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爱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2):193-201
\"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现已通过国家验收。云南及周边地区是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作物的种类和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都十分丰富,并且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本文仅介绍云南及周边地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旨在为这些野生近缘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国家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
金荞麦是蓼科荞麦属的多年生药用植物。为了研究我国野生金荞麦的分布特点,探明各地区的资源密度和遗传特性,我们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考察了我国13个省(区),62个县(市、区),共采集到金荞麦种质资源530份。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野生金荞麦资源分布广泛,在调查范围内分布于90°44′28″~119°36′37″E、24°59′66″~33°53′16″N的广大区域,一般分布于海拔3500 m以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金荞麦的群体数量和遗传特征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形成了西藏东南部高海拔的特殊类型集中分布区,西南地区中低海拔的遗传多样性富集区和长江中下游低海拔的遗传类型单一区的分布特点。野生群体中存在诸多优异材料,可在医药、保健、畜牧、观光、育种多个领域中开发利用。该研究在珍稀植物保护、荞麦属的分类进化研究、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作物遗传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评价及园林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观赏植物是植物种质资源的特殊类别,随着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其美化和生态功能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文献迅猛增加。综述了我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评价、引种、抗性生理和园林应用研究进展,包括重点调查的区域、植物类别、科属和观赏价值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心理物理学法的评价成果分析,引种驯化、抗性生理和园林应用交叉研究的成果分析,以及基于园林视角研究野生植物群落的成果分析,并提出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中国武夷山脉地区野生毛桃(Prunus persica(L.) Batsch)资源分布现状,对浙江、江西、福建武夷山脉地区野生毛桃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收集和评价。此次考察共收集野生毛桃资源244份,来自于武夷山脉地区24个采集点。物候期评价发现这些资源多态性丰富。相关性分析显示,叶芽萌动期、花期与采集点海拔、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评价显示果实性状多态性丰富。通过2年抗涝性评价,初步筛选出53株较抗涝野生毛桃资源后代单株。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淹水时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淹水时间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四川鼠尾草属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园林应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出四川鼠尾草属野生观赏植物的地理分布、生境特点及观赏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该野生观赏植物在盆栽、营造花海与花境、布置花坛、营建芳香植物专类园与保健绿地以及岩石园与高山植物专类园等园林植物造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重庆地区的野生百合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野生百合资源17种(含变种);分析了野生百合资源在重庆地区的分布特征和资源现状;初步评估了重庆地区野生百合资源受威胁情况及其综合价值,并提出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是确定作物起源演化的重要依据.栽培黍稷作为旱作农业的代表性作物,距今已有1万多年的栽培历史.野生黍稷是栽培黍稷的野生近缘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黍稷栽培区以及野外林缘草地,在研究栽培黍稷起源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总结了我国在野生黍稷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栽培黍稷亲... 相似文献
8.
华南野牡丹科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繁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野牡丹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不乏许多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为了发掘其观赏方面的价值,本项目在华南地区调查和引种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地繁殖和示范栽培工作.并从中选出了几个有较大观赏价值的种类供今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10.
广西药用野生稻原生地破坏十分严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普查时在58个公社分布有药用野生稻,2002-2009年重新调查时,仅在43个乡镇发现分布有药用野生稻,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减少25.9%。为确保广西药用野生稻资源的安全,共抢救性收集了170个居群、2142份药用野生稻资源,有效地保存了广西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药用野生稻原生地新的分布点15个以及植株高达5.2m、茎秆高位分蘖有3-4个分枝和半卷叶药用野生稻等特殊种质资源。根据调查结果和对广西药用野生稻濒危状况及其根源的分析,本文对未来药用野生稻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鳞果星蕨属是从星蕨属中划分出来的,其孢子囊群上幼时覆盖着近无柄的鳞片状隔丝。本文在研究星蕨亚科植物标本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解剖学、孢粉学、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资料,对鳞果星蕨属植物作了修订。承认该属的独立性,并研究了有关种类的变异幅度,将星蕨属中有盾状隔丝的种类归入本属,承认鳞果星蕨和云南鳞果星蕨两个种。 相似文献
12.
The genus Lepidomicrosorum was separated from Microsorum Link by Chingand Shing in 1983. It is characterized by minute scattered sori covered with peltate and subsessile paraphyses when young. Tagawa detected that Polypodium subhastatum Baker, thetype of this new genus, has this kind of paraphyses and thus transferred this species toNeocheiropteris Christ in 1952, a genus with divided lamina. During our study of the Microsoroideae, a revision of Lepidomicrosorum from China and neighboring regions is made onthe basis of field and herbarium observation and evidence from anatomy, spore morphology,ecology, and distribution. Lepidomicrosorum is recognized as an independent genus and thedemarcation line of its species is reconfirmed. Species with peltate scale-like paraphyses inMicrosorum were transferred to Lepidomicrosorum. As a result, two species are recognizedin this species, i.e.L.buergerianum (Miq.) Ching et Shing and L. hymenodes (Kunze)L. Shi et X. C. Zhang. 相似文献
13.
在野外考察和植物标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孢粉学、细胞学和植物地理学资料,对中国及邻近地区的线蕨属植物进行了修订,初步鉴定出9种和1杂种。在线蕨C.elliptica下划分出5个变种。首次发现褐叶线蕨Colysis wrightii的孢子囊中有鳞片状隔丝。 相似文献
14.
A revision is made of the genus Colysis from Chin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on thebasis of field studies and herbarium observations. Nine species and one hybrid are recognizedbased on the spore morphology, cytology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Colysis elliptica isdivided into five varieties. Scale-like sporiangial paraphyses are found in sori of Colysiswrightii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目前医学图书馆馆藏结构的现状和馆藏建设策略的转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医学图书馆要确定有效的采购方案,保质保量,突出重点,加强网络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临床和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65份东北地区新收集野生大豆资源以及与其来源相同的已经编目保存的资源为实验材料,利用60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收集材料在22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都高于以前收集的资源,有62个等位变异是新收集材料所特有。新收集材料与其它资源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1918。说明新收集的材料使得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得到提高,对野生大豆进行补充考察和收集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2002-2004年对中国10省(市)221个县(市)的一年生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考察,新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的县(市)45个,收集野生大豆资源814份.通过考察发现野生大豆在中国分布面积锐减,濒危状况严重.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法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种属分类情况进行调查,共记录野生植物资源130种,隶属于37科84属。其中,野生药用植物95种,隶属于34科66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7种,隶属于3科6属;易危种3种,隶属于3科3属。该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策略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Structural and regulatory genes control fruit colors in plants.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expression levels of structural genes (FpCHS, FpDFR, FpANS, and FpUFGT) as well as of the regulatory gene MYB10 in red fruits of Fragaria pentaphylla compared to white fruits. These genes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within fruits. The full-length sequence of the FpDFR gene in red fruits of F. pentaphylla had a length of 2080 bp, was separated by five introns, and shared 95% homology with the F. vesca DFR sequence. Twenty-seven SNPs were detected in the FpDFR gDNA sequences between red and white fruits. Among these, transition substitutions were more frequent than transversions (66.7% vs. 33.3%), and a larger number of nucleotide variants existed in introns compared to exons (70.4% vs. 29.6%). A Chi-square test showed only three SNP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fruit color. Combined with structural analyses of the FpDFR protein and an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he anthocyanin pathway gen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rans-regulation might contribute to color control in F. pentaphylla.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