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扬子鳄(或鼍)是我国最有名的脊椎动物(Fauvel)在1897年订立的,因为他发现扬子之一.它的学名是Alligator sinensis系法佛尔鳄和真鳄属(Crocodilus Laurenti)有很大的区  相似文献   

2.
<正>哀生路之危艰期世人施援手余本豚族,世居扬子,水中灵类,入籍中华。以头钝圆,获号沙弥;以身类豕,俗呼江猪。天性柔弱,体痴肥而心胆怯;相貌平常,多微笑且性温和。划南津崇明为门户(南津关在湖北宜昌西陵峡口,此指长江江豚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借洞庭彭蠡作行宫(彭蠡,鄱阳湖古称)。与龟鳖鼋鼍为伍,取鲤鲫鳊鲂作餐,认白鱀豚为亲表,视波上人作友邻。数十万年,悠悠然安闲度日;  相似文献   

3.
关于扬子鱷研究的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鳄类起源于古生代而兴盛于中生代,距离今天已经有二百万万年,也就是在没有人类之前它已棲息在地球上了。长江下流一带古时称为扬子海峡,因此产生了扬子鳄的名称。世界上现存的鳄类有23种,大都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如南美、北美、南非、北澳、南亚等地,只有两种棲息于温带。扬子鳄在分类学上为鳄目、嚣科、嚣属。本属共有两种,一种产于北美密斯西比河流域,固名密斯西比鳄(Alligator mississpiensis);另一种即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uel)。根据文献,汉口、九江、安庆、芜湖、镇江、苏州、上海等地都有记载,其可靠性如何尚待研究。此二种分布上的距离几乎有地球的半圈。  相似文献   

4.
粵北“紅层”中发現了巨型龟类和恐龙蛋化石 1962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根据广东省地貭局提供的线索,派出工作队到南雄盆地进行了两个半月的脊椎动物化石調查与采集工作。他們在南雄盆地发現了巨型龟(可能是海龟)、小型恐龙、大小不等的恐龙蛋和鱷类及原始哺乳动物等化石。巨型龟类在我国还是初次发現。恐龙蛋化石在我国华南也是首次发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在山西三迭纪的地层中获得了大量爬行动物化石,这是一个以肯氏兽类为主的动物羣,其中除了假鱷类、肯氏兽类以及原始爬行动物的柸龙类外,还有犬颌类和小型二齿兽类。关于这个动物羣的研究工作,除了个别的已有报导外,目前还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6.
现存的鼍属只有两个种:即东亚的扬子鳄及北美的密河鳄。虽然这两个种的性质、纬度分布以及生态环境等都十分相似;但两者的水平分布的距离却几有地球的半圈。本文根据有关鼍类的进化、迁徙等的历史资料,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中国南部奥陶纪头足类鹦鹉螺类化石,首先经俞建章教授系统地描述,并且奠定了该区动物羣研究的基础,1957年张日东又描述了长阳扬子贝层中的不少种属。本文材料是由全国地质博物馆采自湖北宜昌及陕西汉中一带扬子贝层中。作者研究结果,共得下列8属16种(其中5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另有Bathmoceras 一属详细研究后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8.
根据采自扬子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大量calathids化石的研究,对其硬体构造,生物体定向和生活方式及分类归属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描述了Calathium (Calathella) yangtziensis,Calathium bachuensis,Calathiumelongates 等3个新种。认为此类生物具有多孔的双层体壁,孔道系统与中腔构成清楚的水流循环体系,与海绵类或古杯类类似,应属低级的底栖滤食性动物。在分类学上应与receptaculitids(托盘类)解除隶属关系,不应再将其视为一种托盘藻类,而应归属多孔动物(广义的)门的Soanitidae科。  相似文献   

9.
“鼍”之考     
我国历史上曾栖息有多种野生鳄类,“鳄”之称谓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而更早使用且较稳定地称呼扬子鳄的字则是“鼍”。这个字在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与拓片及拓片释文中就已出现,而且在某些释文中更明确是“鼍”。尽管对金文中是否有”鼍”字还认识不一.但笔者认为金文延续使用较稳定的”鼍“字并持续至今。不仅所见的两件称为“吊龟鼎”上的金文与甲骨文上的“鼍”相似,而且用饵诱钓也是古人捕获扬子鳄有效方式之一.这些皆可佐证。商代早期青铜觥船(舟形器)侧面的动物形象具有短吻鳄的明显特征,这显然是迄今所见的人工制作的最早扬子鳄形象。  相似文献   

