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子区中奥陶世—志留纪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产出丰富 ,尤以兰多维利世最为繁盛。目前已报道的1 2 3属 (包括中奥陶世 4属 ,晚奥陶世 2 5属 ,兰多维利世 94属 )中 ,有 30属最早出现在扬子区 ,尔后扩散到欧洲、北美和其它邻区。例如 :Calostylis最早出现在川南的中奥陶世 (Llandeilo)地层中 ;Aphyllum和Cantrillia最早出现在浙西的晚奥陶世中Ashgill地层 ;扭心珊瑚类Briantelasma ,Pycnactis和Tunguselasma等 ,最早出现在黔东北晚Ruddanian地层 ;柱珊瑚类Ceriaster、Stauria、Amplexoides、Synamplexoides等 ,泡沫珊湖类Maikottia ,Rhizophyl lum等均最早出现在黔东北的中兰多维利统 (MiddleLlandovery)。根据这些资料 ,我们认为扬子区应该是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起源中心之一。文中论述扬子区中奥陶世—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动物群特征及其生物古地理关系。该区中奥陶世珊瑚以穿孔珊瑚类的Calostylis和Yohophyllum为特征。下扬子区浙西晚奥陶世三衢山组 (中Ashgill)四射珊瑚群有某些澳大利亚分子Hillophyllum和Bowanophyllum ;而上扬子区晚Ashgill观音桥层的四射珊瑚动物群与北欧同期珊瑚群有高度的相似性。这表明扬子区当时与欧洲具有较密切的古生物地理关系。扬子区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群与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2.
扬子区中奥陶世至早、晚志留世产有丰富的四射珊瑚,尤其Ashgill期中、晚期和Llandovery世的Aero-nian—Telychian期产出珊瑚最盛。据已报道统计,该地区共有四射珊瑚124属,包括中、晚奥陶世31属,早志留世(Llandovery世)87属,晚志留世6属。其中有一些属的分类位置以及属征各家仍存在分歧。对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群已发表和笔者手中尚存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之后,提出该区奥陶纪、志留纪四射珊瑚的分类意见并加以讨论,共分3个目:即扭心珊瑚目(Streptelasmatida),柱珊瑚目(Columnariida)和泡沫珊瑚目(Cystiphyllida)。其中扭心珊瑚目含有46属,分属7个科,柱珊瑚目包含37属,分属14个科,而泡沫珊瑚目包含41属,分属9个科。此外,文中提出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四射珊瑚某些科、属的演化趋向并加以适当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泥盆世吉维特晚期(更精确的说是在中吉维特期末)发生的生物更替事件使大量的头贝、全部的泡沫珊瑚亚目以及大多数的绳珊瑚科和内板珊瑚科惨遭灭绝。晚泥盆世弗拉期出现了许多新生分子,诸如Micto-phyllum,Wapitiphyllum,Pseudozaphrentis,Peneckiella等。根据珊瑚的不同组合特征可以鉴别出它们的地质时代。华南自上而下可划分出4个四射珊瑚组合,分别为上泥盆统弗拉阶(Frasnian):4)Disphyllum-Wapitiphyl-lum组合(牙形类gigas或rhenana带和hassi-jamieae带),3)Mictophyllum-Pseudozaphrentis组合(牙形类asymmetricus带);中泥盆统吉维特阶(Givetian):2)Endophyllum-Sunophyllum组合(牙形类varcus带的中部和下部之上段),1)Stringophyllum-Paramixogonaria组合(牙形类hemiansatus带-varcus带最下部)。  相似文献   

4.
邓占球 《古生物学报》1998,(S1):116-130
描述了乌恰、拜城志留纪的以及阿图什、吐鲁番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计15属29种(其中3新种、2新亚种)  相似文献   

