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朊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着重叙述了以几个问题:(1)朊病毒能否从牛转移感染到人;(2)朊病毒的感感染途径是怎样的;(3)朊病毒感染有何条件;(4)正常的朊病毒蛋白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表面表达有何重要功能;(5)朊病毒蛋白功能的结构基因;(6)朊病毒的可能作用机制。最后,分析了朊病毒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两条可能途径,即破坏正常朊病毒蛋白的功能和与小神经胶质细胞共同作用提高神经元对自由基的敏感性及增加氧化自由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尾寒羊朊病毒蛋白基因的基因型属于PrP^AR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小尾寒羊血液分离的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用PCR反应扩增出羊的正常朊病毒蛋白(OvPrP^c)基因,将其克隆到质粒pUC19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克隆里含有771bp的OvPrP^c基因,其中有7个碱基与已报道的OvPrP^c基因不同,并导致了3个氨基酸的改变,基因型属于PrP^ARH,这3个密码子的多态性可能与羊对羊瘙痒病的敏感性或抵抗力有关。将编码成熟蛋白质的朊病毒蛋白基因插入质粒pET30a,在大肠杆菌表达了约23kD的PrP25-231蛋白,并用洗涤包涵体、离子交换层析、反相层析纯化PrP25-231蛋白,经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得到纯化的蛋白质是PrP25-231。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拟应用于航天飞船模拟试验的实验动物恒河猴进行朊病毒基因检测和分析 ,了解其朊病毒疾病易感性 ,进而为该试验所用实验动物质量提供朊病毒疾病的遗传数据。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猴朊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 ,采用PCR方法扩增恒河猴朊病毒基因 ,将其克隆到T—VECTOR ,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 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所克隆的恒河猴PRNP基因片段为 76 2bp ,该基因内无内含子 ,包含了PRNP完整编码区序列 ,编码 2 5 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 ,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约 2 7 6× 10 3。与已报道的猴的相应序列作比较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5 %以上 ,其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均为 95 %以上。其中发现了已报道的多态性位点N97S ,H10 0N和未曾见报道的Q5 2E点突变位点 ,以及沉默突变位点A78G ,T84C ,T4 95C ,A5 6 4G ,C6 5 4 ,未发现与朊病毒敏感性连锁的氨基酸多态位点P10 2L、M12 9V ,N171S和E2 19K。结论 航天医学实验所用 17只恒河猴不存在朊病毒敏感性基因。  相似文献   

4.
张敏  权力  张霆 《生物磁学》2011,(1):36-40
目的:对PAX3基因和PAX3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更多的了解该基因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PAX3与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AX3基因的基因结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PAX3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PAX3蛋白结构域、蛋白二级结构、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以及PAX3蛋白所调控和影响的靶基因进行分析。结果:PAX3基因有9中可变剪切形式,编码区存在14个SNP位点,其中错意突变13个,移码突变1个。PAX3蛋白由47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52968Da,PAX3蛋白可能调控和影响151个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与PAX3基因存在相互作用的基因和与PAX3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多数与发育相关。结论:通过对PAX3基因和PAX3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其相应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PAX3基因和PAX3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更多的了解该基因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PAX3与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AX3基因的基因结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PAX3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PAX3蛋白结构域、蛋白二级结构、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以及PAX3蛋白所调控和影响的靶基因进行分析。结果:PAX3基因有9中可变剪切形式,编码区存在14个SNP位点,其中错意突变13个,移码突变1个。PAX3蛋白由47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52968Da,PAX3蛋白可能调控和影响151个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与PAX3基因存在相互作用的基因和与PAX3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多数与发育相关。结论:通过对PAX3基因和PAX3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其相应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或朊病毒疾病是一类致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的错误折叠而引起,影响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朊病毒蛋白由宿主基因PRNP编码,正确折叠的蛋白质不仅没有致病性和感染性,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错误折叠后则会转变为具有感染性的朊病毒(prion),能够使许多哺乳动物患病。但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报道兔、犬、马可以抵御朊病毒疾病。由于种群内自然病例的缺乏和朊病毒感染动物实验的失败,这三种哺乳动物被公认为具有朊病毒抗性。现简要介绍朊病毒疾病的概念和分类,对抵御朊病毒感染的兔、犬、马可能的抗病机制进行综述,并讨论与展望当前对朊病毒疾病有特殊抗性物种的研究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戴秀玉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3):173-175
院病毒(prion)是一种能引起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即一般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BE)的病原因子。这些疾病包括人类克雅氏病忙reutrfeltJocob)、致死性家族失眠症、羊瘙痒症和疯牛病等[1].1982年美国科学家Prusiner从感染了瘙痒症的叙利亚老鼠脑中分离出具有传染性的蛋白因子,并首先提出朊病毒这一名词,以与病毒、类病毒相区别。朊病毒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含核酸。现已知道朊病毒(prionprotein,PrP是由宿主染色体基因PrP编码的一种正常细胞蛋白,在非患病个体中以低水平存在。这种蛋白在细胞内质网上合成、高尔基小体中…  相似文献   

8.
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PrP)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其检测是该病诊断的重要依据。该文从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和检测应用方面对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PMCA)这种朊病毒蛋白新型检测技术做了介绍,旨在为朊病毒蛋白的检测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牛朊病毒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国牛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所设计引物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不致病的朊病毒蛋白(PrP~c)基因,并克隆到pGEM-Teasy Vector.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牛PrP~c的片段大小为795bp,包含了牛朊病毒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该基因无内含子,同国外报道的已知序列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幽门螺杆菌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基因结构分析,DNA限制长度多态性分类和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诊断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