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两种虫酰肼类新化合物对五种鳞翅目害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比较虫酰肼及其衍生物对鳞翅目 5 种害虫的毒力 ,以虫酰肼为对照药剂,分别采用浸叶法、浸虫法和点滴法测定了虫酰肼衍生物 0593 (Ⅲ f) 和 0673 对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毒力;通过浸叶法系统研究了虫酰肼和虫酰肼衍生物 0593 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0593 和 0673 对甜菜夜蛾 4 龄幼虫的触杀毒力分别是虫酰肼的 11.3 倍和 7.4 倍,对斜纹夜蛾 4 龄幼虫触杀毒力分别是虫酰肼的 30.4 倍和 24.7 倍,对小菜蛾 3 龄幼虫浸虫处理的毒力分别是虫酰肼的 4.7 倍和 4.5 倍 ,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触杀毒力分别是虫酰肼的 15.5 倍和 15.2 倍,对玉米螟 4 龄幼虫的触杀毒力分别是虫酰肼的 1.3 倍和 2.0 倍,较虫酰肼的毒力都有很大提高,而0593 和 0673 对 5 种害虫的毒力差异不显著。用虫酰肼和 0593 处理甜菜夜蛾 2 龄幼虫,都能导致存活幼虫陆续死亡;化蛹率和正常蛹数降低;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显著减少,对后代的繁殖力影响显著;在相同处理浓度下,0593 较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后代繁殖力的不利影响更大。因此,0593 是较虫酰肼杀虫毒力更高、对生长发育和繁殖力不利影响更大的药剂,开发应用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2.
以一个对甲氧虫酰肼具有18.5倍抗性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种群(R)和其同源对照种群(S)为对象,研究了甲氧虫酰肼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亚致死剂量(LC25)处理R和S种群的3龄初幼虫,对S种群幼虫的生长抑制率(37.30%)显著大于R种群(21.20%)。与空白对照处理相比,致死剂量处理R和S种群后,均表现出生长发育延缓,蛹期延长,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降低,且对S种群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的甲氧虫酰肼对棉铃虫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对甲氧虫酰肼具有一定抗性的棉铃虫种群能够减轻这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汰选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汰选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虫酰肼处理后,甜菜夜蛾SS种群和RR种群卵的孵化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79.38和160.71mg/kg,孵化幼虫的存活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8.64和30.53mg/kg,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卵的孵化率影响较小,而对孵化后幼虫的存活率影响较大。处理初孵幼虫6d后,2种群幼虫存活率及化蛹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幼虫历期最高饲毒浓度与最低饲毒浓度相比分别延长了2.71d和6.19d,同一浓度下,RR种群幼虫历期比SS种群缩短了0.94~2.59d。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12h后,随虫酰肼浓度的增加,2种群化蛹率逐渐降低,雌雄蛹重均有递减的趋势,雌蛹比例随浓度的增加变化较小,但SS种群雌蛹比例≤50.00%,而RR种群雌蛹比例≥50.00%,雌雄成虫羽化率总体上依次递减,处理浓度大于1.00mg/kg时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成虫羽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虫酰肼模拟昆虫蜕皮激素的作用干扰新表皮的形成.为了探讨虫酰肼对昆虫新表皮形成的影响是否与抑制表皮形成相关酶的活性有关,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RP),测定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5龄幼虫用虫酰肼处理不同时间(24,48和72 h)后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用LCu( 28.41 μmol/L)和LC33 (85.23 μmol/L)两个亚致死剂量的虫酰肼处理5龄幼虫后,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高浓度的抑制作用大于低浓度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同一剂量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进一步测定虫酰肼处理24,48和72 h后5龄幼虫血淋巴、脂肪体、中肠、表皮和头部的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可看出虫酰肼对幼虫不同组织的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也具有相似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幼虫新表皮形成受阻可能与虫酰肼抑制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虫酰肼模拟昆虫蜕皮激素的作用干扰新表皮的形成。