5.
前言中国晚奥陶世至志留纪的四射珊瑚十分丰富,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先后组织编写了各地区地层古生物图册和地层表,并作了断代地层的初步总结。作者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过去有关志留纪四射珊瑚的研究资料,提出中国晚奥陶世后期至志留纪的7个四射珊瑚组合,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6.
镣珊瑚类是奥陶纪-志留纪地层中常见的以链状珊瑚复体为特征的一类床板珊瑚,地理分布广泛,研究历史较长。但不同学者对其骨骼构造特征的分类学意义认识不一,使得类群中许多属的定义和范围长期存有争议。本文结合我国的已发表材料,对镣珊瑚的分类进行简要讨论,依据隔壁刺的有无将镣珊瑚分为Catenipora和Quepora两属,认为Procatenipora和Eocatenipora分别是前者和后者的同义名。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镣珊瑚类的种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7.
提要描述的珊瑚化石采自塔里木盆地西部伽师县西克尔地区,含珊瑚的地层是兰多维列统的柯坪塔格组。柯坪塔格组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唯一有珊瑚的志留纪地层,西克尔又是塔里木盆地仅知有柯坪塔格组珊瑚动物群的地区,对我国志留纪古生物地理区系研究有重要意义。文内描述的柯坪塔格组珊瑚动物群包含床板珊瑚2属3种,日射珊瑚1属2种和皱纹珊瑚1属1种,属种名单是Paleofavosites schmidti Sokolov,P.schmidti borealis Sokolov,Schedohalysites raregonopora sp.nov.,Mcleodea jiashiensis sp.nov.,M.xikeerensis sp.nov.和Kodonophyllum cf.undulatun He and Huang。  相似文献   

8.
1925年葛利普记述谢家荣先生和已故的赵亚曾先生在鄂西所采的志留纪化石47种,这47种化石包括珊瑚类17种,笔石4种,腕足类14种,头足类2种,瓣鳃类、腹足类、海百合茎各一种和三叶虫7种。其中7种三叶虫的名称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包尔汉图剖面牙形刺生物地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内蒙古达茂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特敖包地区志留纪、泥盆纪碳酸岩相地层发育,本区珊瑚、腕足类、层孔虫等底栖大化石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基础。但志留纪、泥盆纪地层在时代确定和对比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用主导化石门类牙形刺加以解决。研究表明:包尔汉图剖面的顶部属泥盆系无疑,应归入阿鲁共组,而不是西别河组;巴特敖包地区的海侵,始于罗德洛统卢德福德阶(Ludfordian)早期。本剖面没有发现文洛克世和罗德洛世早期的海相沉积。本文描写了一个志留纪牙形刺新种:Ozarkodina uncrispa sp.nov.。  相似文献   

10.
夏凤生 《古生物学报》1993,32(2):196-217
记述了新疆北部赛里木湖北汗吉尕山西部志留纪amorphognathoides带下部牙形类9属12种,这是继云南、西藏和四川后,在新疆的首次发现.amorphognathoides带下部的牙形类以具有齿台脊的器官属Pterospathodus Pa分子的P. amorphognathoides和P.celloni/P. pennatus pennatus的共存为特征,地质时代仅限于志留纪Llandovery世的最晚期(即Telychian晚期).amorphognathoides带的牙形类几乎全球分布,该带下部的牙形类完全可以同国内外同期的牙形动物群对比,它们普遍生活在台地相浅水区中较深水的环境(如滞流盆地)中,营游泳-底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四射珊瑚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Ludlow晚期一Prodoli早期)四射珊瑚群详细研究并对某些珊瑚属种作了修订。文中特别对关底组和妙高组的珊瑚群特征及其分布加以论述。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四射珊瑚共有22属,44种(包括关底组、妙高组与玉龙寺组产的珊瑚)。其中泡沫珊瑚类Holmophyllum,Cystiphyllum和Ketophyllum占优势,其次是柱珊瑚类Kyphophyllum,Micula和Pilophyllum等属,而扭心珊瑚类代表很少,仅有Brachyelasma,Rukhinia和Phaulactis属首次发现在滇东晚志留世地层中。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四射珊瑚群与西秦岭同期四射珊瑚有密切联系,同时,与乌拉尔(Ural)同期珊瑚群也有些相似。文中共描述四射珊瑚17属,23种,其中3新种,即Cystiphyllum minutum sp.nov.,Ketophyllum qujingense sp.nov.,Phaulactis vesicularis sp.nov.。  相似文献   

12.
论奇异珊瑚属(Idiophyllu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Idiophyllum Cao,1975属的构造比较复杂,是志留纪四射珊瑚中比较特殊的类型,对这类珊瑚的详细研究,有助于认识晚奥陶世至中志留世四射珊瑚演变发展的历史。Idiophyllum属的分类位置,自建属以来,争议较多,不同的作者对它的定义范围及其系统归属持不同的看法。在陕南、川北一带中志留统宁强组中。Idio-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三峡区志留纪地层早经中外地质学者报导,特别是在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首次划分三峡志留系为龙马页岩和新滩层,并在龙马页岩中发现大批笔石羣,因而奠定了三峡志留纪地层划分的基础。次年、谢家荣、赵亚曾除在该区进行研究外,并详细划分罗惹坪区地层为下中上三部,下为龙马溪页岩,中为罗惹坪系,上为纱帽层,综合三层取名为杂滩系,均为下志留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谢家荣和赵亚曾曾在罗惹坪统灰岩层中采集了大批腕足类、珊瑚等化石羣,这些化石羣虽提供了该区志留纪的重要资料,但从未获得任何一种上志留纪的标准化石,罗惹坪五龙观剖面又未测完,因而上志留纪地层被遗漏,当然不可能肯定该区有上志留纪的存在(如表1):  相似文献   

