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杉自1955年首次在广西花坪林区发现之后,时隔30多年,而于1986年在大瑶山土县,即北纬24°9′—24°24′发现了银杉的新分布,从而把我国银杉的分布区向南推移了约1°30′,成为目前已知银杉地理分布的最南界。大瑶山的银杉不但植株高大,树干圆满通直,而且在水平、垂直分布、生境条件和所处林带等方面均与各地的分布点有明显的不同。 大瑶山银杉的上层林木以松科为主,中下层以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占优势。按照Raunkia生活型分类系统的分类结果,常绿成分和革质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98.1%和90.4%)。革质叶和细型叶常绿针叶大高位芽植物是群落的主要成分;单叶、革质、小型叶和中型叶的常绿阔叶中高位芽和小商位芽植物在中下层发育最好。根据样地内幼苗幼树少,和缺乏中下层林木的事实表明,它在群落中的稳定已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样地外和其他林地上,虽可见到少量中下层林木和幼苗幼树,但从群落的发展趋势来看,这里的银杉混交林最终要由常绿阔叶林所更替。 本文亦根据树干解析论述了银杉的生长情况。 1981—1982年大瑶山综考后,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和国营金秀林场,在进行杯区树种资源调查时,在县城东北方约15公里,地名为土县一带天然林中,首先发现了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从1986年开始 相似文献
2.
3.
4.
黄精引种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颖连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30(2):57-59
随着天然药物、植物药的开发利用程度的加大,给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契机。本试验于2004年夏季开始,先后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蛮汉山引种了黄精野生药用植物,对其种子特性、繁殖方法、移栽时期、栽培技术、生长发育特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引种驯化栽培研究,通过3~4年对黄精进行引种驯化栽培研究,引种成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并切实可行的人工栽培技术,为大面积商品化人工栽培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神香草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3):61-62
阐述了芳香植物神香草在西安地区的生长适应性,重点介绍了栽培管理方法和繁殖技术,特别探讨了神香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落葵 Basella rubra L.一年生缠绕草本,肉质,光滑无毛。其嫩叶、嫩梢、嫩芽,用于热炒、烧汤、凉拌,风味独特。据测定,每100g 鲜重含维生素 C46.8mg、蛋白质2.25g、可溶性固形物4.6g、糖份0.82g。长期食用能够降低血压、滋补肺脏、养血生津、清热解毒,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7.
兴安松引种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安松为偃松一变型,近年来才发现,数量甚少,为加强对这一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我们对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嫁接是繁殖兴安松有效的方法;红松和樟子松是最理想的砧木。由于嫁接成功,使兴安松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得到了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在林窗内和非林窗群落内均占有最大的重要值,说明银杉是典型的林窗更新方式.银杉个体在林窗内呈集群分布,林窗边缘往往集中了较多的银杉植株。林窗内银杉直径分布中,出现胸径〉8cm 及胸径〈3cm的高峰和3~7cm的低谷。对最近10a银杉幼树每年高生长量的研究发现,林窗内和荫蔽要完下的结果差异显著,林窗内的幼树高生长快于荫蔽林冠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杉自1955年发现以来,陆续发现了它的新分布,至今已知在四省、区7个分布区的30多个分布点上,自然生长着银杉3200余株。它们是:广西花坪林区(越城岭南部)6个点有银杉1040抹,其中高5米以上的68株,1~5米的49株,1米以下的923株,最高21.1米,最大胸径83厘米;广西大瑶山4个点有银杉143株,其中高10米以上的94株,1~3米的3株,1米以下的46株,最高30米,最大胸径79.2厘米;湖南罗汉洞(越城岭北部)2个点有银杉58株,5米以上的有45株,最高18米,最大胸径43厘米;湖南罗霄山脉八面山有银杉707株,高1米以上的334株,最高24米,最大胸径46厘米;四川南川金佛山(大娄山东段北部)6个点有银杉527株,其中成年树400余株,最高17米,最大胸径50厘米;百枝山有银杉52株,最高8米,最大胸径27厘米;贵州道真沙河林区(大娄山东段南部)3处12个点有银杉729株,其中高5米以上的105株,2~5米的209株,1~2米的111株,1米以下的304株,最高18.8米,最大胸径48厘米;贵州桐梓白菁有银杉10株,高4~5米的2株,1~3米的6株,1米以下的2株。 银杉分布区范围自北纬24°5′~29°13′14″,东经107°10′~113°40′。其垂直分布自海拔940~1840米,金佛山银杉分布最高,为1600~1840米;罗汉洞银杉分布最低,为940~1060米。分布区内,年均温8.2°~17℃,绝对最低温 相似文献
13.
