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动物的生存、活动与栖息地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栖息地生态因子决定着土壤动物的生存与活动;另一方面,土壤动物对土壤有机质的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植物的生长等诸生态因子的变化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随着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的日趋深入,土壤动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离不开自然环境,每一种环境中都存在其独有的植物类型。随着世界气候的改变,海拔较高的地区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致使生长的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特点发生一定改变。本研究通过对海拔梯度上植物生长与生理生态特点的深入了解,从其环境因子变化、植物生态特点、生理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不同因子的差异对植物相关生理特征的作用,以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化,特别是大气成分变化引起的散射辐射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碳收支。该文综述了散射辐射的影响因子及其估算方法,分析了散射辐射对植被光能利用率(light-use efficiency,LUE)、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碳收支的影响过程与控制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拟加强研究的方面:1)散射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及其在不同时空尺度的反应;2)散射辐射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对植物与冠层光合作用影响的定量描述;3)散射辐射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过程与控制机理;4)植物对散射辐射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适应性研究;5)散射辐射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碳收支的影响过程与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像动物一样,植物有可诱导的抗病机制。植物中全身保护作用的诱导引起植物对真菌、细菌和病毒因子的非专一性致敏作用。可是,只有在感染后才有抗性机制表达,在其他致病因子中,由于病害引起的后果与防御机制的识别和活化密切相关,所以,诱导产生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促进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或)提供一个更迅速更强的宿主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5.
臭氧与其他环境因子对植物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对流层的臭氧(O3)浓度持续增加,臭氧对植物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植物受到臭氧胁迫后,生理生化和形态上出现一系列变化。但臭氧对植物的影响受大气、土壤和光照条件的影响很大。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常态化使得臭氧和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大大增加,因此,臭氧和其他环境因子交互作用的实验条件更接近自然环境条件。这些交互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种类、臭氧浓度、胁迫时间、植物对这些环境因子的敏感性以及具体的气候条件。本文综述了臭氧与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酸雨、氮(N)素、干旱、光照和紫外辐射(UV-B)的交互作用对植物的影响,探讨了臭氧与其他环境因子对植物的交互作用机理,并提出未来的研究热点是臭氧与其他环境因子交互作用对植物地下部分及根际影响、植物根系及其功能变化与根际过程相互影响的机制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各种类型森林对臭氧和其他环境因子交互作用的响应,臭氧与气候、大气和重金属污染物的交互作用,与低温等逆境的交互作用对植物的影响,从而找出逆境状态下生物进化的若干规律,为合理筛选抗臭氧污染的植物提供参考,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青干河峡谷鸳鸯越冬生境选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影响动物生境选择的水、食物、隐蔽物和干扰等因子对2010年11~12月在青干河首次发现的62只越冬鸳鸯新的越冬地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三峡水库蓄水至175m,长江支流青干河尾水段面积扩展及其他适宜水环境条件为越冬鸳鸯提供了良好生境;青干河及两岸分布的陆生植物及水生动植物为鸳鸯越冬提供了一定食物来源;两岸茂密的植被为鸳鸯陆上及水面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人为干扰的负面影响较小成为鸳鸯越冬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B-box结构域的一类锌指结构转录因子称为BBX,它们通过调控基因转录,与同类或其他转录因子的互作参与植物光形态建成、花发育、避荫效应、植物信号转导以及非生物和生物逆境响应等。文中从BBX蛋白结构、分类以及其功能方面对该类转录因子在植物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植物发育与生殖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 高等植物发育的特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发育生物学已重新成为生物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高等植物的发育有其一系列自身的特点。首先,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开放系统,由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在其生活史的各个阶段不断地形成新的器官。而动物在胚胎发育阶段已基本完成了器官的分化过程。第二,植物的营养生长转向生殖发育是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才完成的,对于多种植物这一过程受到光、温等外界环境因子的调控。第三,植物细胞在一定外界条件刺激下(包括离体培养)表现出高度的细胞全能性,即可以重新开始分裂并形成一…  相似文献   

9.
转录因子在茄科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录因子是能与真核基因启动子区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DNA结合蛋白,通过它们之间或与其他相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激活或抑制其转录。茄科(Solanaceae)植物的整个发育进程(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对于外界环境的响应等)几乎都有转录因子的参与。综述了植物中最主要的几个转录因子家族MYB、NAC、WRKY、MADS、AP2/ERF在茄科植物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茄科植物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花青素是一种重要的色素,与植物茎、叶、花瓣、果实、种皮等组织器官的呈色密切相关。植物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主要受遗传控制,环境因子也对其合成有重要调控作用。环境主要通过影响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而影响花青素的积累与植物显色。温度、光照、糖、激素、干旱、盐、低氮、pH值等均对植物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环境因子对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调控的研究情况,以期为花青素合成代谢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节的主动过程。对动物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在植物中的同源性的研究发现,da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在动物和植物中均具有保守性。动物中的其他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如ras、myc、Rb、p53、bcl-2 等基因,在植物中均有其同源序列,有的在植物中找到了功能相似的基因。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但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守性,而且在调控机制上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变化及其适应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植物功能性状可反映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不同环境条件、适合度或生产力的适应.本文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的优势木本植物的茎、叶等植物功能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同步测定了温度、湿度、地形、土壤和雪被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寒温带地区兴安落叶松和白桦的叶面积、比叶面积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两种乔木的一年生小枝的生物量都与根的平均生物量直接相关,其中白桦的一年生小枝的生物量分别与林下雪被的雪水当量和5~10 cm的土壤含水量直接相关,其他环境因子与一年生小枝的生物量无直接相关性.以杜鹃-落叶松林为代表的根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根的生物量不仅与自身的其他植物性状(如叶、茎)直接相关还与外界的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同时表明,落叶松的细根性状可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碳氮比以及海拔高度等环境因子产生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鹏 《植物生态学报》1982,6(4):330-332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的环境生存着一定种类的植物,而一定的植物对某个环境因子的反应,也指示了当时当地的环境因子的特征。在农业生态学工作中,常以当地植物对某个因子的反应作指标来探索引种栽培植物的适宜条件。本文  相似文献   

