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概况天台山地处东经120°50′—121°24′与北纬29°09′—29°28′之间,在政区上位于浙江省东部,跨天台、新昌、宁海三个县,是仙霞岭的支脉。境内多低丘谷地和山间台地,主峰苍上顶座落在整个山区的南端,海拔1113.4m。在气候分区上,本区属于亚热带中部,为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7℃,最冷月均温5.1℃,最热月均温23.5℃,年降水1320.5mm。山区南部的华顶山常年多雨雾,空气湿度大,年降水达1700mm以上,日均温≥10℃,积温为2858—5157℃,全年生长期长达200—240天。 相似文献
2.
3.
4.
用Braun-B1anquet法对西湖山区植被的132个样地进行了群落的分类。初步确定了2个 群丛(木荷群丛与黄连木群丛)、7个亚群丛和6个变型;并对28个鉴别种组进行了分析,它们都较好地反映了群落分类单位的特征和生境条件特点以及植被在空间分布上的连续性变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资源特点以及相应的保护利用等方面简要的概括了近来的研究新进展,旨在理清相关研究情况,为相应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西双版纳野生花卉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它们具有独特的观赏和生态特性,目前大部分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同时还存在灭绝的危险。对当地野生花卉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受威胁状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其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直接参与全球碳循环,对草地碳储量的研究一直是生态学前沿的热点和难点。高寒草甸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具有重要的固碳和水源涵养功能。目前,关于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对高寒草甸碳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下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对科学评估高寒草甸碳储量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集6种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全年放牧、夏季放牧、冬季放牧、围栏封育、补播、人工草地)下的样地地上生物量、枯落物和不同深度(0-10cm,10-20cm,20-30cm)的根系和土壤,通过比较分析植被碳密度、土壤碳碳密度、根冠碳密度比以及植被土壤碳密度分配特征,旨在为高寒草甸草地生态系统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下高寒草甸碳密度估算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下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碳密度含量为人工草地 > 围栏封育 > 补播,冬季放牧 > 夏季放牧 > 全年放牧;(2)在三种不同保护措施中,补播草地植被碳密度(619.08g/m2)显著高于人工草地和围栏封育草地碳密度(P<0.05),人工草地土壤碳密度(19409.25g/m2)、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19654.90g/m2)、土壤碳密度/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99%)均显著高于补播和围栏封育草地(P<0.05),而根冠碳密度比(2.71 ∶ 1)低于其他保护措施;(3)在三种不同利用措施中,冬季放牧高寒草甸植被碳密度(1305.63g/m2)、土壤碳密度(14369.58g/m2)、植被-土壤碳密度(15740.66g/m2)和根冠碳密度比(27.14 ∶ 1)均显著高于夏季放牧和全年放牧草地,相反,土壤碳密度/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91%)低于其他两种放牧利用草地。综上所述,人工草地和冬季放牧是提升高寒草甸碳汇潜力的优化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强调了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对加强高寒草甸碳固存的重要性,并为实现高寒草甸碳汇潜力的最大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野生沙葱的资源分布与保护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野生沙葱的资源分布、生态适应性、营养价值、研究与利用现状,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沙葱资源的分布范围、分布类型、种源特征、遗传变异、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规律的调查与确定,建立沙葱的种质资源库和数据库,全面开展不同种源沙葱的迁地保护、生态适应性、保护生物学及人工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一系列保护、利用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以及两大类天敌对其控制的效果,进一步论述了对稻纵卷叶螟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既更好地防治稻纵卷叶螟,又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其植被分布规律较复杂。东部为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化草原;中部为干旱荒漠地带,地带性植被为灌木和矮半灌木砾漠;西部为极端干旱裸露荒漠地带,在砾石戈壁和低山基本上无植被。本区盆地底部随着地貌、土壤和地下水的变化,出现了植被环带状分布规律。从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发育着洪积平原灌木、矮半灌木砾漠带,冲积平原灌木沙漠带,冲积—湖积平原灌木盐漠带,湖积平原盐生草甸带,最后为裸露盐壳和盐湖。本区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自东而西明显不同。荒漠草原地带的带谱为:山地草原—山地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高寒草甸—高山稀疏植被;荒漠地带为:矮半灌木山地石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山稀疏植被;极端荒漠地带为:裸露低山石漠—矮半灌木山地石漠,高寒草原—高山稀疏植被. 相似文献
12.
