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动物在大别山五针松种群天然更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昌祥  钟稚昉  鲁长虎 《生态学报》2018,38(17):6194-6203
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为我国特有树种,其天然植株较少且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更新困难,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的10—12月,在目前已知最大天然种群所在地安徽岳西县河图镇大王沟,研究了大别山五针松球果与种子特征、种子雨与土壤种子库、动物对种子的取食和搬运,幼苗分布格局及其与鼠穴分布的关系,以期探明动物在其天然更新中的作用,分析其天然更新不力的原因。结果显示:大别山五针松种子败育率较高,阳坡个体球果发育情况好于阴坡;种子成熟期间没有明显的种子雨,土壤种子库也未调查到完整种子。共记录到母树与球果的访问动物6目11科16种,其中7种动物确定取食种子;地面种子摆放实验显示超过95%以上的种子被啮齿动物捕食或搬运至他处取食或贮藏,不同的摆放处理对啮齿动物的捕食、搬运没有显著影响;小林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盗食现象严重,埋藏实验中人工贮点当夜被发现的概率在90%左右,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和小林姬鼠是其种子主要捕食者。研究地的大别山五针松种群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新增一年生幼苗5株和7株,这表明大别山五针松在当地存在天然更新。幼苗多单独生长在母树周围,点格局分析显示在0—0.6 m的尺度范围内呈随机分布;在0.6 m尺度呈聚集分布。大别山五针松幼苗在小林姬鼠巢穴周边分布,其更新格局受到小林姬鼠贮点位置分布情况影响,小林姬鼠极有很可能为大别山五针松的传播者,啮齿动物对大别山五针松种子的捕食与搬运影响了大别山五针松的天然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大别山五针松母树林花粉传播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别山五针松是典型的风媒传粉植物,花粉流是种群基因流的重要形式。用重力玻片法研究大别山五针松母树林的花粉飞散特征,分析了时间和空间对花粉飞散的影响,结合林分密度和气象因子探讨花粉飞散的特点。结果表明:大别山五针松从5月中旬开始传粉,散粉期为14d,盛粉期为3d,种植密度低的下坡花粉密度比密度大的上坡的要高。日散粉最大值出现在10:00~14:00,植株中上部花粉密度较高,距花粉源50m处花粉密度最高。建议对种植密度大的区域移栽以促进花芽生成,以保证结实率与提高种子品质。  相似文献   

3.
报道江西省种子植物3个新记录种(变种),即大别五针松Pinus fenzeliana Hand.-Mazz. var. dabeshanensis (C. Y. Cheng et Y. W. Law) L. K. Fu et Nan Li、浙江凤仙花Impatiens chekiangensis Y. L. Chen和浙江金线兰Anoectochilus zhejiangensis Z. Wei et Y. B. Chang。它们均发现于幕阜山脉中段江西省修水县和武宁县境内。文中简述各新记录种的区系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新世东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的发展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全新世花粉资料,探讨了东北东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发展历史。已有资料表明,在距今约10 000年至5 000—4 000年前,即全新世温暖期,阔叶红松林可见于长白山北端和东部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而在此海拔以下的胝山丘陵,则全为阔叶落叶林所覆盖。在距今5 000—4 000年前,由于气候转凉,松属(Pinus,主要为红松)向低海拔迁移,与阔叶乔木一起形成针阔叶混交林。当时松的种群较现在大。近二、三百年以来,由于人为的干扰,长白山区红松的数量明显地减少。  相似文献   

5.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亟需保护、最为濒危的植物, 研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重要值和竞争格局对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通过野外群落调查, 研究了湖北省分布的7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大别山五针松(Pinus fenzeliana var. dabeshanensi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长果秤锤树(Sinojackia dolichocarpa)、黄梅秤锤树(S. huangmeiensis)和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的重要值及改进后的Hegyi竞争指数。结果表明: 从重要值来看, 水杉、长果秤锤树在各自所属的群落中具有较高的重要值及较低的变异系数, 为群落中的优势种; 庙台槭和黄梅秤锤树重要值较高, 为群落中的亚优势种; 大别山五针松、峨眉含笑、小勾儿茶重要值较低, 为群落伴生种。从改进后的Hegyi竞争指数来看, 湖北省7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受到的竞争压力的来源和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大别山五针松、峨眉含笑、小勾儿茶、黄梅秤锤树主要受到种间竞争, 而水杉、长果秤锤树、庙台槭主要受到种内竞争, 因此在制定保护措施前要充分考虑物种间的竞争情况, 才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俊  潘鸿  谢磊  崔国发 《生态学报》2022,42(15):6311-6319
为了揭示珍稀濒危特有种华南五针松天然种群的生存状况,在全面调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五针松分布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收集法,利用群落内不同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计算不同海拔梯度内华南五针松种群的平均生存压力,分析不同海拔梯度内华南五针松种群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海拔高度和温度影响群落的空间格局,沿994m至1600m的海拔梯度上华南五针松种群空间格局以聚集为主,且随海拔的升高,种群聚集强度增加,当达到1600m时,聚集强度降低,种内和种间竞争减缓,生存压力变小;2)、华南五针松种群平均生存压力指数总体沿海拔梯度上升呈递减趋势(R2=0.31,P<0.05),中低海拔华南五针松种群生存压力较大,高海拔聚集强度降低,生存压力减小,华南五针松有向高海拔迁移的可能,当达到1710m以上时,最终会因分布区逐渐缩小、生存环境恶劣和不适应等因素造成最终灭绝;3)、群落种间结构的复杂性造成种间和种内竞争激烈,同一海拔梯度上华南五针松种群平均生存压力指数不同;4)、针对华南五针松人工林,种群平均生存压力指数为50,受到来自竞争树种的威胁大,需加以严格保护。华南五针松幼苗更新缓慢,属衰退型种群,且物种之间存在"竞争驱赶"的现象,这可能是导致华南五针松种群濒危的重要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7.
