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汉市武昌地区气传致敏花粉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曝片法连续365d收集武昌地区3个调查点的气传花粉,全年共检同花粉48643粒,分属28个科,属。一年中出现2次花粉高峰,即3~4月份,8~9月份,其中优势花粉为悬铃木属(Platanus)柏科(Cupressaceae),松属(Pinus)蒿属(Artemisia)等;最主要的致敏花粉为蒿属,豚草属(Ambrosia)对影响本地区空气中花粉飘散的因素,几种优势花粉的致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作了初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在沈阳地区1965—1985年间于空气中间断收集大气花粉5年,共收花粉玻片1100张,花粉45780粒,属于24科37属或种。其中9种(或属)超过千粒,为优势种类花粉。每年沈阳市大气中花粉出现两个高峰,一个为春季(四、五月),另一个为夏秋季(七八月)。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花粉种类和数量每年虽有不同,伹差异不大,唯有豚草花粉消长明显。大气中花粉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往往受到气温、国家有关绿化政策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花粉与过敏症关系十分密切,我们采用17种花粉制成浸液为病人皮试和治疗。皮试结果阳性率最高的为蒿属花粉,其次为其它夏秋花粉,春季花粉阳性率不高,致敏性不强。用花粉浸液对过敏症者进行免疫治疗,收到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985年4月1日起至1986年3月31日止天津市和平区观察空气甲孢粉飘散的结果。该市全年均有花粉飘散,其中11月起至翌年2月止花粉数量很少,其它月份数量较多。一年中共出现二次高峰,即春季4月和秋季8—9月。春季花粉为木本植物的,如,白蜡树(Fraxinus L.)榆属(Ulmus L.)和杨属(Populus L.)。秋季花粉以草本植物为主,如,藜科(chenopodlaceae)、蒿属(Artemisia L.)、葎草属(Humulus L.)和禾本科(Gramineae)。经结合临床观察,花粉症患者发病日期与植物的开花期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空气中花粉粒的调查研究属气传孢粉应用学科,它正愈来愈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掌握本地区空气中花粉播散规律,对预防、诊断、治疗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本文着重报道了从1985年4月1日至1986年3月31日在武汉地区空气中孢粉散布的基本规律,并讨论分析了空气中花粉含量与气候的关系。根据花粉在空气中出现时期的长短及数量的多少,笔者把武汉地区空气中常遇到的一些植物花粉分为3种类型,这对考虑湖北武汉地区哪些植物花粉可能导致过敏性疾病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区气传致敏孢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花粉作为城市大气污染物成分之一, 严重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命健康, 是政府部门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 该文基于近60年来已发表的京津冀地区气传花粉数据, 总结了该地区主要气传花粉种类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 表明气传花粉浓度的年际变化基本遵循双峰型规律, 即春季高峰以柏科、杨柳科和桦木科等乔木植物花粉为主, 夏秋季高峰以蒿属、葎草属/大麻(Cannabis sativa)以及藜科/苋科等草本植物花粉占优势; 探讨了影响气传花粉浓度的主导气象因子、花粉症发病特点等应当注意的问题; 指出土地改造和行道树种植等人类活动可能对北京地区的气传花粉组成变化产生影响。最后, 文中强调未来气传花粉的长期监测在大气环境评估、花粉过敏防治和城市绿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齐晨  姜江  叶彩华  尤焕苓  乔媛  沙祎  白帆 《生态学报》2023,43(7):2650-2662
花粉是我国北方引发过敏性鼻炎最主要过敏原,花粉症发病期与花粉浓度高峰期吻合。基于北京地区2012至2020年花粉季多站、逐日分类花粉浓度观测数据分析,得出北京地区花粉浓度在3月上旬至5月中旬(可进一步划分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和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两个高峰期)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分别存在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内优势致敏花粉种类为柏科、杨柳科和松科,第二个高峰期内优势致敏花粉种类为桑科、菊科蒿属和藜科。根据优势致敏花粉年浓度峰值日期观测数据,使用与花粉采样站点位置相匹配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累积值,基于作物模型概念和模糊逻辑原理建立了北京地区主要气传致敏花粉年浓度峰值日期预测模型。经检验,柏科、杨柳科、松科、桑科、菊科蒿属和藜科花粉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7.8%、80.0%、64.4%、86.7%、78.8%和81.8%。基于北京地区主要气传致敏花粉年浓度峰值日期预测模型可为本地花粉症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区气传花粉季节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北京城区气传花粉种类、数量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治花粉症及建设合理城市绿地提供有效资料.应用Burkard采样器于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北京城区气传花粉浓度进行监测,并对花粉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城区的花粉季节从3月20日起始,至10月18日截止,持续213d,占全年天数的58%;全年花粉含量月分布呈现两个高峰,第1个高峰为3-4月,主要花粉为木犀科、杨属、柳属等树木花粉,占全年花粉总量的30%;第2个高峰为8-9月,主要花粉为菊科、藜科及苋科等莠草花粉,占全年花粉总量的50%;2011年度北京城区最具代表性的气传花粉来自于菊科,比重占了收集到气传花粉的35%.研究结果还表明,秋季的气传花粉致敏性强,所以北京花粉症的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季,以8-9月为最高,其中有95%的病人在此期间出现花粉症症状.花粉浓度及飘散规律受当地植被状况及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北京城区空气中气传花粉飘散种类、数量及季节分布规律的调查结果,可以为本地区花粉症防治及绿化品种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空气致敏花粉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倩  靳颖  华振玲  刘家熙 《生态学报》2005,25(2):334-338
对空气致敏花粉污染概念的提出 ,空气致敏花粉污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花粉采集方法的改进以及空气致敏花粉污染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武昌地区豚草花粉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豚草原产北美洲,为一年生草本,高达200cm,属风媒植物,是北美地区引起花粉症的主要致敏植物\"'。自40年代进入我国后,迅速蔓延。为探明武昌地区豚草的分布及其花粉在空气中的污染情况,我们于19g4年5月1日~1995年4月30日对本地区豚草花粉及其致敏性进行了调查、研究。1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甘肃黄花烟草未授粉子房培养的愈伤组织再生的单倍体植株(2n:2x=24),生长矮小,叶片和花也较小。花粉粒有两种类型:小型直径平均17.41微米,大型直径平均42.37微米,都无沟槽和萌发孔,外壁雕纹显著增厚。二倍体植株正常花粉粒直径平均26.28微米。根据单倍体植株花粉粒败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约80%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形成四分体,进一步发育成小型的单核花粉粒;但停滞在单核阶段,不能进入有丝分裂,以致不能形成成熟的二核花粉粒;最后细胞核和细胞质解体消失,成为空壳的败育花粉粒。另外的20%的花粉母细胞,由于1—2个落后染色体的存在,减数分裂不能正常进行,变为一种大型的四核花粉粒;最后细胞核和细胞质解体消失,成为空壳的败育花粉粒。  相似文献   

12.
