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锦鸡儿属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3种锦鸡儿的染色体,按全国第一次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建议的标准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种锦鸡儿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6,核型公式分别为:中间锦鸡儿2n=2x=16=10m 6sm、柠条锦鸡儿2n=2x=16=12m 4sm、狭叶锦鸡儿2n=2x=16=14m 2sm,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核型属于2A型,狭叶锦鸡儿的核型属于2B型。狭叶锦鸡儿二倍体染色体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3.
锦鸡儿属植物分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依据每个种的地理分布范围,确定了出六种分布类型,并编制了属的分布密度图。结合各类发布特点及其形态特征,认为东亚西南部为其起源中心,而中亚来其变异分化中心。起源第三纪中期的原始类群Ser.Caragana,在寒旱主要压力下分化适应,形成现代化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5.
锦鸡儿属植物4个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种锦鸡儿属(CaraganaFabr.)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得出4种染色体核型:秦晋锦鸡儿(C.purdom iiRehd.)染色体数为2n=16,其核型公式为2n=16=16 m(4 SAT);小叶锦鸡儿(C.m icrophyllaLam.)染色体数为2n=16,其核型公式为2n=16=14 m(2 SAT) 2 M;中间锦鸡儿(C.interm ediaKuang et H.C.Fu)染色体数为2n=18,其核型公式为2n=18=16 m(4 SAT) 2 M;树锦鸡儿(C.arborescensLam.)染色体数为2n=20,其核型公式为2n=20=20 m(4 SAT)。由此可推测:中间锦鸡儿可能为小叶锦鸡儿和树锦鸡儿或秦晋锦鸡儿和树锦鸡儿的中间类型或杂交种,也可能是具有递增染色体基数的不同种。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发表了锦鸡儿属一新种,即:特克斯锦鸡儿Caragana tekesiensis Y.Z.Zhao et D.W.Zhou. 相似文献
8.
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锦鸡儿属植物全世界约有80 余种, 是重要的资源植物。从定名至今已有200 多年的研究历史。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作以综述:(1)分类方面的研究进展;(2)植物区系的研究;(3)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情况。并在总结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对本属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9.
锦鸡儿属植物14个种类的核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锦鸡儿属Caragana 14种的核型,体细胞中期染色体的核型分别为:(1)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2n=16=19m 7sm;(2)印度锦鸡儿C.gerardiana Royle 2n=16=12m 4sm;(3)锦鸡儿C.sinica(Buc‘hoz)Rehd。2n=24=15m 9sm;(4)狭叶锦鸡儿C.stenophylla Pojark 2n=32=21m 10sm 1st;(5)短脚锦鸡儿C.brachypoda Pojark.2n=16=8m 5sm 3st;(6)云南锦鸡儿C.franchetiana Kom.2n=16=13m 2sm 1st;(7)甘蒙锦鸡儿C.opulens Kom.2n=16 1b=8m 7sm 1st 1B;(8)刺叶锦鸡儿C.acanthopylla Pojark.2n=16=12m 4sm;(9)红花锦鸡儿C.rosea Maxim.2n=16=10m 6sm;(10)扁刺锦鸡儿C.boisi Schneid.2n=16=11m 4sm 1st;(11)二色锦鸡儿C.bicolor Kom.2n=16 1b=10m 6sm 1B;(12)川西锦鸡儿C.erinacea Kom.2n=16=12m 3sm 1st;(13)粗刺锦鸡儿C.crassispina Marq.2n=16=10m 6sm;(14)树锦鸡儿C.arborescens Lam.2n=16 1b=10m 6sm 1b.其中短脚锦鸡儿、云南锦鸡儿、红花锦鸡儿、扁刺锦鸡儿、二色锦鸡儿、粗刺锦鸡儿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锦鸡儿属种系发生关系重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形态杂色体、花粉形态24个特征,采用分支系统学方法研究锦鸡儿属的种系发生关系。根据分支图结果,将锦鸡儿属72种排列成12系5组。分支图也表达出分类群演化关系,对Moorc(1968)种系发生方案提出了修改,本属的种系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藓纲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藓纲植物是天然活性产物的重要来源,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是对藓纲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较少,国内基本属于空白。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旨在引起化学家、植物学家及其他相关科学家对此门类研究的兴趣和重视,共同开发这一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2.