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是中国特有种和二级保护植物,因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而导致其生境受损、种群逐渐衰退。为了解华南五针松的种群现状、空间分布格局和生境特征,该研究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20 hm2的永久监测样地,对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监测,测量土壤、地形等多种环境因子,并采用径级分析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和空间点格局(L function)方法分析个体的空间分布及建立零膨胀泊松(Zero-inflated Poisson,ZIP)回归模型,探讨影响个体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华南五针松径级分布近似“钟型”(“bell-shaped”),小径级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更新受限制; 华南五针松偏好海拔较高且地形陡峭的山坡和山脊,呈现较强的生境特异性。(2)空间点格局分析结果显示,个体为显著的聚集分布,其分布格局主要由扩散限制和生境异质性导致。(3)ZIP的结果显示,华南五针松分布的区域(0到1),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低; 多种环境因子对其多度产生影响(1到N),多度与海拔、物种多样性和平均胸径虽为正相关关系,但与树高、铵态氮、总磷和总钾含量为负相关关系。综上认为,不稳定的径级结构及聚集分布导致的种内竞争将加速其种群的衰退,应重点保护高海拔及土壤养分较低的生境,并减少人为干扰维持其原生生境,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华南五针松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五针松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安徽省岳西县大别山五针松群落内的53株对象木及2079株竞争木的调查,运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分析了大别山五针松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大别山五针松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为17.11%和82.89%,说明竞争主要来自种间。大别山五针松的伴生种较多,种内与主要伴生种间的竞争关系为短柄枹大别山五针松种内黄山松满山红茅栗金缕梅紫茎四照花灯台树鹅耳枥。竞争强度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减小,当对象木的胸径小于25cm时,所受到的竞争强度较大;当胸径在25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二者符合幂函数关系(CI=AD-B),所得的预测模型能很好的预测大别山五针松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9.
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机理,以砍伐后自然恢复40余年的浙江千岛湖姥山岛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群落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存活曲线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群落中重要值最大的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达到50.47%,其后依次是石栎(Lithocarpusglabr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2)马尾松的种群结构呈纺锤型,但1、2径级个体数极少,幼龄个体储备严重不足,已呈衰退趋势;石栎、苦槠、青冈的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3)从静态生命表看,马尾松种群小径级的死亡率为负值,也说明马尾松种群幼苗严重缺乏,种群呈衰退趋势。4)马尾松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凸型,石栎、苦槠和青冈种群则近似直线型。5)4种优势种种群总体和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总体来看,马尾松种群为稳定型趋向衰退型,而石栎、苦槠和青冈种群为稳定增长型,群落会继续向针阔混交林方向演替,进而演替成为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五针松子叶和下胚轴离体培养成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 材料类别:子叶和下胚轴。种子冷水浸种24小时,剥去种壳,经0.1%升汞(8分钟)和70%酒精(0.5分钟)表面灭菌后,用无菌水冲洗5遍,接种到MS培养基上发芽。2周后,根长至0.5~1cm,剥去胚乳,切取子叶和下胚轴培养。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改良的MS(MS无机成分中NH_4NO_3浓度减低到1/4,KNO_3为1/2;有机成分改为VitB_1 0.4mg/L、甘氨酸2mg/L)和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适宜于曼地亚红豆杉‘Hicksii’(Taxus media‘Hicksii')花粉活力检测的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的实验条件进行了选择,并采用优化条件研究了在25℃~-196℃条件下储藏13周花粉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TTC染色法测定的花粉活力均高于离体培养法.在TTC染色法的3个影响因素(染液pH、TTC浓度和染色温度)中,染液pH对检测结果有极显著影响,而染色温度和TTC浓度则无显著影响,但温度对染色速率有影响.