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强脉冲光光子美容技术的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WL)是一种高强度的,多光谱的,非相干的光源,它的波长范围在500nm~1200nm,这些特性使强脉冲光在以皮肤组织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并产生光热解效应的原理为基础的无损伤性皮肤美容治疗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同时,与传统的治疗皮肤光损伤与光老化的方法比较,强脉冲光光子美容技术具有治疗效果好以及病人恢复时问较快等优点。文中回顾了强光光子嫩肤技术的产生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说明强脉冲光光子美容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有效的、非损伤性的治疗皮肤光损伤、光老化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美容医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疗效。方法:采用飞顿辉煌激光360嫩肤系统(以色列飞顿公司),波长570~950nm,光斑面积10mm×30mm,脉宽10、12、15ms,能量14~19J/cm~2。治疗40例雀斑患者,每三周一次,共治疗5次,末次治疗后评价患者雀斑的疗效。结查: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18例(45%)基本完全消退,14例(35%)明显消退,8例(20%)好转,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面部治疗区域皮肤质地较以前更光滑、细腻,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采用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脉冲Nd:YAG激光治疗仪在鼻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脉冲Nd:YAG激光治疗仪治疗鼻腔血管瘤,鼻出血,肥厚性鼻炎的病例25例。采用单根石英光纤导光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在雀斑治疗中的功效及护理方法。方法: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雀斑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疗效并给予修复护理干预。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后,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28例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6%;皮损结痂7~10d后可自行脱落,未见结痂处有色素沉着的现象。随访10个月内,有部分患者复发,但雀斑教治疗前要浅得多,得到了较好的环节,再次治疗仍有部分患者有效。结论:给予雀斑患者强脉冲光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治愈率高,辅以优质的修复护理干预,更为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根据鲜红斑痣的病理特点,建立分层模型中包含分立血管的皮肤模型,以血管为主要研究对象,用蒙特卡罗的模拟方法模拟在强脉冲光系统治疗鲜红斑痣中,血管中光能量密度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与单波长激光相比,强脉冲光照射下血管中光能量的分布更加均匀,在光束传输方向上能量梯度更平坦;且血管中能量极大值更小.  相似文献   

6.
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观察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57例为治疗组,采用XT-2000B型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并与活络骨康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血骨钙素、尿吡啶酚、骨密度、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持续改善(P〈0.05)。而两组治疗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说明脉冲电磁场能够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与药物相同。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皮损症状、炎性反应及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cne-QOL)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接收的97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小剂量多西环素治疗,n=48)和研究组(小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n=49)。对比两组疗效、皮损症状改善情况、炎性反应及Acne-QO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7.08%)(P<0.05)。粉刺、炎性丘瘆、脓疱、囊肿、结节数目减少,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情感功能、自我感知、社会功能、痤疮症状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可有效改善中重度痤疮患者的皮损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从而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脉冲Nd∶YAG激光治疗仪治疗鼻腔血管瘤,鼻出血,肥厚性鼻炎的病例25例。采用单根石英光纤导光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功能光子治疗机对面部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多功能光子治疗机对30例面部痤疮患者进行6-8次治疗,每周治疗2次。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痤疮的各种皮损的改变情况。结果:经过6-8次治疗,黑头粉刺、白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扩张的毛细血管、痤疮疤痕、色素异常、粗大毛孔的有效率分别为80%、88.9%、86.7%、80%、100%、83.3%、57.9%、74.1%、68.2%。约83.3%患者感觉皮肤较以前细腻光滑,肤质有明显改善。结论:多功能光子治疗机是治疗面部痤疮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比较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与单用IPL治疗皮肤老化的疗效.将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IPL配合MEBT/MEBO治疗的32例患者(治疗组)与2005年8月~2007年8月单用IPL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证明DNA双链断裂(DSB)片段分布与DNA序列有关的假设,采用32keV/μm的^12C^6 离子和45ke V/μm的^13C^6 离子分别辐照pUCl8质粒,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处理,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断裂和片段分布。结果表明,除了由一个DSB导致的线性DNA带外,还出现了一条新的、小分子量线性DNA带;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有另一条线性DNA带产生。证明重离子辐照诱导的DSB是非随机分布的,DNA分子上存在对电离辐射相对敏感的位点。  相似文献   

12.
在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中,外源DNA包含有供体的所有遗传信息,对受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转化效果无法用统一的转化率来衡量,这也增加了转化过程中最佳转化条件的选择难度。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不同离子剂量介导外源全DNA转化的拟南芥菜在遗传和生理上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转化剂量。剂量实验结果表明:拟南芥菜种子的剂量-存活率曲线为"马鞍型",在"鞍桥"上选择0.5×1017ions/cm2、1.5×1017ions/cm2和2.5×1017ions/cm2三个有代表性的剂量介导薄荷全DNA转化拟南芥菜,三个转化当代群体的出芽、成苗长势以及表型变异情况有明显的不同,综合分析表明:1.5×1017ions/cm2为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3.
N+离子注入对大豆种子活力及其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用25keV N+注入丰豆103的种子后,N+离子对其种子的活力及子叶伸展后48小时和96小时的幼苗内蛋白质含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H-Ts)、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注量在2.6×1016N+/cm2~5.2×1016N+/cm2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明显提高;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对照.在6.5×1016N+/cm2~10.4×1016N+/cm2注量时,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96小时幼苗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高于48小时,说明辐射引起的损伤可随生长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恢复.高注量可引起幼苗内一些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且随注量的增加酶的活性升高也越明显,96小时幼苗的GSH-Px和ASA-POD活性高于48小时幼苗,GSH-Ts活性略有下降.而低注量(1.3×1016N+/cm2~5.2×1016N+/cm2)的上述酶指标升幅不大.说明经N+离子处理后可通过诱导这些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起到减轻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辐照剂量和修复时间两个角度研究了重离子辐照对肿瘤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为重离子治癌的临床应用积累基础数据。不同剂量的80MeV/u^20Ne^10 辐照SMMC—7721细胞样品,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对细胞DNA损伤进行了检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 Methods,FCM)对细胞周期变化进行了分析。80MeV/u^20Ne^10 辐照后4小时内,SMMC—7721细胞的DNA损伤与辐照剂量呈线性关系,在0小时组其线性相关因子r为0.9621,4小时组为0.914;随着修复时间的增加,DNA损伤与辐照剂量不再线性相关,但0.5Gy,1Gy和2Gy三个剂量点的DNA损伤程度极为相近。另外,重离子辐照后SMMC—7721细胞发生S期和G2/M期阻滞现象,其随剂量变化及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同于X、γ等低LET(Linear Energy Transfer)射线辐照。  相似文献   

