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2007年冬季北极浮冰面积突然增加,对于2008年年初我国西南的冰冻灾害有重大影响;201 6年1月中下旬,我国近30年来的极低气温与我国南方连续强降雪天气都与北极冷空气密切相关,而与超强的厄尔尼诺现象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赵瑞升  任成保 《昆虫知识》2001,38(2):143-144
棉红蜘蛛Tetranychuscinnabarinus (Boisdu val)是河北邱县旱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由于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其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是自 1 998年推广抗虫棉以来 ,棉红蜘蛛的发生与危害直线上升 ,已成为影响该县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害虫。1 发生特点1 1 发生早由于 1 998年冬及 1 999年春温度较高 ,雨雪较少 ,各种螨类安全越冬 ,2月初小麦刚返青即开始危害 ,杂草、果树刚发芽即发生红蜘蛛。1 2 虫量大1 999年红蜘蛛发生量较往年明显偏大 ,3月 1 9日调查 ,麦田红蜘蛛 1m单…  相似文献   

3.
对2007年和2008年调查的涠洲岛沿岸海域垂直海岸方向的6条主剖面上20条分断面的影像资料、样品鉴定等资料的分析,涠洲岛石珊瑚共出现10科22属46种,9个未定种;角蜂巢珊瑚属(Favites)、滨珊瑚属(Porites)、蔷薇珊瑚属(Montipora)为优势类群,其属级重要值百分比分别为25.78%、17.47%、15.11%;各主剖面珊瑚种群优势类群分布各有差异,以西南部的W2、东北部的W5的珊瑚属种为较多,均为8科13属,其石珊瑚属种分布均匀度略高;涠洲岛珊瑚分布自岸向海分为砂砾及珊瑚断枝带、石珊瑚稀疏带、石珊瑚繁盛带、柳珊瑚繁盛带4 个生物地貌带,石珊瑚分布较多的石珊瑚繁盛带主要分布于-1.39--5 m的水深范围内。石珊瑚形态组合以块状/亚块状与板块状为主要类型,覆盖程度以块状/亚块状占优。调查区受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全球性极高温事件和2008年1-2月的极低温气候事件及地域性不合理人类活动胁迫影响较大,枝状形态石珊瑚覆盖度、优势程度下降,已退出属种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4.
植被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方式及其程度问题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利用1951~2000年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资料、1982~2000年的NOAA/AVHRR遥感数据和1951~2002年山桃始花的物候数据,分析了北京各气候参量与生态系统植被在年际和年内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北京近20年增温1.2E,增温态势显著;过去50年中,降水的年际变化小于生长季内的波动幅度。年NDVI最大值(VP)、平均值(VM)的年际变化曲线呈波动中缓慢上升的趋势,表明植被的生长状况总体上在变好或生长季在延长。VP出现日期(VPI))提前,20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提前4.5d。山桃始花物候期的分析表明,北京1988年以后春季开始日期提前9.63d。时间尺度不同,各个气候指标对各植被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①年际时间尺度,年均温影响VP、VM的时效为1年;月际水平上,除温度影响VM的时效为2个月外,各气候参量影响VP、VM的时效为1个月。年际尺度上,温度影响山桃始花时效为2年;月际尺度上,2、3、4月份温度影响山桃始花日期。  相似文献   

5.
