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点四分法取样技术在热带山地雨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海南坝王岭山地雨林为对象,研究了中点四分法取样与样地取样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重要值一面积曲线与重要值一点数曲线而确定的坝王岭山地雨林的最小面积为3000~4000m ̄2,最小点数为32点,32点中点四分法取样所获得的群落数据,不但极其相似于3000~4000m ̄2样地取样,而且取样效率极高,节省人力,是完全适用于热带山地雨林研究的取样技术。  相似文献   

2.
无样地法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秦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锐齿栎(Quercus atiena var. acuteserrota)为优势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对象,采用与大样地(0.5公顷)实测结果的比较,研究了无样地法中的中点四分法取样技术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的应用。认为中点四分法取样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可适用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并用种点数曲线确定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最小点数为15个。  相似文献   

3.
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槠林)最小面积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种-面积曲线”,“群落系数-面积曲线”以及“重要值-面积曲线”3种方法对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储林)的最小面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3种方法确定的群落最小面积基本下相同。对所研究的植被类型。样地面积为400m^2时,可包括整个群落60%的物种数目;样地面积为1000m^2时,则可包括整个群落90%的物种数目,确定最小面积时应比计算出的理论面积稍大一些为宜,即样地面积大小为1200m^2。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样方法为基础,用种类组成、重要值、相似性百分率、群落系数,来评定中心点四分法在武夷山山顶矮林取样的精度,同时比较了样方法和中心点四分法在野外的工作效率。此外还研究了山顶矮林的最小面积和最小点数,最适线数、最适线距和最适点距。 结果表明:中心点四分法具有代表性强、操作简便、高效、省工等优点,完全适用于武夷山山地森林群落。 武夷山山顶矮林的最小面积为220平方米,最小点数为12点。样线设置2—3条,线距取5米,点距取4米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植被取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表格操作及邻体分析功能,以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的沟谷雨林为例,探讨热带雨林的取样技术。结果表明,用种.面积曲线所获得的热带雨林的最小面积往往过大,而采用重要值.面积曲线所确定的最小面积则为4000m^2;无样地取样采用最近个体法,由种.点数曲线可以确定最少点数为119,而采用重要值.点数曲线,可以确定该雨林取样的最小点数为280。种.个体曲线表明,如果要获取多一倍的物种数,则所需调查的个体数应是原来的4倍。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依据5个25m×20m样地的调查资料, 对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多样性、种面积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大戟科、茶科和樟科等树种组成; 乔木树种种类丰富,灌木、草本、藤本种类相对较少;随乔木径级的增大,个体/种的数量逐渐减小;群落中以中叶、全缘、革质、非尾尖、常绿植物占优势; 群落种-面积关系曲线在取样面积为1 500m2时开始趋于平缓,意味着该取样面积可以考虑作为群落最小表现面积.  相似文献   

7.
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钟山自然保护区计有种子植物101科273属514种,落叶栎林分布面积最广。随海拔升高,植被依次呈现出4个分布带:沟谷落叶阔叶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山地苔藓矮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该区主要有4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其中热带分布占总属数的75.21%,表明本保护区的植物分布具有热带性质。其天然植被类型可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含暖性针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和草丛,2个植被亚型含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阔叶矮林,以及33个群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中心点四分法取样技术的应用,以及应用优势种重要位来评定亚热带山地寡优势种次生森林群落的最小点数,并研完了线距和点距。 结果表明:线距和点距为6米时不产生重测;木荷、马尾松林和甜槠、木荷林最小点数为9—10点,木荷、黄山松林最小点数为7—8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中心点四分法在武夷山取样的有效性,1982年,我们在武夷山的主峰——黄岗山山顶以小叶黄杨和岩柃为主要建群种的矮林里顺坡设置4条平行样线,线距5米,点距4米;在样线与样线之间规则设置15个4×5米~2的样方。用中心点四分法取样时,在直线各随机点上划分四个象限,测定从中心点到每个象限内最近的个体。用样方法取样时,进行每木调查。两种取样方法均记载胸围在18厘米以上的植株的种名,测定胸围、树高等定量数据,研究中心点四分法取样的精度、野外工作效率以及矮林的最小面积和最小点数。  相似文献   

10.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调查中三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昆明西山滇青冈为优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介绍并比较了三种植被调查方法,即无样地取样法的中点象限法、记数样方法和样地记录法。按样地数目的代表性,采用6线90中点分别与两组3个400m2样地作比较。在各工作小组的人数和熟练程度基本一致条件下,记录完成时间,以对比速度。内业工作量也作了比较。从深入比较中清楚看到,对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调查,中点象限法并不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皖西霍山县白马尖植物区系和植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北亚热带典型地段——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植被和植物区系的特点,提出白马尖地区是一“生物避难所”。与纬度相近地区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类型和植物区系成份与皖南黄山、浙北天目山较一致,而低海拔地区与江苏的宜溧山区相似,特别是常绿阔叶树的属、种极为一致。值得指出的是耐寒常绿阔叶林类型的发现,为北亚热带植被地带的概念增添了新内容。文中对原圈定佛子岭水库库区周围为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认为不妥,将白马尖主峰整个集水区包括在内,才是完善的。  相似文献   