在离体培养法的3个影响因素(培养基中蔗糖添加量、H3BO3和Ca(NO3)2浓度及培养温度)中,蔗糖添加量对检测结果有极显著影响,在含质量体积分数15%蔗糖的培养基上花粉活力最高,而在含质量体积分数20%和25%蔗糖的培养基上花粉均不能萌发;在含100和200 mg ·L-1H3BO3的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1Ca(NO3)2均能显著提高花粉活力;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速率有影响但对花粉活力没有明显影响.TTC染色法的最优检测条件为:用5.0g·L-1TTC染液(pH 7.0)在35℃下染色2.0h;离体培养法的最优检测条件为:用含质量体积分数15%蔗糖、100 mg·L-1H3BO3和200 mg·L-1Ca(NO3)2的培养基暗培养4d.在25℃、4℃、0℃、-20℃、-80℃和-196℃条件下储藏13周,‘Hicksii'花粉活力和保持时间有明显差异,其中,于-80℃和-196℃储藏3d 花粉就丧失活力;于25℃和-20℃储藏7周、4 ℃储藏10周,花粉仍有一定的活力;而在0℃条件下花粉活力最高,且储藏11周花粉仍有活力.推测曼地亚红豆杉‘Hicksii’花粉对低温的抗性较差,0℃为其适宜的储藏温度.  相似文献   

12.
唐菖蒲花粉低温保存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唐菖蒲切花栽培品种嫦娥粉花粉为实验材料,比较其花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在-80℃和4℃贮藏过程中(360 d)的变化,以探讨2种保存条件下花粉保存效果出现显著性差异的生理生化原因.结果表明:唐菖蒲花粉在2种保存温度条件下,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与4℃保存处理相比,-80℃保存处理抑制了花粉中MDA的积累,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减轻了花粉膜质过氧化和膜系统受伤害程度,同时提高了花粉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强了花粉的抗冻能力,从而使低温保存花粉活力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这或许是-80℃条件下花粉保存效果较好的部分生理生化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苏铁属花粉萌发及保存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浓度梯度的蔗糖与硼酸组合在不同pH条件下用悬浮培养法测定德保苏铁、叉叶苏铁、元江苏铁和越南篦齿苏铁花粉的活力;将元江苏铁和越南篦齿苏铁花粉分别保存在不同低温、不同湿度的环境中,研究温度和湿度对保存花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适合苏铁属植物花粉萌发的培养液配方为蔗糖(1%~2.5%)+硼酸(100~500 mg/L),pH6.0~7.0;(2)在室温下,将苏铁花粉密封保存在有干燥剂的容器中,可存活30 d以上;(3)在0℃条件下,不加干燥剂,花粉可保存4个月以上;(4)用液氮保存后的越南篦齿苏铁花粉进行人工授粉,结实率高达90.3%,与用新鲜花粉人工授粉的结实率无明显差异;(5)将花粉含水率降低到15.5%~13.2%后,能在液氮中进行长期保存,表明花粉液氮保存可以作为苏铁花粉长期和超长期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四川引种栽培的蓝花丹(Plumbago auriculata Lam.)花粉与柱头形态、花部特征及开花物候进行了系统观测,并对其花粉的采集时间与储存温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两种类型花粉和柱头形态均具有较大差异,短花柱型(S型)花粉的极轴长P值和赤道轴长E值均显著大于长花柱型(L型)花粉,L型柱头则明显长于S型,且两种花粉的纹饰和柱头的瘤状突起物形态也明显不同;(2)蓝花丹具有较高的开花同步性指数(为0.89),但相对开花强度不高,属于中等强度;(3)蓝花丹两种花型在花蕾半开放时采收花粉,其活力最高,L型花粉活力可达85.24%±4.22%,S型可达87.74%±2.95%;(4)L型与S型花粉分别于25℃干燥0.5 h和1 h后再低温储存,其活力保持更好;(5)干燥后的花粉在-86℃条件下保存效果最好,储存30 d后L型花粉活力高达66.51%±0.85%、S型达69.07%±1.57%。本研究表明蓝花丹二型植株在生殖资源分配上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导致花粉大小和形态及其所需干燥时间的不同,另一方面导致二型花柱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这些差异性的结构是否参与了蓝花丹自交不亲和反应的识别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较低的开花强度会造成虫媒传粉困难,这可能是蓝花丹自然结实率极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具有抑菌性与成膜性。将壳聚糖辐照降解得到的一系列不同粘均分子量产物进行涂膜草莓保鲜,研究涂膜液中壳聚糖粘均分子量、浓度、pH值、有机酸、明胶含量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并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实验结果表明:1%(w/v)7.0×10^4Da壳聚糖、1%(v/v)醋酸、pH5、添加明胶0.5%的涂膜配方具有最好的保鲜效果;在常温(20℃、湿度80%~90%)下可以延长贮藏期2d;低温(3℃-4℃、湿度80%-90%)下可以延长贮藏期3d。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不同存储温度和存储时间对羊栖菜中岩藻黄素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考察了三种不同干燥方式,包括自然阴干、低温烘干和冷冻干燥,对羊栖菜中岩藻黄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冷冻干燥所得羊栖菜,含水量低,岩藻黄素含量高,达到699.2μg/g,岩藻黄素保留率为94.7%,远高于自然阴干及低温烘干。因此,冷冻干燥是最佳干燥方法。考察了四个不同温度(-20、4、25、30℃)存储对冻干羊栖菜中岩藻黄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存储温度的升高,岩藻黄素的降解率明显增高,因此,-20℃为最佳储存温度。  相似文献   

17.
