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西省不同类型退化荒山生态系统植植被恢复与重建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江西省5种不同类型退化荒山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治理,开展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植物组合及合理的配置并辅以工程措施是快速启动植被恢复进程,控制水土流失、重建退化荒山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一林多用的树种组合,合理的生物体系设计和针、阔叶树种混交是改良地力、改善环境,促进退化荒山生态系统进行演替的优良途径。先进造林技术的应用和林农牧业结合的复合经营方式是提高综合治疗效益,促进并持续生态恢复过程稳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
海岛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岛在干扰极下极易退化且不易恢复,这些干扰包括毁林、引种不当和自然灾害三类。海岛恢复的限制性因子是缺乏淡水和土壤,生物资源缺乏、严重的风害或暴雨。不同大小的海岛和海岛不同部分的恢复策略不同。海岛植被恢复可参考其群落演替过程,其恢复至少是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恢复。海岛恢复的长期利益包括重建海岛的生物群落,再现海岛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恢复海岛的进化过程。海岛恢复的过程比较复杂,最关键的是要选择好适生的关键种。  相似文献   

3.
景观生态学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项艰巨任务,它需要考虑到所要恢复的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多样性和其动态的整体性和长期性。现在对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已经要使生态学家们关注受损生态系统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所面临的挑战是理解和利用生态演替理论来完成并加速恢复进程。恢复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维持的,由不同的群落或生态系统组成的能够满足不同需要如生物保护和粮食生产需要的景观。景观生态学关注于大的空间尺度的生态学问题。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实践提供指导。在解决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时,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有效的。景观生态学中的核心概念和其一般原理斑块形状、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镶嵌系列等都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恢复地点的选择和适当的恢复要素的空间配置。在评价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否取得成功,利用景观生态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景观生态学理论如景观格局与景观异质性理论,干扰理论和尺度理论都能够指导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同样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提供非常恰当的实验场。寓景观生态学思想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海岛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岛在干扰下极易退化且不易恢复,这些干扰包括毁林、引种不当和自然灾害三类。海岛恢复的限制性因子是缺乏淡水和土壤、生物资源缺乏、严重的风害或暴雨。不同大小的海岛和海岛不同部分的恢复策略不同。海岛植被恢复可参考其群落演替过程,其恢复至少是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恢复。海岛恢复的长期利益包括重建海岛的生物群落,再现海岛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恢复海岛的进化过程。海岛恢复的过程比较复杂,最关键的是要选择好适生的关键种。  相似文献   

5.
海岛在干扰下极易退化且不易恢复,这些干扰包括毁林、引种不当和自然灾害三类。海岛恢复的限制性因子是缺乏淡水和土壤、生物资源缺乏、严重的风害或暴雨。不同大小的海岛和海岛不同部分的恢复策略不同。海岛植被恢复可参考其群落演替过程,其恢复至少是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恢复。海岛恢复的长期利益包括重建海岛的生物群落,再现海岛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恢复海岛的进化过程。海岛恢复的过程比较复杂,最关键的是要选择好适生的关键种。  相似文献   