应用各种层析手段,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GT26158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了7个含氮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方法(ESI-MS,1D-NMR,2D-NMR),它们被鉴定为2′-deoxyuridine(1)、thymidine(2)、2′-deoxyad-enosine(3)、cyclo(tyrosyl-phenylalanyl,4)、serine(5),cyclo(seryl-tryptophyl,6)、alanine(7)。 相似文献
13.
紫金龙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白族药物紫金龙(Dactylicapnos scandens)中分离得到了11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6-acetonylsan-guinarine(1)、7-hydroxy-dehydroglaucine(2)、demethylsonodione(3)、dihydrosanguinarine(4)、isocorydione(5)、glaucine(6)、N-methylisocorydine(7)、isocorydine(8)、protopine(9)、magnoflorine(10)和haitinosporine(11).其中化合物1~5,7,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蓍草Achillea alpine L.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树脂、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pre-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蓍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是(2 E,4 E)-N-(2-methylbutyl)deca-2,4-dienamide(1)、墙草碱(2)、(E,E,Z)-2,4,8-decatrienoicacid isobutylamide-8,9-dehydropellitorine(3)、N-2′-methylbutyl-(E,E)-2,4-decadienam(4)、methyl-(E,E)-2,4,9-oxooctadeca-10,12-dienoate(5)、(S)-14-(E,E)-10,12-methyl 14-hydroxy-9-oxo-octadeca-10,12-dienoate(6)、(E,E)-2,4-undecadiene-8,10-diynamide-N-(2-methylpropyl)(7)、(E,E)-2,4-decadienoic acid p-hydroxyphenethylamide(8)、sinapyl alcohol diisovalerate(9)、(S)-13-hydroxyoctadeca-(Z,E)-9,11-dienoic acid(10)、(E,E)-2,4-decadienamide acid p-methoxyphenethylamide(11)、erythro-N-isobutyl-4,5-dihydroxy-2-(E)-decenamide(12)、3-O-阿魏酰-奎宁酸(13)、肉桂酸(14)、绿原酸(15)、3-O-咖啡酰-5-O-阿魏酰奎宁酸(16)。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酰胺类化合物;化合物4~6、9、10、12、13、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1为首次从蓍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在四种不同的胃癌细胞株上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2、5与9在50μM时对MGC-803细胞株具有较弱抑制活性,其抑制率依次为38.7%、34.7%、31.5%。 相似文献
16.
银莲花属植物的化学及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综述了银莲花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迄今已有多被银莲花等10余种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共分离鉴定了抗癌活性成分竹节香附素A等以三萜皂苷为主的近100个化学成分,其中约50个为从该属植物中首先发现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青檀树皮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我国特有的单种属药用植物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的树皮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N-p-香豆酰酪胺(paprazine,1)、丁香脂酚-4-O-β-D-葡萄糖甙(2)、丁香脂酚-4,4′-二-O-β-D-葡萄糖甙(liriodendrin,3)、甲基丁二酸(4),香草酸(5)、甲基肌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甙(8)、α-香树素(9)和β-香树素混合物(10)。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青檀树皮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19.
山牡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山牡荆根茎的化学成分。山牡荆根茎经80%丙酮提取,采用硅胶和凝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山牡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牡荆葡基黄酮(2)、20-羟基蜕皮素-20,22-单丙酮化合物(3)、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4)和胡萝卜甾醇(5),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须花藤Genianthus laurifolius(Roxb.)Hook.f.地上部分共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羽扇豆醇乙酯(工)、大黄素甲醚(Ⅱ)、β-谷甾醇(Ⅲ)、6,23-二烯-5,8-过氧麦角甾-3-醇(Ⅳ)、7,8β-epoxysinogenin-α-D-oleandropyranoside(Ⅴ)、常春藤配基(Ⅵ)、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Ⅶ)和胡萝卜甙(Ⅷ).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