缘区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有增大物种多样性的趋势,林窗的面积及林窗所在的森林群落类型,都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林窗的边缘效应强度产生影响.从而为格氏栲群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宋育红  张新文  周斌 《生态科学》2005,24(3):228-232
在11000m^2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乔木种群的重要值、群落外貌、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计有维管植物223种,隶属于80个科159属,其中单种属古总属数的80.5%,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种数的85.2%。重要值高的乔木种群足格氏栲、木荷、米槠、马尾松、甜槠和山黄皮。主要乔木种群均服从聚集分布。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生活型谱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南旺热带季风常绿例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  相似文献   

16.
薇甘菊对香港郊野公园植物群落危害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对不同类型群落的危害,群落中各植物种类受薇甘菊危害的程度,以及薇甘菊与群落中主要乔木和灌木的种间联结性等方面,对香港郊野公园植物群落受薇甘菊危害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样地所在的植被受薇甘菊的危害严重,草灌丛中薇甘菊的平均覆盖率高达80%,灌木群落中薇甘菊的平均覆盖率为60%左右,常绿阔叶林中的薇甘菊覆盖率平均约为30%。对香港郊野公园受薇甘菊危害的植物种类分析表明:受薇甘菊危害最大的主要是乔木和灌木,草本和藤本的受害比例和受害程度相对较小。受薇甘菊危害的乔木有30种,占群落中乔木的62.50%;受薇甘菊危害的灌木有29种,占群落中灌木的70.73%;受薇甘菊危害的草本植物有10种,占群落中草本植物的33.33%。通过无样方法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对薇甘菊与群落中主要乔木和灌木的种间联结性分析表明:与薇甘菊呈正联结的乔木有12种,占主要乔木(28种)的42.86%,这些种大多是阳生性乔木;与薇甘菊呈负联结的乔木有16种,占主要乔木的57.16%。与薇甘菊呈正联结的灌木有11种,占主要灌木(19种)的57.89%,多是阳生性灌木;与薇甘菊呈负联结的灌木有8种,占主要灌木的42.11%,这些种大多数也是阳生性灌木,仅九节是耐阴性灌木。  相似文献   

17.
The western Ordos Plateau is a key area of shrub diversity and 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endangered shrub species in north-west China. Desert expansion is becom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reat to these endangered speci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sand burial on the dynamics of the shrub community.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shrubs as a community and as different individual shrubs respond to the disturbances caused by the desert expansion. The approach used by this study is to separate the seed-dispersal strategy from the sand-burial forces that are involved in structuring the shrub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disturbance stages. Four communities for different disturbance stages were surveyed by using 50×50 m plots. The individual shrubs were classified into coloniser and successor groups at the seed-dispersal stage and strong and weak sand-burial tolerance groups at the sand-expansion stage. We employed spatial point pattern analysis with null models for each community to examine the seed-dispersal strategy and sand-burial forces affecting community distribution patterns. At the seed-dispersal stag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olonisers and the successors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t a scale of 0–1 m an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at a scale of 2 m;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groups with strong and weak sand-burial tolerance in the early stage of sand expansion at scales of 3–6 m, an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the later stage of sand expansion at a scale of 13 m, were found. Seed-dispersal strategy is a reasonable mechanism to explain the shrub community pattern formation in the earlier stages, whereas sand burial i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disappearance of shrubs with weak sand-burial tolerance, this irreversible disturbance causes homogenisation of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roduces aging populations of shrub species. This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uccession direction of desert shrub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8.
藤枣(Eleutharrhena macrocarpa)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 属于木质藤本植物, 野外数量稀少, 种群更新困难。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太阳河自然保护区藤枣生境地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与灌木层中木本植物种群的种间关联性以及群落的稳定性, 揭示种间关联性在藤枣种群濒危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为极小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藤枣生境地群落乔木层总体联结性VR (方差比率) > 1, 检验统计量W > χ0.05(29), 灌木层种群总体联结性VR < 1, χ0.95(29) < W < χ0.05(29), 乔木层和灌木层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不显著负相关。x 2检验显示乔木层与灌木层中无联结的种对占多数, 其正负关联比分别是0.238和0.279, 联结系数显示显著和极显著的负联结种对要多于正联结的种对; 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乔木层与灌木层正负关联比分别是0.376和0.511, 绝大多数种对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 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藤枣与其他植物种群之间对生境有相似的适宜生态位, 通过共同利用资源而共存, 在灌木层则面临较强的种间竞争。藤枣生境地群落稳定性交点坐标为(33.92, 66.07), 显示群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而群落建群种与其他种对存在较强的种间竞争, 反映热带季节雨林的脆弱性, 因此生境地群落的严格保护对藤枣种群的更新和生物多样性保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的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2联列表,以X2统计量、Ochiai联结测度指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分析了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中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等17个主要种群(物种)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 17个主要种群(物种)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7个物种组成的136个种对中:当取样面积在100 m2时,有72对表现正关联,63对为负关联,1对无关联。X2检验有2对表现显著正关联,有3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有125个种对的0<OI<0.6,仅有9个种对的OI≥0.6, 另有2个种对OI=0;当取样面积为50 m2时,有59对表现正关联,70对为负关联,7对无关联。X2检验有6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有2对表现显著负关联。有129个种对的0<OI<0.6,而OI≥0.6的种对没有, 另有7个种对OI=0。不同优势种群下的种间联结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以线枝蒲桃(Syzygium araiocladum)等为优势种群的群落种间联结性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