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群结构和动态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云贵鹅耳枥种群大小结构分初始增长型、增长型、稳定型、始衰型、中衰型、老衰型和偏途顶极型等7种类型,并呈现由初始增长型过渡到老衰型的变化;(2)云贵鹅耳枥种群分布格局呈集群型和随机型,分布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种群在其散布和发展阶段多趋于集群型,而在其衰退阶段趋于随机型;(3)云贵鹅耳枥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呈现负增长;(4)云贵鹅耳枥种群是先锋种群,但在裸岩陡坡等特殊生境中亦能形成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望天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赵学农  刘伦辉  高圣义  唐继武   《广西植物》1996,16(3):225-232
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相邻格子样方法阐明了望天树种群的结构类型和群落演替模式,结果表明其种群结构类型可分为初始增长型(类型I),增长型种群前期类型(类型Ⅱ),增长型种群(类型Ⅲ)和稳定性种群(类型Ⅳ).其群落演替模式遵从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类型Ⅳ模式,即具有更新镶嵌和循环的特点.探讨了群落演替过程中伴生种的变化规律,并就望天树种群的合理保护和群落重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贵州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研究了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动态规律及其与群落演替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始衰型和中衰型4类,存活曲线呈现凹型,凸型,间断型和散点型,随着群落的发育和演替,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残留型。青岩油杉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群落内阔叶树的发展,地理隔离,人为干扰等是影响青岩油杉种群年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晓鹏  宛传丹  徐如松  吴昌庭   《广西植物》2006,26(2):163-166
通过选取9个25m×25m的样方,采用5m×5m的小样方为基本调查单位进行种群生态学的调查,研究了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结果表明,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可分为:线性增长型种群、指数性增长型种群、线性下降型种群、指数性下降型种群等四种类型。对各样方的种群大小与大小级进行相关分析和函数拟合,各样方及整个种群的大小结构相关性不甚显著,而Q1和Q3的相关性较密切。种群结构稳中有升,该种群处于发育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5.
黄山松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静态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山松种群结构和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黄山松种群密度增大,径级分布范围减小,种群存活曲线由Deevey-Ⅱ型之间过渡到Deevey—Ⅰ型,种群由稳定型过渡为增长型。表明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黄山松种群处于不同的演替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元宝山南方红豆杉构件种群结构研究——Ⅰ.大小结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黄玉清  李先琨  苏宗明   《广西植物》1998,18(4):385-389
在资源量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样地,采用10m×10m样方为基本调查单位,研究南方红豆杉种群,结果发现其在元宝山的种群是通过茎干萌生幼苗(构件)来延续和扩大的。种群结构可分为类型Ⅰ初始增长型、类型Ⅱ增长型种群前期类型、类型Ⅲ增长型种群、类型Ⅳ稳定型种群。对各样地的种群大小结构与大小级进行相关分析和负指数函数拟合,P1、P2、P3、P6、P7样地及种群综合大小结构呈显著相关关系。种群现状虽枯倒树较多但仍为稳定种群,元宝山红豆杉种群繁殖方式的发现和研究对开发和保护红豆杉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木荷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88,自引:2,他引:8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武夷山区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木荷种群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木荷种群侵入黄山松幼林向木荷林以及成熟木荷、甜槠、青冈林的发展过程中,种群结构由增长型→稳定型→成熟型→衰退型,空间分布格局由随机型趋于集群分布,种群密度呈现负增长;在成熟木荷、甜槠、青冈林中,由于种间和种内竞争的影响以及林窗效应,木荷种群结构和密度有一个波动性的变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木荷种群仍趋于集群分布。