为了探讨虫酰肼对昆虫新表皮形成的影响是否与抑制表皮形成相关酶的活性有关, 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RP), 测定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5龄幼虫用虫酰肼处理不同时间(24, 48和72 h)后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用LC11 (28.41 μmol/L)和LC33 (85.23 μmol/L)两个亚致死剂量的虫酰肼处理5龄幼虫后, 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 高浓度的抑制作用大于低浓度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同一剂量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进一步测定虫酰肼处理24, 48和72 h后5龄幼虫血淋巴、 脂肪体、 中肠、 表皮和头部的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 可看出虫酰肼对幼虫不同组织的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也具有相似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幼虫新表皮形成受阻可能与虫酰肼抑制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在室内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武汉敏感品系进行了8代群体汰选后分别于9、10、12代采用了单对汰选。结果表明虫酰肼处理后各单对品系后代幼虫存活率发生明显分离,F9(s1)、F10(s2)和F12(s3)代幼虫平均存活率分别为48.34%、11.72%和2.37%,筛选后分别为84.00%、83.33%和7.29%。经过12代汰选后,汰选品系抗性倍数为敏感品系的5.24倍,且单对汰选世代对虫酰肼的抗性发展较快,其抗性倍数分别是群体汰选的1.27、1.67和1.38倍。比较单对汰选世代与群体汰选世代某些生物学特性,显示单对汰选世代并不存在生长发育和生殖不利性,表明在虫酰肼群体汰选中穿插几代单对汰选可以加速抗性品系的选育。汰选品系相对于敏感品系具有0.31的适合度,表明甜菜夜蛾对虫酰肼产生抗性后存在适合度缺陷。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芳基酰胺酶表达及其与呋喃虫酰肼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璟琰  梁沛  高希武 《昆虫知识》2012,49(2):396-402
以对硝基乙酰苯胺为底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研究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体内芳基酰胺酶酶促反应的最适反应条件、各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芳基酰胺酶的活性及亚细胞分布及其与小菜蛾对呋喃虫酰肼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小菜蛾芳基酰胺酶最适反应条件为35℃,pH7.5,底物浓度为1.2×10-3mol/L,反应时间30min。利用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活性染色及SDS-PAGE法测得小菜蛾芳基酰胺酶的分子量为61.1ku。小菜蛾4龄幼虫的芳基酰胺酶活性最高。不同亚细胞层中,芳基酰胺酶活力大小依次为线粒体层>微粒体层>细胞核和细胞碎片层>可溶性部分。芳基酰胺酶主要分布在小菜蛾4龄幼虫的腹部,其余依次为表皮、头部和胸部。小菜蛾呋喃虫酰肼抗性品系芳基酰胺酶的活性是敏感品系的3.89倍,表明该酶参与了小菜蛾对呋喃虫酰肼的抗性形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虫酰肼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新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毒杀活性并为田间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浸叶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喷雾法进行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毒力测定表明虫酰肼对草地贪夜蛾2龄、3龄幼虫48 h LC_(50)分别为0.30 mg/L和0.26 mg/L,甲维盐对草地贪夜蛾2龄、3龄幼虫48 h LC_(50)分别为0.005 mg/L和0.002 mg/L,其LC_(50)活性是虫酰肼的60~128倍。盆栽试验表明,20%虫酰肼SC在20 mg/L、5%甲维盐ME 1mg/L喷雾处理后7 d后防效均为100%,在甜玉米田间小区试验最高防效均可达到90%以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虫酰肼可推荐用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并可与甲维盐轮换使用或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经历了长光照和短光照条件,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脱果老熟幼虫分别进行非滞育和滞育发育。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蜕皮激素类似物甲氧虫酰肼对桃小食心虫滞育进行干扰,以期达到干扰桃小食心虫滞育的目的,为开发桃小食心虫防治新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ELISA法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幼虫滞育和非滞育过程中的20E滴度动态;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了不同浓度(0.05, 0.1, 1,2, 5, 7.5和10 mg/mL)甲氧虫酰肼以及0.5和1 mg/mL 20E喷沙处理对桃小食心虫结茧的影响;测定了5mg/mL甲氧虫酰肼和1 mg/mL 20E喷沙处理中桃小食心虫20E滴度,并跟踪调查了0.1和5 mg/mL甲氧虫酰肼喷沙处理对桃小食心虫滞育的干扰效果。【结果】两种光周期(15L∶9D和12L∶12D)下桃小食心虫滞育和非滞育幼虫生长过程中20E滴度没有差异,均是从幼龄到老龄逐渐降低,脱果时达到最低;但脱果时,长光照非滞育发育幼虫体内20E滴度(0.473 ng/g)显著高于短光照注定滞育幼虫体内的(0.254 ng/g)。非滞育发育幼虫脱果后进入长茧化蛹,虫体20E的滴度显著升高,在蛹期保持较高滴度区间(0.652~1.217ng/g)。滞育发育幼虫脱果后进入圆茧滞育,20E滴度缓慢上升,第4天达到第一个峰值(0.656 ng/g),随后降低,在第8天达到第2个峰值(0.790 ng/g);随着进入滞育稳定期,20E滴度逐渐降低;70 d后达到滞育解除状态,20E滴度持续保持在低滴度水平;第90天达到滞育期间最低滴度(0.424 ng/g),随后20E滴度开始上升。