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究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精子发生过程及结构上的特殊性,用显微及亚显微技术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的精子发生和精子结构。可口革囊星虫的精巢位于收吻肌基部,为一曲折的带状组织。成熟精巢内可观察到精原细胞、精母细胞以及精细胞等各阶段的生精细胞。在精子形成早期,很多精细胞脱离精巢,以精细胞团的形式掉落到体腔中。精细胞团内的精细胞同步发育为精子后,脱离精子团进入肾管。成熟精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由钟形顶体与鼓形细胞核构成。顶体后段下包于精核的前端。顶体分内、中、外三层,外层有横隔;顶体下腔内有颗粒状物质不均匀分布,中央有一束丝状纤维组成的顶体棒。核物质电子密度高,核内含空泡。无核前窝,具浅的核后窝。尾部分中段和末段,中段由6个(偶见5个或7个)线粒体围绕近、远端中心粒构成;末段细长鞭状,由轴丝及包绕轴丝的质膜组成,轴丝为典型的\"9 2\"结构。分析认为:可口革囊星虫精子发生过程以及超微结构上存在特殊的结构与机制:①精细胞团保证了精子形成的同步性;②顶体后段下包于精核的前端使精子头部小而灵巧,利于快速运动;③顶体的横隔使精子顶体的牢固性增强,确保受精时顶体反应的正常进行;④中段较多的线粒体使精子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有利于有效的受精。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5种组织(收吻肌、吻、肠、肾管及体壁)10种同工酶(ADH、GCDH、SDH、EST、LDH、ME、POD、SOD、MDH、CAT)的表达。结果表明:除CAT外,其余9种同工酶均得到了较为清晰的酶谱,除SOD和MDH在5种组织中表型相同外,其它7种同工酶的表达均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SDH-2、EST-1、LDH-1和POD-1为收吻肌所特有;ADH-3、ADH-4、GCDH-2、GCDH-4、GCDH-5、EST-10和LDH-6均为吻所特有;EST-4为肾管所特有。在肠中,ADH和GCDH均没有检测到活性。初步探讨了5种组织中各种同工酶的分布与活性及其与各组织生理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显微及亚显微技术观察了可1:7革囊星虫肾管肌组织的结构特征。肾管肌组织位于柱状上皮层下,由纵肌及环肌组成。肌细胞(肌纤维)呈长梭形,核位于细胞边缘并明显突向细胞外基质中,核周围有较多线粒体及少量内质网。肌纤维表面有许多囊状或指状突起的肌质囊,内含肌浆、光面内质网、线粒体及糖原颗粒。肌质囊之间的肌膜内面具膜相关电子致密斑。肌纤维内含粗、细两种肌丝,细肌丝围绕在粗肌丝周围,在肌丝之间分布有糖原颗粒、线粒体及胞质致密体。线粒体及糖原为肌纤维的代谢提供能量,肌组织的收缩对促进肾管的过滤排泄及繁殖时配子进入肾管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采用解剖及组织学显微技术观察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特征。消化道始于口,经咽、食道、游离肠、螺旋肠(上行肠及下行肠)、直肠,止于肛门,各段从内向外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组成。粘膜层表面具微绒毛及纤毛,微绒毛增加了消化道的表面积,纤毛的摆动有利于消化道内食物或消化后残渣的运送;螺旋肠及直肠的粘膜层中均有杯状细胞,在下行肠前段与中段及上行肠前段与直肠中尤其多,杯状细胞能够分泌粘液,保护粘膜上皮,润滑食物及残渣。粘膜下层为结缔组织,肌层为环肌,外膜为浆膜。肠沿纺锤肌盘绕的特点延长了食物的滞留、消化和吸收时间,弥补了缺乏消化腺的不足。肠各段除直肠肌层较厚外,其余各段肌层薄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浙江温岭沿海逐月采样,显微观察了可口革囊星虫体腔中卵细胞大小组成的周年变化。3—5月,卵径30~90μm的卵细胞占大部分。6月,卵径70~130μm的卵细胞占多数。7月,大部分卵细胞卵径达100μm以上,其中130~150μm的卵细胞约占1/3。8月,卵细胞卵径均在110μm以上,其中130~150μm的卵细胞约占2/3。9月,仍多数卵细胞卵径在110μm以上,130~150μm的卵细胞约占1/3。10月,以110~140μm的卵细胞占多,40μm以下的卵细胞较少,大卵细胞开始退化。11月至翌年2月,随着大型卵细胞的逐渐退化,小型及中型卵细胞逐渐增多,2月仍可见少量未退化的大型卵细胞。分析认为,可口革囊星虫在浙江温岭的繁殖期主要在7—9月。 相似文献
7.
8.
