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用封闭箱法原位观测几种旱田N2O的排放通量,并与裸地N2O通量比较,评价植物在农田N2O释放中的作用。田间观测与室内模拟实验结合,考察环境因子对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d内大豆田N2O通量有两个释放高峰,而菠菜田和春小麦田只有1个释放高峰。种植大豆较大地提高了农田N2O的排放通量。农田裸地为一较弱的N2O释放源,且在1年的一定时期内表现为大气N2O的汇。光照变化对植物N2O通量影响很大,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释放N2O的通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田间大豆植株N2O通量的测定及光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封闭式箱法 ,在田间自然状况下对大豆植株N2 O通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在主要生育期内 ,大豆植株N2 O通量有 2个释放高峰 ,分别位于苗期和开花结荚期 .大豆植株N2 O通量的昼间变化模式基本上为上午有 1个释放高峰 ,而下午有一个释放低谷 .施肥和对照小区N2 O平均通量分别为 2 .2 7和 1 .2 8μgN2 Om- 2 ·h- 1 .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 1 0 4 lx数量级 ) ,大豆植株N2 O通量较低 ,甚至可吸收大气中的N2 O ,而在较弱光照条件下( 1 0 3~ 1 0 2 lx数量级 ) ,大豆植株N2 O通量较高 .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1):105
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是大气N2O不可忽视的来源。然而, 目前学术界在气候变暖对土壤N2O排放影响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较大争议, 且调控土壤N2O排放的微生物机制尚不明确。为此, 该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使用透明开顶箱(OTCs)模拟气候变暖, 并基于静态箱法测定了2014和2015年生长季(5-10月)的土壤N2O通量, 同时利用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表层(0-10 cm)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基因丰度。结果显示: 增温处理导致2014和2015年生长季表层(0-10 cm)土壤温度分别升高了1.7 ℃和1.6 ℃, 土壤体积含水量下降了2.5%和3.3%, 其他的土壤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土壤N2O通量呈现年际差异, 2014和2015年生长季的平均值分别为3.23和1.47 μg·m -2·h -1, 然而, 增温处理并没有显著改变土壤N2O通量。2014年生长季主导硝化作用的AOA和AOB的基因丰度分别为5.0 × 10 7和4.7 × 10 5拷贝·g -1, 2015年为15.2 × 10 7和10.0 × 10 5拷贝·g -1。尽管基因丰度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 但在两年中与对照相比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在生长季尺度上, 增温导致的土壤N2O变化量与其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量之间显著正相关, 而与土壤温度的变化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 增温导致的土壤干旱会抑制土壤N2O通量对增温的响应, 意味着未来评估气候变暖情景下土壤N2O排放量时需考虑增温引发的土壤干旱等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4.
李楠  陈冠雄 《生态学杂志》1993,4(3):295-298
采用开放式箱法和乙炔抑制技术,研究了大豆、春小麦和谷子3种植物不同生育期的N2O释放速率以及施肥对春小麦N2O释放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3种植物N2O释放速率不同,但都具有在生长发育的前期阶段逐渐增加,至开花期前后达到高峰,然后又迅速下降的相似变化规律.在相应生育期,大豆表现出比谷子和春小麦更高的N2O释放速率.不同的施肥量造成春小麦不同的生长状况,其N2O释放速率也随之不同,过量施肥引起N2O释放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温室气体的地气交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于2006~2007年对黔中喀斯特地区土壤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甲烷的释放通量进行原位观测,研究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是大气CO2、N2O的释放源,CH4的吸收汇.土壤CO2的释放通量介于450.8±50.8~1281.3±214.7 mg·m-2·h-1在之间,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N2O的释放通量介于-25.4±4.1~105.8±31.2μg·m-2·h-1之间,在夏季最高,在9月、11月和12月出现土壤对大气N2O的吸收;全年CH4交换通量介于-0.27±0.18~0.81±0.26 mg·m-2·h-1之间,随季节的变化不明显.气候条件对土壤CO2和CH4交换通量的影响较小,土壤水分对N2O释放通量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N2O和CH4地气交换通量受到土壤硝态氮含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期模拟酸雨森林样地,利用箱式法同步测定了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森林土壤N2O排放通量,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我国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两种代表性森林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连续5年(2014—2018年)观测周期内,两种林型土壤N2O排放通量在各模拟酸雨处理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湿季排放通量高于干季,并且年际变化较大。