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变化及其与血清脂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高脂血症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各50例,采集其空腹血清样本和粪便样本,血清样本用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二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内优势菌群的含量,并将其与血清脂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肠道内总细菌量及拟杆菌属细菌较健康受试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歧杆菌属细菌、乳杆菌属细菌及粪杆菌属细菌较健康受试者明显降低(P〈0.05),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升高(P〈0.05)。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c与双歧杆菌属细菌、乳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血清LDL—C与双歧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肠球菌属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血清TG与双歧杆菌属细菌和乳杆菌属细菌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脂质水平与肠道优势菌群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肠道优势菌群结构的调整可改善患者血清脂质水平。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正常参考值的检测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定性定量检测并比较杭州地区健康青壮年及老年人群肠道主要菌群(双歧杆菌属、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产气荚膜梭菌、乳杆菌属、肠杆菌科、肠球菌属及酵母菌等)的正常参考值,同时计算并比较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值(B/E值).方法采用光冈法 .结果老年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较青壮年组均显著减少(P<0.05, P<0.001);消化链球菌、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 <0 .001,P<0.05).结论在获得肠道菌群正常参考值的同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稳定终末期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受试者的血液和粪便样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肠道优势菌群的变化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内毒素(lipoposaccharide,LPS)。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肠道菌群总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肠道内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属细菌、乳酸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显著降低,而肠道内有害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均显著升高(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中IL-6、TNF-α和LPS显著升高,均与双歧杆菌属细菌有显著负相关,与肠杆菌科细菌有显著正相关。肠道内乳酸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与IL-6呈显著负相关,肠球菌属细菌与其呈显著正相关。此外,乳杆菌属细菌与TNF-α呈显著负相关,肠球菌属细菌和LP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且与患者炎症因子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粪便内双歧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拟杆菌属进行定量检测,揭示肠道相关菌群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设计双歧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拟杆菌属的特异性引物。收集溃UC患者粪便标本60份及正常对照标本60份,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细菌的数量。结果UC患者组双歧杆菌属及柔嫩梭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拟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C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属及柔嫩梭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而拟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多,提示肠道菌群与U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抑郁症人群肠道主要微生物群落情况,探讨在机体精神心理异常状态下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特点,从而为研究抑郁症人群及相关精神心理疾患人群的防治新策略提供数据资料。方法设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日本光冈法定性定量检测肠道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科及酵母菌的菌群值,计算和比较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值(B/E值)。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抑郁症人群研究组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1);B/E值显著减少(P0.01);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抑郁症人群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益生菌群与肠杆菌科结构发生改变,推测抑郁症的发生,有可能通过肠-脑轴的联系,使大脑情感中枢功能紊乱与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失调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规律以及服用拜糖平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冈法对糖尿病患者、服用拜糖平患者及正常人群粪便中的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粪便中肠杆菌科细菌增加(9.0±0.5 vs 8.5±0.8,P<0.05),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数量减少(分别为8.1±1.2 vs 8.9±1.9和9.2±1.0 vs 9.9±1.4,P<0.05);服用拜糖平的患者肠道内类杆菌数量进一步减少(9.1±1.3,P<0.05),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有所恢复(分别为8.8±1.3和8.6±0.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肠道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体外厌氧培养联合定量PCR的方法比较两种不同的苦瓜制品,苦瓜全粉(Bitter melon power。BMP)和苦瓜乙醇提取物(Bitter melon ethanol extract,BME),对健康人和2型糖尿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方法采集一名健康个体和一名2型糖尿病个体的新鲜粪便样品,在体外厌氧的条件下与不同浓度的BMP或BME共培养,收集0、12、24、48h的菌体沉淀。采用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乳杆菌属细菌、双歧杆菌属细菌、丁酸盐产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肠杆菌科细菌这5类细菌在总菌中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培养过程中,双歧杆菌属细菌、硫酸盐还原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在两名个体培养样本中表现出类似的生长趋势,而乳杆菌属细菌和丁酸盐产生菌则有差异。相同培养时间下,与对照组相比,BMP和BME在两名个体的培养样本中均能富集乳杆菌属细菌、双歧杆菌属细菌和丁酸盐产生菌,并抑制肠杆菌科细菌,但是只有BMP15mg/mL能持续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相同浓度之下,BMP对菌群结构的调节效果比BME显著。结论来自不同个体的相同肠道细菌类群可能呈现不同的体外生长趋势,但BMP和BME均能对同一细菌类群起到类似的调节作用;且相较于BME,BMP通过富集一些有益细菌并抑制机会致病细菌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性定量检测更年期综合征个体肠道微生物群落,探讨该状态中的人群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状态及其特点,从而为研究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的防治新策略提供数据资料。方法设患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研究组和相近年龄同性别的健康妇女对照组,采用光冈法检测相关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类杆菌属、产气荚膜梭菌、消化链球菌属、肠杆菌科、肠球菌属及酵母菌)的菌群值,同时计算和比较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值(B/E值)。结果与相似年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研究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1);B/E值较显著减少(P0.01);肠杆菌科细菌、消化链球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0.01,P0.05)。结论更年期综合征人群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益生菌群与肠杆菌科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由于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健康状态的下降,引起肠道有益菌群与腐败菌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调。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口服培菲康和妈咪爱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观察患者口服妈咪爱和培菲康前后肠道菌群、粪便pH及血氮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4种进行培养和计数.选择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计数肠道菌群中4种细菌的数量.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三联活菌)及妈咪爱(二联活菌)共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落计数、粪便pH、血氨水平.结果: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P<0.05),而肠球菌、肠杆菌则显著增多(P<0.01)②菌群失调的严重程度随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而加重.③临床表现有腹泻的肝硬化患者,肠道总体菌量和厌氧菌数量均低于非腹泻患者,以双歧杆菌(P<0.01)减少为著.④两种益生菌制剂均可提高肝硬化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并可降低血氨和粪便pH(P<0.05).结论: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②益生菌制剂均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可降低血氨和粪便pH.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肠道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和梭菌属量的变化,揭示肠道相关菌群改变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术前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标本4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40例,根据细菌的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待测粪便标本细菌DNA,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粪便中细菌数量分别为拟杆菌属(8.76±0.77;9.85±0.88)、梭杆菌属(7.94±1.25;10.0±1.65)、梭菌属(3.54±0.70;6.56±0.68),拟杆菌属中的脆弱拟杆菌为(2.12±0.48;4.07±1.77)、梭杆菌属中的坏死梭杆菌为(2.31±0.26;7.62±2.68)及梭菌属中的肉毒梭菌为(2.76±1.16;5.43±1.21),实验组数量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和梭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多,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