七叶树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莺  陈鹏涛  樊静静 《广西植物》2012,32(6):816-821
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研究不同蔗糖浓度、硼酸浓度和不同温度对七叶树花粉萌发的影响及花粉活力测定,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七叶树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是12%蔗糖+30 mg/L硼酸,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雄花在开花当天花粉活力最高达75.69%,并在开花当天的上午10:00时,花粉活力最强,10:00~16:00花粉活力保持较高活力,是最佳授粉时段.两性花的柱头可授期持续时间较长,为8~9 d,开花3d达到最强,开花1~4 d柱头可授性保持较高水平,为授粉的最佳时间段.因此,从七叶树的花部特征、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及花粉萌发的条件看,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七叶树在花部结构和开花生理上都是相配合的,以保障生殖成功.  相似文献   

18.
杂种卡特兰花粉萌发和花粉贮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种卡特兰品种‘绿世界’(Rhyncholaeliocattleya Sung Ya Green‘Green World’)的新鲜花粉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比较了蔗糖、H3BO3、CaCl2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花粉培养基为:蔗糖100 gL-1+H3BO3 40 mgL-1+CaCl2 150 mgL-1。不同贮藏方法对杂种卡特兰花粉萌发率的影响较大,4℃低温湿润贮藏30 d后,花粉萌发率仅为3.5%,而4℃低温干燥贮藏、-20℃冷冻湿润和干燥贮藏720 d后,花粉仍然具有较高的活力,花粉萌发率均达32.5%以上,且对授粉结实率没有明显影响。杂种卡特兰的授粉最佳时期为开花后0-8 d,花粉块在整个花期均保持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A study on the survival of Lecanicillium lecanii conidia in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 was carried out. Firstly, drying methods of conidia powder were compared. Vacuum-freeze drying (VFD) was more suitable for drying conidia as compared to vacuum drying (VD) at room temperature. Vacuum-freeze drying for 24-h resulted in a water content of 5.4%, and a viability, determined as germination of conidia in 2% glucose solution after16 h, was 90.3% and the infection in greenhouse whitefly,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as about 94.7% at a dose of 1×108 conidia/mL. Secondl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viability of conidia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were evaluated in the laboratory. Temperature wa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influencing conidial storage stability, among the tested factors affecting survival of conidia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6 months. Both conidial germination and infection of hosts decreased with storage temperature increasing from 15 to 35°C, and at 35°C the survival of stored conidia for 6 months was near zero.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conidial powder was another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viability of stored conidia at room temperature. Conidial powder dried to about 5% moisture content showed higher viability than non-dried conidial powder. For the carriers, clay and charcoal were more suitable for storage of L. lecanii conidia at room temperature. At a room temperature of 25°C, L. lecanii conidia which were dried to 5% water content and mixed with clay or charcoal could retain about 50% survival after 6 months' storage.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温度、不同贮藏时间和方法下,对来源于印度尼西亚的假酸浆种子发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假酸浆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在15/25℃变温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为84.3%,发芽快且整齐;假酸浆种子采收后立即播种其发芽率非常低,室温下贮藏6~9个月时在25℃恒温或15/25℃变温条件下均有较高发芽率,说明假酸浆种子有休眠性,通过延长贮藏时间能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发芽;但室温贮藏15个月后,种子活力下降非常明显。低温冷藏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假酸浆种子萌发能力,能延长种子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