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酸性土壤中嗜酸稀有放线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江西、云南、北京采集的10份酸性土样中分离出嗜酸放线菌252株,其绝大部分为链霉菌。通过形态观察、pH梯度生长实验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筛选出稀有放线菌代表菌株20株。ARDRA分析表明,它们呈11种不同的图谱类型,其中9株的图谱相同,另外4株的图谱与之差异不大,而其余7株的图谱与之差异很大且各不相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20株稀有放线菌中的18株分别属于6个已知属,其中13株属于诺卡氏菌属(Nocordia),它们在系统发育树上处于多个进化分枝;各有1株分别属于壤球菌属(Agrococc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考克斯菌属(Kocuria)和嗜酸链霉菌属(Streptacidiphilus);其余2株是迄今尚未定名的一个新科(“Ellin5034 group”)中的成员。实验结果显示,酸性土壤中的嗜酸稀有放线菌具有较丰富的种属多样性,其中诺卡氏菌属(Nocardia)是一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
根际土壤微生物在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胡杨作为沙漠地区的常见植物,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丰富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了探究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丰富和完善极端环境拮抗活性微生物菌种库,本研究基于选择培养基筛选法分析了新疆南疆地区10种不同地区的胡杨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多样性,并采用细菌的16S rDNA测序和平板对峙法筛选。结果表明:经过分离与筛选,共获得269株菌株,选择生长状态较好的78株进行分析鉴定,分别为5个属,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类群。利用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以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大丽轮枝菌 Verticillium dahlia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hydrolylic)、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为靶标菌,对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拮抗活性检测,筛选出32株活性放线菌。这些结果丰富了微生物资源并为新疆主要农牧业病害的防控提供了菌种基础。  相似文献   

3.
喜树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抗菌活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采集于云南大学的喜树中分离到了90株内生放线菌,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布于6个科10个属。对所有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发现33.4%的菌株有抗菌活性。通过PCR方法,检测了PKSⅠ、PKSⅡ和NRPS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1%,48.9%和45.6%。  相似文献   