14.
动物传粉植物花粉呈现时序的进化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婷  谭敦炎 《生物多样性》2007,15(6):673-679
由动物传粉的植物为了使供体花粉能够被高效地传递到受体柱头上, 进化出了多种多样的花部特征, 花粉呈现时序便是其中之一。植物主要通过包装机制和分摊机制控制花粉呈现的速度以限制昆虫一次拜访转移的花粉量。花粉呈现理论(PPT)认为: 花粉逐步呈现策略倾向于出现在传粉者数量丰富但传粉效率低的植物中, 而花粉同时呈现策略则多出现在传粉者少但传粉效率高的植物中。本文对花粉呈现时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 重点介绍: (1) 限制花粉转移的花部机制; (2)花粉呈现理论; (3)花粉呈现时序的适应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粉呈现时序对传粉动物的适应性上, 但环境因子对花粉呈现时序也有一定的影响。PPT数学模型还不能完全预测特定环境中植物的花粉呈现时序。因此, 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植物类群, 从花部综合特征、传粉系统、交配系统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进一步揭示动物传粉植物花粉呈现时序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5.
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矿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氮素是各种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是牧草从土壤吸收最多的矿质元素.土壤中的氮大部分以有机态形式存在,而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是无机态氮.这些有机态氮在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由难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态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态的过程就是土壤氮的矿化.氮素矿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可以归结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种类.土壤动物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土壤微生物种类、结构及功能与氮的分解、矿化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植物种类对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有豆科植物生长的土壤比其它种类土氮素矿化的作用大.非生物因素一般可以分为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干扰.环境因子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是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研究的方向.尽管如此,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仍然需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在其他诸如:不同的土壤质地与土壤类型方面,研究报道的结论也很不一致,草地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不同强度的放牧,割草以及施肥、火烧强度等.非生物因子对氮素矿化的影响非常直接和明显,尤其是人类活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素矿化有关因素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6.
动物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在植物中的同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节的主动过程.对动物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在植物中的同源性的研究发现,da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在动物和植物中均具有保守性.动物中的其他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如ras、myc、Rb、p53、bcl-2 等基因,在植物中均有其同源序列,有的在植物中找到了功能相似的基因.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但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守性,而且在调控机制上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量水通道蛋白已在古菌、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中相继被发现,但对于低等植物——藻类水通道蛋白的研究相对较少。藻类与陆地高等植物在生长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体内存在的水通道蛋白在功能作用机制方面与高等植物会有不同。所有藻类的生长发育过程都与水分传导息息相关,而藻类水通道蛋白不仅仅是水分运输的通道蛋白,同时还具有其他生理生化功能,是一类多功能蛋白。与植物水通道蛋白相比,藻类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004年从莱茵衣藻中得到第一个水通道蛋白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藻类体内存在的水通道蛋白产生关注。近年来,在一些藻类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基础之上,研究者对藻类水通道蛋白的探索也有了新的进展。迄今为止,已有8个不同亚族的藻类水通道蛋白被确定出来,而且在近两年内,又有研究者从南极冰藻、条斑紫菜和羊栖菜中发现新的藻类水通道蛋白。综述了当前藻类水通道蛋白的分类和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新发现的几种藻类水通道蛋白,阐述了藻类处于胁迫环境时水通道蛋白的特异性表达和所发挥的生理功能,为后续相关藻类水通道蛋白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增强的UV-B辐射和其它因子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球变化中的平流层臭氧层耗损引起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280~320 nm)辐射的增强,给人类健康,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物地化循环,材料及大气质量等带来重大影响[1]。因此,近30年来,平流层臭氧层减薄和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影响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4]。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5]。但是,针对UV-B辐射增强和其它非生物因子如CO2浓度升高、全球变暖、干旱、矿质营养亏缺和空气污染物等的复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及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较少[1~3]。在自然界,各种环境因子常常是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植物及生态系统,因此,仅研究单因子的作用很难正确评估由于全球变化而产生的种种生物学和生态学效应[1,2]。本文就近年来关于UV-B辐射增强和其它非生物因子的复合作用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1 UV-B辐射与矿质营养  相似文献   

19.
植物对盐渍逆境的适应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主要讨论植物是如何对盐渍环境适应的,盐渍环境对植物产生两种胁迫因子--渗透胁迫和离子胁迫,前者有水困难,后者对植物代谢生理功能产生毒害。植物要适应盐渍环境必须具备克服这两胁迫的能力。陆生植物对盐渍环境的适应方式在克服盐离子每害方面主要有3种:衡盐、泌盐和拒盐;在克服渗透胁迫方面主要是渗透调节。海洋植物的适应方式则较为复杂,既要适应盐渍环境,又要适应水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它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和生理生态因子的条件,是物种个体间生存竞争的最主要的生态因子。水资源在生物圈中占有重要位置,据估算,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36×10~9km~3,其中海水约占97.3%,淡水约占2.7%。淡水资源中冰山、冰冠水约占77.2%,深层地下水约占22.4%,而被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所能利用者,仅为0.4%。世界上人均径流量为12,900m~3,而我国人均径流量则为2,670m~3,不及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五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