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滴苔蛾属的研究(鳞翅目:灯蛾科, 苔蛾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承莱 《昆虫学报》1991,34(4):470-471
Agrisius Walker(1855)全世界记载共有4种,均分布于亚洲:模式种产于锡金,我国亦有分布;分布于日本的有2种;我国与日本共有的1种。经研究发现产于我国云南金平及永平的为1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2020年在福建长汀进行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苦苣苔科异叶苣苔属植物,经过2年多次跟踪调查鉴定,确认为苦苣苔科一新种——闽西异叶苣苔(Whytockia minxiensis),并提供了该新种的描述和图片资料。闽西异叶苣苔子房2室,雌蕊柱头椭圆形,叶背密被短柔毛,花萼具毛,可与相近种台湾异叶苣苔(Whytockia sasakii)区分。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标本馆(FJFC)。  相似文献   

3.
方承荣 《昆虫学报》1991,34(3):356-361
本文记述灯蛾科苔蛾亚科的一新属,共包括五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角苔蛾属 Disasuridia 新属 喙小;下唇须平伸,不超过额;雄蛾触角丝状具纤毛;后足胫节缺中距。前翅2脉从中室中部伸出,3从近中室下角伸出,4、5从下角伸出,6从中室上角下方伸出,7、8、9共柄,7从9的前方伸出,10与11共柄,11与12部分并接。后翅2从中室中部以外伸出,  相似文献   

4.
H.H.Ross和John D.Unzicker于1977年将纹石蛾属Branta组的种类建立一个新亚属——侧枝纹石蛾亚属Ceratopsyche,并移入Symphitopsyche属。A.Nielsen(1981)进一步将其提升为属。而P.W.Schefter等(1986)认为仍作为纹石蛾属的亚属较为适当。此亚属均分布于北半球,其中新北区30种,印度——马来区3种,古北区35种。中国目前已知9种,本文又发现9新种和3新记录种。中国种类的雄成虫检索表和新种、新记录种的描述如后。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5.
异瓣细蛾属Dextellia Triberti建立于1986年,已知1种,即模式种.本文首次报道该属在中国的分布,并记述1新种和1新纪录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钩蛾亚科距钩蛾属13种,内有3亚种,包括4新种及1新亚种,此记录已超过前人记载。为节省学报篇幅,旧种记述略去,新种亦只扼要记述。详细记述将来另行发表。模式标本存于动物研究所。 中国的钩蛾科只有两亚科,其中山钩蛾亚科已整理发表,钩蛾亚科将陆续发表。本科与圆钩蛾科(已发表)的地理分布最为奇特,绝大多数种类为中国产。研究其发源地及扩展方向,颇饶兴趣。  相似文献   

7.
陈庆霄 《昆虫学报》2020,63(1):11-21
【目的】重叠型眼在昆虫复眼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阐明夜出型亲土苔蛾Manulea affineola复眼类型及结构特征,以期填补灯蛾亚科昆虫复眼研究的空白,扩充夜出型昆虫复眼的特征数据,为探讨重叠型眼的变异趋势及复眼演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观察亲土苔蛾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结果】亲土苔蛾成虫复眼具有一个透明区,由6个次级色素细胞的透明胞质构成。小眼具8个视网膜细胞,其中1个视网膜细胞较短,仅位于小眼基部。在透明区内,7个视网膜细胞聚集成一束,其远端与晶体束末端相接,但并不形成视杆。在透明区下方,这7个视网膜细胞形成一个中心融合的视杆。在复眼背缘区的小眼的视杆具有近似矩形的横截面,而其余小眼的视杆具多分支状截面。【结论】亲土苔蛾成虫复眼属于重叠型眼;复眼背缘区的矩形视杆很可能与昆虫的偏振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鹰羽蛾属Gypsochares昆虫全世界已记录7种,主要分布于古北区北部和东洋区南部。本文列出了该属的世界名录,提供了中国鹰羽蛾属分种检索表,记述了该属2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最近被重新界定的广义石山苣苔属(Petrocodon Hance)是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一个中等大小的属,我国目前已知的有34种1变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至西南石灰岩地区。该文报道了于云南东南部马关县发现的该属一新种——细管石山苣苔(Petrocodon tenuitubus W. H. Chen,F. WenY. M. Shui)。该新种在形态上与陆氏细筒苣苔(P. lui)、细筒苣苔(P. hispidus)和长檐苣苔(P. jasminiflorus)相似,但其线形或披针形的苞片和小苞片均为3枚,花冠筒细小且弯曲,盘形柱头1,很容易区别于陆氏细筒苣苔和细筒苣苔;而其叶片卵形至圆形,花冠裂片卵形而尖端钝以及退化雄蕊3,则显著区别于长檐苣苔。该新种的发现对推进我国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的发掘具有一定意义。主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等模式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  相似文献   

10.
对最近被Potemkin作为同一种处理的合叶苔属Scapania中东亚分布的三种即细齿合叶苔S. parvidens Steph.、弯瓣合叶苔S. parvitexta Steph.和灰绿合叶苔S. glaucoviridis Horik.的模式标本及相关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它们仍应该作为三个独立不同的种来处理。对三个种的模式标本进行了绘图和描述, 并详细讨论了三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