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表明,金顶侧耳深层培养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和玉米粉,适宜氮源为酵母膏和豆饼粉,经0~48h的适应期, 48~96h的增殖生长期后进入稳定生长期,120h生物量可达30g/100ml(鲜重)以上。金顶侧耳营养液多糖含量>6.0mg/ml,氨基酸含量≥790 mg/ml; 经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重金属含量及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降水适宜度波动最强;温度适宜度与气候适宜度波动均较小,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振幅明显变小。从变化倾向来看,温度、光照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以每10年0.003、0.005和0.006的速度升高,降水适宜度以每10年0.002的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作物适宜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的适宜度理论和方法是一种描述作物与环境关系的定量方法,文中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适宜度过程、环境因子变化过程适宜度。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系列的适宜度模型及产量模型,将该理论及方法应用于分析定西春小麦生产,初步摸清了当地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规律。本文提出的春小麦产量模型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含义并可用它在不同生物阶段对产量进行预测。经用1984、1986年的数据验证,模拟值与实值分别相差8%、7.  相似文献   

4.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0,自引:7,他引:73  
生态适宜性评价是生态规划的核心,传统的以因素叠加力特征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已元法适应生态规划发展与应用的要求,本文尝试根据区域发展与资源坏境需求的关系,运用生态位理论,提出了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木相结合,运用于桃江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之中,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学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草原生物适宜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草原生物适宜度模型及其应用李镇清任继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70)TheModelsofSuitabilityDegreeofGraslandOrganismandtheirApplicatio...  相似文献   

6.
慢性应激不同方式对大鼠血清皮质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慢性应激不同方式对生理状态大鼠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影响,研究机体慢性应激反应的整体性适应特征。方法:采用连续4周的适宜游泳、束缚和二者复合的三种应激方式后,测定大鼠血清皮质酮基础含量,分析不同慢性应激方式对皮质酮水平的影响。结果:血清皮质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复合组无显著性差异;游泳组虽升高但无显著性;束缚组升高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束缚可致大鼠血清皮质酮水平增高;初步认定游泳与束缚复合慢性应激方式可能对机体的整体适应性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DeterminationofSuitableSoilWaterOontentofDifferentSeedlingPeriodUnderWaterStressConditionSUPei,SHANLun(Institut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TheChineseAcademyofScineces,Yandling712100)干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危险之一,由于干旱造成的种子成苗困难及缺苗断垅现象,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1]。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确定种子成苗时忍耐干旱胁迫的临界阈值,克服播种时的盲目性,对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法,通过数学方法确定玉米种子在萌动、萌发及出苗不同阶段所…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较低的现状,论述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并介绍糖尿病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的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效,为今后开展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XCCNA-92发酵生产黄原胶的适宜条件是:好氧,发酵温度为30℃,培养基起始pH为7.0,接种量6%,发酵周期60h。利用最佳培养基配方,在30℃,150r/min条件下发酵72h,工业级黄原胶产量达40.84g/L,发酵液粘度86000cp,丙酮含量4.1%,碳源转化率达68.1%。  相似文献   

10.
突变级数法在生态适宜度评价中的应用——以镇江新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云峰  孙殿义  陆根法 《生态学报》2006,26(8):2587-2593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003)已将生态适宜度评价列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明确提出了三级指标集成的框架要求,但并未推荐具体的技术方法。在当前的环评工作实际中,出现了多种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技术,如排列成比较技术、层次分析、模糊评价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却普遍存在着权重分配过程中的主观性问题。而对于生态适宜度评价这类多指标集成的问题,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只有减少权重赋值的主观性才能体现评价结论的科学性。鉴于此,推荐了一种新型的生态适宜度评价方法——突变级数法。通过镇江新区环评的具体案例分析,突变级数法表现出在生态适宜度评价方面较好的适用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前述3种方法的数理分析对比,突变级数法表现出主营以下两方面的比较优势:首先该法不使用权重,只需按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很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同时,作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突变级数法不仅可以对各地块是否适合其利用类型做出评价,还可以运用模型计算出各个地块生态适宜度的具体数值,对不同地块的生态适宜性程度进行定量的对比。诚然,应该客观地指出,在按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过程、以及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过程中,突变级数法仍然不能完全避免人为主观性,这也需要今后继续探索整合其他技术方法。加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