14.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1999,38(2):155-167
古生代中期的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中出现了一类奇特的拖鞋形珊瑚,如Calceola,Rhizophyllum等,过去由于形状特殊往往被误认为是牡蛎,固有蛤或腕足类,这类珊瑚平躺在浅海软底或局部含碎石块的海底,平躺的一面呈扁平状,朝上的一面则呈上凸形,平时打开各自的萼盖伸出触手拨动水流捕食微生物,一遇强敌或泥沙浊流便迅速将萼盖紧闭,保护自己的软体免受伤害,Rhizophyllum的地质历程主要是志留纪,  相似文献   

15.
显生宙生物圈除了遭受过五次巨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外,还经历了无数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者又称为动物群的更替事件)。泥盆纪有三次比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大的要属晚泥盆世的F-F生物大灭绝事件,然后依次为早泥盆世的L-P灭绝事件和泥盆纪末的D-C灭绝事件。根据研究,华南地区中泥盆世至少存在着两次重要的珊瑚群的更替事件:它们分别是艾菲尔中期的蜂巢珊瑚类和日射珊瑚类的消逝和吉维特晚期的泡沫型珊瑚的匿踪。  相似文献   

16.
显生宙生物圈除了遭受过五次巨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外,还经历了无数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者又称为动物群的更替事件)。泥盆纪有三次比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大的要属晚泥盆世的F-F生物大灭绝事件,然后依次为早泥盆世的L-P灭绝事件和泥盆纪末的D-C灭绝事件。根据研究,华南地区中泥盆世至少存在着两次重要的珊瑚群的更替事件:它们分别是艾菲尔中期的蜂巢珊瑚类和日射珊瑚类的消逝和吉维特晚期的泡沫型珊瑚的匿踪。  相似文献   

17.
泥盆纪最早期和最晚期珊瑚群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1997,36(2):143-150
由于志留-泥盆纪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生物更替现象,所以泥盆纪最早期的珊瑚仍保留着浓厚的志留纪珊瑚的色彩。真正的泥盆纪类型的珊瑚是从早泥盆世中期才开始兴起的,至晚泥盆世早期末惨遭绝灭。晚泥盆世晚期的珊瑚却与石炭纪珊瑚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晚泥盆世的珊瑚经历了绝灭-残存-复苏3个发展阶段。泥盆-石炭纪之交,泥盆纪最晚期的珊瑚再遭绝灭,至石炭纪初代之于Tournaisian型的珊胡。正当华南锡矿山的珊瑚群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日本志留纪至三叠纪牙形刺研究的历史和现在的成果。志留纪牙形刺只有少数零星的报道,没有建立化石带;早泥盆世已建立了5个牙形刺组合,没有中、晚泥盆世的记录;石炭纪有8个牙形刺带,其中晚石炭世3个牙形刺带;二叠纪5个牙形刺带或动物群,其中,中、晚二叠世各1个带(动物群);三叠纪可划分出14个牙形刺带。  相似文献   

19.
吉林二道沟羣的志留纪三叶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所描述的三叶虫,主要为1959年至1961年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科研队和吉林区测大队于永吉县城以西约15公里二道沟附近的小绥河地区采集的。其中一部分为长春地层工作中心站苏养正同志于1960年在上述同一地点采集的。二道沟群主要为暗灰色砂页岩所组成,并含一层富产珊瑚化石的石灰岩,其总厚度约为935米。关于二道沟群的时代问题,日人矢部长克等(1944)最初从这层灰岩所合的床板珊瑚的研究怀疑其可能属于泥盆纪,后经对四射珊瑚Pseudomphyma 研究的结果,并与波罗的海果特兰岛(Gotland)所含Pseudomphyma 层位相比较,认为此层灰岩应属志留纪,更可能为中志留纪中期。解  相似文献   

20.
1980年7月,在日本发出了一则轰动的消息,日本列岛的历史向前推了六千万年。这是自1937年日本在岩手县北上山地发现志留纪蜂巢珊瑚,从而确认志留系是日本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