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雌性日本白鲫和雄性红鲫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杂交子代合方鲫.对该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形态特征、繁殖特性和遗传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合方鲫的体色为青灰色,外形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表现出杂交特征.合方鲫性腺发育正常,雌雄两性可育,并且具有较高的受精率(90.2%)和孵化率(80.5%),为新品系的繁衍和群体扩大奠定了基础.合方鲫的染色体数为2n=100,DNA含量与亲本一致,是一种二倍体鱼.合方鲫的45S r DNA的ITS区包括ITS-1,5.8S和ITS-2三部分,总长度为884 bp,与亲本序列相似度较高并表现出偏向于父本遗传的特征.同时,杂交子代序列兼有双亲特异碱基位点,表现出重组现象.合方鲫5S r DNA的NTS区具有3种长度类型,序列全长为654 bp,与母本相似度为94.2%,与父本似度为95.1%,杂交子代序列具有明显的重组和突变特征,这些基因重组和突变是品种改良和新品系形成的遗传基础.本研究证明了合方鲫在遗传组成和外形方面都与其亲本有本质区别,是一种有杂种特性的后代,该杂交品种的形成在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淮河水系沙塘鳢形态生物学和繁殖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德亮  洪磊 《生态学杂志》2007,26(2):228-232
分析了淮河水系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框架特征及其繁殖力,为其形态种质标准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可数性状,背鳍Ⅶ,Ⅰ-9~10,尾鳍14~15,臀鳍Ⅰ-7~8,腹鳍Ⅰ-5,胸鳍14~15,纵列鳞36~41,横列鳞14~18,体侧感觉乳突线鳞28~30,第一鳃弓鳃耙数9~11,脊椎骨数28~29;可量性状,平均全长是体长1.23倍,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消化道长和肠长的3.82倍、3.08倍、5.19倍、1.86倍和6.99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眼间距和口裂宽2.94倍、6.09倍、3.86倍和1.94倍,体高是体宽0.96倍,尾柄长是尾柄高1.66倍。肥满度系数K=2.90;平均个体绝对繁殖力3288粒,体质量相对繁殖力102.3粒.g-1,体长相对繁殖力308.7粒.cm-1。平均成熟系数雌鱼为12.87%,雄鱼为1.13%。  相似文献   

3.
新型高背型鲫鱼的形成及其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鱼类远缘杂交技术和雌核发育方法获得了新型四倍体鲫鲤(G1×AT). 在G1×AT中发现2%的高背型个体, 其自交后代性状发生分离并形成3种两性可育的二倍体鱼: 高背型红鲫、高背型双尾金鱼和青灰色鲤鱼. 其中高背型红鲫自交, 后代性状继续发生分离, 形成高背型红鲫、花鲫和青鲫. 本文主要对这3种高背型鲫鱼及其自交后代的外形特征、染色体数目、性腺显微和超微结构以及繁殖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ⅰ) 这3种高背型鲫鱼在外形上都具有体背高、尾柄短、头部小的优良特性. 高背型红鲫、花鲫和青鲫的体高/体长值分别为0.54, 0.51和0.54, 三者明显高于普通红鲫的体高/体长值0. 41(P<0. 01); (ⅱ) 3种高背型鲫鱼染色体数目与普通红鲫染色体数目一致, 都为2n=100; (ⅲ) 这3种高背型鲫鱼都具有正常的卵巢和精巢, 它们分别能产生成熟的卵子和精子, 为二倍体高背型鲫鱼品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ⅳ) 与普通红鲫相比, 3种高背型鲫鱼具有产卵(产精)量大、繁殖期长、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等优点. 它们通过自交培育出了具有高背特征的二倍体鲫鱼群体; (ⅴ) 3种高背型鲫鱼既具有较高的观赏和食用价值, 也可以作为优良的二倍体亲本与四倍体鱼交配来制备高背型三倍体鲫鱼. 这3种高背型鲫鱼的形成在生物进化研究和鱼类遗传育种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蛇鮈属一新亚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鱼句)属为一群小型鲤科鱼类.蛇(鱼句)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通过对采自云南程海和珠江、闽江、长江、辽河、松花江等水系蛇标本的形态、度量特征进行仔细分析和比较,认为蛇程海种群是蛇的1个新亚种,命名为程海蛇(Saurogobio dabryi chenghaiensis).程海蛇(鱼句)的特征为:吻皮发达,盖过上唇;上下唇布满发达的乳突;体及尾柄极细长,体高为体长的12.7%~15.0%,尾柄高为体长的5.5%~6.1%、为尾柄长的31.8%~39.1%;沿体侧中轴自鳃孔上方至尾鳍基具一浅色暗纹,其上布有6~11个大型棒状黑斑(黑斑长为宽的2~4倍);肛门位于腹鳍长度的中点之后;尾鳍最长鳍条为其最短鳍条的2倍以上;仅分布于云南程海.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采集东海南部水域100尾竹筴鱼样本,测量其体长、全长、头长、头高、体高、体厚、吻长、眼径、眼后头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重等共12个形态特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竹筴鱼东海南部种群各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确定与竹筴鱼体重显著相关的主要形态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东海南部竹筴鱼的头长、头高、体厚、吻长、眼径、眼后头长、尾柄高、体重与体长呈指数相关(P<0.01);而全长、体高、尾柄长则与体长呈线性相关(P<0.01).竹筴鱼体长和体重的拟合方程为:y=0.0185x28736 (R2=0.9714);竹筴鱼的b值为2.8736,小于3,为负异速增长,即体长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体重.头长、头高、体高、眼后头长、尾柄高对竹筴鱼体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关系;对竹筴鱼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影响大小依次为:头长(0.242**)>尾柄高(0.223**)>头高(0.197**)>眼后头长(0.161**)>体高(0.155**),建立了竹筴鱼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数学模型:y=-46.845 +3.892x1+9.623 x2+ 12.354x3+7.128x4+ 8.361x5.  相似文献   

