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RS和GIS的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QY  Huang M  Liu HS  Yan HM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987-2995
使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珠江三角洲2004-2008年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脆弱性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极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中部,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34.0%;生态环境中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东部,占25.5%;生态环境轻度和微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西部,分别占28.7%和l1.8%.中度和轻度脆弱区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54.2%,表明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属中度和轻度脆弱.影响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海拔高度、大暴雨日数、水土流失比率、易涝耕地面积比率、归一化植被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人为因素主要有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废水排放量、单位面积废气排放量、土地利用变化、化肥施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万人机动车拥有量、环保投资指数.极度和重度脆弱区的主要特征是海拔低、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易涝耕地面积多、植被破坏严重、污染强度大和环保投资指数小等.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生物量及其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通过69组不同龄级的森林样地实测数据,拟合了珠江三角洲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结合3个时段森林清查资料,估算了区域森林生物量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的中幼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80%以上,其林下植被生物量约占森林总生物量的33%,充分考虑林下植被生物量能提高区域森林生物量估算的精度.在1989—1993年、1994—1998年、1999—2003年3个研究时段,珠江三角洲森林生物量共增加了14.67×106 t.其中,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生物量约占区域总生物量的80%,是区域森林生物量的主体;而中、幼林的生物量所占比例达90%,但呈逐年下降趋势.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对区域森林生物量的积累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区域森林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区域森林生物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增长率为1.2%.随着珠江三角洲区域中、幼林不断发育成熟,区域森林的生物量将不断增加,其环境效应也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淡水桡足类哲水蚤目8个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尹文英、陈燕新等同志曾于1961年7月和10月间,先后两次在珠江三角洲顺德县新滘村代采桡足类定性水样十余瓶,同年12月我们又亲自去珠江三角洲以及西江沿岸各地采集,1962年秋季和1963年春、秋两季本所又相继去三角洲各地作了广泛的调查,迄今已累积了大量材料,经分析研究,在桡足类的哲水蚤目(Order  相似文献   

4.
孙传致   《生物信息学》2019,26(9):31-44
珠江三角洲是位于中国东南部以河流为主导的洪泛平原。由于堤防建设、河流渠化和城市化带来纳水空间的减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河流、雨水和海洋所引起的洪水风险增加。为了防范洪水风险,需要采取更具适应性的城市化战略,在考虑多尺度研究视角的同时,重视珠江三角洲传统水利方法(即生态农业),例如利用传统水管理方法的基塘系统。确定基于该地区传统水陆混合农业实践的多尺度水敏设计的景观设计原则。顺德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江和北江之间洪水易发的低地,这种传统水陆混合农业系统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促使其形成了与水共生的传统。通过学习传统的水陆混合农业实践,发现新的设计原则,从而减轻洪水风险,同时促进可持续的城市化。这种新的方法将不仅服务于顺德区,而且包括整个珠江三角洲,以增加对于洪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于1998年4月至1999年3月采用定点测定和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大气污对珠江三角洲森林生长及其土壤酸碱性和肥力特性的影响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大气污染引起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大面积、高频率的酸雨,主要的污染物有SO2、NOx、悬浮颗粒物等;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大,森林土壤pH值降低,SO2-4和Al3 质量浓度增大;马尾松、湿地松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生长衰退甚至死亡;但不同树种对大气污染敏感程度不同,种植马占相思比马尾松更能增加林地对酸雨缓冲力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的人口时空变化及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荣生  管东生 《生态学杂志》2006,25(12):1586-159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该区人口大幅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制约着该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近年来该区的人口时空变化情况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人口增长使该区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进一步降低,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加重。因此,解决人口问题是实现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严格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环保投资和加强区域整体协调是珠江三角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于1998年4月至1999年3月采用定点测定和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大气污染对珠江三角洲森林生长及其土壤酸碱性的肥力特性的影响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大气污染引起珠江三角洲的地区发生大面积、高频率的酸雨,主要的污染物有SO、NOx、悬浮颗粒物等;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大,森林土壤pH值降低,SO4^2-和AI^3 质量浓度增大;马尾松、湿地松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生长衰退甚至死亡;但不同树种对大气污染敏感程度不同,种植马占相思比马尾松更能增加林地对酸雨缓冲力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黄毛鼠是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害鼠,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生产的发展,作物布局及其面积比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农田鼠害年年加重。