此外,对成熟木荷、甜槠、青冈林中木荷种群不同大小级的分布格局动态进行了研究,表明其幼苗、幼树和中树等级的个体均呈集群分布,而大树等级的个体呈随机分布。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木荷种群动态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晰南京灵谷寺栓皮栎种群动态特征,通过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栓皮栎种群样地调查,编制了种群静态生命表,并绘制其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在当前演替阶段,栓皮栎种群属于增长型,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_(pi)与V'_(pi)均大于0,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Ⅰ型和Deevey-Ⅱ型之间,结合种群各龄级的统计分析及次生演替规律,说明栓皮栎种群正在由增长期向稳定期过渡,且时间序列预测表明过渡时期较长。另外,种群结构波动表明,经过强烈的环境筛选后,种群抵抗力增强,生命期望值短期内增加,死亡密度下降,种群数量稳定性提升。(2)在落叶阔叶混交林70多年的次生演替过程中,栓皮栎种群数量动态呈现出波动性变化特征,总体上趋于稳定,但幼苗幼树呈下降趋势。在今后的森林经营过程中,应人为促进栓皮栎幼苗幼树生长,保证其存活率,进而维持种群的增长与稳定,为灵谷寺落叶阔叶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解释太岳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向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演替的生态过程,该研究以不同演替阶段的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空间代替时间构建演替的时间序列,即从白桦林演替至白桦+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再到华北落叶松林的过程;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和Monte-Carlo拟合检验对演替过程中白桦和华北落叶松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太岳山白桦种群龄级结构呈"纺锤"型,种群呈衰退的趋势;白桦种群逐渐被华北落叶松(龄级结构呈"金字塔"的增长型)种群所取代。(2)从白桦林演替至华北落叶松林的过程中,白桦种群由集群分布趋向于随机分布,驱动力主要是华北落叶松侵入扩散而形成的种间排斥;华北落叶松集群尺度逐步增大,驱动力主要是种群拓殖和种内竞争。(3)白桦和华北落叶松二者的种间关系,在白桦林阶段无显著相关,在混交林阶段由于排斥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华北落叶松林阶段二者无明显相关,二者种间关系的变化主要来自于群落剩余资源驱动下的种内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10.
东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大小结构及其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小级结构和聚类的方法分析东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及其增长趋势。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群大小级结构可划归于增长型、稳定型、成熟型和衰退型;东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大都处于中龄林阶段,属于稳定型种群;种群大小级结构动态与青海云杉林演替序列基本上成线性关系,体现了种群自组织、自发展的趋稳性;成、过熟林种群大小级结构的非线性波动则体现了种群以自恢复、自调节使群落整体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陕北黄土高原侧柏疏林草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侧柏疏林草原是陕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地带东部重要群落类型之一,现仅残存于东北部的神府地区,常见者有4个类型:①茭蒿-侧柏疏林草原;②白草-侧柏疏林草原;③茭蒿+长芒草-侧柏疏林草原;④细叶柴胡+长芒草-测柏疏林草原。根据群落中乔木的更新状况分析,今后在气候不发生明显波动的情况下,侧柏疏林草原仍为该森林草原地带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12.
陕北南部侧柏林演替时期的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模糊聚类分析和对应因子分析方法将陕北南部森林次生演替侧柏林阶段划分为3个时期:初期、中期和晚期,各时期几个主要的群落特征和土壤特征的变化证实了这种划分的合理性。同时,结果还暗示在生境不一致的情况下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来研究群落演替有时可能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3.
