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罗非鱼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非鱼是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之一,近年来频繁爆发的罗非鱼病害给罗非鱼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免疫防治技术在水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优势,探讨鱼体免疫系统特性和免疫应答机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就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罗非鱼病害的免疫防治技术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和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鲑鱼隐鞭虫病的病原为Cryptobiasalmositica。据报道,北美西海岸的所有大西洋鲑(Oncorhynchusspp.)均有该虫的寄生。该病除了通常情况下经河流中的水蛭传播外,在特定的条件下可直接经鱼类传播。鲑隐鞭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贫血、食欲减退、脾脏肿大、全身性水肿、腹水性腹胀。被感染的鱼类需要付出巨大的能量代价,表现出明显的新陈代谢及游泳功能的衰退。鱼体对缺氧相当敏感,免疫系统也受到抑制。鱼类对隐鞭虫病的感染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可因鱼种而存在差异。预防感染的有效策略包括选育抗隐鞭虫的新品种,“抗隐鞭虫感染”在遗传上是孟德尔显性遗传。在抗隐鞭虫的鱼体内,虫体可被宿主免疫系统的“补体旁路途径”所裂解。在“隐鞭虫耐受性鱼”(处于感染状态但未发病)的血液中存在一种天然的抗蛋白酶———α2巨球蛋白,可以中和分泌的金属蛋白酶(毒力因子)。因此,繁殖转基因“隐鞭虫耐受性”鲑鱼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无需通过疫苗和药物来治疗隐鞭虫病。康复后的鱼体具有对该病的免疫保护力,因而,利用这一特点采取疫苗免疫也是防治隐鞭虫病的另一种策略。我们所研制的致弱疫苗单一剂量免疫鱼体可获得至少两年的免疫保护。免疫保护机制包括产生“抗体结合补体”、强化吞噬作用及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氯化氮氨菲啶是防治隐鞭虫病的有效药物,它通过溶解虫体而杀灭寄生虫,也可在线粒体中富集,显著影响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并造成线粒体的损伤。通过药物与抗体连接可以显著增强药效,这种利用“免疫化学疗法”控制鲑隐鞭虫病的策略,其优点在于减小了药物剂量,因而大大降低了化学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对于食用性鱼类而言,减少药物在鱼体的富集符合食品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鱼类Toll样受体及其信号传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在其生存与进化的过程中,免疫系统担负着保护鱼类免受病原感染的重任,其中Toll样受体家族等介导的先天性免疫是鱼类抗病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并在连接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反应中起着桥梁作用。虽然从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Toll样受体家族内多数成员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上都较为保守,但是鱼类作为最低等的脊椎动物,在其进化过程中又形成了一些特有Toll样受体分子,其剪接类型也更丰富;鱼类Toll样受体家族介导的免疫识别、免疫信号传导、激活和调控方式与高等脊椎动物也不尽相同。文章主要综述了鱼类Toll样受体的结构、种类、功能、多样性、免疫信号传导及其调控特点,为深入了解鱼类的免疫反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水产动物的病毒基因组及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养殖是近30年来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农业生产方式,但病毒已成为严重威胁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传染性病原.近10年来,已从水产动物中鉴定出大量不同的病原病毒,解析了100多株水产动物病毒的基因组及其遗传特征,并开始对这些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了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本文在作者20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重点评述水产动物的重要病毒如虹彩病毒、疱疹病毒、呼肠孤病毒和弹状病毒的基因组遗传信息特征以及这些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病毒是一种极具感染性和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当病毒感染机体以后,机体会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进行防御.高等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分为两大类:适应性免疫系统和天然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特异性地识别入侵的病毒并将其清除.而天然免疫系统主要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的入侵,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抵抗病毒的入侵.其中,天然免疫系统作为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和激活后续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在整个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拥挤胁迫对史氏鲟稚鱼血浆溶菌酶活性和补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类主要依赖先天性免疫反应或称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来保护自己,其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似乎比某些高等脊椎动物更有潜力,因此探讨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必要的。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的应激反应,急性胁迫结果是打乱代谢平衡,使用于生长的能量转移到适应外界环境的生理转变中,慢性胁迫更是会使能量耗竭。鱼类处于慢性胁迫时常表现出免疫抑制,尽管其机理尚未完全揭示,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21世纪后,水产养殖对世界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的作用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4],因为近50年来世界水产养殖产量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的水产养殖已成为农业和食品产业中增长率最快的产业,产量已达全世界养殖产量的70%以上[5,6].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JoséGraziano da Silva在该组织发布的2014年世界渔业及水产养殖报告的前言中写道:"全球鱼类生产继续超过世界人口增长,水产养  相似文献   

8.
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其在环境毒理、养殖及养殖环境、水产动物免疫、发育、神经方面的研究和今后的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9.
重要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发生和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建海  刘保忠 《生命科学》2007,19(4):396-398
随着捕捞资源的急剧衰减,水产养殖已成为国际社会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蛋白质需求而普遍采纳的主要举措.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但病害发生严重制约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病害导致的水产养殖业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元.此外,药物滥用导致水产品药物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还造成了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加及养殖环境恶化.开展病害发生和免疫防治基础研究,对支撑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确保我国21世纪食物安全,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引领我国渔业经济发展和水产科学的创新都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无脊椎动物没有专一的特异性免疫系统,所以先天免疫系统是其抵御外来病原入侵的唯一方式,无脊椎动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和体液防卫机制,这2种机制可被模式识别受体(PRR s)分子所触发,PRR s可与微生物表面特异的物质识别并结合,通过结合,这些PRR s通过包囊和噬菌作用直接杀死微生物,或者通过丝氨酸蛋白酶级联反应和细胞内免疫信号途径间接引发不同的防御反应以抵御病原微生物。革兰阴性菌结合蛋白(GNBPs)和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s)作为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模式识别受体,在识别微生物病原并引发一系列级联反应做出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GNBPs和PGRPs在无脊椎动物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先天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