0.05 mg/mL甲氧虫酰肼点滴短光照桃小食心虫脱果幼虫,即可干扰部分滞育圆茧的形成,对桃小食心虫脱果幼虫的LD50为7.039 μg/头。0.05 mg/mL以上浓度甲氧虫酰肼和20E喷沙处理均可有效干扰滞育圆茧的形成,1 mg/mL相同浓度的20E比甲氧虫酰肼表现出的干扰活性更高,两者均能使注定滞育的幼虫出现结长茧、畸形茧以及无法结茧的表型;在结畸形茧和无法结茧幼虫中20E滴度显著升高,5 mg/mL甲氧虫酰肼和1 mg/mL 20E喷沙处理不能结圆茧的比例分别为70.0%和66.7%,其中结畸形茧的幼虫体内20E滴度分别显著升高16.3%和143.0%,异常不能结茧的幼虫体内20E滴度分别显著升高149.3%和278.6%。部分幼虫接触甲氧虫酰肼后虽能够结圆茧,但能够完成滞育成功羽化的比例减少,甲氧虫酰肼0.1 mg/mL喷沙处理组羽化率仅为20.8%。【结论】 桃小食心虫幼虫在滞育过程中20E保持较低滴度,在生殖发育阶段需要较高滴度。外源甲氧虫酰肼和20E均能够干扰其结圆茧滞育,虫体结茧表型与20E滴度增加幅度具有相关性,相同浓度的20E比甲氧虫酰肼表现出更高的干扰活性;甲氧虫酰肼处理减少了桃小食心虫幼虫成功完成滞育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菜青虫不同虫态及虫龄的多酚氧化酶性质比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比较了菜青虫Pieris rapae (L.)不同虫态及虫龄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的性质。结果表明,不同虫态及虫龄的多酚氧化酶活力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以5龄幼虫酶活力最高,蛹酶活力最低。酶活力大小依次为: 5龄幼虫> 预蛹>4龄幼虫>3龄幼虫>蛹。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了pH对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酶催化底物氧化均有一个最适pH区域,不同虫态及虫龄的多酚氧化酶最适pH基本相同,其值为7.0±0.2 。不同虫态及虫龄的多酚氧化酶催化底物氧化的最适温度有很大的差异。3龄、4龄、5龄幼虫、预蛹和蛹的多酚氧化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6.0±0.5℃、38.5±1.0℃、43.0±1.0℃、45.5±1.0℃和50.0±1.5℃,说明蛹期的多酚氧化酶活力的最适温度较高。进一步比较催化底物氧化反应的活化能,测得3龄、4龄、5龄幼虫、预蛹和蛹的多酚氧化酶活化能分别为:4 3.10±0.28、36.50±0.27、25.79±0.32、30.10±0.21和58.88±0.39 kJ/mol 。通过测定不同虫态及虫龄的多酚氧化酶催化邻苯二酚和L-多巴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参数,比较了不同虫期的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苜蓿盲蝽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lin-OBP1的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证据表明昆虫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OBPs)与其嗅觉识别密切相关,起着运输外界脂溶性气味分子通过嗅觉感器淋巴液到达嗅觉受体的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OBPs在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嗅觉识别中的作用,本研究首次克隆了苜蓿盲蝽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lin-OBP1 (GenBank序列号GQ477022). 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438 bp, 编码14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5.69 kDa,等电点为5.01,N-末端疏水区包含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蛋白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翻译后的蛋白质具有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即氨基酸序列中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利用RT-PCR和Real-time PCR技术对Alin OBP1在苜蓿盲蝽成虫不同组织和各个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Alin-OBP1几乎全部在触角中表达.不同发育阶段Alin-OBP1表达量不同,在5龄若虫和成虫阶段表达水平最高.结果提示Alin-OBP1可能在苜蓿盲蝽感受包括性信息素在内的外界化合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家蚕Bombyx mori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erpin)的开放读码框(ORF) 和5′UTR序列。根据该基因与其他昆虫serpin的同源性关系将其命名为家蚕serpin-6 基因,GenBank登录号EU159447。为了研究serpin-6与家蚕免疫反应的相关机理,对serpin-6基因的组织表达和免疫刺激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家蚕的头部和生殖腺中mRNA表达量非常高,在中肠,脂肪体,丝腺和血淋巴表达量较低。用脂多糖(LPS) 刺激5龄第3 d家蚕后,serpin-6基因在脂肪体和血淋巴中都被显著诱导表达,且都在刺激6 h后表达量最高。推测该基因在家蚕细胞免疫反应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常被用于表达杀虫和抗菌蛋白.