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ISAAA信息     
<正>转基因亚麻产生大量OMEGA-3脂肪酸洛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对亚麻(Camelina sativa)种子的新陈代谢途径进行了改造,并使得其十二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产量达到了12%和14%,这个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2.
王萍  张立峰  李明 《生态学杂志》2012,31(6):1373-1377
为保障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春播安全成苗,以完全控制环境为基础,通过人工设计水分梯度,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与亚麻出苗的关系以及抗旱出苗的水分临界阈值。结果表明:亚麻出苗进程对土壤水分的反应表现出跃升、渐升和S曲线3种类型;亚麻出苗在砂质栗钙土上的水分敏感域为3.5%~6.0%,草甸栗钙土为9.0%~15.0%;以亚麻出苗速率为标准,砂质栗钙土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5.5%,草甸栗钙土为13.0%;以亚麻抗旱保苗为标准,砂质栗钙土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5.0%,播种量需增至常年的1.52倍,草甸栗钙土约为12.0%,播种量为常年的1.72倍。  相似文献   

3.
亚麻荠(Camelina sativa L.Crantz)是一种新型的"低投入、环保型"工业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达43%,其中α-亚麻酸35%。种子油不仅可做食用油和动物饲料,亦可用于加工保健功能食品,以及生物燃油和高值油脂产品。重点分析亚麻荠主要农艺性状和优异油脂性状,论述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亚麻荠油脂品质的遗传改良研究,包括长链多聚不饱和脂肪酸,ω-7脂肪酸,中、短链脂肪酸和蜡酯生物合成,以及单一脂肪酸富集途径的代谢组装。分析和讨论了亚麻荠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动向以及亚麻荠产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应用直接分化再生系统进行亚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直接分化再生系统为转化受体系统,通过农杆菌介导将GUS基因导入亚麻品种双亚五号和双亚七号的下胚轴段中,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即获得再生苗.GUS检测显示,转化率分别达到9.1%(双亚五号)和4.45%(双亚七号),大大缩短遗传转化所需时间,为亚麻转基因育种提供了一条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以显性雄性核不育亚麻不育系分离出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为材料,对可育、不育花蕾中基因差异性表达进行了研究.对回收的差异片段进行反向Northern杂交验证,获得了7个阳性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并对它们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最后确定了3个候选基因片段G-E07-100、G-E07-830和G-E07-33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E07-100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的GTP-结合蛋白基因部分序列高度(90%)同源;G-E07-830与梨(Pyrus pyrifolia)的β-木糖苷酶基因高度同源(80%),并且还包含1个糖基水解酶家族C-末端的保守结构域;G-E07-330与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LuP12025D10 cDNA高度(89%)同源.进一步的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3个候选基因均在不育花蕾中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健康亚麻植株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对亚麻立枯病菌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拮抗菌,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其生防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对峙培养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利用温室抗病实验确定其生防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实验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分离筛选到一株对亚麻立枯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HXP-5,且其对另外7种植物病菌真菌均有拮抗作用;鉴定菌株HXP-5为枯草芽孢杆菌;温室抗病实验结果表明其生防效果可达71.22%;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为2.3%,胰蛋白胨+酵母粉(3:1)为0.25%,Na Cl为0.18%,发酵时间为72 h,发酵温度为27°C,转速为210 r/min,250 m L摇瓶装液100 m L,接种量为1.7%。【结论】经鉴定,对亚麻立枯病病菌具拮抗作用的菌株HXP-5为枯草芽孢杆菌,且对亚麻立枯病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其对亚麻立枯病病原菌显示出更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亚麻木酚素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从脱脂亚麻籽壳中提取亚麻木酚素,以磷钼酸显色的方法定量测定亚麻木酚素,通过单因素试验、中心组合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0.9%(v/v)、液固比21.9:1(mL/g)、超声处理5 min进行预浸、辐照时间90.5 s、微波功率为130 W。与常规溶剂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方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显著提高了亚麻木酚素的得率,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并节省了能耗。  相似文献   