6.
Liu CL  Chang YM  Liang LQ  Xu LH  Liu JL  Chi BJ  Wu XG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893-1899
随机选取二龄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和对照鲤各30尾,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全长、体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体厚10个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以此确定影响二龄转基因鲤和对照鲤体质量的主要表型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鲤和对照鲤的大部分表型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体长和体高可以作为预测转基因鲤体质量的主要表型参数,转基因鲤体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为0.572,体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为0.415,体长和体高直接决定体质量;而体厚和头长可以作为预测对照鲤体质量的主要表型参数,对照鲤体厚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为0.610,头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为0.377,体厚和头长对体质量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倍体白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由人工诱导的异源四倍体白鲫雄鱼与正常的二倍体白鲫雌鱼交配获得的异源三倍体白鲫,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同二倍体白鲫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三倍体白鲫具有体形较大、相对体高和相对尾柄高较高、侧线上下鳞数目较多的形态特征,仍保留着二倍体白鲫以浮游植物为主的植食性营养方式,雌雄均不育,比二倍体生长快,网箱养殖112天后,体重比二倍体平均增加32.38%。试验证实三倍体白鲫是一个具有养殖生产前景的新对象。  相似文献   

8.
建鲤GHR基因多态性及与增重相关的SNP位点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长激素是调控动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它通过与膜蛋白生长激素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因此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变异对动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验根据已分离的4个建鲤jlGHRs基因,通过测定来自6尾建鲤的序列,共找到38个SNP位点。使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353尾建鲤在其中5个SNP位点(1a内含子3 A43G、1a外显子8 A361G、1b外显子8 C12T、2a外显子8 A555G和2b外显子8 A315G)的基因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位点均与增重显性相关;1a内含子3 A43G还与体高/体长和体厚/体长显性相关;1b外显子8 C12T与体高/体长和尾柄高/尾柄长显性相关;1a外显子8 A361G和2a外显子8 A555G也与尾柄高/尾柄长显性相关。数据分析还显示增重标记个数富集4个以上的个体明显比标记少的个体生长快,在选育群中增重标记数有2个的个体最多占30%,而增重标记数4个以上的只占14%,说明存在着较大的选育空间。实验筛选的5个位点可以作为建鲤分子育种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岷江、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水系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的形态差异,采用常规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比较分析了采自这4个水系206尾样本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各水系间松潘裸鲤的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和背鳍、胸鳍、腹鳍及臀鳍鳍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成分分析显示,头部(吻端至胸鳍起点/体长、吻端至头背部末端/体长、头长/体长)和尾部特征值(尾鳍背部起点至臀鳍起点/体长、臀鳍起点至尾鳍腹部起点/体长)对形态影响最大;判别分析发现,岷江和雅砻江安宁河种群与其他种群明显分开;聚类分析显示,岷江水系种群聚为一支,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水系种群聚为另一支,金沙江水系种群聚在一起,大渡河和雅砻江水系种群未按水系聚在一起,而其聚类关系与种群间的地理距离基本一致;形态差异系数分析显示,可根据臀鳞行列长进行亚种的区分。大渡河和雅砻江水系的松潘裸鲤为硬刺松潘裸鲤亚种。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淮河流域鳑鲏亚科5种鱼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从可量性状比较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越南鱊(Acheilongnathus tonkinensis)、大鳍鱊(A. macropterus)、兴凯鱊(A. chankaensis)和斑条鱊(A. taenianalis)的种间形态差异, 丰富鳑鲏亚科鱼类的形态分类特征, 研究采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河南省淮河流域这5种鱼的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这5种鱼在体宽/体长、头长/体长、吻长/体长、尾柄长/体长、背鳍基底长/体长、腹鳍长/体长、臀鳍长/体长和头长/吻长8个比值性状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01), 在全长/体长、体高/体长2个比值性状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这些差异主要集中在鱼体的头部、尾部和鳍等部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显示5种鱼存在显著性形态差异, 斑条鱊与越南鱊的差异程度最大, 与大鳍鱊差异程度最小。判别分析获得的判别准确率在82.35%—100.00%变化, 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区分这5种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