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γ-射线及大肠杆菌诱导蓖麻蚕产生抗菌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戴祝英  吴冬秀 《昆虫学报》1989,32(3):271-277
1.用γ-射线辐照和用大肠杆菌处理蓖麻蚕五龄幼虫和蚕蛹均能诱导血淋巴产生抗菌物质,两种诱导源诱导所得活性物质的抗菌活性相似.2.研究了五龄幼虫期和蛹期诱导产生抗菌物质的动力学,发现五龄幼虫在饷食后第2—4天诱导活力最高,产生抗菌物质的持续时间亦较长;蛹期则从化蛹当天至第4天之间诱导活力较高,并可持续15天左右,高峰期一般在诱导后2天至4天之间.3.对诱导后的蓖麻蚕血淋巴进行了电泳测活和葡聚糖凝胶初步分离,发现不论幼虫期或蛹期至少可得三个活性组分,其中既有类似于P5的大分子抗菌物质,也有类似于P9A和P9B的抗菌多肽;并首次发现一种分子量约70000—75000道尔顿的新抗菌蛋白.  相似文献   

2.
柞蚕滞育蛹的体液防卫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淑仙  远立红 《昆虫学报》1996,39(4):354-359
本文对柞蚕Antheraea pernyi滞育蛹体液防卫的某些特性做了报道。结果表明:(1)经注射大肠杆菌诱导6h后,体液中出现了抗菌活性物质。诱导7d后,抗菌活力达到峰值,15d后活力消失。用生理盐水诱导的反应较快,4d后达到峰值,10d后活力消失。(2)经大肠杆菌诱导后的体液对苏芸金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葡萄球菌均有杀菌效应。在最初5min内杀菌效率较高。注射生理盐水诱导的体液较大肠杆菌诱导的杀菌效果低。(3)用昆虫病原菌苏芸金杆菌及非病原菌大肠杆菌作不同的诱导源,诱导1d后的体液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力差别不显著,但对柞蚕蛹的生活力及发育有明显影响;用苏芸金杆菌诱导的柞蚕滞育蛹3d后死亡,用大肠杆菌诱导的蛹能正常羽化。(4)在一定范围内用不同剂量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其抗菌活力不受影响,但超过一定限度,既使是非病原菌也可以突破昆虫的防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柞蚕Antheraea pernyi对外源微生物防御性生理变化规律,为柞蚕的病害防治和合理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革兰氏阳性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einsis(Bt)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为外源诱导微生物,调整至10~6~10~8cfu/m L菌液,灭活后处理柞蚕蛹,诱导24,48,72和96 h后不同时间测定血淋巴蛋白含量、PO活性、CAT活性、抗菌活性和溶菌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Ec和Bt诱导柞蚕蛹导致各生理指标出现显著变化,但两种菌株诱导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差异明显,Ec高浓度诱导72 h会增加血淋巴蛋白含量,而Bt各浓度诱导会在24,48和96 h增加血淋巴蛋白含量。免疫防御关键酶系PO和CAT活性变化规律在不同菌株诱导后差异更明显,Ec诱导后,PO活性随着时间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活性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规律;而Bt诱导后PO活性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规律,CAT活性随诱导时间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有随菌液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对抗菌活性测定表明,Ec和Bt诱导都会显著增加蛹粗酶液抗菌活性,溶菌酶活性也会极显著增加,但2个指标高峰值出现的时间会有明显差别。【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Ec和Bt不同处理均可诱导柞蚕蛹产生明显防御反应,但柞蚕蛹生理指标变化规律与不同种类微生物及处理时间和浓度有关,推测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不同的诱导防御反应机制。研究结果可以为外源微生物侵染柞蚕后的免疫防御反应规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不同诱导源对诱导柞蚕蛹血淋巴中抗菌活力的动力学变化。各种化学试剂包括生理盐水都能诱导产生抗菌物质。在不引起死亡的刺激量下,刺激量愈大,诱导的抗菌活力愈高。不同金属络合剂所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组份可有很大区别。如二氮杂菲使P_(9E)及P_(9A)的组份比例增高,而EDTA则可提高P_(9B)及P_(9D)组份的比例。P_(9E)和P_(9A),P_(9D)和P_(9B)的产生分别有对应关系,讨论了是否由两个不同基因所控制。 大肠杆菌诱导后的柞蚕蛹,除在血淋巴中测得抗菌活力,在雌雄的生殖腺内含物中也能测得。摘除生殖腺后虽然在血淋巴中仍能诱导出抗菌物质,但应答较慢,活力也较小,也可能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同样的刺激量容易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蓖麻蚕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家蚕Bombyx mori及柞蚕Antheraea pernyi注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或超声波处理均能诱导血淋巴产生抗菌物质。同一蚕种诱导产物相同,不同蚕种间差异明显。2.家蚕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基本相同;不同性别的家蚕蛹的诱导产物的相对量有差异;不同品种家蚕蛹对诱导的应答潜伏期也不尽相同。3.注射聚肌胞核苷酸(PolyI:C)诱导家蚕血淋巴产生一种明显地不同于其它诱导源诱导的抗菌物质,此物质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泳动速度较快。 本研究的所有结果均表明,诱导绢丝昆虫产生抗菌物质的诱导源是非专一性的,即诱导源与诱导产物之间无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蜚蠊灭菌肽的诱导及初步分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然  陈濂生 《昆虫学报》1990,33(1):7-13
昆虫经诱导盾产生灭菌肽的研究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以有翅亚纲内生翅类鳞翅目(主要是蚕类)昆虫和少数双翅目昆虫为材料.本文首次以有翅亚纲外生翅类蜚蠊目的美洲蜚蠊(Ptriplaneta americana L.)为实验昆虫,用Escherichia coil K12 strain D31作诱导源,对不同发育期、不同性别、不同成虫期的蜚蠊进行诱导后,采用含菌培养基平板测活方法,就存在个体数及能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成虫日龄在10天之内的雄性蜚蠊能够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百分比最高.抗菌物质出现的高峰期是在诱导后第三、四天.用滴滴涕和溴氰菊酯作诱导源对雄性蜚蠊的诱导实验表明,杀虫剂也能诱导蜚蠊产生抗菌物质,而且所诱导产生抗菌物质的活性强度(用抑菌圈直径表示)高于大肠杆菌所诱导的.滴滴涕和溴氰菊酯的重复诱导可提高蜚蠊产生抗菌物质个体百分比.蜚蠊经诱导后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性,对苏云金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大肠杆菌D31、大肠杆菌、粘质沙雷氏杆菌和溶壁微球菌等有较弱的抗菌活性.用肽类物质的指纹图谱法分离蜚蠊血淋巴抗菌物质,发现经诱导后血淋巴中确有新的肽类物质产生,该物质具抗菌活性,用DABITC法分析,其N-末端氨基酸为赖氨酸.  相似文献   