10.
自1974年以来,我国扬子区(Yangtze Province)和华北区(North China Province)的广大范围内相继地发现和研究报道了寒武纪的单板类化石,尤其是扬子区产有世界上最丰盛的微型单板动物群,使它们成为“扬子微型软体动物群”(Yangtze Micromolluscan Faunas)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北的广大地区,目前除新疆库鲁克塔格和甘肃北山发现少数的单板类化石外,其它的地区内就很少见有描述报道。1978年,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张太荣、乔  相似文献   

11.
扬子区中奥陶世—志留纪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产出丰富 ,尤以兰多维利世最为繁盛。目前已报道的1 2 3属 (包括中奥陶世 4属 ,晚奥陶世 2 5属 ,兰多维利世 94属 )中 ,有 30属最早出现在扬子区 ,尔后扩散到欧洲、北美和其它邻区。例如 :Calostylis最早出现在川南的中奥陶世 (Llandeilo)地层中 ;Aphyllum和Cantrillia最早出现在浙西的晚奥陶世中Ashgill地层 ;扭心珊瑚类Briantelasma ,Pycnactis和Tunguselasma等 ,最早出现在黔东北晚Ruddanian地层 ;柱珊瑚类Ceriaster、Stauria、Amplexoides、Synamplexoides等 ,泡沫珊湖类Maikottia ,Rhizophyl lum等均最早出现在黔东北的中兰多维利统 (MiddleLlandovery)。根据这些资料 ,我们认为扬子区应该是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起源中心之一。文中论述扬子区中奥陶世—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动物群特征及其生物古地理关系。该区中奥陶世珊瑚以穿孔珊瑚类的Calostylis和Yohophyllum为特征。下扬子区浙西晚奥陶世三衢山组 (中Ashgill)四射珊瑚群有某些澳大利亚分子Hillophyllum和Bowanophyllum ;而上扬子区晚Ashgill观音桥层的四射珊瑚动物群与北欧同期珊瑚群有高度的相似性。这表明扬子区当时与欧洲具有较密切的古生物地理关系。扬子区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群与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12.
陕西西乡灯影组杨家沟段小壳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西乡灯影组杨家沟段地层中富含大量的小壳化石,除了软舌螺类、织金壳类和球壳类外,还有异常丰富的针棘状化石,这种针棘状化石是某种生物的外骨骼,鉴定为一个新形态属Acidocaracus,五个新形态种,并作了详细描述。 本文根据所发现的小壳化石与扬子地台其他地区,如云南梅树村渔户村组上部,四川麦地坪段,湖北神农架西蒿坪段所含化石可以对比,并与新疆乌什—柯坪—阿克苏地区的玉尔吐斯组化石群也很接近,从而推断早寒武世早期古海洋的海水通道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叠纪海生爬行类化石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安徽、湖北、贵州、云南、广西和西藏。它们不仅包括有世界性分布的鱼龙类、鳍龙类、海龙类、原龙类等,而且还有仅出现于扬子海区的湖北鳄类。简单回顾了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的研究历史。根据化石的地史分布确认了自早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早期的7个海生爬行类组合带。它们是奥伦尼克期的 Chaohu- saurus-Keichousaurus-Hupehsuchus 组合带,安尼期的 Chinchenia-Sanchiaosaurus 组合带和 Dino- cephalosaurus-Mixosaurus 组合带,拉丁期的 Dingxiaosaurus 带和 Keichousaurus-Nothosaurus 组合带,卡尼期的 Anshunsaurus-Qianichthyosaurus-Sinocyamodus 组合带和诺利期的 Himalayasaurus 带。对化石的古地理环境分析表明,中国早三叠世晚期的海生爬行类主要分布于扬子海区东部(安徽、湖北)的浅海开阔台地和局限海台地。中三叠世由于东部地区的抬升,鱼龙类和鳍龙类向西扩散,在扬子区西部(贵州、云南)辐射发展,在拉丁期达到个体数量和种类的高峰。晚三叠世卡尼期动物的数量依然很多,个体有增大的趋向,但高级分类阶元的数量减少,它们埋藏于海水相对较深的浊积岩相中。晚三叠世诺利期的化石发现于西藏的定日和聂拉木,这是中国惟一属于冈瓦那特提斯区的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组合带,仅含大型的鱼龙类。受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埋藏条件的影响,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化石记录并不完整。目前尚有相当数量的化石未经研究,已记述的化石也需要在研究程度上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三叠纪鱼类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三叠纪鱼类在中国分布广泛。与当时“南海北陆”的古地理格局一致,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北方大陆的河湖相盆地,但也见于扬子板块与北方大陆碰撞后的四川盆地;海生鱼类则主要分布于华南和喜马拉雅地区。值得注意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已知的三叠纪鱼类中,多数为海生类型或与海生鱼类密切相关。中国的淡水三叠纪鱼群主要由原始辐鳍鱼类组成,它们与西伯利亚和中亚的鱼群最为相近,但也有与劳业大陆其他地区及冈瓦纳大陆的鱼类相似的属种。海生鱼群则以“亚全骨鱼类”为主,并包含鲱亚部的进步类群和真骨鱼类的基干类型。华南扬子区拉丁至卡尼早期的鱼群远较早三叠世的鱼群丰富,且这一时期的鱼群与西特提斯同期的鱼群关系已极为密切,约有1/3的种类可归入相同的属。华南中下扬子区很可能是部分后来繁盛于特提斯区的三叠纪鱼类的发源地,如龙鱼类。中国的三叠纪鱼类虽然十分丰富,但大多已知鱼类仅限于零星发现和初步报道,因而仍有待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扬子鳄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esis)亦称鼍,俗称猪婆龙,因其栖居于穴洞内,产区常称它为土龙,是我国的珍释动物,现存鳄类是曾于中生代占统治地位的恐龙类的唯一近亲,因此它在动物进化史上和学术上都具有重要意义。1973年联合国将它列为世界保护和禁运动物,我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鳄类只有两种:扬子鳄和湾鳄。分别产于长江流域与岭南,由于产地和属种的不同,其生活习性也有异,在我国古书中早已论述清楚了。 扬子鳄亦称鼍,过去盛产于皖、赣、苏、浙的长江沿岸沼泽地带,五十年代的九江、芜湖一带  相似文献   