受2017—2018年度降水减少的影响,此期间两种林型土壤N2O排放通量普遍较低。两种林型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季风常绿阔叶林对照样方土壤N2O排放通量为12.6 μg N2O m-2·h-1,与对照相比,pH 3.5和pH 3.0条件下土壤N2O排放通量分别上升42.9%和61.1%,模拟酸雨显著增加了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N2O排放通量;模拟酸雨同样有促进针阔叶混交林土壤N2O排放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酸雨依旧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南亚热带典型森林土壤N2O排放通量将增加,且不同林型的增幅不同。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状况和氮肥施用及品种对稻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土壤水分状况和氮肥施用及品种对稻田N2O排放有明显影响。当稻田持续淹水时,几乎没有N2O排放,而当稻田经历干湿交替循环特别是烤田时,有较高的N2O排放通量。稻田持续淹水、干湿交替及烤田期间5个处理的平均N2O排放通量分别为1.02、23.87和47.99μg·m-2·h-1.化学氮肥的施用增加了稻田N2O的排放量,且硫铵能比尿素排放更多的N2O.施用硫铵氮100和300kg·hm-2引起的N2ON损失率分别为0.04%和0.26%,而施用尿素氮的分别为0.03%和0.15%.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状况和氮肥施用及品种对稻田N2O排放有明显影响。当稻田持续淹水时,几乎没有N2O排放,而当稻田经历干湿交替循环特别是烤田时,有较高的N2O排放通量。稻田持续淹水、干湿交替及烤田期间5个处理的平均N2O排放通量分别为1.02、23.87和47.99μg·m-2·h-1.化学氮肥的施用增加了稻田N2O的排放量,且硫铵能比尿素排放更多的N2O.施用硫铵氮100和300kg·hm-2引起的N2ON损失率分别为0.04%和0.26%,而施用尿素氮的分别为0.03%和0.15%.  相似文献   

9.
利用封闭式箱法对玉米田N2O 排放通量的观测表明,大田种植玉米后,对N2O 排放产生了很大影响,玉米-土壤系统的N2O 排放通量大于不种玉米的土壤。此外,植物根系能明显促进土壤中N2O 的排放,特别是在玉米生长后期尤为明显。从播种开始到年底,施尿素导致N2O 排放为3.3kg·hm-2, 玉米植株为0.69kg·hm-2, 占总排放量的17.3%.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玉米-油菜轮作田和大豆-冬小麦轮作田为N2O释放通量测量对象,根据DND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田间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及施肥和翻耕对释放的影响,采用DNDC模型定量探讨了上述作物生长季节有机肥施用量、N肥施用量及施肥日期、N肥类型和施肥深度、翻耕深度和翻耕日期等变化对亚热带旱田生态系统N2O释放的潜在影响.为今后通过改变施肥和耕作方式来控制农业土壤N2O释放量提供研究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with detached leaves and seedlings of corn, soybean and sorghumfrom pot and field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inorganic nitrogen supply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N2O emission and NO3- concentration in plants in the case of phosphorus deficiency and of less light, but phosphorus Supply and sunlight condition can markedly reduce the N2O emission and NO3-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nts.It's concluded seemed thatthe N2O emission is a kind of physiological protection to avoid NO3- accumulation in plantswhen nitrogen metabolism in plants is in disorder and mineral nitrogen is in over supply.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典型毛竹林布置野外控制实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毛竹林土壤N2O通量,分析生物质炭(10 t·hm-2)、氮沉降(60 kg N·hm-2·a-1)、生物质炭+氮沉降混合处理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土壤N2O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氮沉降处理使毛竹林土壤N2O年累积排放量增加了14.6%,而施用生物质炭及其与氮沉降混合处理则分别降低了20.8%和10.6%。相关分析表明,在所有处理下,毛竹林土壤N2O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硝态氮含量、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呈显著相关。在氮沉降背景下,施用生物质炭对毛竹林土壤N2O通量仍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旱地土壤施入氮肥后的气态氮(N2O和N2)损失规律,本研究通过室内好氧培养试验(60 d,25 ℃,80%孔隙含水量),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4个玉米地土壤(哈尔滨、沈阳、栾城、寿光)和2个设施菜地土壤(沈阳、寿光)在施入尿素后的氮转化、N2O和N2排放动态。试验中尿素添加量为167 mg N·kg-1,以模拟田间氮肥施用量200 kg N·hm-2。