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一旦感染若不能及时发现,就会迅速传播蔓延,殃及整个果园。在尚无有效药剂根治的情况下及时的发现,并铲除病原是十分重要的防止措施。因此,研究开发出精确、快速、方便、易操作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柑橘黄龙病在田间诊断、血清学检测、分子诊断、光谱检测等方面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检测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未来柑橘黄龙病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高沙田抽茎尖嫁接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可以影响沙田抽茎嫁接成活率的部分因素。结果表明:当沙田抽接穗选择带4个叶原基的茎尖、枳壳砧木选择黑暗培养14d的实生苗或培养基中蔗糖浓度选择7.5%时各自的嫁接成活率较高,若在茎尖嫁接切口外缠绕parafilm胶可令成活率明显增加。若在培养基中加入GA3、6-BA和IBA则明显抑制嫁接成活率。GA3、6-BA和IBA处理接穗和砧木均可提高嫁接成活率,其中以10mg/LGA3处理效果最好,嫁接成活率可达45%;6-BA和IBA处理虽然也可提高嫁接成活率,但是同时又增加了接穗的脱落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砧木枳壳、酸桔、福桔、酸橙,柠檬在不同天龄与接穗“红江橙”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他们最适于嫁接的时问分别为14、16、23—25、16、19天;接穗为三叶原基时,相应最高成苗率为75.0%、76.5%、50.0%、57.1%、66.7%。接穗是四叶原基时,成苗率可达100%。还试验了一些技术措施如嫁接技术、方式,接穗、砧木管理等与嫁接成苗率的关系。嫁接试管苗经自来水浸泡一天,100 ppm萘乙酸处理一小时,移植于新土:珍珠岩(7:3)的混合土中.在适宜的温度下,成活率达80~90%以上。 相似文献
4.
5.
泡桐微茎尖培养脱除泡桐丛枝病原(MLO)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感染丛枝病原(MLO)的泡桐组培苗为试材,大量切取长度在0.3mm~0.5mm范围内的微茎尖,在MS和附加0.1mg/LIBA和1~7mg/L6-BA的培养基上进行脱毒试验。根据外植体培养过程的病状有无.病源MLO的DAPI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证明微茎炎培养能够获得脱除泡桐丛枝病原MLO的试管苗,其脱毒率在14.29~28.57%之间。脱毒的两个无性系试管苗经连续继代培养一年以上,其生长性状正常且稳定。试验还显示了微茎炎培养脱毒率受采用的茎尖大小、切割技术、培养基中的激素比例及无性系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可以影响沙田柚茎尖嫁接成活率的部分因素。结果表明 :当沙田柚接穗选择带 4个叶原基的茎尖、枳壳砧木选择黑暗培养 1 4d的实生苗或培养基中蔗糖浓度选择 7.5 %时各自的嫁接成活率较高。若在茎尖嫁接切口外缠绕 parafilm胶可令成活率明显增加。若在培养基中加入 GA3、6-BA和 IBA则明显抑制嫁接成活率。GA3、6-BA和 IBA处理接穗和砧木均可提高嫁接成活率 ,其中以 1 0 mg/L GA3处理效果最好 ,嫁接成活率可达 45 % ;6-BA和 IBA处理虽然也可提高嫁接成活率 ,但是同时又增加了接穗的脱落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柑桔属茎尖嫁接脱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病及类病毒病极大的影响果树的生长以及果实的产量与品质。热处理可以克服木本植物的某些病毒病,但对多数病毒病则无效;茎尖培养可使许多草本科植物脱毒,但对木本植物则很困难;胚培养可以使多年生木本植物脱毒,然而所获得的脱毒植株,不能保持原品种的特性。茎尖嫁接可克服柑桔等木本植物的多种病毒病。 相似文献
8.
砧木枳壳、酸桔、福桔、酸橙,柠檬在不同天龄与接穗“红江橙”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他们最适于嫁接的时问分别为14、16、23—25、16、19天;接穗为三叶原基时,相应最高成苗率为75.0%、76.5%、50.0%、57.1%、66.7%。接穗是四叶原基时,成苗率可达100%。还试验了一些技术措施如嫁接技术、方式,接穗、砧木管理等与嫁接成苗率的关系。嫁接试管苗经自来水浸泡一天,100 ppm萘乙酸处理一小时,移植于新土:珍珠岩(7:3)的混合土中.在适宜的温度下,成活率达80~90%以上。 相似文献
9.