8.
FUS3转录因子是调控植物种子油脂合成的关键因子。为探讨亚麻荠CsFUS 3基因在脂质合成和积累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对CsFUS 3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分析CsFUS 3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并解析CsFUS 3-1和CsFUS 3-2基因在植物油脂合成中的功能,为深入解析CsFUS 3基因在亚麻荠油脂合成中的功能及亚麻荠高油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利用AtFUS3蛋白序列,在亚麻荠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2条完整的CsFUS3蛋白序列,分别命名为CsFUS3-1和CsFUS3-2,亚细胞定位发现2个CsFUS3蛋白均位于细胞核。(2)亚麻荠CsFUS3-1和CsFUS3-2蛋白与拟南芥AtFUS3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与拟南芥AtFUS3蛋白相似的理化性质、高级结构以及完整的B3功能域。(3)qRT-PCR结果显示,CsFUS 3-1和CsFUS 3-2基因仅在种子中表达,且随着种子的发育成熟,2个CsFUS 3基因的表达量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花后30 d时表达量达到最高。(4)CsFUS3和CsWRI1蛋白互作以及CsFUS 3对OLE和ABI 3基因的转录调控可能是亚麻荠高油性状的关键调控途径。(5)烟草瞬时表达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转CsFUS 3-1和CsFUS 3-2基因的烟草叶片总油脂含量分别提高了0.95%和1.12%,表明亚麻荠CsFUS 3基因能够提高烟叶总油脂的合成积累。  相似文献   

9.
亚麻荠对小菜蛾幼虫取食和成虫行为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麻荠是一种很少有害虫危害的油料作物。用室内生测和Y 型嗅觉仪研究了亚麻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取食和成虫行 为反应的影响。以甘蓝作对照,用亚麻荠叶片喂养的小菜蛾初孵幼虫3天后校正死亡率为79 .2%,显示了较强的致死作用;喂养小菜蛾3龄幼虫至化蛹,其存活率、化蛹率、蛹重及成 虫寿命都显著降低,表明亚麻荠对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在幼虫的取食选择实 验中,有甘蓝叶供选择时,小菜蛾幼虫不取食亚麻荠;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小菜蛾幼虫也 取 食亚麻荠叶片,但取食量很小,与取食甘蓝叶的量相比,差异极显著。行为反应测试表明, 小菜蛾成虫对甘蓝和亚麻荠植株的挥发物都有明显的趋性反应,与对照(净化空气)相比, 差异极显著,而在甘蓝和亚麻荠之间无选择性。说明小菜蛾成虫对亚麻荠植株的挥发物具有 较强的定向反应。  相似文献   

10.
亚麻EST-SSR信息分析与标记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基因组SSR相比,以EST为基础的EST-SSR分子标记具有自身的优点。本研究从11240条亚麻(Linum sitatissmum L.)EST序列中检索出877条含有SSR的序列,其出现频率为7.8%。其中以三核苷酸重复出现的频率最高,占总SSR序列的60.1%;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占21.9%;四、五和六核苷酸重复占18%。根据这些含SSR的EST序列共设计了73对SSR引物,在8份亚麻材料间通过PCR扩增检测,有63对引物扩增出清晰条带,引物可用率86.3%;有17对引物在8份亚麻材料间显现出多态性,占可扩增引物的26.3%。  相似文献   

11.
亚麻荠种植和利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亚麻荠(Camelina sativa(L.)Crantz)的种植历史、栽培特性、种子成分、生物学特性、栽培措施、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对其产物的应用.亚麻荠耐旱和抗病虫草能力强的特性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作为一种低投入的经济作物,亚麻荠的种植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亚麻EST序列中SSR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亚麻NCBI数据库中的7 941条亚麻EST序列进行SSR的筛选,共发现222个SSR,占整个EST数据库的2.73%,其中三核苷酸重复单元的EST-SSR占总SSR的72.1%,二核苷酸和四核苷酸二者出现的频率基本相近,分别占总SSR的14.4%和13.5%.AGAA是四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类型,占四核苷酸重复类型的67.67%.设计的21对EST-SSR引物中有18对在10个亚麻材料中有扩增产物,占设计引物的85%,有14对产物条带比较清晰并具有多态性.基于SSR标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亚麻材料划分为3个组.本研究建立的亚麻SSR标记,为亚麻遗传多样性鉴定、分子作图等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系统.  相似文献   