结果表明: 在4个玉米地土壤中,尿素施用60 d内N2O累积排放量为寿光(20 mg N·kg-1)>栾城(14 mg N·kg-1)>沈阳(5 mg N·kg-1)>哈尔滨(0.5 mg N·kg-1),N2累积排放量为栾城(176 mg N·kg-1)>沈阳(106 mg N·kg-1)>寿光(75 mg N·kg-1)>哈尔滨(12 mg N·kg-1);在2个设施菜地土壤中,寿光土壤N2O累积排放量(21 mg N·kg-1)是沈阳(2 mg N·kg-1)的10倍,而两个站点N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8和24 mg N·kg-1。不同土壤N2O排放占两种气体排放总量的5%~40%,其中寿光土壤(30%~40%)显著高于其他样地土壤(1%~10%)。在土壤排放的N2O和N2中,土壤氮库分别贡献了56%和61%,高于添加当季氮肥的贡献率。相关分析表明,N2O累积排放量与本底土壤pH呈正相关,说明土壤本底pH可能是调控不同旱地土壤N2O和N2排放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华北碱性土壤区,采用能降低土壤pH值的措施可能具有较好的气态氮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4.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N2O排放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若尔盖高原沼泽N2O排放能量,测定期为该地植物生长期,即2004年4月末至10月初。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N2O排放通量平均值为0.010mg·m-2h-1,最大值为0.079mg·m-2h-1,最小值为-0.051mg·m-2h-1。高峰排放期为5月,最低排放期为地表水深最大的6月。沼泽湿地N2O排放通量季节变化与沼泽湿地水深呈负相关关系。沼泽湿地N2O排放通量日变化与大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排放高值出现在午后。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在植物生长期的年排放总量约为0.159Gg·a-1。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集约化农业生产中氮肥用量盲目偏高、氮素利用率低、土壤及肥料中氮素以温室气体N2O形式的排放量增加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150、225、300 kg·hm-2)配施双氰胺(DCD)对华北地区集约化农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N2O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在整个轮作系统中,不同氮水平配施DCD处理的N2O排放通量减小25.6%~32.1%,N2O年度累积排放量降低23.1%~31.1%.土壤N2O排放通量与表面温度和湿度均呈显著指数相关,且湿度对小麦季N2O排放的影响大于玉米季,而温度对玉米季的影响大于小麦季.施用DCD后,小麦、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6.7%~24.6%和29.8%~34.5%,两季作物经济收益平均增加7973.2 元·hm-2.因此,合理氮肥用量配施DCD既可以保证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减少N2O排放.综合考虑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中量氮肥配施双氰胺(N总量225 kg·hm-2)是一种适宜在华北地区推广的优良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集约化农业生产中氮肥用量盲目偏高、氮素利用率低、土壤及肥料中氮素以温室气体N2O形式的排放量增加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150、225、300 kg·hm-2)配施双氰胺(DCD)对华北地区集约化农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N2O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在整个轮作系统中,不同氮水平配施DCD处理的N2O排放通量减小25.6%~32.1%,N2O年度累积排放量降低23.1%~31.1%.土壤N2O排放通量与表面温度和湿度均呈显著指数相关,且湿度对小麦季N2O排放的影响大于玉米季,而温度对玉米季的影响大于小麦季.施用DCD后,小麦、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6.7%~24.6%和29.8%~34.5%,两季作物经济收益平均增加7973.2 元·hm-2.因此,合理氮肥用量配施DCD既可以保证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减少N2O排放.综合考虑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中量氮肥配施双氰胺(N总量225 kg·hm-2)是一种适宜在华北地区推广的优良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地区白菜地为研究对象进行肥料试验,结合乙炔抑制试验设置有机肥乙炔组、有机肥无乙炔组、无机肥(尿素)乙炔组、无机肥无乙炔组4个处理,利用N2O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技术,研究菜地土壤N2O排放通量和同位素特征值的变化规律,旨在明确在不同肥料作用下N2O产生和消耗的微生物途径,为减少菜地N2O排放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在白菜生长期内有机肥乙炔组、有机肥无乙炔组、无机肥乙炔组、无机肥无乙炔组的N2O总排放量分别为(374±37)、(283±34)、(458±36)、(355±41) g·m-2,有机肥处理的N2O通量显著低于无机肥处理,乙炔组的N2O通量显著高于无乙炔组;两种肥料处理的N2O还原程度基本相同,而无机肥处理的硝化作用更高;乙炔仅抑制部分硝化作用,在N2O排放高峰期也仅抑制部分N2O还原,当排放降低时才能完全抑制N2O还原.可见,无机肥尿素能够促进硝化作用进而增加N2O排放,高浓度的N2O对乙炔抑制N2O还原起拮抗作用.因此,在北京地区菜地使用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肥可以有效减少硝化作用触发的土壤N2O排放,同时在使用乙炔抑制方法研究N2O来源时应考虑合理的N2O浓度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