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 在开展天敌昆虫资源调查和保护利用工作中,革翅目的原螋、蠼螋、肥螋等是有待研究的捕食性天敌。近年我们对日本原螋Labidura japonica de Haan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但工作开始时感到虫源较为困难,在20瓦黑光灯下虽可见到一些,但有的年份扑灯时期较晚,数量也不多;同时,落入集虫盒内药液中的成虫容易死亡,故不适作饲养用虫。经过多次试验,证明在诱捕器内投放饵料诱捕日本原螋成本低廉,方法简便,效益较为理想,在短期内可捕获大量的活虫供饲养观察。本文简要介绍诱捕方法、诱捕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蜉蝣属一新种(蜉蝣目:蜉蝣科)(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描述了采自安徽黄土坑的一新种:黑翅蜉(Ephemeranigropterasp.nov)的形态特征,并对前人划分蜉蝣属各亚属的标准作了修订。认为将前翅MP2脉与CuA脉在基部连接与否作为划分蜉蝣亚属的标准比较可行。这样,黑翅蜉应归入到蜉蝣属叉蜉亚属(Dicrephemera)。黑翅蜉区别于蜉蝣属其它种的特征为:1)雄成虫前翅外侧大部分呈棕红色,半透明,雌成虫的前翅只具少许斑点,翅透明;2)后翅外侧缘具棕红色斑纹,半透明,而雌成虫后翅不具斑纹,透明,3)雄、雌成虫腹部背板上的斑纹形式及排列;4)雄成虫的尾铗大部分为黑色;5)雄成虫的阳茎的形状独特,且两阳茎紧靠。  相似文献   

3.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属迁飞性水稻害虫,其成虫有短翅和长翅两种翅型。 褐飞虱迁入雌虫均未经过交配,其短翅型由一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翅型分化同时受到遗传和内分泌系统的协调控制,外界条件如密度和寄主等因子通过内分泌系统来影响翅型的分化。褐飞虱翅型分化的敏感龄期雌虫为1~3龄,而雄虫为1-5龄;不同若虫蜜度处理对褐飞虱成虫的前翅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分蘖期水稻饲养的褐飞虱短翅型比例明显高于孕穗期水稻饲养的褐飞虱。不同密度下各生物型间的翅型分化差异不显著。迁入地的浙江各种群属温带型,其雌虫短翅率低且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菲律宾热带种群雌虫在不同密度下均为短翅型,而雄虫的短翅率随密度增加而上升。广西种群接近热带型,其雌虫短翅率高但不随密度而变化。试验各种群的雄虫在中等密度甚至高密度时其短翅率出现最高。  相似文献   

4.
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朱艺勇  黄芳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1,54(2):246-252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 特别是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27±1℃, RH 70%±5%)该虫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 繁殖能力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雌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 2龄若虫、预蛹、 蛹和雄成虫。卵期很短,雌虫若虫期15~20 d,总历期约为47~59 d;雄虫若虫和蛹期17~22 d,总历期约为20~26 d;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该蚧虫繁殖能力强,雌成虫产卵量200~862粒/头,平均产卵458粒/头。各虫态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长椭圆形,橙黄色, 略微透明; 1龄若虫,淡黄绿色,行动活泼;2龄若虫体缘突起显现, 尾瓣突出,至末期可根据体表黑斑的可见程度区分雌、 雄虫;3龄雌若虫, 体表有薄层蜡粉, 在前、中胸背面亚中区和腹部1~4节背面亚中区可见清晰斑点, 形成纵向黑色条斑, 外表形似雌成虫。雌成虫呈卵圆形,体表蜡粉厚实,胸、腹背面的黑色条斑在蜡粉覆盖下呈成对黑色斑点状,体缘蜡突明显,共18对,其中腹部末端2~3对较长; 雄虫蛹包裹于松软的白色丝茧中;雄成虫,虫体较小,黑褐色;触角细长,具一对发达透明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部末端具2对白色长蜡丝。本文通过对扶桑绵粉蚧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各个龄期发育的形态特征的研究, 为该虫的进一步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基本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垫跗螋Chelisoches morio (Fabricius)是入侵害虫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的一种本地天敌.为了了解垫跗螋的生物学习性和控害潜能,本文对垫跗螋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重要生物学习性以及对椰心叶甲的捕食选择性和捕食量进行了观察研究.垫跗螋雌成虫将产的卵堆积在一起,抱孵在体下,且不时用口器翻动重排卵,受到惊扰时会吃掉卵,甚至初孵的若虫.在室温条件下(20±2)℃,以椰心叶甲2龄幼虫为食料,垫跗螋从卵至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107.9±15.2)d;平均每头雌虫产卵量为(138.7±59.5)粒;垫跗螋成虫对椰心叶甲2龄幼虫的日平均捕食量为(6.7±1.1)头.寄主龄期选择性实验表明,垫跗螋成虫和4龄若虫喜欢取食椰心叶甲的2龄幼虫;3龄和2龄若虫喜欢取食椰心叶甲的1龄幼虫.  相似文献   