为了探讨苏云金芽胞杆菌B. thuringiensis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vip3A)在枯草芽胞杆菌中的表达情况,促进杀虫防病工程菌构建,将枯草芽胞杆菌168菌株核糖体小亚基S4蛋白基因的启动子与苏云金芽胞杆菌WB7菌株vip3A基因的编码序列连接,插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与枯草芽胞杆菌穿梭载体pAD123,得到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ADpvip,将重组质粒转化枯草芽胞杆菌标准菌株168和分离自辣椒体内的生防内生枯草芽胞杆菌BS-2菌株中,获得工程菌株.SDS-PAGE分析表明在枯草芽胞杆菌168菌株的部分工程菌株中有约88 kDa大小的VIP条带,而BS-2的工程菌株中未见相应的条带,表明Vip3A蛋白仅在168菌株中表达.生物测定表明有5株168的工程菌株(168vip1-4,6)表现较高的杀虫活性,工程菌株发酵稀释液(约107CFU/mL)处理的小白菜叶片饲喂斜纹夜蛾2龄幼虫72 h的杀虫效果可达87.64%~92.13%,但vip3A基因转入内生枯草芽胞杆菌BS-2中不表现杀虫作用.毒力测定表明168vip2菌株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72 h的LC50为0.0194 mL/mL.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在枯草芽胞杆菌中的表达构建杀虫防病工程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我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已对田间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为寻找有效的小菜蛾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一株分离自家白蚁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SCAU-PFCF01)对小菜蛾2~4龄幼虫的致病力。实验采用浸液法,供试浓度为1×103、1×104、1×105、1×106和1×107个孢子/mL。结果表明:随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浓度的升高,小菜蛾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1×107 /mL时,小菜蛾2、3和4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6%、85%和80%。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病力与供试龄期有关,其感病的敏感顺序为2龄、3龄和4龄。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各龄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2龄幼虫接种后第7天、3龄幼虫接种后第5天、4龄幼虫接种后第4天的LC50估计值分别为1.17×104、1.44×104和5.21×104 /mL,LC90估计值分别为1.98×106、3.82×107和1.29×108 /mL。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时间与浓度相关,供试各龄幼虫的LT50值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在1×105~1×107 /mL的范围内,2龄幼虫的LT50值从3.16天降低到1.72天,3龄幼虫的LT50从3.21天降低到1.83天,4龄幼虫的LT50从3.69天降低到2.04天。即2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短,其次为3龄幼虫,4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长。结果显示了该株玫烟色拟青霉在小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药膜法测试了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初孵若虫的触杀活性,并测定了其对成虫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腺苷三磷酸酶(ATPase)离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初孵若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在接触时间24、48、72和96 h 的LC50分别为26.26、4.68、1.51和0.62 μg/cm2;其对AChE没有明显影响; 对Na+ -K+ -ATPase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存在浓度 效应关系,IC50为44.9 μmol/L; 对Ca2+-Mg2+-ATPase表现出低剂量激活,高剂量抑制的现象。结果提示美洲大蠊的AChE不是脱氧鬼臼毒素靶标,而ATPase可能是脱氧鬼臼毒素的重要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范兰芬  钟杨生  林健荣 《昆虫学报》2010,53(12):1325-1332
家蚕Bombyx mori由受精卵到完成胚胎发育孵化的过程中, 细胞进行大量的分裂和分化, 然而滞育性卵的胚胎细胞分化至G2期便停滞在此阶段。为了探索这一发育阶段细胞内的分子调控, 本研究以人Homo sapiens的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yclin L1为模板, 成功克隆了家蚕同源基因BmCcnl1(GenBank登录号: FJ889988)。BmCcnl1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全长1 254 bp, 编码417个氨基酸。利用Protean软件分析得出BmCcnl1蛋白预测分子量为49 kDa, 等电点为9.84。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BmCcnl1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ET-21d-BmCcnl1, 对其进行原核表达, 其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利用RT-PCR技术分析了BmCcnl1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转录水平, BmCcnl1基因在非滞育性卵的胚胎发育阶段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转录表达, 而滞育性卵从蛾体产下经过72 h后已经检测不到BmCcnl1基因的转录。结果提示, BmCcnl1基因与胚胎期滞育及非滞育性卵的发育调控相关。