为探讨在新的耕作条件下,珠江三角洲稻区黄毛鼠综合治理途径,我们于1986—1989年在东莞市东坑镇的角社区和横沥镇的石涌区开展对农业结构变动与鼠害加重的关系、害鼠种群时空动态、灭后回升速度、防治指标、化学防制等问题的研究。经过几年的试验实践,练合治理区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主要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土壤调查报告、专著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 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表层土壤的酸碱度、土壤养分(有机质、氮、磷、钾)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做统计, 按照1980—2000年、2001—2010年和2011—2019年三个阶段,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演变特征。结果显示, 近40年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表层土壤呈现了酸化的趋势, 有机质、氮、磷、钾素含量波动较大, 多数重金属元素表现出逐渐富集的特征。虽然近年的土壤环境质量在某些方面已开始呈现改观趋势, 但潜在生态风险依然较强, 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影寻踪的珠江三角洲景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高杨  黄华梅  吴志峰 《生态学报》2010,30(21):5894-5903
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1990年和2005年珠江三角洲Landsat5TM和Landsat7ETM+遥感数据为基本数据源,选取聚集度、景观破碎度、景观形状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并构建了景观脆弱度指数和景观安全邻接指数,对研究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计算景观生态安全指数,评价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从1990年到2005年,珠江三角洲9市的聚集度、破碎度、景观形状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而景观脆弱度和景观安全邻接指数变化显著,9市的景观脆弱度都呈现减少趋势,而9市景观安全邻接指数都呈增加趋势。(2)从1990年到2005年,珠海和惠州两市景观生态安全状况一直保持良好,而东莞和中山两市的景观生态安全值一直较低;除佛山和广州两市景观生态安全状况略有提高外,其它7市景观生态安全值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其中以肇庆市降低最多。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人为活动剧烈,利用投影寻踪方法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指数,评价高强度发展区域的景观生态安全状况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大气污染对白云山森林植被的损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白云山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台湾相思Acasiaconfusa植物光合特性和叶片含氟、硫量 ,并将广州市城区及白云山测点大气污染、酸雨等污染特征和发展趋势 ,与大气污染、酸雨影响植物的阈值和剂量 -反应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评价广州市大气污染对白云山森林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位于白云山山南 (麓湖 )公路边的植物光合系统和细胞膜均产生明显变异 ,由汽车尾气衍生的光化学氧化剂污染物和酸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说明广州市大气污染已给白云山森林植被造成一定的损害 ,这种损害影响是低剂量长期的综合慢性效应 ,最终将导致森林的衰退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相辉  岳明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4):726-731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森林群落的系统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FA)及其与5个土壤变量的多元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了该地区森林植被的类型及土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陕北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可分为5个群系,即油松林、辽东栎林、山杨林、白桦林和侧柏林,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的结果完全一致。该地区森林植被格局可由群落土壤条件的差异来解释,土壤因子中含水量、全氮和有机质是主导性因素,各群落沿此梯度呈现出一定的分布格局,其它土壤因子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福建漳浦前湖湾海底古森林木材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漳浦前期湖湾海底古森林(推定有6000a以上历史)木材显微观察和鉴定结构表明;该海底森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inn.)Franco]、柏林(Cupressus funebris Endl.)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 (Staunt.)Koch]、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黄樟[Cunnamomum porrectrm (Roxb.)Kosterm.]、桢楠属一种(Phoebe sp.),是由原始森林被火山喷发物覆盖形成的。海底古森林木材研究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木材保护、矿产资源勘探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 Makino)纯林、拟赤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混交林和拟赤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拟赤杨的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均大于纯林,且拟赤杨-马尾松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各指标值均最高。拟赤杨-杉木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苯醇抽出物、硝酸-乙醇纤维素和Klason木素含量分别为2.31%、18.63%、2.52%、45.74%和21.59%,均高于纯林;拟赤杨-马尾松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戊聚糖含量(22.98%)高于纯林。说明拟赤杨-马尾松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材性总体上最优,在拟赤杨木材品质培育过程中宜选择马尾松作为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5.
