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暑假南京大学傅贻训先生由青岛带回一些由尖吻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her-zensteini)和舌鳎(Cynoglossusrobustus)采得的寄生线虫,经鉴定后是牙鲆逆盲肠线虫(Contracaecum(Erschovicaecum)paralichthydisYamaguti)。该种系 Yamaguti 于1941在日本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胃内发现,原始的描述较简单,附图亦较少,且缺少雄虫的  相似文献   

2.
1985年8月21日,我们在青海果洛州2只大鵟(Buteo hemilasius)小肠检得带科Taeniidae(虫条)虫7条,经鉴定为兀鹰支带(虫条)虫。测量单位mm。 兀鹰支带(虫条)虫Cladotaenia (Cladotaenia) vulturi Ortlepp,1938。 虫体呈带状,全长125—140,宽1.995—2.100。头节小,大小为0.42;有两排钩和四个圆形吸盘,吸盘直径为0.21。未成熟节片长度大于宽度,长0.6480—2.2050,宽0.0972。成熟节片宽度大于  相似文献   

3.
1979年我们在江苏南通地区从黄鮟鱇Lophius litulon(Jordan)的小肠中检获到两种寄生线虫,经鉴定其中之一为海对盲线虫Contracaecum marinum(Linnaeus,1767) 本种系我国首次发现,在国外已知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  相似文献   

4.
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图文简要记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的形态特征.这是该虫雄蜂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孙世春  许苹 《动物学杂志》2018,53(2):249-254
耳盲属(Ototyphlonemertes)是一类体型细小、具平衡囊、于海洋沙间隙生活的特殊的纽虫,在全球沿海、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广泛分布,但在中国沿海尚无报道。近年在青岛(36°03′N,120°21′E)潮间带粗沙中采到了耳盲纽虫标本,经形态鉴定包含长座耳盲纽虫(Ototyphlonemertes dolichobasis)和马丁诺夫耳盲纽虫(O.martynovi)两种。长座耳盲纽虫过去仅在模式产地日本大土湾发现,与原始描述相比,青岛的标本个体较大,针座及主针略小,但针座长与针座宽、主针长与针座长的比例与原始描述一致。青岛的马丁诺夫耳盲纽虫标本与原始描述形态一致,唯个体较小,其头触毛公式与在越南文峰湾报道的近似种Ototyphlonemertes cf.martynovi不同。标本保存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箒虫动物(Phoronida)生活在海洋中,种类很少。这一门动物迄今仅发现两属(Phoronis和Phoronopsis)15种。我国至目前为止,仍未见有记载。 1961年2月18日和1962年2月8日,作者在厦门鼓浪屿潮间带低潮区进行采集时,曾发现了一种箒虫(Phoronis)。1963年3月28日,张炳西同志也在鼓浪屿采到一个标本。最近查阅文献,始确定以前所采到的标本均为澳大利亚箒虫(Phoronis australis Haswell),这是我国首次记录。 我们所采到的标本,最大的体长达93毫米,躯干部最大的直径为5毫米。体不分节而极细  相似文献   

7.
寄生于鸟类的食道和胃,文献记载分布于巴西和巴拉圭等地。我们发现于我国云南德洪专区的鸢(Milvus korschun govinda)和黑颈鸬鹚(Phalacrocorax niger)的食道和胃内,为我国新记录。 虫体乳黄色。体表角质层具有很密的横纹。头端具有6个唇瓣,主唇和间唇各3片,无齿状栉梳。雄虫体长14.05—18.70毫米,宽0.58—0.64毫米。主唇宽0.11—0.12毫米,高0.087—0.112毫米。  相似文献   

8.
柱头虫一名玉钩虫,为脊索动物门中原索动物内肠鳃亚门(或称半鳃类;或隐鳃类中一种为数不多的典型代表动物,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时的一项珍贵资料,在目前世界上也是一种较稀少的动物。去年暑假我们在海南岛稜水县新村港海边发现有柱头虫,并采得40多条。这种虫体呈蠕虫状。长约有一米左右(其中吻长1—2厘米,领长1—2厘米,躯干长90—100厘米左右),色黄,体壁非常粘滑,且含有如三碘甲烷(即黄碘iodoform)的臭气。虫多分布在低潮线下,埋在砂泥中生活,穴形像漏斗,其周围常有多  相似文献   

9.
苔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小类群,为典型的固着型动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有约4000种,我国报道了199种。苔藓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污损生物的组成部分,我国渤海海域分布有15种。淡水苔虫的种类很少,只有几十种,我国已记录11种,分布在北京、杭州、沈阳、南京等?..  相似文献   

10.
首次报道丽虫齿科Calopsocidae在中国及越南的分布,并记述该科1中国及越南新记录种:背突丽虫齿Calopsocus infelix (Hagen)。该种头橘红色,胸部黄褐色,腹部紫色。翅宽,微革质,两面均布满毛。雌虫生殖突发达,外瓣具刚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