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溴氰菊酯(DECIS)在茶叶中的残留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溴氰菊醋在田间条件下在茶树新梢上降解很缓慢,低于二氯苯醚菊酯;它在叶表的渗透力较弱。以每亩0.44—0.73克有效成份用量(合2.5%乳剂6000—10,000倍液)喷施茶树后,鲜叶中原始附着量(以鲜叶干重计)为1.34—3.23ppm。溴氰菊酯在鲜叶和成茶中的半衰期(按原始附着量计算)均为2.8天。气候条件对溴氰菊酯降解的影响较小,但如喷药后1-2天遇雨会加速溴氰菊酯残留量的降解。由于溴氰菊酯的蒸气压特低,因此鲜叶中的残留量通过加工过程的降解率很低,平均仅为29.79%。由于溴氰菊醋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因此,成茶中的残留农药,在泡茶过程中,进入茶汤中的数量,不会超过其中含量的1%。 根据已报道的溴氰菊酯的ADI值,作者建议溴氰菊酯在成茶中的暂定允许残留标准为2ppm,茶树喷施2.5%乳剂 6000—10,000倍液时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这样通过茶汤进入人体的量不会超过0.02ppm。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有机磷杀虫剂亚胺硫磷在茶树及茶叶上的残留量情况。此试验自1969年9月到1970年8月在杭州进行。用25%的亚胺硫磷乳剂以1:400—800倍浓度稀释后喷洒在茶树上,喷洒后每天连续采摘鲜叶,并制成成茶。用薄层层析法测定鲜叶及成茶中的亚胺硫磷残留量。 根据四次实验的结果,亚胺硫磷在茶叶中的消失趋势,以喷药后第一天残留量下降最为迅速,平均在50%左右,以后逐渐下降,6—9天后残留量基本消失,若中间遇雨,可缩短至3—7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在茶树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是1973年在杭州进行,用50%辛硫磷乳剂800倍稀释液喷洒在遮荫条件和自然日照条件下的茶树上,每天采摘鲜叶,并制成成茶,用薄层层析法测定鲜叶及成茶中的辛硫磷残留量。本文还介绍了在室内条件下进行的辛硫磷光敏性试验结果。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辛硫磷是一种光敏性极强的农药。在紫外光源照射下,4小时后光解99%左右。在自然漫射光下,4小时后光解50%以上,但在黑暗条件下较稳定,8小时仅分解17.5%。根据三种农药测定结果的比较,光敏性依如下次序递减:辛硫磷>马拉硫磷>乙硫磷。田间残留量测定资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实验结果。在自然日照条件下,根据实验结果,喷后4小时鲜叶中辛硫磷残留量下降85%以上,二天后即为痕迹量到无残留。成茶中一天后一般残留量降至0.5 ppm以下,二天后即无残留;但在遮荫条件下辛硫磷消解速度显著变慢,喷药后4小时鲜叶中残留量下降63%,为自然日照条件下的2.9倍,二天后仍有4.12 ppm,五天后仍有痕迹量残留。成茶中残留量一天后为4.02 ppm,五天后仍有痕迹量残留。 鲜叶中辛硫磷残留量经加工后消失50—80%左右。 本文提出了茶园中喷施50%辛硫磷800倍液后距采摘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晴天)和5—6天(阴天)。  相似文献   

4.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茶树害虫的生物活性与残留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杀灭菊酯、功夫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等七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茶树主要害虫的杀虫效果和在茶树叶片上的降解动态试验结果.上述七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鳞翅目茶树害虫的幼虫都具有极高的毒力,但对其他害虫的活性谱则表现有差异.它们在茶树芽梢上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20—0.28天-1,在茶树上的半衰期为2.5—3.5天,明显较有机磷农药稳定.在影响降解的因素中,挥发、热分解、雨水淋洗的作用不大,由茶梢生长稀释所起的作用较为明显.鲜叶中的农药残留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为15—45%,平均20%,远低于有机磷农药.成茶中的残留农药在泡茶过程中由于他们的低水溶性,因此浸出率很低,一般仅有1—4.5%.  相似文献   

5.
2,4-二氯苯酚在土壤与河流底泥中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内四柳河沿岸土壤与河流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灭菌、温度与污染物初始浓度调控,研究了2,4-二氯苯酚在土壤与河流底泥中降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微生物对2,4-二氯苯酚降解起主导作用,在45d内,非灭菌土壤和河流底泥的降解率分别是灭菌条件下的1.5~3倍、1.4~2.8倍,土壤和河流底泥中的2,4-二氯苯酚微生物降解量分别为0.128~0.599和0.113~0.718mg·kg-1,非灭菌处理半衰期时间短于灭菌处理;(10±1)℃~(30±1)℃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高,2,4-二氯苯酚降解加快,在(30±1)℃土壤与河流底泥中残留量最小,分别为0.305和0.203mg·kg-1,半衰期也最短;土壤与河流底泥中的2,4-二氯苯酚均在其浓度为0.5mg·kg-1时降解最快,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2,4-二氯苯酚降解速度呈现递减趋势,半衰期增长。  相似文献   

