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亲缘性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治疗高危或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九总医院接受Hi-HSCT治疗高危或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23例患者临床资料。移植预处理采用改良BUCY(白舒非+环磷酰胺)或CY/TBI(环磷酰胺/全身放疗)方案,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方案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菌素、甲氨蝶呤及霉酚酸酯,肝静脉闭塞病(VOD)预防采用前列腺素E联合低分子肝素、复方甘草酸苷。两组患者GVHD发生率比较用c2检验,造血重建时间比较用t检验,两组患者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方法。结果 28例均获造血重建。3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52﹪和57﹪。Ⅰ~Ⅱ度与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35﹪和12.5﹪,无一例中重度VOD发生。移植相关死亡(TRM)12例,其中8例(67﹪)死于疾病复发,移植时疾病状态为CR1组患者复发死亡率(16﹪),显著低于CR2与复发组(63﹪)(P=0.03)。结论对于无同胞相合的中、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改良预处理方案及恰当的GVHD预防措施可获得较高移植成功率,选择合适的移植时机及恰当的支持治疗可显著提高Hi-HSCT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同胞全相合移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SAA患儿(56例),分为治疗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35例),对照组(同胞全相合移植,21例)。其中患儿年龄、诊断距离移植时间、总单个核细胞数、总CD34+细胞数、中位随访时间、粒细胞植入时间、血小板植入时间及等级资料[供受体血型相合程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分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分级、出血性膀胱炎分级、渗漏综合征分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性别、疾病种类、供体与受体性别、预处理方案、CD20单抗的使用、HLA配型、供体来源、移植物来源、植入综合征、巨细胞病毒(CMV)血症、EB病毒(EBV)血症、死亡人数、植入失败人数和骨髓增殖不良人数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生存曲线以及累积发生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并使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19+B细胞的重建延迟,而CD16+CD56+NK细胞数量移植后6个月开始增加,逐渐达到对照组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GVHD、cGVHD、植入综合征和骨髓增殖不良累积发生率(14.29﹪±7.64﹪比57.14﹪±8.36﹪,11.67﹪±7.75﹪比61.59﹪±9.65﹪,9.53﹪±6.41﹪比74.86﹪±7.43﹪,0.0﹪比14.29﹪±5.91﹪)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MV与EBV感染,5年总体生存率(OS)、无失败生存率(FFS)、无GVHD失败存活率(GFFS)、Ⅲ-Ⅳ度aGVHD及广泛性cGVHD累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单倍体移植是治疗儿童SAA的有效治疗方案,但与同胞全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较,其GVHD发生率较高,植入综合征和骨髓增殖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优化单倍体移植方案有望降低并发症,提高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儿童血液病的救治一直是我们国家及全体民众关心、关注的焦点,尤其对于危害性、致贫致困率较高的良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少见遗传性疾病。临床研究安全高效、适合中国国情的救治方案尤为重要,常见治疗相关并发症的优化处理也同样需要引起重视。针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一线治疗方案,国内外指南共识一致推荐首选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治愈率可达80﹪以上,但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据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学组2019年最新统计显示,全年完成全年龄段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移植共1260例,同胞相合及非血缘相合移植仅占38﹪(22﹪及16﹪),单倍体移植已超半数。供体来源较为容易的单倍体移植,是否成为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安全有效的替代性选择治疗方案,前期已有的多项研究表明,3年及5年OS率、FFS率均与同胞相合移植接近,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围植入综合征、骨髓增殖不良以及病毒感染等并发症仍需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激素耐药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胃肠道aGVHD 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一线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反应分为激素敏感组(13例)和激素耐药组(7例)。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移植类型、供者年龄、供受者关系、供受者ABO血型、输注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CD3+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CMV及EB病毒感染、胃肠道aGVHD发生的时间等与激素耐药胃肠道aGVHD的关系。观察激素耐药患者治疗后的转归,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激素耐药及敏感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20例胃肠道aGVHD患者中7例存在激素耐药。胃肠道GVHD发生时间<1个月,激素耐药的风险增加(OR=13.500,95﹪CI=1.197~152.211,P=0.035),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移植前MRD、移植类型、供者年龄、供受者关系、供受者ABO血型、输注的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CD3+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CMV和EB病毒感染均不影响激素耐药(P>0.05)。7例激素耐药胃肠道aGVHD患者均接受二线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治疗后5例有效,2例无效死亡。