八面山银杉林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布于湖南八面山的濒危植物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Kuang)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对13个酶系统25个等位酶位点的检测表明,该地区的银杉林群体遗传变异水平很低,多态位点比率 P=0.28,等位基因平均数 A=1.36,平均期望杂合度He=0.100;但3个小群体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分化系数高达G_ST=0.26,明显不同于其它裸子植物的报道。八面山银杉林低水平的遗传变异和明显的群体分化,一方面反映了银杉的古老性和残遗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银杉的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严重的遗传漂变,而且群体之间的基因流明显受阻。 相似文献
14.
银杉单株生长规律与种群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银杉 ( Cathaya argyrophylla)生长规律的研究 ,发现银杉早期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 ,但过分荫蔽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而逐渐死亡。银杉的整个生长过程可分为 4个时期 ,在 30~ 4 0 a内具有明显的胸径生长盛期。银杉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60 %分布在 1 /2树高以下 ,树干材重量占全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重超过 2 /3。银杉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差别很大 ,介于 330 0 0~ 1 1 70 0 0 kg.hm- 2 。 相似文献
15.
银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ChunetKuang)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受银杉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的年龄和更新方式等及群落内小环境的共同影响。在老龄种群内,多表现为集群分布;在较年轻的种群内,多为随机分布。气候和立地条件基本一致时,群落内岩石的覆盖与土壤蚀形成的小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特有植物银杉(Cathay argyrophylla)是最濒危的松杉类植物之一。研究表明,受精前胚珠的高败育率是银杉生殖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迄今对银杉花粉活力及其变异仍不得而知。由于花粉活力对授粉、受精、种子产量和质量以及后代适合度都有直接影响,该研究采用TTC染色和体外萌发法测定了来自大瑶山(Dayaoshan, DYS)和花坪(Huaping, HP)两个地区7个种群16个个体52份银杉花粉样品的生活力。结果表明银杉花粉的活力水平(93.3%)与其它裸子植物相当,干燥低温条件下银杉的花粉活力比较稳定,体外萌发的适宜蔗糖浓度在13%左右。ANOVA分析揭示种群内个体间的花粉活力差异不大(p>0.05),而地区内的种群间及地区间的花粉活力有显著差异(p<0.05)。银杉花粉活力与其生殖成功没有相关性。在上述基础上,从控制授粉的角度讨论了银杉的保护策略和复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有植物银杉林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仅在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四省区残存。其地理分布可归结为大娄 山、越城岭、八面山和大瑶山等4个集积地。现有的银杉林全部为混交林.主要有7个类型:银杉-甜槠混交林、银杉-石栎混交林、银杉-亮叶桦混交林、银杉- 广东五针松混交林、银杉- 长苞铁杉混交林、银杉- 大明松 混交林及银杉- 南方铁杉- 福建柏混交林。银杉处于优势地位、群落相对稳定,但银杉更新不良。在自然演替 中,阔叶树种的入侵对银杉构成严重威胁,最终将会取代银杉。为了保护银杉,在林地对阔叶树进行透光伐,在林窗人工移植银杉幼苗幼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为我国特有珍稀古生树种,其种群自然更新困难,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由于银杉种子自然发芽率低,对其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对银杉种子的千粒重、含水率等物理特性及不同保存方法对种子生理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银杉种子经激素处理后其发芽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贮藏方法对种子萌发率以及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存时的水分条件是保证生活力的关键,失水带来的逆境胁迫导致银杉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剧烈,长时间的胁迫(报纸储存90d)造成种子能量消耗严重,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剧烈,导致发芽率极低(2.50%);用苔藓包裹低温贮藏的方法对种子活力影响最小,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且能较长时间的保存。用不同激素处理后,能对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IAA表现最好,特别是100mg/L浓度的IAA能提高种子发芽率30.30%,效果明显,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由于银杉种子自身活力丧失迅速,激素浸泡处理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