13.
邓曙东  张青文 《植物学报》2004,21(3):376-382
介绍了亚麻荠(Camelina sativa (L.) Crantz)的种植历史、栽培特性、种子成分、生物学特性、栽培措施、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对其产物的应用。亚麻荠耐旱和抗病虫草能力强的特性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作为一种低投入的经济作物,亚麻荠的种植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宋洋  雷霆  金雪花  付灯祥 《广西植物》2017,37(11):1368-1377
花色是观赏植物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而类黄酮是其主要的呈色物质。该研究以蓝亚麻花瓣为研究对象,将蓝亚麻开花过程分为5个阶段,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连用技术(HPLC-ESI-MS)分析不同开花阶段花瓣中类黄酮化合物的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蓝亚麻花瓣中积累飞燕草素苷、矢车菊素苷和锦葵素苷,未检测到天竺葵素苷,其中以酰基化的飞燕草素苷为主要呈色物质;而总花青素苷含量在第2阶段达到最高。根据花青素苷终产物和类黄酮中间代谢产物推定了蓝亚麻花瓣中类黄酮代谢途径,其中以F3'5'H所引导的分支途径占优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F3'5'H酶活高于F3'H。  相似文献   

15.
881269用侧耳菌的一些菌株分解亚麻皮的比较研究〔英〕/Sharma,H.S。5.了Appl.Mierobiol.Bioteehnol一1987,25(6)一542一5d6〔译自CBA,2987,(6),2699] 供试验的四种侧耳菌(尸leurot“s)中,杂种菌株A分解亚麻皮较其它三株菌快,而且比另外三株产生更多的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纤维素酶和漆酶。漆酶和多糖分解酶的最大活性与重量明显下降、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产率降低相关。将亚麻皮的粗提液加到未提取的皮上,增加了所有四株菌原基的产生,但不增加亚麻皮的分解。在亚麻粗提液中测定了类黄酮型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导致蘑菇原基的产生。(田…  相似文献   

16.
卯1337生物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最新进展及其展望咦」/Nicbterlcin,K.…11 FatSci.TeChnol一1989,91(7)一272一275阵自DBA,1 989,8(19),89一1 1402] ,讨论了在亚麻(L~。itat加如。)育种中采用生物技术的进展.研究的方法有:用于植物快速繁殖和体外选择的体细胞分生组织培养和愈伤组织培养;进行单倍体植株再生的花药培养或小泡子培养;载培品种与其野生种之间的种间杂交,如采用胚胎营救法;杂种原生质体(无性杂种)的培养及其再生;通过原生质体融合(采用PEG或电融合)的遗传工程;借助于特异性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lu二efac衍。)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陕西省种子植物分布的1新记录属、7新记录种.新记录属为亚麻荠属(十字花科),7个新记录种分别为梵净山菝葜(百合科)、鄂西小檗(小檗科)、堇叶碎米荠、亚麻荠(十字花科)、矮生栒子(蔷薇科)、长梗玄参(玄参科)及云雾忍冬(忍冬科).  相似文献   

18.
亚麻是重要的纤维和油料作物,建立简易有效的转化系统,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引入有用的外源基因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已知不同亚麻品种被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和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感染的能力差别很大(Zhan XC等 1989)。植物的基因型和农  相似文献   

19.
亚麻直接分化再生系统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亚麻愈伤分化再生系统基础上对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加以改良。创立了一套新的亚麻再生系统———直接分化再生系统。该系统使外植体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获得分化芽,且在个别品种上绿苗诱导率最高达242.11%,移栽成活率达60%以上,这为纤维亚麻遗传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20.
亚麻脱胶新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温水浸渍亚麻脱胶过程中的产果胶酶的微生物数量、种类和果胶酶活力变化规律,分离筛选出了产果胶酶活力较高的厌氧和兼性厌氧菌各l株,研究了这2个菌株的种子培养条件,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接入厌氧和兼性厌氧菌的亚麻脱胶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亚麻脱胶周期缩短35%,可改善麻纤维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