7.
柞蚕蛹血淋巴中凝集素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柞蚕蛹血淋巴中可以测得血凝活力,但在大肠杆菌诱导后血淋巴中血凝滴度有很大的升高.本文报道了分离正常柞蚕蛹血淋巴中凝集素的提取步骤.所得的凝集素在SDS垂直板电泳中表现单一条带,免疫扩散呈现单一的沉淀带,分子量为40,000道尔顿.制剂能凝集兔、鸭、豚鼠、羊、马及人的A、B、O和AB型的红细胞.其凝集活力可被半乳糖,乳糖,及N-乙酰半乳糖胺所抑制. 诱导后的柞蚕蛹血淋巴的凝集素成分比较复杂,经亲和层析后的制剂在免疫琼脂双扩散盘中呈现二条沉淀带,在垂直电泳中至少有二条带.  相似文献   

8.
大头金蝇幼虫免疫系统对大肠杆菌诱导的应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用大肠杆菌作为诱导菌,使得大头金蝇幼虫产生抗菌物质及凝集素,其活力高峰分别在第48和36小时。诱导后第48小时血淋巴稀释100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死率仍达18%。诱导后36小时血淋巴中凝集素滴度达512。聚丙烯酰胺电泳显示诱导后的血淋巴中新增4条新带,并有2条染色明显加深的条带。  相似文献   

9.
以蝶蛹金小蜂及其寄主菜粉蝶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内寄生蜂对寄主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当寄主蛹被寄生后 1 2h或第 4和 5d时 ,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明显增高。寄生蛹血淋巴中血细胞凝集素活性始终高于针刺和未寄生蛹 ;同样 ,寄生蛹血淋巴的抗菌活性也明显增强 ,而后两者处理蛹的活性则很微弱。由此可知 ,该蜂寄生能引起寄主体液免疫因子活性的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家蝇幼虫抗菌相关蛋白/多肽的诱导及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对家蝇Musca domestica 3龄幼虫进行针刺、带菌针刺、热激和超声4种处理,并于处理后不同时间分别收集提取家蝇幼虫体内耐热总蛋白,比浊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经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抗菌相关蛋白/多肽。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能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物质,其中表观分子量为22 kD的蛋白对藤黄微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抗菌作用,50 kD,13 kD,26 kD,7 kD的蛋白抗菌活性具有专一性。还发现一种37 kD的蛋白对抗菌活性有负作用,推测它可能是促进细胞生长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桑蚕促前胸腺激素的作用与前胸腺分泌活动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以前胸腺的体外器官培养技术和蜕皮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MH-RIA)相结合,研究了桑蚕(Bombyx mori)促前胸腺激素(PTTH)的作用与前胸腺分泌的某些特点。结果表明,被PTTH激活后的前胸腺,在一定的时相过程内合成并分泌脱皮甾类激素;前胸腺本体不积累蜕皮甾类激素;PTTH对前胸腺的作用是积累性的;五龄不同天数的前胸腺合成分泌脱皮甾类激素的能力不同,并有不同的剂量反应。  相似文献   