13.
孢粉-植被-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 ,第四纪孢粉学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近些年来 ,孢粉 植被 气候关系研究已成为世界孢粉学界的热点之一。空气孢粉学的研究在大气环境污染监测、花粉过敏症、农业收成预报和第四纪植被与环境重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不断发展 ;近年来 ,为开展全球范围的古环境研究 ,各大洲相继建立了孢粉数据库 ,大量开展表土孢粉研究。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的建立 ,汇集了我国近半个世纪积累的孢粉资料 ,并利用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 ,系统开展了中国现代表土孢粉、6kaBP(中全新世 )及 1 8kaBP(末次盛冰期 )的生物群区模拟及重建 ,建立了花粉 气候转换函数和响应面模型 ,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冲积物孢粉学和环境考古孢粉学研究 ,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研究还有待于深入 ;特征指示种花粉雨研究 ,对古生态环境重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西九江第四纪红土中的植物硅酸体及孢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九江第四纪红土中植物硅酸体、孢粉记录表明:该地红土是湿热环境下的产物;红土形成时期发育了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类植被;九江第四纪红土中植物硅酸体保存不如中国北方黄土。古土壤A层被侵蚀及铁、铝氧化物的高含量可能是造成红土中植物硅酸体保存不佳的主要原因;亚热带植被中乔木类植物硅酸体抗溶解力弱;经工土中禾本科植物夺地 体保存与风化指标、全有机碳成正相关;禾本科植物硅酸体总量自剖面底部(网纹红土)一顶部(褐黄土层)逐渐增多,可能暗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存在较为普遍的气候恶化趋势,气修总体向变冷、变干方向发展;红土剖面5m及3.0左右古土壤A层的出现及剖面风化指标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地红土经历了堆积与风化同时进行的加积型风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Birch pollen is a very common cause of pollinosis in Hokkaido, northern Japan. Birch airborne pollen concentrations vary each year; hence, the development of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annual airborne pollen concentr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preventing widespread symptoms of pollinosis.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airborne pollen counts and male catkin numbers (male flower index) of birch in four cities of Hokkaido between 2002 and 2008. Airborne pollen surveys were conducted using Durham’s sampler, and male catkin numbers determined for three major birch species (Betula platyphylla var. japonica, B. emanii, and B. maximowicziana). We found an annual variation in male flower index for all the three birch species investigated. This variation work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pollen season to influence total birch pollen counts. In conclusion, the male catkin numbers of three major birch species reliably predict airborne pollen counts in Hokkaido, but only when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pollen season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6.
芸苔属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与紫菜苔(B. cam pestrisvar. purpurea)的花粉经低温水合、热激、渗激三步程序,分离出大量具萌发能力的脱外壁花粉,脱外壁率可高达60% 以上。在含有碳源与氮源及Roberts培养基盐成分的碱性PEG 培养基中,首次使芸苔属脱外壁花粉萌发,萌发率可达33% ~41%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花粉脱外壁与萌发的过程。讨论了不同植物花粉脱外壁的方法与花粉壁生物学特点的对应关系,以及外壁对花粉萌发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Pollen aperture polymorphism is studied in Viola diversifolia, where all plants produce three- and four-apertured pollen grains. We tested whether there are genetic differences among plants for the proportions of the different pollen morphs, and whether the morphs differ in gametophytic performan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e apertures a pollen grain has, the more quickly it germinates but that few-apertured pollen grains have faster growing pollen tubes and longer life expectancies. The proportions of the different pollen morphs, together with pollen tube growth rates, may be inherited traits based on differences among maternal famili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ifferent pollen morphs are favored in different pollination ecology situations. The production of several pollen morphs by the same individual could therefore be evolutionarily advantageous.  相似文献   

18.
用来自柱穗山羊草的杀配子染色体2C,诱导六倍体、八倍体小黑麦染色体的断裂,观察杂种F1的减数分裂行为,在PMCI及PMCII后期观察到了大量的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断片、环状染色体及桥,在二分了解子及四分孢子中有为数甚多的、大小不一的微核,有的还形成多分孢子。在对F1花粉粒的有丝分裂观察中,未见分裂异常。由此推断杀配子染以体诱导染色体断裂可能不发生在配子形成的有丝分裂过程。这与巳有的报道不同。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