6.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任海  彭少麟  陆宏芳 《生态学报》2004,24(8):1756-1764
恢复生态学起源于100a前的山地、草原、森林和野生生物等自然资源的管理研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目标包括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和服务功能,其长期目标是通过恢复与保护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较多,它们均源于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但自我设计和人为设计是唯一源于恢复生态学研究和实践的理论。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方向和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其恢复的机理可用临界阈值理论和状态跃迁模型进行解释。中国森林恢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大量营造种类和结构单一的人工林忽视了生物多样性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大量使用外来种;忽视了生态系统健康所要求的异质性;忽略了物种间的生态交互作用;造林时对珍稀濒危种需要缺乏考虑;城镇绿化忽略了植被的生态功能等问题。此外,还介绍了生态恢复的方法、成功恢复的标准,并提出了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恢复生态学尚未形成理论和方法体系,要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恢复生态学正在强调自然恢复与社会、人文的耦合;对森林恢复研究要集中在恢复中的障碍和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两个方面;鉴于生态系统复杂性和动态性,应停止期待发现能预测恢复产出的简单定律,相反,应该根据恢复地点及目标多样性而强调适应性恢复。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刍议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李贤伟  罗承德  胡庭兴  张健 《生态学报》2001,21(12):2117-2124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的综述,论述了我国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特征和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分析了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在此基础上,针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提出恢复和重建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不同类型退化荒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措施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对江西省 5种不同类型退化荒山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治理 ,开展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优选的植物组合及合理的配置并辅以工程措施是快速启动植被恢复进程 ,控制水土流失、重建退化荒山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一林多用的树种组合 ,合理的生物体系设计和针、阔叶树种混交是改良地力 ,改善环境 ,促进退化荒山生态系统进展演替的优良途径。先进造林技术的应用和林农牧业结合的复合经营方式是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促进并维持生态恢复过程稳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97,自引:9,他引:97  
河岸带是指水陆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河岸带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河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炎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方法。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退化河岸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较为复杂,通过安徽潜山县潜水退化河岸带滩地近6a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恢复与重建后的河岸带滩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加;土训结构和养分条件得到改善,其中,小于0.002mm的粘粒含量的平均值由恢复前的4.53%,上升到恢复后的11.71%,土壤容重由恢复前的1.455g/cm^2下降到恢复后的1.2g/cm^2,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值由恢复前的1.25g/kg上升到恢复后的9.44g/kg;河滩地泥沙淤积量增加;植物抗风浪作用增强,有效地保护了河岸,改善了河岸带地区的小气候。河岸带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今后应加强河岸带的管理和对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使河岸带生态系统可持续地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和观光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生态恢复的基础与前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是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目前的生态系统化程度诊断大多停留在定性的水平,如何对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进行定量的诊断就成为恢复生态学与生态恢复实践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且十分关键的问题。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一系列问题:绘制了描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概念模型;认为在实践中退化程度诊断的参照系统可以选择相应的受人类或自然干扰程度比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归纳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生物途径、生境途径、生态过程途径、生态系统功能/服务途径、景观途径;把诊断方法分为单途径单因子诊断法、单途径多因子诊断法、多途径综合诊断法;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可能指标(体系);给出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策略与流程,并对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及生态恢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讨论。建议我国加强典型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综合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11.
热带雨林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消失与修复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热带雨林退化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1)人工生态系统;(2)次生森林生态系统和(3)片断森林生态系统等。在退化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损失与人类干扰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而在片断的热带雨林中则随着环境变化强度的加大和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在于减少人类的干扰、改善地区性的环境和在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下,采取多种有效的综合措施。尊重当地民族生物多样性传统管理经验,实行封  相似文献   

12.
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90,自引:2,他引:90  
许木启  黄玉瑶 《生态学报》1998,18(5):547-558
生态系统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和损害的后果已成为目前全球面临的日益突出的重大问题和人类神经共同关注的焦点,因而受损害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愈加受于人们的重视。生态学理论在恢复与重建工作中应该而且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将得到检验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东灵山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东灵山地区的三个地点进行了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验,栽种了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等四种植物,通过五年的生长观察,实验证明日本落叶松在本区生长良好,在本地区可以作为绿化树种及用材树种,人工落叶松林新植被生态系统的引进是成功的;华北落叶松在本地区较高海拔1700m左右也可以成活,可以作为绿化树种,核桃楸和水曲柳在海拔600m左右的较干旱环境下生长较慢,核桃楸和水曲柳在干旱环境如果没有较好的抚育措施,则成活率低,作为绿化树种不可取。  相似文献   

14.
大气-土壤-小麦生态系统中铅的分布和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铅在国道附近大气-土壤-小麦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及其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大气中铅浓度与汽车流量成正比,而与风速、温度等相关性不明显;距公路越远,土壤及小麦中铅的含量越高,含是与距离呈一定的匀相关性,5m及60m为其转折点;铅在土壤中由上上及在小麦体中由根向茎、穗的迁移较小;小麦各器官中铅含量大小依次为根〉叶〉穗〉茎〉籽。叶片、穗尚从大气中直接部分铅。在小麦不同生长阶段中,各器官积累铅量不同,其积累  相似文献   