4.
土壤拮抗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针对秦岭太白山区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在实验过程中初步解决了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在放线菌分离培养中的污染问题 ,并对所分离获得的土壤放线菌测定了其对 7种病原真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 :10 3 倍土壤稀释浓度为分离放线菌的最佳土壤稀释浓度 ;重铬酸钾是一种高效、方便、廉价的杂菌抑制剂 ,其有效抑菌浓度为 5× 10 -6;其次为放线菌酮 ,有效抑制浓度为 4× 10 -5;杂草荒地中放线菌种类最多 ,而华北落叶松林中种类较少 ,但数量巨大 ;在拮抗实验中 ,筛选出了对 7种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菌和杀菌作用或同时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的菌株为S 5 12 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药用植物川楝内生放线菌多样性,从中挖掘出新的放线菌菌株,发现新的潜在农业生防和医药先导化合物。【方法】从四川境内的资阳、遂宁以及重庆万州采集川楝的根、茎、叶、果、皮,采用纯培养方法,用4种培养基共分离获得148株放线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筛选出60株放线菌进行RFLP分析,选出代表菌株进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以3株细菌和6株病原真菌作为指示菌株,检测初筛出的60株菌株的抗菌活性以及聚酮合酶(PKSⅠ、PKSⅡ)基因、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和卤化酶(Halo)基因。【结果】基于16S r RNA-RFLP分析,60株放线菌被分成10簇,筛选出25株代表菌株分别属于7个属,包括Streptomyces、Micromonospora、Planotetraspora、Streptosporangium、Nocardiopsis、Prauseria、Microbispora,其中链霉菌占73.3%。供试的川楝内生放线菌对细菌、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含有4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的菌株占10%-55%。【结论】药用植物川楝内生放线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不同地区不同部位川楝组织中放线菌的种群存在差异;分离菌株广谱的抗菌活性证明,川楝内生放线菌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这为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ARDRA对植物根瘤内共生放线菌Frankia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应用原核生物16SrDNA特异性引物rD1和fD1,通过ARDRA(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法直接扩增自中国云南、东北地区赤杨属3种植物和沙棘属1种植物根瘤内FrankiaDNA,得到一长约1500bp的扩增产物,选用两种内切酶HaeⅢ、AfaⅠ联合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得到稳定的酶切图谱,将所测48个感染赤杨的Frankia样本区分为3个不同的组,所测43个感染沙棘的Frankia样本区分为3个不同的组,显示根瘤内Frankia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探究台湾海峡海洋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多样性并进行抗菌活性筛选,为发现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新菌源。采用7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10份来自台湾海峡沉积物样品中的海洋放线菌,并对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滤纸片法对部分代表放线菌菌株发酵液进行生物活性筛选,共分离到532株放线菌,挑选其中170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分属于8个目10个科14个属。有2株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显示属于潜在的新种,170株菌中有68.8%的菌株显示出至少对一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台湾海峡海洋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是发现新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海海洋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东海海洋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海泥和海水中得到542株分离物。随机选取58株发酵培养,将所有发酵菌株的16S rDNA基因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对PCR产物进行ARDRA(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多态性分析,共得到16种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 ic Un it,OTU)。其中OTU5和OTU7所包含的菌株分别占总分离物的32.7%和19.0%,为优势分离物。优势分离物的ER IC-PCR基因组指纹图分析表明,前者的19株分离物共有12种不同的指纹图类型,而后者的11株分离物有4种。结果显示,东海海域的海水和底泥具有明显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抗菌活性初步筛选,从北部湾近海珊瑚礁区5个沉积物样品中成功分离得到51株具有不同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其中9株具有较强抗菌能力。根据这9株放线菌的菌落和孢子形态,可确定它们都属于链霉菌属。 RAPD-PCR分析表明这9株放线菌为6种不同类型,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9株放线菌可划分到4个大的类群6种不同类型,且结果显示RAPD-PCR聚类分析与16S rDNA序列聚类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一致性。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株与亲缘关系最近的放线菌模式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均存在差异,这说明分离株为放线菌新种的可能性比较大。这6种放线菌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并且抑菌活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其可能分泌出多种结构功能不同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近海珊瑚礁区系沉积物蕴藏着丰富的可供药物开发的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10.
植物叶片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分类与拮抗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四川采集的芍药和北京采集的三叶草的叶片为材料,经表面消毒程序后,分离出内生放线菌15株。通过表观特征比较和BOX-PCR基因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将分离出的放线菌归并于12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6个来自芍药,6个来自三叶草。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可知,分离菌株除C4、C5属于假诺卡氏菌外,其余的13株都是链霉菌;菌株C12与最近模式种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较低,为96.6%。对分离菌株的抗菌活性实验表明,有11株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测试中呈阳性;其中6株对植物致病菌立枯丝核菌有明显抗性,占阳性菌株的55%。  相似文献   

11.
藏东南地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藏东南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沼泽、粮田与保护地等不同植被、从2970~4590m不同海拔高度采集土样50份,用多种培养基分离中、低温放线菌,并对放线菌的数量、组成、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它们的拮抗性等进行了研究。按放线菌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①从藏东南各种土壤中放线菌分离到9个属,其中束丝菌属在国内未见报道。以粮田中放线菌的数量和种类最多。②原始森林中拮抗性放线菌数量最多,提供了从原始森林土壤中可以筛选到更多拮抗性放线菌的重要信息。③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放线菌菌株数较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多,拮抗真菌的放线菌菌株数比拮抗细菌的多。④藏东南土壤链霉菌具有许多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陈敏  赵立平 《微生物学报》2003,43(3):366-371
以焦化废水处理系统的微生物群落为对象,对3种不同培养基(YPG、LB、WW)分离细菌的能力及分离物的种群多样性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同一悬浮污泥样品在YPG、LB和WW培养基上的活菌计数结果分别为1.6×10.6 CFU/mL、7.0×10.5 CFU/mL和98×10.5CFU/mL。从每种培养基10-4稀释度平板上共分离137株分离物。将所有分离物扩增近全长的16S rDNA并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对PCR产物进行ARDRA(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多态性分析,共得到14种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UT)。其中YPG培养基上的分离物显示了8种不同的OTUs,而WW培养基和LB培养基分离物只分别显示了6种和4种OTUs。YPGOTU1和WWOTU6所包含的菌株分别占到总分离物的30%和22.3%,为优势分离物。ERICPCR基因组指纹图分析表明,前者的34株分离物共有20种不同的指纹图类型,而后者的25株分离物只有3种。因此,就分离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细菌及对分离物进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而言,YPG培养基比其他两种培养基更合适。  相似文献   

