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花蒿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issueCultureofArtemisiaannuaLUOGui-Fen;HUHong;DUANJin-Yu(KunmingInstituteofBotany,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kunming650204)1.植物名称黄花蒿(Artmisiaannua)。2材料类别种子、幼嫩顶芽及侧芽。3培养条件(1)种子:在低倍解剖镜下挑选饱满粒(种皮有光泽,呈黄灰色)。在75%酒精中过一下,置于1‰升汞中浸泡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后播于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2)幼芽:取幼嫩植株上的项芽及侧芽,经自来水冲洗后在75%酒精中消毒30S,再放入1%。升汞中10~1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后,接于MS+6-… 相似文献
2.
3.
4.
5.
黄花蒿花序精油化学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系菊科蒿属植物,为常用中草药.黄花蒿花序精油具有独特香气,青香中略带花香,头香有甜、凉气息。为充分利用国内这一丰富野生植物资源,我们对其精油成分进行了 GC/MS/DS 分析和主成分的层析分离、鉴定。实验结果如下。实验部分1.精油的制取将采集于长春地区的新鲜黄花蒿花序进行水蒸汽蒸馏,接收采用二次冷凝系统。所 相似文献
6.
福建崇安黄花蒿精油成份分析陈靖(香港施马洋酒有限公司福州代表处,福州350001)陈庆之(深圳市提香实业有限公司,深圳518026)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系菊科艾属植物,一年生草本,广布于我国各地,亚洲其他地区,欧洲东部及北美洲部...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氮处理黄花蒿生长、生物量分配、青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供氮量在0~0.4g.kg-1之间,黄花蒿叶片单位重量的氮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随供氮量的增大而增加,之后开始下降。在较大范围内,环境氮含量越高,黄花蒿的光合能力越强,能够利用的光强也更高;(2)黄花蒿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均随供氮量的减少而显著增大,低氮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养分吸收器官,有利于减少氮素对生长的限制,供氮量在0.1~0.6g.kg-1之间,黄花蒿叶生物量分数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大,高氮时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到碳同化器官,提高了植株的竞争能力;(3)无论以最大净光合速率、地径、叶片生物量还是以总生物量来衡量,均以0.4g.kg-1氮处理的植株生长得最好,0.2g.kg-1氮处理的青蒿素含量最高,生产中推荐使用0.2g.kg-1剂量的氮更经济。 相似文献
8.
黄花蒿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黄花蒿组织培养的配方,以寻求黄花蒿生长的最佳自然条件。方法: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激素,制备不同培养配方,筛选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与结论:诱导黄花蒿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苄氨基嘌呤(6-BA)(2.0mg/L)+激动素(KT)(2.0mg/L);诱导黄花蒿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吲哚乙酸(IAA)(1.0mg/L)。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出愈时间最慢,出愈率较低,但其愈伤组织为胚性愈伤组织,后期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出苗率都很高,且不易产生褐变;带腋芽的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最快,但分化率不及叶片愈伤组织,易褐变,适于快速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直接用于快繁;花序基本不形成肉眼可见愈伤组织,直接形成幼苗。 相似文献
9.
吹风会影响到植物的水力学结构、光合作用、生物量分配以及植物的力学性状,研究风对植物的综合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应对风胁迫的响应机制。以黄花蒿为研究对象,每天吹风4h,风速为5m/s,吹风处理60d,测定了风吹条件下黄花蒿的水力学特征、光合作用、生物量分配和茎干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风吹条件下,黄花蒿正午水势显著低于对照,茎干导水损失率(PLC)增加了16%,最大光合速率仅为对照的62%,气孔导度为对照的55%。在试验结束时风吹植株株高仅为对照的68%,但基茎显著高于对照,同时风吹显著降低了黄花蒿的总生物量,但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风吹显著减小了茎导管直径和导管密度,风吹植物导管直径和导管密度分别为对照的77%和55%,同时,风吹植物茎干导水率显著低于对照,但茎干的抗弯刚度显著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风吹抑制了植物的水分输导能力,导致叶片水分匮缺,限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风吹增加了茎干的力学稳定性,但同时降低了茎干的水分输导能力,这是植物茎在力学性状和水分输导之间的权衡。这种改变有利于在有风条件下维持植物的力学稳定性,但同时降低了水分输导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武陵山区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的生长特性,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蒿的生长发育可划分为苗期、分枝初期、分枝盛期、蕾期、花期、种子成熟期。叶面积在分枝盛期增长最快,叶面积指数随着枝叶的生长呈直线上升。种子成熟期叶面积比呈总体降低的趋势。净同化率变化较小,分别在苗期和花期出现了两个小高峰。相对生长率变化较大,作物生长率在苗期和种子成熟期较低,分枝盛期较高。整个生长期干物质积累规律呈S曲线。6月下旬至8月下旬,黄花蒿生长进入分枝盛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叶片产量迅速增加,此时期是黄花蒿叶片增产的关键时期,应注重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小麦、燕麦、黄瓜和萝卜为受体,研究了黄花蒿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黄花蒿水浸提液对小麦、燕麦的化感综合效应(SE)为56.29、57.17;其地上部淋溶物对小麦和黄瓜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燕麦和萝卜表现为促进作用;其茎叶挥发物对4种受体植物根长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残体分解物前10d对受体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和燕麦抑制作用较强,对萝卜和黄瓜表现为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黄花蒿5种不同途径来源的化感物质对4种受体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且黄花蒿主要是通过地上部淋溶、挥发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其次是通过根系分泌物对授体植物产生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黄花蒿克生作用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蒿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加强。其对小麦根的抑制作用比对叶的抑制作用强。对受体小麦根尖压片的观察统计表明,黄花蒿的水浸提液影响了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并随着供体黄花蒿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小麦根尖分生区分裂期细胞数目下降;受体材料小麦的一些生理生化测定指标表明,黄花蒿水浸提液使供试小麦根系活力稍有减弱,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使根的核酸含量升高而叶的核酸含量降低;使叶绿素含量有较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14.
15.
State of the art of the production of the antimalarial compound artemisinin in plant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eldre Els Van Vergauwe Annemieke Eeckhout Elfride Van den 《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97,33(2):199-209
For more than three centuries we have relied on the extracts of the bark of Cinchona species to treat malaria. Now, it seems we may be changing to the leaves of a Chinese weed, Artemisia annua, and its active compound artemisinin. Artemisinin-derived drugs have been proved particularly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severe malaria, even for multi-drug-resistant malaria. However, this promising antimalarial compound remains expensive and is hardly available on a global scale. Therefore, many research groups have directed their investigations toward the enhancement of artemisinin production in A. annua cell cultures or whole plants in order to overproduce artemisinin or one of its precurso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review of the state of art of the different aspects in A. annua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光照、温度和培养方式对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合成的影响。适宜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光照强度约为3 000 lx,照光时间为20 h/d ;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通过先25 ℃(25 d)后30 ℃(5 d) 的温度转变二步培养法可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最佳培养方式为非浸没低转速摇瓶培养。 相似文献
17.
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通过对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的介绍,综述了青蒿素生物合成分子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