17.
广西早第三纪猪形类一新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了广西田阳三雷林场附近发现的一块西猯类下颌 (GXM. F0844), 订名为单尖旅猪 (Odoichoerus uniconus gen. et sp. nov.) 文中列举了旧大陆西猯类各属与新大陆西猯类之间差异,并认为原始猪类在牙齿形态上与旧大陆西猯类更加接近,或许猪类和新大陆西猯类是从旧大陆西猯类中派生出的两支.  相似文献   

18.
湖北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层位及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化石点的实地调查证实 ,湖北南漳、远安发现的海生爬行类除孙氏南漳龙 (大冶组顶部或嘉陵江组底部 )外都产自嘉陵江组 ,它们的时代同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由孙氏南漳龙、南漳湖北鳄、湖北汉江蜥和远安贵州龙形成的这一海生爬行动物组合 ,是上扬子地区层位最低的 ,生存时代早于其他海生爬行动物组合。与产自欧洲的肿肋龙类有密切亲缘关系的贵州龙和汉江蜥 ,是该科最早的代表 ,也是鳍龙类最早的代表之一 ,为探讨鳍龙类和肿肋龙类的起源及传播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千年鼍文化     
神奇的乐器 因扬子鳄的皮较为结实,古人很早就取其皮蒙鼓,称之为“鼍鼓”。蓬鼓频频出现在古代典籍之中。公元前12世纪的《诗经·大雅·灵台》记载,有民间乐器“鼍鼓逢逢”。《山海经》记载.黄帝用鼍鼓声震五百里,最终战胜了蚩尤。先秦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将鼍鼓称为“灵鼍之鼓“。鼍鼓成为当时古人政治、军事乃至民间生活中的神圣乐器。  相似文献   

20.
李国祥 《古生物学报》2004,43(4):571-578
对采自陕西镇巴小洋剖面下寒武统西蒿坪段的似软舌螺类(hayolithelminths)化石进行了研究,描述了一新种Torellella bisulcata sp.nov.,其主要特征为:磷质管状壳体,横切面透镜状,壳管的两个宽面凸度不等,一面为弧状,另一面扁平;壳管直或微弯曲,在壳管的两个窄的侧面各具一纵向浅凹沟,壳面光滑或饰有微弱的横向纹线。简要地讨论了似软舌螺类化石的生物亲缘关系,认为迄今为止,其仍为分类位置不明的化石类别。西蒿坪段中下部产有三叶虫颊刺和颈刺,表明此段沉积地层属于下寒武统筇竹寺阶而非梅树村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