12.
粤东鸿图嶂西南坡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鸿图嶂西南坡的自然林属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它具有从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性,种类组成复杂,以壳斗科、樟科、冬青科、金缕梅科、鼠刺科和五列本科等的种类占优势.它属于次生林类型,大多数乔木都是由萌芽更新而成的,林龄约35年,目前正处在次生演替的中后期阶段。本文还讨论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大安源甜槠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对武夷山大安源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ex Benth.)Tutch.〕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群落的种-面积曲线以及样方面积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面积4 8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31科57属97种,其中乔木78种、灌木8种、草本植物5种、藤本植物6种;乔木主要为常绿树种,落叶树种仅10种;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等,优势属为栲属〔Castanopsis(D.Don)Spach〕、杜鹃属(Rhododendron Linn.)和杜英属(Elaeocarpus Linn.);优势树种为甜槠、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Lindl.)Planch.〕、鹿角杜鹃(R.latoucheae Franch.)和薯豆(Elaeocarpus japonicus Sieb.et Zucc.)等,其中甜槠的相对胸高断面积达64.93%,重要值也最高(25.70%),在群落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群落中胸径小于5 cm的乔木个体数量占76.88%,径级越高个体数量越少。南坡样方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北坡,显示该群落南坡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北坡。该群落的种-面积曲线拟合方程为y=21.836ln(x)-87.287(R2=0.990 2),且随样方面积的增加,物种数量、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呈增加且趋于稳定的趋势,总体上调查样方面积应设置在2 000 m2以上。综合分析结果说明:武夷山大安源甜槠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较丰富、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光照条件是导致该群落南坡多样性大于北坡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三明瓦坑的赤枝栲林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的赤枝栲1)(Castanopsis kawakamii)林,地处福建省三明市郊瓦坑地区,属我国中亚热带东南缘。据调查31块样地共3100m2群落种类组成中,含维管束植物52科、90属、139种;其中单种属占总数的75.6%。植物区系为热带、泛热带分布的成分、共占科与属总数的61.5%与67.8%。高位芽生活型植物占总数的87.9%。基于对群落外貌的植物生活型与叶特征等分析表明,该群落是从南亚热带雨林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类型。对该森林乔木种的年龄结构分析,乔、灌木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的计算等,显示出赤枝栲林是相对稳定性较大的群落。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9月,运用样线调查和植被样方调查的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林区细痣疣螈的分布、数量和栖息地环境进行了调查,使用GPS对各分布点进行地理坐标定位,观测记录植物种类、多度、盖度,记录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坡度、森林起源、土壤类型、水塘长宽深度、塘底物组成、水流速度、水体清晰度和干扰程度等生态环境因子,以揭示细痣疣螈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林区细痣疣螈主要分布于地下水露头的积水坑周围的郁闭度>75%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灌木林,海拔300~850m,调查样点31个,数量1725只,平均密度55.65只/点。细痣疣螈的分布范围与栖息地周围的水源、植被、地形等密切相关,同时受人类捕捉的影响。调查分析结果可为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定该物种的保护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南亚热带森林种群分布格局取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阳 《植物生态学报》1986,10(4):272-282
 森林群落中植物种群分布格局测定和分析的结果,密切依赖于野外取样的技术手段及资料的可靠性。本文通过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个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取样,比较了随机样方、相邻格子样方、中心点四分法、最近相邻法和最近个体法在野外操作、数据整理以及种群分布格局测定分析中的效用,对各方法在南亚热带森林群落中进行种群分布格局研究中的适用性予以客观评价。研究表明,同一样地中不同取样方法和测定方法会导致不同结果。随机样方取样数据的测定结果受样方大小影响,而几种无样地方法在种类复杂的群落中,应用受到限制。相邻格子样方适用于各群落类型中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东灵山辽东栎林木本植物种间联结取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样地面积固定条件下,采用样方设计和样带设计,探讨了样方数目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及样方数目与面积的变化对种间联结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负关联比、平均物种出现率、多物种间X2值、物种对间X2值与显著率以及物种间联结系数的变化范围均可作为确定样方数目与面积的参数。在实际分析中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参数,进而选择最佳样方数目及面积进行种间联结分析。在样地总面积均为1 200 m2条件下,样带设计在各项指标上规律性比较明显,样方数为50,面积为25 m2最为合适;样方设计的各项参数稍差一些,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方总面积才能得到更合适的样方数。分别按选定的最适样方数进行物种对联结性分析,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样带设计对联结性和关联程度的检测效果好于样方设计,它的研究结果更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因此,在总样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样带设计是进行种间联结分析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峨眉山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四川省峨眉山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采用数量分类的方法,结合对群落生态外貌特点和区系组成的分析,以及群落所处海拔高度,划分出森林植被的垂直带如下:1.常绿阔叶林带 1900米以下;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500米至2000米;3.针阔混交林带 2000米至2500米;4.寒温性针叶林带 2500米至3099米。  相似文献   

19.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Camellia japonica saplings was investigated in relation to canopy conditions in an old-growth evergreen forest in Tsushima, Japan. To elucidate effects of canopy gaps on genetic structure, a 1 ha study site was divided into 20 x 20 m quadrats, which were classified into a gap quadrats (GAP), closed canopy quadrats (CLS) and mixed quadrats. Five GAP quadrats and six CLS quadrats were analyzed separately. Isolation-by-distance was tested by examin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and geographic distanc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detected for GAP quadrats, whilst that for CLS quadrats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an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zero. On the other hand, an analysis using Moran's I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ndicates that the genetic structure is weaker in GAP quadrats than in CLS quadrats in short distance classes. Th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for both types of quadrat. These results, along with our field observations on flowering, suggest that canopy gaps affect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C. japonica saplings in two distinct ways. First, canopy gaps may promote flowering and mating in an isolation-by-distance manner within canopy gaps. Second, canopy gaps may promote seed production and resulting overlap in seed shadows may weaken fine-scale genetic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