6.
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动态与用药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丹在茶叶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茶叶中的残留量随着施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硫丹在乌龙茶中的消解速率显著低于绿茶,同一环境下,35%硫丹乳油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处理在乌龙茶和绿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15-2.84d和1.65-1.98d,药后7d残留量分别为4.21mg/kg-12.04mg/kg和2.81mg/kg~8.98mg/kg。同时,由于气候差异,同一浓度处理的残留量和半衰期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也较大。不同茶区,无论乌龙茶或绿茶品种,药后7d,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处理的残留量均在10.0mg/kg以下,而500倍的个别超过10.0mg/kg,但在20.0mg/kg以下,所以,按欧盟最高限量30.0mg/kg标准计,目前茶园施用该药安全间隔期为7d是合理的。本分析方法采用微型层析柱法净化,具有操作时间短,试剂用量省、净化效果好的优点,最低检出量为0.0006ng,最小检出浓度为0.0064g/g,该技术指标完全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敌敌畏在3种豆类蔬菜及其土壤中残留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敌敌畏在毛豆、豌豆、豇豆等豆类蔬菜及在豌豆田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进行田间测定。结果表明,80%敌敌畏乳油500~2000倍液施用1 d后的降解率均达93%以上;3 d后残留量≤0.02 mg/kg,降解率均达99%以上;5 d后未能检测到残留(检出限<0.005 mg/kg)。敌敌畏农药在豌豆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半衰期(DT50)为4.3 d。  相似文献   

8.
于颖  周启星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9):1761-1764
利用塑料根际盒研究了甲胺磷在黑土和棕壤大豆根际和非根际环境中的降解脱毒行为.结果表明,甲胺磷虽是急性毒性较高的农药,但在土壤环境中能很快降解,并且同等条件下,甲胺磷在黑土中的残留量普遍低于棕壤.在无大豆种植情况下(对照处理),培养试验第2天,棕壤甲胺磷残留量约为33%,黑土只有26%.在大豆根际圈中,甲胺磷的降解明显加快,尤其是在黑土中.第9天,根际盒中层黑土和棕壤的农药残留分别比无植物对照低87.5%和76.0%.甲胺磷的土壤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2 d左右.  相似文献   

9.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是东亚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目前在我国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本文研究一种nC23园艺用矿物油、加德士的D-C-Tron NR对其产卵和取食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其田间种群的控制效果,为在茶园使用矿物油替代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提供依据。室内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用矿物油150倍液、200倍液处理茶树离体嫩梢对小贯小绿叶蝉成虫都有显著的拒食和产卵忌避效果,第3天的拒食率分别为85.59%、89.17%,产卵忌避率分别为70.22%、91.5%,200倍液处理对若虫也有显著的驱避和拒食效果,第2天驱避率为81.96%,第3天拒食率为85.8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矿物油100倍液、200倍液、300倍液处理都显著降低小贯小绿叶蝉田间种群的虫口密度,其中100倍液和200倍液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处理后5 d若虫的校正减退率分别达89.13%、87.63%,成虫分别达87.58%、84.22%,都显著高于300倍液的防效。田间试验结果还表明,矿物油3个浓度处理后茶梢上的卵量显著减少,其中100倍液处理第7天的产卵忌避率最高,达80.86%,而各处理茶园蜘蛛的数量与对照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另外,用矿物油200倍液喷施茶树后5 d、10 d采摘的茶芽制成绿茶,经感官评审与对照没有差异,说明矿物油对小贯小绿叶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茶园蜘蛛安全,对茶叶感官品质没有影响,可以在小绿叶蝉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毒死蜱灌根施药后土壤和韭菜中毒死蜱的残留与降解动态.结果表明:韭菜中毒死蜱的降解速度比土壤中快,平均半衰期分别为3.41 d和7.40 d;在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韭菜中毒死蜱的降解速率差异不大,平均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37和3.44 d.施药灌根后第21天,韭菜中毒死蜱的残留量(0.021 ~0.102mg·kg-1)基本低于GB 2763-2005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0.1 mg·kg-1).新生韭菜中仍残留少量毒死蜱,但明显低于药后第一次刈割.土壤中残留的毒死蜱对韭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