可口革囊星虫体液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体液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研究发现该星虫体液中含有红细胞、颗粒细胞、桑椹胚样细胞和卵母细胞。可口革囊星虫的红细胞数量较多,红细胞呈盘状,从一边或两边略凹陷,最典型的是从三边发育的二裂片内陷,直径为24μm-32μm。圆形红细胞,核位于中央,细胞内很少有细胞器,细胞质内充满嗜锇的血红蛋白。体腔液内含有两种类型的颗粒细胞。Ⅰ型细胞含有大量的小颗粒,是典型的变形细胞,细胞质里含有大量的线粒体、最典型的高尔基体、内质网和各种形状不一的小池。Ⅱ型细胞含有大量的嗜锇细胞质。在可口革囊星虫体液中含有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9.
可口革囊星虫胚胎与幼体的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剖经降温8-10℃刺激30-40h后的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亲体取得精、卵,用人工授精法获得的受精卵进行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的卵为圆形或椭圆形,卵的大小为120μm×142μm-125μm×148μm。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全长约为32-40μm。在海水盐度23.8ppt、pH8.1、温度15℃的条件下,精、卵不能受精;在海水盐度23.8ppt、pH8.1、温度20℃的条件下,精卵能受精,但胚胎发育到原肠胚期停止;在海水盐度23.8ppt、pH8.1条件下,25℃、30℃和35℃的不同水温,精卵均能受精,受精卵发育到初期海球幼虫分别需要72h0min、47h08min和42h53min。在海水盐度23.8-25.5ppt,pH8.1-8.2,温度28-30℃条件下,从初期海球幼虫发育到稚虫需要15-20d。 相似文献
10.
可口革囊星虫受精过程及早期卵裂的细胞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极体排放、雌雄原核的形成与结合以及早期卵裂的特点,为胚胎发育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及指导人工育苗,显微观察了可口革囊星虫卵母细胞的形态;用荧光染色剂HOECHST33258对已固定的成熟卵及受精卵进行染色的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可口革囊星虫受精过程及第一与第二次卵裂的细胞学变化。成熟卵呈椭圆形,卵膜较厚,核区偏位,染色体排列整齐。在水温30℃-31℃、盐度23条件下,授精后5min-10min,精子完成入卵;授精后10min-20min,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释放第一极体;授精后20min-30min,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放出第二极体,部分受精卵的第一极体分裂为二;授精后30min-40min,雌、雄原核形成,并相互靠近向卵中央迁移;授精后40min-50min,雌、雄原核在卵中央结合成合子核;授精后50min-70min及70min-90min分别完成第一及第二次卵裂。可口革囊星虫的受精过程及早期卵裂的细胞学特点为:1)成熟卵是处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具有受精能力;2)精子入卵位点是随机的,存在多精入卵现象;3)雌、雄原核以融合方式结合成合子核;4)第一及第二次卵裂均为经裂、不等裂。 相似文献
11.
雄性中华乌塘鳢贮精囊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组织学、透射电镜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研究了雄性中华乌塘鳢贮精囊的形态结构 ,并探讨其功能。结果表明 ,贮精囊是一对精巢的附属腺体 ,结缔组织隔膜将贮精囊分隔成为许多小室腔。被膜和隔膜中含有平滑肌纤维、毛细血管、成纤维和纤维细胞以及间质细胞。隔膜上排列单层上皮细胞 ,呈柱形、立方形或扁平形 ,生殖季节粗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上皮细胞顶部聚集许多无膜包裹的分泌颗粒 ,分泌后细胞器退化 ,胞质中出现大量的大空泡。成纤维细胞具有合成分泌胶原蛋白的结构特征。贮精囊中的间质细胞与精巢中的Leydig型间质细胞形态特征相似。在生殖高峰期不论贮精囊的近端、中央或远端均先后贮存大量的精子 ,混合在分泌物中 ,贮精囊不同小室的上皮细胞发育并不同步。精液加贮精囊液的实验表明 ,贮精囊液有助于增强精子活率和延长精子寿命 ,并能促进受精率的提高。贮精囊纤维丝状分泌物呈深紫红色的PAS阳性反应 ,提示分泌物为粘多糖蛋白 ,贮精囊液含有 17α羟孕酮、PGE2 和PGF2α,能体外诱发雌亲鱼产卵 ,具有性外激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Dr. Cornelia Schulze 《Cell and tissue research》1974,153(3):339-355
Summary As revealed by light microscopical investigations the human Sertoli cell presents different appearances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 of infranuclear cytoplasmic inclusions. Although two or three stages of spermatogenesis are seen in a single cross section of a seminiferous tubule the Sertoli cells all show virtually the same features in such a cross sectioned tubule.The different appearances are also evident under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Although no obvious correlation was found with the stages of spermatogenesis in the seminiferous epithelium, the Sertoli cell appearances described here may be assumed to represent different metabolic situations.Other features of Sertoli cell ultrastructure are discussed such as the presence of residual bodies in the apical cytoplasm, glycogen-rich areas protruding towards the tubular lumen or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and membrane bound, round structures, found between the membranes of the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resembling the microbodies of steroid producing cells.Presented in part at the 69th Versammlung der Anatomischen Gesellschaft, Kiel, 1974. 相似文献
13.
