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微藻产业的蓬勃发展,蓝藻作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多糖和蛋白的开发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为了更深入清晰地挖掘蓝藻的特性和功能,研究者首先需获得无菌的纯种藻株,这是深入开展蓝藻生理生化、遗传和毒性等研究的基础。重点综述了如何根据蓝藻的结构及生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无菌化方法,介绍了基于蓝藻与污染菌之间差异性的无菌化方法,以期为蓝藻的无菌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微藻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微藻培养过程中,需在藻液中加入抗生素以达到除菌、抑菌的目的。对近年来微藻的抗生素纯化技术进行了综述,对选择抗生素的方法、抗生素抑菌机理及常用抗生素对微藻培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对无菌化培养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微藻是一类在我国陆地、海洋环境中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重要藻类资源,由于其生长速率快、营养成分均衡、细胞脂质含量高的特点以及出色的医疗保健功能,目前被人们大力推广培育.由于微藻在净化稻田内污水、修复稻田生态系统等方面有很大潜力,故研究其在稻田污染的修复应用尤为重要.文章就国内外微藻对于氮、磷等营养成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产油微藻是最具潜力的生物能源油脂资源之一,有关微藻生物能源的技术研究开发近年来受到国内外持续重视。微藻能源生产是一个涉及到从藻种、规模培养技术与装备,到能量转化加工全产业链的复杂过程,其中以解决微藻生物量资源的规模培养是整个产业过程的核心。从微藻的产能潜力分析出发,对微藻的光自养与异养模式以及微藻的开放池和光反应器培养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特别分析了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微藻序贯式异养—稀释—光诱导和贴壁培养技术等。并对涉及微藻培养的相关技术包括光能利用、水源和二氧化碳源解决,以及污染及其控制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微藻规模培养必须以高效抗逆工业性状和高值化学品联产特色藻种的选育,与装备创新为重点和突破口,并将废气/废水等利用与规模培养相结合,从而构建起与环境处理相耦联的微藻能源—高值化学品多联产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微藻因生长迅速、光合作用效率高、分布范围广和油脂积累能力强等优势,已被认为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诱变育种可改善野生型微藻生长缓慢、油脂含量低和环境适应能力弱等缺陷,提高了以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可行性。概述了物理、化学和基因工程三类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低场核磁共振和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两种富油脂微藻筛选技术以及一种测定诱变藻株致死率的方法,讨论了三种诱变方法的应用前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藻作为一种有巨大应用前景的生物质资源,在环境保护、废水处理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是微藻采收成本过高严重限制了微藻产业的发展,因此,寻找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采收技术对促进微藻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常用微藻采收技术的优缺点,包括离心分离、沉降、过滤、浮选和絮凝技术,重点论述絮凝技术在微藻采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微藻高效、低成本采收方案的选择及其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微藻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因生长速率快、细胞脂质含量高及具有生物隔离二氧化碳能力,已作为新一代生物质能源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投入大量淡水资源并需在生长期间持续提供营养物质已成为规模化培育微藻的主要障碍.将微藻培育系统与废水处理相结合是经济可行的污水资源化方案.基于微藻生长期间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利用机制,本文综述了微藻在各类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着重分析了其对废水中有机与无机化合物、重金属以及病原体的去除或抑制能力.同时,考察了废水初始营养物浓度、光照、温度、pH与盐度以及气体交换量等环境因素对微藻生长代谢的影响.此外,结合微藻规模化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对微藻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水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藻规模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其诞生可追溯到35亿多年前.微藻的种类十分丰富,形态也多种多样.微藻一般都含有叶绿体,因此可进行光合作用,有研究表明微藻固定CO2的能力是陆地植物的10倍.微藻以其丰富的代谢产物及独特的生理特性在可再生能源、生物医药、食品工业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对微...  相似文献   

9.
近200年来,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过量的CO2被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关注深思,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已经迫在眉睫。相对于其它绿色能源,研究者认为微藻不仅能通过光合自养将CO2转变为有机质,而且还不占用农业土地,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综述介绍了微藻淀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淀粉的生物合成机制,提高淀粉积累的方法以及在分子层面上了解合成淀粉的代谢通路和调控基因,以便获得大量的淀粉来生产生物乙醇,给人类提供新能源。  相似文献   