6.
浙江革翅目昆虫化石的发现(革翅目:姬螋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姬螋属Sinolabia,新属 属模种:Sinolabia longyouensis gen.et sp.nov. 属征:触角短,多于16节,第1节粗而长,第2—5节短,第2,3,4节之和与节1节等长。足短,无翅,尾铗稍长于最后腹节。 比较:新属的触角第1节和第2、3、4节的比例特殊,和现生的姬螋科各属不同,并且和苏联侏罗纪发现的Semenoviola obliquotruncata Martynov,1925差别显著。因此,本新属的发现对革翅目昆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赵吕权  朱道弘  曾杨 《昆虫学报》2012,55(9):1037-1045
丽斗蟋Velarifictorus ornatus具有明显的翅二型现象, 长翅型与短翅型雌虫的卵巢和飞行肌存在着生理权衡。本研究分别应用蒽酮比色法、 硫代磷酸香草醛法、 考马斯亮蓝染液对羽化后10 d内两型雌虫飞行肌与卵巢内糖原、 总脂及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成虫羽化后10 d内, 两型雌虫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 但短翅型雌虫怀卵量明显多于长翅型雌虫, 而人工脱翅能够促进长翅型雌虫怀卵量增加(P<0.05)。短翅型雌虫飞行肌内蛋白质、 糖原及总脂含量在成虫羽化后10 d内无明显变化, 但长翅型雌虫飞行肌内蛋白质在成虫羽化后3 d时达到最大值564.4±87.5 μg/♀, 糖原与总脂含量分别于羽化后第5天达到最大值85.2±21.7 μg/♀和5 284.7±1 267.4 μg/♀。然后开始下降, 各实验处理天数内, 长翅型雌虫飞行肌内蛋白质、 糖原及总脂含量都显著多于短翅型雌虫(P<0.05)。相反, 各处理天数内, 短翅型雌虫卵巢内蛋白质、 糖原及总脂含量则明显多于长翅型雌虫(P<0.05), 同时虫龄对蛋白质、 糖原及总脂在两型雌虫飞行肌与卵巢内分配也产生明显影响(P<0.05)。人工脱翅能够促进长翅型雌虫卵巢内蛋白质、 糖原及总脂含量增加, 同时诱导飞行肌内蛋白质、 糖原及总脂含量降低, 其中总脂含量在脱翅后10 d时降为2 394.9±1 461.8 μg/♀, 只有最大值的一半, 而与短翅型雌虫相似(P>0.05), 表明总脂为丽斗蟋飞行的主要能源物质。外用保幼激素Ⅲ能够促进长翅型雌虫卵巢内蛋白质、 糖原及总脂含量增加(P<0.05), 但对飞行肌内三者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 外用早熟素Ⅰ对短翅型雌虫卵巢内蛋白质、 糖原及总脂含量亦无明显影响(P>0.05)。上述结果表明, 丽斗蟋长翅型雌虫首先将获得的资源用于发育飞行所需的飞行肌, 短翅型雌虫则首先将所获得的资源用于发育繁殖所需的卵巢, 但长翅型雌虫飞行肌与卵巢间的资源分配方式受保幼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粉虫成虫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粉虫因其易于饲养和具有高营养价值,而成为动物蛋白饲料。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用科学方法充分发挥成虫的繁殖力,使雌虫多产高质量的卵,是黄粉虫饲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也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园林重要害虫沿海榆毡蚧Eriococcus costatus(Danzig)在山西太谷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及预蛹越冬。雌虫经卵、1龄若虫、2龄若虫、成虫完成生活史。雄虫则经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冬前蛹(无翅型)、无翅雄成虫和部分若虫到冬后化蛹(有翅型)、有翅雄成虫,完成其生活史。影响该虫种群动态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湿度、食料、天敌等,其中湿度在初孵若虫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4月上中旬为该虫的最佳防治时期,杀虫剂宜采用内吸性、触杀型的,且脂溶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华北稻区灰稻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灰稻虱为华北稻区主要害虫之一,在天津地区每年发生4-5代,以第4代或第5代的3-4龄若虫在稻田沟边、荒地杂草、土缝、稻茬内越冬;10月中旬能出现第6代的卵期,但由此孵出的若虫至11月中旬相继死去,故第6代若虫能否安全越冬尚待进一步考查。各代的发生期间互相重迭。 当春天2月末越冬若虫迁到杂草上取食、活动;4月末羽化为成虫迁入返青麦田,并在麦田内繁殖第1代;5月末以羽化后第1代成虫转入秧田,6月初至7月初移到本田,9月中水稻收获后转到荒地或新麦苗上为害。 灰稻虱卵期平均5.5-19.5天,若虫有2-7龄,一般为5龄,各龄期随不同世代而异:平均第1龄期3.1-8.9天,第2龄期2.6-8.8天,第3龄期2.2-11.1天,第4龄期2.2-10.1天,第5龄期3.5-6.8天,第6龄期3.3天,第7龄期2.5天。成虫有长翅型及短翅型两类,在天津地区—般可见短翅型雌虫而短翅型雄虫却极为稀罕。短翅型雌虫的发生和温度及饲料有关:高温和以稗子、三棱草为饲料者,短翅型雌虫发生较多。不同翅型在不同时期的成虫其产卵量不同:长翅型成虫平均每雌产卵119.2粒,而短翅型为158.1粒。 灰稻虱在本田中的消长与水稻生育期中的温湿度有关:其发生高峰处于水稻抽穗期及乳熟期。下雨后,高温有利于灰稻虱的发生。 灰稻虱每年在大田中发生数量的多寡可能受当年7-9月份降雨量的影响,7月份干旱以及7-9月降雨量较少,可能使短翅型雌虫增加,从而引起灰稻虱的猖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