耐菊(Steviarebaudiana)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的积累与愈伤组织的生长呈负相关、与愈伤组织细胞的组织化及转绿呈正相关。愈伤组织芽的分化并不是积累较高水平甜菊糖苷的必要前提。绿色、质地致密、生长缓慢的愈伤组织,不论有芽分化或无芽分化时,其甜菊糖苷含量均较高。在电镜下观察到,这两种愈伤组织细胞具有类似的超微结构特征:细胞高度液泡化;叶绿体发育成熟,光合膜系统结构发达,基质浓厚且含有质体小球;微体具有典型的晶格结构,常与叶绿体紧密相靠。黄色、质地致密、生长缓慢的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含量较低,其细胞内质体富含淀粉粒,只有少量分散的片层结构,有的质体甚至完全被淀粉粒所充塞。黄色、质地疏松、生长快速的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含量最低,其细胞内质体结构简单,片层稀少。质体的发育和液泡的分化与甜菊糖苷的积累密切相关。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甜菊糖苷含量在于愈伤组织细胞的组织化以及细胞的高度液泡化并具有发育成熟的叶绿体。 相似文献
14.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是终生营地下生活的小型哺乳动物,为研究其在自然环境中的消化对策和调节,探讨地下鼠消化道的可塑性,测定了不同季节消化道各器官长度、重量及各器官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甘肃鼢鼠总消化道长度、各消化器官长度和含内容物总重量无显著季节差异。总消化道及各器官的鲜重和干重多在春季最高,含内容物重量于秋季较高。组织结构有显著性季节变化,黏膜层和肌层的厚度及肠道绒毛高度春季最高。结果表明,甘肃鼢鼠主要依靠肠道重量的增加和组织结构的可塑性变化来适应相对稳定的地下生活环境,无需增加消化器官长度满足其能量需求。 相似文献
15.
Professor Dr. Ichiro Ichihara 《Cell and tissue research》1977,181(3):327-337
Summary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secretory epithelial cells of rat's ventral prostate has been studied following organ culture. Culturing with either testosterone or insulin alone, and with the two hormones combined,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how insulin modifies the action of testosterone on the maintenance of cellular integrity. After 4 days in hormone-free culture, the secretory epithelial cells showed signs of cellular atrophy and regression, involving loss of the apical microvilli, absence of the apical secretory vacuoles, atrophy of the Golgi apparatus, decrease in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the appearance of autophagic vacuoles. The presence in the medium of either testosterone or insulin alone, or combined, prevented cellular atrophy and regression. The best maintenance of cellular integrity was obtained in a culture containing both hormones. The effects of insulin was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those of testosterone in the maintenance of cellular integrity. 相似文献
16.
含有叶绿体的甜菊(Steviarebaudiana)愈伤组织细胞转移至新鲜培养基后,导致光合片层的逐渐减少或消失,最后叶绿体脱分化形成原质体样的结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光合片层的减少或消失与降解及叶绿体分裂特别是不均等缢缩分裂而致基质组分和类囊体膜稀释有关。这一过程并不完全同步,一些质体含有少量正常的片展而另一些质体含有退化的片层甚至片展结构完全消失。细胞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细胞器大多聚集在细胞核附近,细胞质增加并向细胞中央伸出细胞质丝。同时可观察到原质体。培养7d后,许多细胞呈分生状态,细胞质富含细胞器,充满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此时细胞中的质体大多呈原质体状态。在细胞生长的稳定期,质体内膜组织成基质基粒片层,同时质体核糖体增加。文中讨论了高度液泡化细胞脱分化与细胞中叶绿体脱分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槐树试管正常苗与超度含水态苗茎叶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槐树(Sophora japonica L.)子叶经培养获得了大量的试管苗,依其形态正常与否可将其分为正常苗、超度含水态苗和介于二者之间的过度含水态苗。其自由水含量明显不同,正常苗低于50%,超度含水态苗高于79%,而过度含水态苗约为70%。以扫描电镜对其茎、叶的形态学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苗茎、叶表皮结构基本类似于实生苗,而过度及超度含水态苗的茎、叶表皮层结构变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其表面凹凸不平,表皮层外稀有或无蜡质存在,表皮细胞形状及排列不规则,叶片近、远轴两面气孔器密度、大小及开度均较正常苗显著增大;保卫细胞形态、结构异常。上述特征,均显示出槐树试管过度及超度含水态苗易失水干化,这可能是其在移栽过程中难以成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红豆草组织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及其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组织培养物在5%DMSO+10%甘油+8%蔗糖的冰冻保护剂及以1℃/分钟的速度降温到-35—-40℃,停留2小时后,投入液氮,40℃水浴快速化冻等条件下,存活率达60—70%,并保持了高的分化能力。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快速冰冻和1℃/分钟慢速冰冻至-35℃—40℃不停留,对细胞结构造成严重的致死性破坏;-35℃停留30分钟对细胞结构的损伤是可逆性的;停留2小时的其超微结构基本上与对照材料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