对该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为今后研究家蚕胚胎发育及细胞周期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两近缘种烟草上棉铃虫种群适合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普通烟草和黄花烟草两种不同寄主植物上棉铃虫生长发育、食物转化和利用及种群增长情况。结果表明: (1) 室内26±1℃、75%±5% RH和16L∶8D光周期条件下,与普通烟草相比,黄花烟草上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1龄和2龄幼虫的存活率及雌蛾产卵量显著下降,种群净增殖率(R0=30.5374)和内禀增长率(rm=0.0951)减小;(2) 6龄幼虫对两种烟草的近似消化率及其相对生长率无显著差异,但对黄花烟草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显著下降,相对取食量显著提高;(3) 第2代棉铃虫在普通烟田的种群增长(I=1.9922>1)比黄花烟田(I=1.1581>1)快,“烟草和其他”对种群起主要控制作用,特别是对低龄幼虫;第3代棉铃虫在普通烟田的种群增长有所减慢但仍呈上升趋势(I=1.5994>1),而在黄花烟田则呈下降趋势(I=0.6434<1),低龄幼虫受烟草抗性和雨水等的影响较大,高龄幼虫被病菌感染的数量增多。这些结果表明,与普通烟草相比,黄花烟草不适合棉铃虫种群的增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8.
冯从经  郭晓丽  翟会峰 《昆虫学报》2010,53(12):1404-1409
为研究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幼虫体内酚氧化酶原激活蛋白酶(prophenoloxidase activating proteinase, PAP)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 本研究根据不同昆虫酚氧化酶原激活蛋白酶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 设计合成简并引物, 采用RT-PCR技术从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中扩增出PAP的一段cDNA片段, 大小为509 bp, 编码169个氨基酸, 预测分子量为18.7 kD, 理论等电点(pI值)为5.1。该基因序列中含有丝氨酸蛋白酶样结构域中保守的催化三联体, 不含发夹结构域。BlastP分析结果表明: 该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与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 PAP-3和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发夹型蛋白B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 为47%; 与烟草天蛾PAP-2、家蚕Bombyx mori PPAE、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PPAE-3、 蓖麻蚕Samia cynthia ricini PAP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丝氨酸蛋白酶7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45%, 45%, 44%, 43%和41%。构建系统发育树, 对其进化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显示: 亚洲玉米螟PAP与烟草天蛾PAP-3和斜纹夜蛾PPAE-3的亲缘关系较近, 与黑腹果蝇丝氨酸蛋白酶7和冈比亚按蚊发夹型蛋白B1的亲缘关系较远。这些结果说明克隆得到的cDNA片段为亚洲玉米螟幼虫PAP基因靠近羧基端的部分序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天然产物尤其是植物中寻找杀虫活性物质是杀虫剂创制的重要途径。【方法】采用生物活性追踪、分离等方法,研究了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l.) Hutch对6种鳞翅目昆虫的杀虫活性及有效成分。【结果】昆明山海棠根皮石油醚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均具有拒食活性,24 h的拒食毒力AFC50值分别为1 165.7 μg/mL、104.3 μg/mL和 47.3 μg/mL。昆明山海棠根皮甲醇提取物对粘虫4龄幼虫具有触杀活性,其LD50值为100.4 μg/头。从昆明山海棠根皮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雷公藤春碱、雷公藤吉碱、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榕碱 4个杀虫活性化合物,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吉碱对粘虫具有胃毒麻醉活性,对粘虫3龄幼虫8 h的麻醉中量(ND50)分别是18.1 μg/头和7.4 μg/头。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榕碱对粘虫具有触杀麻醉活性,对粘虫4龄幼虫24 h的ND50分别是0.33 μg/头和0.06 μg/头;对3龄小地老虎具有胃毒麻醉活性,24 h的麻醉中量ND50分别是5.62 μg/头和1.24 μg/头。【结论】昆明山海棠对所测试的6种鳞翅目昆虫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为雷公藤春碱、雷公藤吉碱、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榕碱4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自同安钮夜蛾幼虫分离的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林间导致同安钮夜蛾Anua indiscriminate Moore幼虫死亡的一种病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对该病原物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物为核型多角体病毒, 定名为同安钮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iNPV)。其对同安钮夜蛾幼虫的致死浓度LC50和LC90分别为3.4×104和3.8×107 PIB/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