15.
龙须菜对重金属铜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铜(0、25、50、100、250和500 μg·L-1)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当Cu2+浓度≥50 μg·L-1时,龙须菜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显著下降,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呈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Cu2+浓度的升高,龙须菜藻体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显著降低,而光补偿点显著升高,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含量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Cu2+浓度达到500 μg·L-1时,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说明龙须菜在低浓度Cu2+胁迫下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当Cu2+浓度≥50 μg·L-1时,会对藻体生理活动造成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鲤的微卫星引物对草鱼基因组分析适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运用微卫星DNA-聚合酶链反应(STR—PCR)基因分型技术,选取已发表的28对鲤的微卫星引物,探讨鲤的引物用于草鱼基因组微卫星分析的可能性。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消除了影子带和异源核酸双链分子两类微卫星相关假阳性带对STR—PCR分析的干扰。在此基础上,筛选出7对引物可在湘江野生草鱼基因组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25%;其中的4对引物(约占总数的14.3%)在8尾湘江野生草鱼小群体中即检测到了个体间等位基因的多态性。这些初步的结果表明鲤的微卫星引物可以用于草鱼基因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终浓度为5mmol/L的EDTA可彻底抑制粘质赛氏菌41003(2)胞外蛋白酶活力,而Ca2+可以回复部分酶活力,表明Ca2+为酶活力所必需;Zn2+、Mn2+、Fe2+等金属离子对酶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磷酸吡哆醛及对甲氧基苯甲醛对酶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以酪蛋白为底物,采用双倒数法求得酶的Km值为6.67mgml-1;N,N-二甲基酪蛋白也是酶的理想底物;经酸水解,测定出酶的氨基酸组成;利用蛋白质自动分析仪测定了酶的N端9个氨基酸序列.比较来源不同的粘质赛氏菌胞外蛋白酶的N端序列,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源性,并且存在特定的通读结构Ala…Asp…Gly.  相似文献   

18.
采用毒物在营养琼脂中垂直扩散方法,通过测定毒物在营养球脂中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产生蓝色抑菌带的长度,研究Hg、Cr^6 、Pb、CN^—、As、NO2^—、F^—及苯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受试毒物的浓度与抑菌带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具显著意义;对毒物的敏感性为Cr^6 >Hg>As>CN^—>Pb>NO2^—>苯酚>F—;多种毒物共同作用其毒性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19.
光周期和有效积温对水稻分蘖角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播期试验、植物培养箱人工光周期和温度试验研究了水稻DI508分蘖角度动态变化特性与光周期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4月4日、5月5日、6月4日)条件下,大田DI508分蘖角度从半散生到渐趋直立的变化均发生在自然光周期变短(6月21日,夏至)后的10~15 d;在光周期条件下,DI508的分蘖角度同样具有动态变化特性,10 h光照处理可使分蘖角度提前从半散生向直立转变,14 h光照处理则延缓转变.温度处理对水稻分蘖角度的变化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低能氮离子注入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以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注入处理后,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比二倍体水稻对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更敏感。在注入离子剂量为3×1017N+/cm2时,同源四倍体水稻所受到的损伤比二倍体水稻所受到的损伤更严重。4份同源四倍体水稻(即IR36(4)、IR28(4)、紫血稻(4)、明恢63(4))的成苗率分别是2.0%、3.5%、3.0%和4.0%,致死率非常高。在同样条件下,4份相应的二倍体水稻(即IR36(2)、IR28(2)、紫血稻(2)、明恢63(2))的成苗率分别是33.0%、31.5%、29.0%和24.5%,致死率也比较高。在经过注入处理后的当代群体内,4份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平均变异频率为32.5%,而4份相应的二倍体水稻的平均变异频率为9.5%。在同源四倍体水稻IR36(4)和IR28(4)的变异群体内分别发现22株和14株结实率均达到75.0%以上的单株,其中在IR36(4)群体内有1单株的结实率高达91.89%;在紫血稻(4)的变异群体内发现2株具有双胚苗性状的单株;在二倍体水稻明恢63(2)的变异群体内发现1株具有红心米性状的单株。在第二代群体中,除了叶鞘变异和米质变异这两个变异性状能稳定遗传之外,其它变异性状在群体内都发生了明显的性状分离现象。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高结实率特性和双胚苗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可遗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