15.
 采用碱液吸收法对锡林河流域温带典型草原一退化群落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总体趋势是夏季高,其它季节低,但季节动态呈现不规律的波动曲线;2)气温、地表温度以及5 cm、10 cm、15 cm和25 cm的土壤温度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的指数关系,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在低温时比高温时更显著;3)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消除气温的影响后则呈更为显著的乘幂关系;4)根据变量在p=0.05水平上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关于土壤呼吸与气温和10~20 cm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模型:y=5 911.648×e0.04216Ta×M20. 90758 (R2=0.8584,p<0.0001) ,这一模型比单变量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的变化情况;5)实验期间土壤呼吸的平均速率为661.35 mgC·m-2·d-1,以气温、地表温度以及5 cm、10 cm、15 cm和25 cm的土壤温度为依据得到的Q10值依次为1.63、1.47、1.52、1.70、1.90、1.97。  相似文献   

16.
 草地各退化等级群落反射波谱特征之间的差异性大小与草地类型和生长季节有关,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不同退化等级群落反射波谱特征之间的差异在6月底最为显著,在5月底的差异最不明显, 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不同退化等级群落反射波谱特征之间在7月底、8月底的差异最为显著,在5月底和6月底的差异最不明显。植被指数(NDVI)在5月底、6月底和9月底在各草地类型的不同退化等级群落中都无显著差异,而在7月底、8月底差异显著程度也小于各波段反射率。主分量分析(PCA)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羊草草原退化生态系列的不同退化等级群落分类效果最佳的鉴别函数是蓝光、红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的线性组合,最佳分类时间在6月底,平均错误概率仅为0.7%,5月底进行分类效果最差,平均错误概率为12%左右,7月底、8月底、9月底的分类效果居中;对大针茅草原退化生态系列的不同退化等级群落分类效果最佳的鉴别函数是蓝光、绿光和近红外波段3个反射率的线性组合,在7月底和8月底进行分类效果最好,分类的平均错误概率为4%左右,9月底的分类效果最差,平均错误概率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分析南亚热带鹤山人工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生态系统水热的连续观测资料,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并与邻近的退化草坡、裸地相比较,得到如下一些主要结果:1) 本区域年内降水分配不均,而热量输入却相对均匀,存在湿季水土流失和干季水分亏匮的可能性。2) 7龄后的马占相思林分反射率明显小于裸地与草坡,为该系统提高生产力和生物量累积提供了前提条件。3) 马占相思生态系统对立地气温、地温的调节集中表现在缩小其变化振幅,使得林地的气温、地温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倾向于有益于生态系统发育方面的变化。4) 干季时  相似文献   

18.
受损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受损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研究大量涌现。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湿地植被恢复的目的、优先原则、策略和途径、理论、技术、长期监测及评价作了回顾,对贫营养沼泽和富营养沼泽的恢复技术作了详细总结。湿地恢复的策略主要有修复和重建,指导理论主要有次生演替、自设计和入侵理论等。泥炭地植被受损后的恢复技术主要有播种法、泥炭藓片段散布法、营养体移植法、草皮移植法等。种子(繁殖体)库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恢复初期的抚育和管理必不可少。最后指出了湿地恢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 have occurred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in recent years with eutrophication and other anthropogenic alterations of coastal ecosystems. Many of these blooms severely alter or degrade ecosystem function, and are referred to here as ecosystem disruptive algal blooms (EDABs). These blooms are often caused by toxic or unpalatable species that decrease grazing rates by planktonic and benthic herbivores, and thereby disrupt the transfer of nutrients and energy to higher trophic levels, and decrease nutrient recycling. Many factors, such as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herbivore grazing have been proposed to separately influence EDAB dynamics, but interactions among these factors have rarely been considered. Here we discuss positive feedback interactions among nutrient availability, herbivore grazing, and nutrient regeneration,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to substantially influence the dynamics of EDAB events. The positive feedbacks result from a reduction of grazing rates on EDAB species caused by toxicity or unpalatability of these algae, which promotes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EDAB species. The decreased rates also lower grazer‐mediated recycling of nutrients and thereby decrease nutrient availability. Since many EDAB species are well‐adapted to nutrient‐stressed environments and many exhibit increased toxin production and toxicity under nutrient limitation, positive feedbacks are established which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rate of bloom development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ecosystem.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se feedbacks interact with other regulating factors, such as benthic/pelagic nutrient coupling, physical forcing, and life cycles of EDAB species provides a substantial future challe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