曹裕松  李志安  邹碧 《生态科学》2003,22(3):284-287
本文从植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化角度分析了森林的特殊环境功能,有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如SO2、C12、HF以及放射性物质,可用于治理大气污染,或用于环境污染监测;许多森林植物对各种污染物有一定的吸收、积累和分解作用,因而,可以用于污染环境的修复治理;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水分,带走了热量,降低了大气的温度;森林还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因而,森林具有美化环境,清理环境污染物,稳定气候等重大的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中镉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4,自引:7,他引:67  
水溶性有机质 (DOM)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很活跃的组分 .本文以赤红壤、水稻土和褐土作为供试土壤 ,研究了来源于稻秆和底泥的DOM对土壤中Cd吸附行为的影响 .DOM对土壤中Cd的吸附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与土壤类型和DOM种类有关 .在 3种供试土壤中 ,无论添加稻秆DOM还是底泥DOM ,都会使Cd的最大吸附容量和吸附率明显降低 ,其下降幅度为17 3%~ 93 9%.在添加同一种DOM的前提下 ,DOM对Cd吸附的抑制作用均为 :赤红壤 >水稻土 >褐土 .如果不添加DOM ,则土壤对Cd的最大吸附容量主要取决于土壤固相的吸附特性 ,添加DOM后土壤对Cd的最大吸附容量则主要取决于液相中的DOM .由此推断 ,传统的看法 ,通过施用有机肥来固定土壤中的Cd并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观点值得商榷 .  相似文献   

17.
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选择闽西典型退化红壤地区,对6个不同恢复阶段的封育马尾松群落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窄,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顺序与其重要值大小顺序存在一致性,同时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为普遍,对资源的利用方式相对一致。这些结果与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生境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有助于理解植被恢复动态规律,指导运用人工措施以加快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8.
对MS、67-V和FOX 3种基本基质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inn.)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生长和皂苷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在3种基本基质中,培养物的鲜重和干重增加量差异不大,而皂苷含量和产量差异较大,其中MS较高,FOX次之,67-V最低。探讨了MS基质中,KNO3、CaCl2和MgO4对培养物生长和皂苷含量的影响。KNO3浓度在237.5mg/L时有利于培养物生长,而浓度在1900mg/L时有利于皂苷合成;CaO2浓度在55.35mg/L时有利于培养物生长,而浓度在332.1mg/L时有利于皂苷合成;MgSO4浓度为92.50mg/L时培养物生长最好,皂苷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9.
The adaptations and responses of photosynthesis to long- and short-term growth light gradient treatm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five subtropical forest plants, namely Pinus massoniana Lamb., 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 Castanopsis flssa (Champ. ex Benth.) Rehd. et Wils., Acmena acuminatissima (BI.) Merr et Perry, and Cryptocarya concinna Hance. With diurnal changes in sunlight and air temperature, the de-epoxidation state and lutein content in the five woody plants under three light Intensities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during the day. However, maxim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FvFm; where Fm is the maximum fluorescence yield and Fv Is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the photochemical quantum yields of photosystem (PS)Ⅱ (φPSⅡ) of the species examined changed in the opposite manner, with those in plants grown under 100% natural light changing the most. After long-term treatment (21 months), anti-oxidant capacity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DPPH.)-scavenging capacity) and utilization of excitation energy showed differences in modulation by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ies. It was shown that A. acuminatissima and C. concinna, as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late succession stage of a subtropical forest in Dinghu mountain, South China, were better able to adapt to different light environments. However, P. massonlana, the pioneer species of this forest, exhibited less adaptation to low light intensity and was definitely eliminated by the forest success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