10.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是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及时快速地进行早期检测和诊断是防控黄龙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利用掌上纳米孔测序仪MinION对携带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的DNA样品进行测序,并利用Blast、GraphMap、minimap2以及两种bwa的比对方法将测序结果比对到黄龙病菌基因组上,比对结果均匀的比对到黄龙病菌基因组上,并未发现严重的偏倚现象,验证了其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本技术可弥补因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虫体过小或损坏难以进行光学识别的不足,并可同时检测虫体是否携带有黄龙病菌,对有黄龙病发生风险但尚未有黄龙病实际发生的柑橘种植区提供实时实地的监控与预警. 相似文献
11.
一种简便高效的改良降落PCR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降落(touchdown,TD)PCR通常涉及15个退火温度,程序设计复杂。报道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改良降落PCR,只需5个降落退火温度,以杜氏盐藻(Dunaliellabardawil)基因组为模板,设计一对引物扩增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carotenebiosynthesisrelated,cbr)基因的第3外显子。实验证实该方法程序简单,比标准降落PCR步骤简化70%,且产物的特异性及效率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肠球菌中blaTEM及tetM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分离5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5株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15株粪肠球菌和9株屎肠球菌,采用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MRSA、MRSE、MRSH、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blaTE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0.0%、57.1%、60.0%、6.7%和88.9%,tet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0%、66.7%、0%。结论blaTEM基因阳性率在MRS中较高,在屎肠球菌中则很高;携带tetM基因是MRSA和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花部特征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进化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是某些基因的目标区域进化较快而难以用特定引物在不同种属间进行有效扩增,这将影响到整个实验的进程和全部结果的综合分析。虽然巢式和半巢式PCR等能显著提高扩增的特异性,而应用于高变异区的扩增结果仍是杂带多或涂抹严重,不能满足后续实验需要。在果蝇Fak56D基因的研究中需要扩增不同属及黑腹果蝇种组不同种亚组的相关片段,由于该DNA区域变异较显著,常用扩增方法对大部分材料的效果都很不理想。实验创造性组合了一套经济实用的扩增方法,即巢式或半巢式PCR结合定向DNA片段胶回收技术的三步扩增法,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扩增结果,为下一步的克隆、测序等研究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淀粉生产中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Ⅲ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来研究SSⅢ基因在淀粉合成中的功能可以用于改良马铃薯淀粉的品质.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强组成型表达启动子CaMV 35S驱动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Ⅲ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导入马铃薯栽培品种克新1号和克新4号中,获得了65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SSⅢ基因的干扰片段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RT-PCR检测表明SSⅢ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受到了明显抑制.该研究为马铃薯淀粉品质的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赭纤虫RNA聚合酶Ⅰ基因片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赭纤虫被认为是一类进化过程中较为原始的纤毛虫。本研究以储纤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锚定PCR技术,扩增出RNA聚合酶I第二大亚基基因片段,并对扩增出的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由该基因片段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中共有10个半胱氨酸,均由通用密码子UGU、UGC编码,开放读框中不存在由UGA转译为半眈氨酸这一非通用密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的红色毛癣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方法根据红色毛癣菌保守区域-真菌核糖体DNA(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上游:ITS19865'GAC ACC AAG AAA AAA TTC TCT GAA GA3',下游:ITS24415'GTC CTG AGG GCG CTG AA3'为引物对45株红色毛癣菌、5株须癣毛癣菌和1株紫色毛癣菌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观察产物电泳带型的差异。结果 45株红色毛癣菌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5株须癣毛癣菌和1株紫色毛癣菌均无目的片段扩增出。结论红色毛癣菌可用特异引物PCR方法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9.
PCR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确诊鼠疫对鼠疫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传统的细菌学“四步检查法”和血清学方法检测虽可确诊鼠疫,但存在烦琐、费时、费用高、不能进行快速诊断等弊病。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的特点,尤其对培养条件苛刻、生长缓慢或已死亡的病原体检测优势更为明显,国内外学者现已建立了多种PCR方法用于鼠疫的检测,鼠疫PCR方法简便安全,是流行病学调查和紧急情况下检测鼠疫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卫氏并殖吸虫的方法。方法根据卫氏并殖吸虫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适合于PCR检测的特异性引物及实时荧光PCR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灵敏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设计的引物和探针特异性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1 pg/μL,比PCR方法的灵敏度高三个数量级。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PCR和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卫氏并殖吸虫方法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诊治提供了快速的检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