2000年至2002年冬季,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越冬期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并结合RS和GIS在多个尺度上对其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上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因素存在差异,影响因子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在微生境上,影响因子主要是坡度、乔木盖度以及坡向余弦值与灌木高度的相互作用;在115 m尺度上,关键因子是灌木林、阔叶林和针叶林的面积;250m尺度上,主要因子是针叶林和阔叶林的面积及针叶林与阔叶林面积的相互作用;对于距离因素,到河漫滩和到农田的距离是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根据回归分析和AIC及AICc值,115 m尺度上栖息地变量对白冠长尾雉越冬期的栖息地选择影响最大.综合分析发现,在较大的尺度上,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有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叶林和灌丛面积的相互作用、到河漫滩的距离以及到农田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1951~2000年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资料、1982~2000年的NOAA/AVHRR遥感数据和1951~2000年北京春季物候的代表性指标——山桃(Prunus davidiana)始花的物候数据,分析了在年际和年内时间尺度上北京地区各气候参量与植被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植物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远比其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密切;各气候参量和植被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因时间尺度而不同。1)月际水平上,具有显著生态学意义的气候指标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更明显。2)温度与NDVI指标的相互作用最大为零时滞:年际水平上,影响时效约为1年;月际水平上,约为1个月。3)植物物候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远比其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密切。年际尺度上,气候参量和植物物候期的相互作用是同时的,其中气温的影响时效为2年;月际尺度上,实际温度和植物物候期的相互作用时效约为1个月。  相似文献   

7.
对三种泉溪大型藻类(脆弱刚毛藻, 弧形串珠藻和普生轮藻)藻体上附生藻类的种类、分布及环境因子与寄主本身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004 年7 月至2005 年4 月在山西省辛安泉泉域采集三种大型藻类植物(每个季节采集一次)。研究结果表明, 三种大型藻类藻体上的附生藻类种类数不同, 普生轮藻上的附生藻类有49 种, 脆弱刚毛藻上37 种, 弧形串珠藻上6 种, 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这说明寄主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附生藻类的种类数及多样性。就季节变化而言, 三种大型藻类藻体上的附生藻类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大致趋势为: 春季>秋季>夏季>冬季, 同时, 灰关联分析结果也表明, 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对附生藻类也有影响, 最关键的影响因子是流速、水深和电导。这说明影响大型藻类植物藻体上附生藻类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不仅有寄主本身, 同时流速、水深和电导这三种环境因子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影响因素,提高基础护理的课堂效率。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取本院系2012年9月-2013年6月的144名护生,调查其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统计,有93.1%的护生认为能实验室条件是影响实验课学习的主要因素,有86.8%的护生认为影响因素是教师,79.2%的护生认为是学生自身因素,护生普遍认为专业和环境对实验课学习的影响不大。在基础护理学中,其科目设置、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管理能力、学生自身因素及家庭条件等影响因素中,不同年级护生在认识上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会影响护生在实验课上的学习情况,不同年级的护生对实验室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差异。相关人员应消除实验课学习的影响因素,有效提高护生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护理实验课学习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河南董寨白冠长尾雉繁殖期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至2003年春季,采用样线调查和媒鸟招引,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结合RS和GIS分析了在景观水平上对栖息地的选择性,并借助逐步逻辑斯谛回归分析了影响繁殖期白冠长尾雉栖息地的关键尺度和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白云保护站,占区雄性白冠长尾雉在不同栖息地类型中的出现频率不同,出现最多的是混交林,其次是杉木林,随后是松林、灌丛、阔叶林;在董寨自然保护区内,在115 m尺度和250 m尺度上,针叶林的面积比例均是影响其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而到农田的距离是距离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根据回归分析和AICC及ΔAICC值,115 m尺度上栖息地变量对白冠长尾雉繁殖期的栖息地选择影响最大。