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调整饮食、静脉及口服补液、抗病毒及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其中〈12个月,0.125g/次,1次/d;≥12个月,0.25g/次,2Oc/a。对照组患儿除不予以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余治疗药物基本同观察组。治疗3d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并探讨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d后,两组患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5.24%)明显好于对照组(78.57%)(X2=5.13,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6和TNF-α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8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口服液,2~5岁5 mL/次,1次/d:≥6岁 10 mL/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3岁1袋 qd,≥3岁1袋,bid口服。2周1个疗程, 治疗结束 1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P<0.05)。复发率:治疗组4例复发(10.00%),对照组12例复发(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左西替利嗪,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布拉酵母菌与酪酸梭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virus viral enteritis,RV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RV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抗病毒、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对照组予以酪酸梭菌,〈1岁0.25 g/次,〉1岁0.50 g/次,bid口服;观察组用布拉酵母菌,〈1岁0.125 g/次,〉1岁0.25 g/次,bid口服。5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χ^2=7.06,P〈0.01)。观察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便秘3例,腹痛1例。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RVE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8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用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治疗;利巴韦林用法:10mg/(kg·d),分3次口服;思密达用法:1岁以下,1g/次,1岁以上,1.5g/次,3次/d;妈咪爱用法:1岁以下,0.5g/次,1岁以上,1g,/次,2次/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86%和96.55%,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28%和75.86%,组间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妈咪爱联合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口服液,2~5岁5mL/次,1次/d;≥6岁10mL/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3岁1袋qd,≥3岁1袋,bid口服。2周1个疗程,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4例复发(10.00%),对照组12例复发(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左西替利嗪,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RV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RV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两组均行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1岁0.125g/次、2次/d,1~3岁0.25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5mg/(次·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静脉滴注,3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51.28%(20/39),对照组为28.21%(1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74.36%(29/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P0.05)。治疗后热退时间、呕吐与腹泻停止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14.51、5.81、16.45,P0.01)。且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中检索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文献,并追索已纳入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进行评价与资料提取,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共1 233例患儿(626例为试验组,607例为对照组),7篇文献采用止泻时间进行评价,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能够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时间[SMD=-0.73,95%CI(-1.05,-0.41),I~2=75.7%];5篇文献以住院时间进行评价,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能够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住院时间[SMD=-0.99,95%CI(-1.24,-0.74),I~2=56.5%];10篇文献以总有效率进行评价,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能够提高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总有效率[RR=1.26,95%CI(1.19, 1.34),I~2=26.2%];仅有1篇文献报道了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7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补液、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和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单纯的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72h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χ2=4.15,P〈0.05),两组患儿治疗中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CD4+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D8+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CD4+、CD8+、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好,与增强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5~14岁RA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腹痛发作时适当应用解痉剂及对症处理。治疗组用加味逍遥散水煎服,每天一剂,分3次口服;联合布拉氏酵母菌250 mg/次,每天2次口服。对照组单独用加味逍遥散(用法同上),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儿童RAP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0.5g/次,3次/d;对照组47例,给予利巴韦林15mg/(kg·d),分2次肌内注射或加入10%GS250ml中静脉滴注。疗程均为3—7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轮状病毒转阴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轮状病毒转阴率为65.8%,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表皮生长因子保留灌肠对盆腔肿瘤放疗后并发急性放射性肠炎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6例盆腔恶性肿瘤行放射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外照射治疗,观察组康复新液与表皮因子联合保留灌肠,每次50 mL,每日一次,对照组不加任何预防用药。比较2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以及发生时间,并于放射治疗10次、20次后静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8,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MDA、SOD的含量。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分别为9.31%、53.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出现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时间迟于对照组。观察组放射治疗10次及20次后,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6、IL-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可预防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炎性因子与氧自由基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的在腹泻、呕吐、发热及脱水程度等临床表现与肠外多脏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93例,留取其大便、尿液及血液,以便进行大便常规、肠道细菌培养、RV抗原检查、尿常规、血常规以及生化指标检测,所有患儿行胸部X线、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根据诊断标准判断其肠外脏器损伤情况。结果:193例RV肠炎患儿中有呼吸系统损伤120例,占62.17%,心肌损伤82例,占42.49%,肝脏损伤63例,占32.64%,肾脏损伤22例,占11.40%,神经系统损伤15例,占7.77%;呕吐持续≥3d与呼吸系统损伤、肾脏损伤及神经系统损伤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10次/d与呼吸系统损伤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持续≥3d及中重度脱水与心肌损伤、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及神经损伤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肠炎患儿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肠外脏器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思连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思连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补液、纠酸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加用思连康,C组加用思密达,D组加用思连康联合思密达治疗,比较4组临床疗效。结果A、B、C和D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7.34%、56.67%、53.33%和83.34%,平均止泻时间分别为(133.20±41.89)h、(87.56±34.63)h、(88.07±36.24)h和(68.63±29.48)h。无论总有效率或平均止泻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又以D组疗效最好,与B组或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思连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48例病原学检测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原。我们用ELISA试剂盒对54例大便常规检查无WBC或偶见的疑似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进行了轮状病毒病原学检测,从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患儿48例,被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结果显示粪便中轮状病毒滴度越高,其临床症状也相应越重。此48例患儿均采用病毒唑、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补液纠正脱水等综合治疗,其中30例辅以消化道粘膜保护剂思密达治疗,治疗组显效率为60%,而对照组为11.1%,经t检验两组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思密达用于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腹泻患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婴幼儿的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2104例有腹泻和肠炎特征的婴幼儿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在2104例受检者中,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总阳性率是24.71%,其中男性感染率24.17%,女性为25.40%。不同年龄组间以1-2岁婴幼儿感染率最高,为32.13%,0-1岁为20.72%,2-5岁为12.03%。感染的季节特征是秋末冬初季(10-12月)阳性率最高,为42.82%,春末夏初季(4-6月)最低,为8.81%。结论:由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腹泻主要发生在1-2岁的婴幼儿,各个季节均有发生,以秋末冬初季为高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