陕北南部侧柏生长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用灰色关联分析、数量化方法I及多元逐步筛选回归方法分析了陕北南部气候、地形及土壤肥力与侧柏生长的关系,并对不同林分中侧柏的生长做了讨论。结果表明,气候因子中的降水量,地形因子中的坡位对侧柏径生长的影响很大,而坡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侧柏高度生长的影响上。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在侧柏林、松柏混交林阶段与侧柏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栎类树对侧柏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而松类树对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聪  乔秀红  毕润成  闫明 《广西植物》2013,33(3):421-427
植物群落演替分析对植被恢复,森林管理等有重要的意义。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搜集数据,运用TWINSPAN和DC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鹿山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酸枣灌丛→荆条灌丛→黄刺玫灌丛→白皮松+侧柏林→白皮松林→油松林→辽东栎林;虎榛子灌丛→茶条槭灌丛→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这可以作为五鹿山植物群落演替的模型。在演替进程中物种的结构、组成以及生活型变化显著。使用六个指数来分析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异质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变化。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异质性、丰富度均有所增加,均匀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对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河谷地区热带森林植被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述了造成该地区热带植被概况及其被破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对该地区植被在次生演替的各个时期植被种类成分的变化,群落结构,建群种生长速度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A.自然因素导致的次生演替主要经历了下列6个价段:(1)尼泊尔桤木(Alnusnepolensis)阶段;(2)尼泊尔桤术单优群落阶段;(3)原生植被主要树种侵入阶段;(4)尼泊尔桤木林衰退阶段;(5)原生植被恢复阶段;(6)原生植被建立阶段。B.人为因素导致的次生演替主要经历有下列5个阶段:(1)高大禾草或热带高草阶段;(2)野芭蕉侵入生长阶段;(3)喜阳树种侵入或恢复生长阶段;(4)杂木林阶段;(5)原生植被恢复及建立阶段。最后讨论了植被次生演替规律对自然植物区系的影响和对治理山地,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及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植被演替过程中种群格局动态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根据“空间代替时间”的原则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的重要值-平均胸径的变动趋势的分析,确定5个森林群落为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演替的一个时间序列;并在 此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对演替过程中马尾松种群空间格局的动态进行了分形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种群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2个参数值均呈递减趋势,与其个体数、重要值变动趋势一致。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占据能力不断下降,种群呈衰退趋势。随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其它种群取代,群落将由以马尾松占绝对优势的单优群落演替为多优常绿阔叶林群落。分析结果同时表明,分形分析是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空间格局动态研究的有效方法,分形维数则能反映种群格局的尺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山地坡耕地、1a弃耕地、灌草地、15a疏林地、25a次生林群落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孢粉共由46科属组成,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含量为45.77%-68.35%,其次是乔木(主要为雪松和马尾松),含量为(2.53%-21.31%),灌木植物花粉含量最低,为1.04%-8.88%,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2)恢复过程中各阶段的花粉类型丰富度差别不明显,物种多样性主要表现为草本、蕨类和灌木植物种类的变化,乔木基本保持不变;(3)喀斯特山地典型植被恢复过程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基本反映了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表明孢粉可以为该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千佛山侧柏林种群和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样方法对济南市千佛山北坡侧柏林的种群和群落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林下灌木和草本种均呈集群分布。灌木层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均匀度和较小的生态优势度,草本层则正相反。各环境因子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正负不一,且均不显著。在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三维资源轴上对物种资源选择性和生态位重叠的计测表明,多数种对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水分资源轴上重叠较大,同一资源轴上灌木种对间的重叠值较草本种对间的重叠值大。  相似文献   

19.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优势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林木大小级分析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优势乔木种群密度动态。通过方差分析,用均方—区组图探讨优势种群分布格局动态,研究了种群增长、分布格局与群落演替的关系。通过对演替期间优势种群大小级密度、结构、存活曲线的分析,估计优势种群在演替系列群落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分为演替森林先锋种、顶极先锋种和顶极种。大小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白茅群丛只有Ⅰ、Ⅱ级苗木;马尾松林除V级大树外,为一倒金字塔形;针阔混交林与银木荷林具完整等级的典型金字塔形,栲树林的金字塔不规则。种群分布格局随演替进程而变化,但主要表现为集群分布。以K值判断,顶极群落优势种群集聚度低于混交林。演替期间,种群个体格局规模增大。环境格局变化相应于分布格局而变化,如马尾松种群,规模增加强度下降,如银木荷,或规模强度都增加,如白毛新木姜子。  相似文献   

20.
 对暖温带山地针叶林采用无倾向对应分析(DCA)和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进行排序和数量分类。二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相似。根据暖温带森林地区120个气象站数据,得出多元回归方程,并根据每个样地所在地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获得各类植物群落气候因子的信息。低山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是喜暖耐旱的植物群落。实质上油松林分布很广,亦能耐寒,并可与多种乔木形成混交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需要温暖湿润的生境,多见于纬度较低的中山地带。亚高山带主要是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ois-rupprechtii),白扦(Picea meyeri)青扦(Picea wilsonii)占优势的针叶林,它们有纯林,亦有混交林,对上述植物群落给以环境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