综合分析表明,影响白冠长尾雉繁殖期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为115 m尺度上针叶林的面积比例和到农田的距离。建议在制定白冠长尾雉栖息地保护策略时,应加强现有适宜栖息地的管理,改善栖息地布局,并从景观尺度上开展针叶林对白冠长尾雉种群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长江流域种植春番茄,果实成熟多集中在六、七月份,影响市场均衡供应。采用催熟技术特别是应用乙烯利处理番茄的植株或果实,可使产品提前上市,这在生产上是可行的。我们于1977—1978年在本校及赭山公社,进行了影响乙烯利催熟番茄的因素的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利用朱文泉等(2007)构建的基于光能利用率的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模型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1982-2006年的NPP进行估算的基础上, 选取包括降水量、温度、有效降水、有效温度和3种地表干湿度指数在内的气候指标, 充分考虑地表覆盖状况和气候因子的时滞和累积效应, 探讨了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NPP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 以年为时间单位, 在年际水平上, 温度相关的各指标与年NPP的关系并不明显, 当年的气候条件对草原区植被的生长影响最大。以月为时间单位, 年内月气温和降水是影响NPP的重要因素。且所有植被类型区在年内月际水平上气候各指标对NPP的影响时效最大为1个月, NPP和各气候参量的关系时效也为1个月; 在年际水平上5-9月的NPP与降水、地表干湿度指数的互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同温度各指标的互相关系数, 表明降水是影响内蒙古草原NPP的主要气候因子, 且降水的累积效应影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区年际月NPP与降水指标之间的关系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地形对大兴安岭北坡林火迹地森林景观格局影响的梯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198 7年大兴安岭“5 .6”特大森林火灾 ,过火面积 1.33× 10 6 hm2 。火后 ,不同的火烧强度区和岛状的未火烧区形成了一个异质镶嵌体 ,然而在自然演替和人为干扰作用下 ,十几年过去之后这种异质镶嵌体格局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大兴安岭北坡 ,图强林业区的育英和奋斗两个林场为研究区 ,总面积 1.2× 10 5hm2 ,在景观尺度上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 ,将地形因子进行梯度划分 ,并运用分布指数和偏相关分析探讨了大兴安岭在 1987年大火后森林景观在地形梯度上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森林景观在地形梯度上的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但是不同的景观斑块类型变化幅度不同 ,不同的地形因子对不同森林景观斑块类型变化的影响强度也迥异 ;偏相关分析表明地形对主要森林景观斑块类型之间的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坡度 ,其次是海拔 ,坡向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是用于培育造林用的主要树种之一。近年来,特别是1974年冬和1975年春鼠害普遍发生,严重地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使全株枯死。据我们在上马厂经营所40林班的调查,被害幼林的死亡率达80%以上,只得把死树砍掉,重新造林。为摸清鼠类的为害情况,我们组成三结合试验组,在林场受害较重的上马厂经营所,进行了重点调查和防治试验。初步结果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宽  杨晨晨  白力嘎  陈瑜  刘锐  潮洛濛 《生态学报》2021,41(12):4963-4975
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探寻其驱动因素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内蒙古旗县分为牧业旗县和非牧业旗县,应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2000-2015年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空间上显现出西部减少,东部与南部增加的趋势;非牧业旗县植被NDVI改善面积大于牧业旗县。(2)在整个内蒙古地区中,年降水量和土壤类型是影响植被NDVI的主要驱动因素,解释率在22%以上。在牧业旗县年降水量和土壤类型是主要驱动因素,而在非牧业旗县中粮食产量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3)各因子之间的交互影响均高于单因子的影响。在牧业旗县,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呈现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关系,植被NDVI变化受乡村户数和牲畜数量的交互影响最为突出。非牧业旗县因子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增强的交互作用关系,植被NDVI变化受土壤类型和粮食产量的交互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刘梅冰  陈兴伟  陈莹 《生态学杂志》2016,27(7):2348-2356