12.
了解柞蚕Antheraea pernyi感染微孢子虫初期血淋巴内免疫系统及刺激应答相关蛋白质种类, 本研究以柞蚕5龄雌幼虫的起蚕(结束4眠, 刚完成蜕皮的幼虫)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为材料, 对感染后血淋巴利用SDS-PAGE进行分离后, 利用LC-MS/MS质谱技术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对差异蛋白质条带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感染微孢子虫144 h后, 血淋巴中分子量约为44 kD (AP44)和28 kD (AP28)的蛋白质条带表达量增高。质谱分析AP28和AP44蛋白质条带样品, 共鉴定117个不重复蛋白质, 其中2个样品共有蛋白质12个, AP28独有蛋白质52个, AP44独有蛋白质53个。对质谱数据利用COG数据库进行搜寻鉴定, 显示AP28和AP44的鉴定蛋白质中涉及柞蚕免疫系统及刺激应答生物过程的蛋白质共有29个, 其中AP28中包括热激蛋白、 泛素样蛋白、 泛素结合酶E2、 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 微管结合蛋白、 溶菌酶、 ADP-核糖基化因子、 防御蛋白、 肽聚糖识别蛋白等15个, AP44中包括DRK、 酚氧化酶原、 类免疫球蛋白等10个; 二者共有热激蛋白hsp21.4、 酚氧化酶原、 抗菌肽等4个。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研究柞蚕对微孢子虫的免疫应答及防御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3H标记甘氨酸参人法证明:家蚕后部丝腺中丝心蛋白的大量合成, 是在五龄4日以后, 熟蚕时合成活性最高;中部丝腺中丝胶蛋白的大量合成, 是在五龄5日以后, 以熟前一日合成活性最高.五龄每日低剂量连续添食和前期一次添食植源性蜕皮激素(简称MH), 能促进后部丝腺对3H标记甘氨酸的吸收, 显著提高丝心蛋白的合成活性, 而抑制中部丝腺的吸收, 使丝胶蛋白的合成活性明显下降.本试验结果为阐明外源MH对丝蛋白合成的调节机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Q热立克次体以10-1—10-12不同稀释度,用血腔注射法感染非洲钝缘蜱,感染35天,取蜱血淋巴液,分别用Gimenez染色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在10-1—10-5的稀释度,两种方法检出率基本相似。10-6以下各组,免疫荧光尚可检出少数阳性标本,而Gimcnez法则无阳性,前者总阳性率为48.28%,后者为40.68%。感染的蜱悬液接种豚鼠,12组动物血清做Q热补体结合试验全部阳性。动物发病情况如潜伏期长短、发烧天数等似与蜱内立克次体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何首林  万家集 《昆虫学报》1990,33(2):129-135
在家蚕Bombyx mori L.的五龄起蚕期,添食氚标记的雄性激素丙酸睾丸酮(代号3H-TP),用液体闪烁谱仪探查五龄期蚕体对3H-TP的吸收与排泄、贮存与分布及雌雄间的差异.结果证明:蚕体对3H-TP的排出率在添食后24小时达峰值,累计吸收率雄性为85.81%、雌性为68%,雌雄间有明显差异.蚕体内务组织器官对3H-TP的吸收也有显著不同,中肠、血液在添食后2小时,脂肪体在72小时、体壁在48小时,其放射活性为最大值,雌雄间均无明显差异;生殖腺则在添食后168小时达峰值,且雄性显著高于雌性;丝腺中相对含量比较稳定,雌雄之间无较大差异.3H-TP在蚕体各组织器官中的贮存与分布表现为:五龄初期(添食后2小时)以中肠和血液最多,共达85%左右;五龄中期(添食后96小时)以性器官最高(28%左右);五龄末期(添食后192小时)性器官中高达34.58%,且雄性(40.4%)显著高于雌性(28.74%).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在家蚕五龄起蚕期添食3H-TP,能被蚕儿多量吸收和贮存在体内,其中尤以生殖器官的相对含量最多,雌雄间亦有明显差异.由此表明,雄性激素可能对家蚕具有某种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6.
农田步甲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12种农田常见步甲的种群动态和捕食习性,施用杀虫剂对步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