与激素敏感组比较,激素耐药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64﹪比52﹪)降低及无进展生存率(28﹪比3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胃肠道aGVHD激素耐药可能与其发生时间相关,发生时间越早,越容易出现激素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儿童急慢性白血病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2月至2012年2月间,采用Allo-HSCT治疗儿童急慢性白血病87例临床资料,按照白血病类型分为BCR/ABL+ALL、BCR/ABL-ALL、AML、CML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考察白血病类型、移植前状态、是否服用伊马替尼治疗和干细胞源等因素对Allo-HSCT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所有入组白血病患儿接受Allo-HSCT治疗后,整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5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血病类型(P=0.023)、a GVHD、服用伊马替尼、移植前状态(P=0.025)和干细胞来源(P=0.003)对患者的整体生存率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干细胞源(PBSC、UCB、BM、BM+PBSC、BM/PBSC+UCB,P=0.046)、移植前状态(CR1、CR2、CR3、NR,P=0.048)和移植种类(同胞、非亲缘、单倍体,P=0.023)能够显著影响OS;而疾病类型(ALL、AML、CML,P=0.083)、性别(P=0.968)、年龄(P=0.847)与生存率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血病类型、移植种类、a GVHD、干细胞源、是否服用伊马替尼和移植前状态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白血病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治疗某些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伴随其而来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导致移植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因此,如何诱导移植后免疫耐受来控制GVHD,尤其是控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的发生及已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GVHD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但最终为供者骨髓内的成熟T淋巴细胞识别受者体内的细胞表面的MHC-I和MHC-II及所递呈的多肽而导致供者的T细胞的激活、增殖并浸润到GVHD的靶器官如皮肤、小肠及肝脏并导致靶器官的损伤[1]。临床移植学和移植免疫学主要攻克的内容之一就是如何控制GVHD的发生发展。其预防和治疗是决定着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移植个体是否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章就导致GVHD现象的原因及最新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HSCT后并不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1﹪~ 6﹪,不同于一般的AIHA,HSCT后AIHA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HSCT后受者体内免疫失调相关。危险因素与移植患者年龄小、非恶性疾病、使用无关供者、半相合供者移植、脐血移植、去T细胞移植及移植后并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有关。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疗效有限,难以持续缓解,需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RTX)、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甚至需要联合霉酚酸酯、环磷酰胺、西罗莫司、阿伦单抗、依库丽单抗或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等免疫抑制剂治疗,部分患者需行血浆置换,偶有行脾切除术者。移植后AIHA总死亡率常高达50﹪,总体预后差于单纯AIHA。该综述旨在总结HSCT后并发AIHA的最新治疗进展,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亲缘供者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对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程序(AutoPBSC程序)与单个核细胞采集程序(MNC程序)的影响及经验分析。 方法选取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小红细胞亲缘供者31例45次采集为小红细胞组,选取同期非小红细胞亲缘供者51例60次采集为非小红细胞组,分别应用AutoPBSC程序和MNC程序,比较两组采集情况及采集产品相关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计量资料的差异。 结果与小红细胞AutoPBSC程序组比较,小红细胞MNC程序组血小板(PLT)降低率[(25.88±15.83)﹪比(36.64±10.22)﹪]、采集效率[32.65﹪(23.60﹪,73.82﹪)比63.74﹪ (59.83﹪,68.55﹪)]、采集物体积[(158.83±34.39)比(222.91±63.9)mL]、MNC总数[(218.04±117.57)×108/L比(350.24±127.64)×108/L]、CD34+细胞总数[113.83×106/L (79.25×106/L,154.10×106/L)比233.26×106/L (177.18×106/L,392.51×106/L)]、MNC计数[(4.04±2.61)×108/kg比(5.54±2.22)×108/ kg]、CD34+计数[1.84×106/kg (1.16×106/kg,4.41×106/kg)比3.64×106/kg (2.49×106/kg,6.37×106/kg)]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小红细胞AutoPBSC程序组比较,非小红细胞组MNC程序组采集物体积[(162.83±51.74)比(242.56±43.25)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红细胞体积偏小时,应用MNC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比应用AutoPBSC程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分析经肝固有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36例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护肝、降黄、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行经肝固有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腹水消退10例(55.55﹪),腹胀减轻16例(88.99﹪),下肢浮肿减轻6例(33.33﹪),对照组分别为2例(11.11﹪)和6例(33.33﹪),1例(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01,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丙氨酸转氨酶(ALT)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也有改善。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LB(P=0.002)、PTA(P=0.020)、ALT(P=0.010)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治疗前后的ALB(P=0.001)、PTA(P=0.093)、ALT(P=0.000)指标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在移植术中移植术后近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肝固有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明显、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可选择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治疗小鼠大肠癌的效果及其对嵌合体水平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以接种CT26大肠癌细胞的BALB/c×C57BL/6杂交Fl代雌性小鼠为受鼠,以健康雌性Fl、雄性C57BL/6、雄性C3H小鼠为MHC全相合、半相合、不相合供鼠,观察移植后的抑瘤情况;另设5只化疗联合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的小鼠为监测组,用来作嵌合体的分析,观察各组GVHD的情况。结果:经化疗预处理的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组小鼠肿瘤明显缩小,与单纯化疗未进行移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联合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的小鼠于移植3周后达完全供者植入,于移植后第10天左右出现纳差、倦怠、步态不稳、脱毛、腹泻、体重明显下降等GVHD的症状。结论:化疗预处理联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能对CT26大肠癌细胞产生GVT效应,并伴随着GVHD及嵌合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