水库对氮营养盐的滞留效应对水体富营养化防控有重要影响,为揭示不同时间尺度下水库氮营养盐的滞留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差异,通过构建山美水库流域生态动力学模型,在统计水库氮滞留量和滞留率的基础上,从年、月、日不同时间尺度对氮营养盐的滞留效应进行分析;并通过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对入库流量、出入库流量比、水力滞留时间、流速、温度5种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时间尺度下山美水库的氮滞留过程均呈现波动特征.在年尺度上,水库主要呈现正滞留效应,是流域重要的氮汇;在月尺度上,氮滞留呈现丰枯期变化特征,水库在源和汇的角色上发生转变;在日尺度上,枯水年氮滞留过程波动剧烈,滞留率在-300%~100%之间变化.不同时间尺度下,出入库流量比、流速因子均是影响水库氮滞留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尺度的降低,入库流量和温度因子对氮滞留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强;水力滞留时间对氮滞留的影响程度则随时间尺度变化而有正负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树木年轮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年代际均值、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塔里木河中游胡杨径向生长与气温和径流量的响应关系进行探究,以明确胡杨的径向生长规律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并为胡杨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1983~2014年期间,塔里木河中游气温最高和径流量接近最小值的时期均出现在2005~2009年,而这一时期胡杨年轮宽度也达到了最小值;出现径流量最大的2010~2014年,胡杨年轮宽度既出现了最大值,也出现了较窄的年轮。(2)沙子河口断面胡杨径向生长主要受到4~9月生长季径流量的影响,上一年秋季的径流量也有一定滞后影响,而气温影响不明显;阿其克断面胡杨径向生长受到1~3月径流量的影响比较大,当年6月和上一年11月的高温成为其径向生长的限制性因子。(3)春季和夏季,以及上一年秋季充足的径流量,是沙子河口断面胡杨径向生长的最理想条件,但在这3个季节有些月份径流量较小,其余月份径流量充足的情况下,依然有可能会形成宽轮,但在这3个季节径流量均不充足的情况下,就必然会形成窄轮;阿其克断面胡杨径向生长的理想条件是在上一年秋末径流量小的情况下,较低的气温更有利于来年胡杨径向生长。研究认为,塔里木河中游胡杨径向生长对径流量呈正相关性响应,在径流量偏小的情况下,对气温呈负相关性响应,并且二者都存在滞后响应。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吉林省45个气象站1970—201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过去45年吉林省蒸发皿蒸发量和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重点对"蒸发悖论"在吉林省的分布规律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去45年,吉林省范围内气温显著增加,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总体上存在"蒸发悖论";四季中春季蒸发量显著下降,而其他三季中蒸发量小幅上升,但并不显著;年平均状态下全省共有30个气象站存在悖论,空间上自西向东逐步增加;春季存在悖论的站点数最多,其他三季中存在悖论的站点数较春季有所下降,仅出现在吉林省西部以及中东部的个别站点;相关气象因子对蒸发量影响程度排序为风速水汽压差气温日照时数;春季影响蒸发量变化的主因子是风速,而夏、秋、冬三个季节中影响蒸发量变化的主因子为水汽压差;空间上,影响吉林省西部和中部蒸发年变化的主导因子是风速和日照时数,而南部则是水汽压差。  相似文献   

18.
幼苗是植物生活史中最脆弱的阶段,对幼苗存活影响因子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森林群落的天然更新机制。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对八大公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影响幼苗存活的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群落水平上,幼苗存活与生物因子中的同种幼苗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非生物因子中的冠层开阔度呈显著正相关;(2)从年龄上看,4年生以下龄级的幼苗存活更容易受到同种幼苗密度的影响,与同种幼苗密度呈显著负相关;4年生及其以上的幼苗存活则主要受非生物因子影响;(3)从生活型上看,相对于常绿物种,落叶物种的幼苗存活率更容易受到同种幼苗密度的影响,也与冠层开阔度呈正相关;(4)在物种水平上,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对不同物种幼苗存活率的影响也不相同。其中,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 Rehd.et Wils.)的存活率与冠层开阔度呈正相关;薄叶山矾(Symplocos anomala Brand)幼苗的存活率与同种幼苗密度、异种大树胸高断面积、林冠开阔度、坡向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异种幼苗密度和海拔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影响幼苗存活的因子是多样的,而且不是随机发生的。在不同水平上影响幼苗存活的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19.
琥珀酸脱氢酶(SDH)在细胞内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在呼吸链电子传递酶系中是一重要的环节。早在1955年,我国王、邹、汪等已将SDH从膜上拆离纯化,并进行了性质研究。酶从膜上分离后很不稳定,特别是当暴露在空气中,失活更为迅速。我们试图用已知结构的人工载体将SDH固定化,并观察固定化对酶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报道这方面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亚洲飞蝗是中国农业上主要害虫之—,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年来对此虫进行生理、生态、形态等各方面的研究,在组织学工作方面我们担任了不同饲料对於亚洲飞蝗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组织构造的影响。当我们研究不同饲料对这两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