13.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from six sites in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Yarlung Tsangpo River were examined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cytochrome b (Cyt b) gene and control region (D-loop) sequences. 1141 bp of complete Cyt b sequences and 737 bp of partial D-loop sequences for 153 individuals of S. younghusbandi were obtained by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 younghusbandi populations had high haplotype diversity and low nucleotide diversity, and the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of this species was at a low level.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revealed that most genetic variation occurred within populations, and tha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as at low or moderate levels. The network of haplotypes based on Cyt b gene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groups within the examined populations. Neutrality tests and mismatch distribut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is species might have undergone a population expansion and the expansion time was estimated to be 0.25–0.46 Ma BP. All these results would be crucial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wild resources of S. younghusbandi.  相似文献   

14.
应用ARDRA技术研究Frankia菌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原核生物16SrDNA特异性引物rD1和fD1,对分自4个分类接种群的12株纯培养Frankia菌总DNA进行扩增,得到1条长约1500bp的扩增产物.选用2种内切酶HinfI,MspI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得到稳定的酶切图谱.对图谱的分析结果表明,Frankia菌间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分析大熊猫、斑马和竹鼠粪便及竹虫的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探索其作为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方法】采集大熊猫、斑马和竹鼠的新鲜粪便及竹虫幼虫,用4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测定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鉴定到属。测定了分离菌株的水解活性和多种酶活。【结果】共获得121株放线菌,选取的47株代表菌株经系统发育分析,被鉴定为放线菌的9个属。从竹鼠粪便分离到6个已知稀有放线菌属菌株。从其它动物粪便中共分离到4个可能新种。121株菌的水解活性和酶活性不仅高且多样。部分菌株能很好的降解鸡毛和纤维素。【结论】动物粪便放线菌不仅对动物食物的消化吸收有重要作用,也可作为探索工业产品包括酶制剂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盐碱环境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线菌因产生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受到重视。但极端环境放线菌的研究甚少。采用DGGE、纯培养法,重点研究了新疆、青海及埃及的重盐碱环境的放线菌分布情况,种类组成,生物学特性。发现了1个新科,8个新属及30多个新种。从嗜(耐)盐碱放线菌筛选到许多带有PKS基因的菌株。认为极端环境放线菌是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改进分离程序,分离未知放线菌,是放线菌多样性研究及开发利用的前提之一;并对极端环境放线菌研究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antibiotic 210-A, named as (6S,8aS,9S,11S,12aR)-6-hydroxy-9,10-dimethyldecahydrobenzo[d]azecine-2,4,12(3H)-trione, was isolat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Streptomyces noursei Da07210, its structure was unambiguously established by spectral analyses and chemical comparison with related cycloheximid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210-A bore strong activity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four (Foc race four), which also showed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SMMC-7721 human hepatocarcinoma cells and S180 murine sarcoma, and the IC50 values were 0.77 and 0.74 μg/m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19.
对腾冲热海眼镜泉中粉红色丝状菌藻席进行ARDRA指纹图谱分析,获得其细菌多样性的部分信息。直接提取菌藻席总DNA,以之为模板PCR扩增出细菌的16S rDNA,将其克隆、转化进入大肠杆菌,获得120个克隆子。用限制性内切酶(RsaⅠ、HhaⅠ、HapⅡ)筛选出了29个16S rDNA插入片段酶切带型差异明显的克隆,表明眼镜泉菌藻席细菌组成丰富。聚类分析显示这29个克隆聚为A、B两个大类,表明该菌藻席可能主要由两个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分类群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