13.
有关鲁北贝沙岗的植被,已往对它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概述了在鲁北渤海湾浅海这一特异环境条件下,植被的组成成分、生态特性、外貌结构和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组成、区系结构和保护状况等情况,利用样带法和样方法于2018年7和8月对邢台西部太行山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2纲2目8科12属18种,其中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13种。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存在种类和数量相对贫乏,区域优势种明显,分布海拔较高等特点。区系组成以古北种为主。本次记录的18种两栖爬行动物中,河北省重点保护动物8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收录濒危级(EN)1种,易危级(VU)3种,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作为我国华东典型的沿海地区,气候多变,人口密集,开展极端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BRT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在极端气候和人类活动干扰下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2000-2020年山东省全区NDVI (归一化植被指数)呈增长趋势且具有正持续性(H>0.5)。空间上,鲁西北和鲁西南植被生长状况较好且得到了显著改善,而北部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地区植被覆盖低且得到了显著退化。不同植被类型中草丛植被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而草甸植被退化较为严重;(2)近年来夜间温度(TMINmean、TN90p)的上升,连续干旱日数CDD和瞬时强降雨RX1d的增加有利于研究区植被的增长,而高温极值TXx的上升以及霜冻日数FDO的减少抑制了植被的增长;(3)对于不同植被类型,整体上受到极端气温的影响较大,且对栽培植物和针叶林的解释度更高,同一指标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影响程度和正负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4)人类活动在全区植被变化中占主导地位且起到了显著改善作用(P<0.05)。不同植被类型中草甸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最为明显,而针叶林则更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能对山东省植被未来的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支撑,同时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调控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Despite the degrada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 associated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limited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urb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UEQ) in mountainous cities in China. Using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UEQ in mountainous cities was measured in the dimensions of physical environment, built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hazards, followed by an exploration of its spatial pattern. It was found that the UEQ has bee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factors of pollution and dense built environment. Pollution factor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industrial land ratio an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dense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 bor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road density, impervious fraction, and floor–area ratio. Through a cluster analysis, Chongqing was classified into five UEQ cluster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found as a combined polycentric and mosaic pattern. While mountains and hill ridges, riverside banks, small hills, and streams showed high UEQ indices, valley floors exhibited low UEQ values. Polycentric urban development adapting to mountainous landscapes was believed to contributing to the extremely low UEQ in urban center and subcenters. However, polycentricity, leading to appropriate spatial match of jobs/housing, also resulted in high UEQ in the peripheries. The effects of redevelopment, relocation or suburbanization on UEQ were also discussed through four examples.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TM遥感影像的陕北黄土区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的概念,以TM影像为信息源,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提取陕北黄土区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Cs)的途径与方法.结果表明:在陕北黄土区,Cs能更好地描述植被群落的水土保持效益,其与绿度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黄度植被指(归一化差异衰败指数NDSVI、归一化耕作指数NDTI)等单一的遥感植被指数虽然均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但用绿度与黄度植被指数相结合可综合反映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能较好地克服单一指数在描述植被控制水土流失中的不足;MSAVI、NDTI分别是基于遥感影像提取Cs较为理想的绿度和黄度植被指数;根据群落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与遥感植被指数的关系推算区域尺度上的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是可行的,但由于不同地区植物物候期的差异,要使该方法在其他地区适用,仍需开展相应的率定和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19.
Illinois, Iowa, Minnesota, Missouri, and Wisconsin have strong botanical traditions that have resulted in a macrophyte literature which documents the identity, taxonomy, floristics, and ecology of aquatic macrophytes and wetland vegetation of the Upper Mississippi River and its floodplain. These findings are reviewed with respect to floristics, vegetation dynamics (patterns, history,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at impact vegetation. Aspects requiring future study are noted to direct subsequent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