10.
微藻可生产不饱和脂肪酸及色素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同时也可用来生产可再生清洁能源如生物柴油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微藻细胞的采收成本高居不下,已成为限制微藻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其他方法相比,絮凝采收成本低、操作简便,是很有应用前景的采收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化学絮凝、物理絮凝及生物絮凝等方法对不同微藻细胞进行采收的研究,重点对生物絮凝方法进行了总结。利用微生物絮凝剂及微藻细胞的自絮凝进行微藻生物量的回收,是微藻采收技术中环境友好、低成本和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PCR-SSCP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SSCP技术的建立与发展过程;概述了PCR-SSCP技术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突变技术研究进展;总结了PCR-SSCP技术在多个领域中(动物育种、基因突变、基因诊断、基因图谱和连锁分析等)的应用情况;分析了PCR-SSCP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香荚兰种子的无菌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荚兰(Vanilla planifolia)是兰科、香荚兰属植物,主产于湿热地区。香荚兰的果实是国际上重要的食用香料的原料。大约在1960年,我国引入香荚兰试栽。生产上,通常用扦插法繁殖;但如用种子繁殖,虽然结实较晚(约7至8年开始结实,较扦插苗晚4—5年),但结实期长,盛产期可维持约15年。而且,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一定要用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13.
陈立  李玉雨 《病毒学报》1998,14(3):229-233
吉林省延边地区1996年6月发生无菌性脑膜脑炎流行,在全地区216万人口中,发病人数约5 ̄6千人,死亡2人,为历史上所罕见。从病人脑脊液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多株病毒,分离率较高(分别达到52.4% ̄66.7%)。用WHO提供的RIVM肠道病毒组合血清进行中和定型,不能确定型别。RT-PCR结果表明为肠道病毒。病人早期血清特异性IgM抗性阳性率72.0%,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此次无菌性脑膜脑炎暴发流行的  相似文献   

14.
简要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纳米生物材料研发\"重点项目的课题设置及实施情况。分别从本重点项目研究方向及课题设置、课题承担单位及研究人员结构、课题完成情况及所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归纳总结,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的水域生态学研究在近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广东省拥有一批在水域生态学研究上颇具优势的科研单位,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以及其他省内或驻粤各高校的相关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性成果。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生态科学》发表的与水域生态学相关的论文,可以看出广东省近年越来越重视水域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涉及海洋生态、淡水生态、河口与湿地生态、水域养殖生态等。广东省水域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些课题仍需进一步地深化与加强,以缩短与国际研究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我国水域生态学的发展做出更多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简要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纳米生物器件”重点项目的课题设置及实施情况.分别从本重点项目研究方向及课题设置、课题承担单位及研究人员结构、课题完成情况及所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归纳总结,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An efficient, aseptic method of obtaining whole broth fermentation sample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a piston-valve, a local sample loop, and an ability to drive the entire sample volume with sterile air through a sample line and into a remote tube. The configuration delivers 10-ml samples 10 m away with about 4 ml of broth wasted in the sampling process. An autosampler was enhanced and programmed to control acquisition into chilled tubes. The autosampler-based system represents a convenient way to provide frequent samples to profile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components for yeast and bacterial fermentations. A configuration to provide sampling from six fermentors with a multi-rack autosampler will b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Experimental control of flowering and vivipary in timothy (Phleum praten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nvironmental and hormonal control of flowering and vivipary in four Norwegian timothy ( Phleum pratense L.) cultivars has been studied in phytotron and by aseptic culture of inflorescence explants. The critical photoperiod for flowering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12–18°C) and it was 13 to 15 h for the southern and 14 to 16.5 h for the northern cultivars. Diurnal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significantly stimulated flower formation compared to the corresponding constant temperature treatment. Plants grown in 16-h photoperiod contained normal sexual flowers, but a high percentage of spikes developed in 12- or 14-h photoperiod contained viviparous plantlets. One- to four-weeks in continuous light before treatment with 12-h photoperiod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spikes per plant, but did not enhance the frequency of vivipary. Experiments with aseptic cultures showed that generative versus vegetative development of timothy inflorescence was affected by plant hormones. Kinetin stimulated the vegetative development and induced proliferation both in inflorescence initials and in spikelets isolated at heading time.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髋关节周围滑膜组织CD11b表达水平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的相关性。方法:以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于西京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髋关节周围滑膜组织进行CD11b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术后5年和10年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讨论CD11b表达与无菌性松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300例患者纳入研究,全部获得随访,CD11b表达阳性患者163例,阳性率为54.33%;术后5年松动患者29例,术后5年无菌性松动发生率为9.67%;术后10年无菌性松动患者49例,术后10年无菌性松动发生率为16.3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D11b表达阳性患者5年及10年松动率均高于CD11b表达阴性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11b过表达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髋关节周围滑膜组织CD11b过表达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发生的危险因素,该分子或可作为无菌性松动的辅助诊断指标及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