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同是在西双版纳,开展观象旅游的野象谷几乎没有发生过野象侵害人的事件,却成就了当地的经济。它给人们一个启录保护野象与发展经济是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的茂密热带雨林中生存着我国已非常稀少的亚洲野象种群。因此,人们对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利益而凶残地盗猎野象的行为十分关注。但人们却很少知道,野象也会侵害当地居民的利益,为此当地居民付出了代价。 近十年来,西双版纳野象等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伤害人畜,形成野生动物与人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并由于对群众补偿的不足而派生出  相似文献   

3.
云南南部盛产野象,十余年来我们曾多次对其分布数量、习性等进行调查。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生活习性 野象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的复合类型之沟谷、山坡及稀树草原地带。其中在拔海1,000米以下的林带最为常见。活动区域有季节变化。11月  相似文献   

4.
散放麇鹿的警戒行为模式、警戒距离及其季节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戒行为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风险或潜在风险的一种行为反应(Lima and Zollner,1996;Treves。2000)。近年来关于警戒行为的研究正在成为热点,内容涉及了警戒行为模式、警戒行为与反捕食策略的关系和群体警戒等诸多方面(Limaand Zollner,1996;Beauchamp,2001;Hassand Valenzuela,2002),并形成了两个从不同侧面阐述警戒行为功能和影响因素的重要理论:“个体风险理论”和“群体大小效应理论”(Limaand Dill,1990;Quenette,1990;Roberts,1996;Burgerand Gochfeld,2000)。关于鹿类动物警戒行为的研究只见于狍(Capreolus pygargus,Rebyeta1.,1999)、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Lingleand Wilson,2001)和黑尾鹿(Odocoileus hemionus,Lingleand Wilson,2001)。  相似文献   

5.
2005年1—3月,在云南丽江拉市海就群体规模对越冬灰鹤(Grus grus)警戒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扫描取样记录群体的规模和警戒个体的数量、用焦点取样记录群体中个体警戒行为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结果显示:灰鹤群体和个体的警戒力均随群体规模增加而降低,但集群个体数超过30只后,群体警戒力便不会再下降(P>0.05)、成体的警戒持续时间也会增加(P<0.01);当群体规模超过50只后,成体的警戒频次也会上升(P<0.05)。推测亚成体维持低警戒的群体规模上限值要高于成体,单从警戒行为分析,20—30只个体的集群可能代表越冬灰鹤的最适群体大小。  相似文献   

6.
我国野象即亚州象(Elephas maximus)。象是现存最大陆栖动物,现今分布于亚州大陆南缘,从中印半岛至印度次大陆。野象在我国以往分布亦较广泛,其北界曾达长江流域诸省。但在历史记载上,以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四省数量较多,分布面积大,记叙的持续时期亦颇长。  相似文献   

7.
印度喜马拉雅山区西藏盘羊的警戒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几个动物类群中开展的许多行为研究中发现,个体的警觉水平与群体大小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一般认为,这种关系是由于个体在一个较大的群体中被捕杀的概率小。在本研究中,我研究了濒危的印度喜马拉雅地区西藏盘羊(Ovis ammon hodgsoni)的警戒行为与群体大小和逃逸地形的关系。我假设小群体中的、位于悬崖旁的盘羊比那些大群体中的、开阔地带(逃逸地形)中的盘羊的警戒水平高。结果发现随着群体增大,盘羊的警戒水平下降,但是,逃逸地形与盘羊的警戒水平没有关系。盘羊的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的时间预算存在显著差异。与雄性和亚成年个体比较,雌性用于警觉的时间多,它们比雄性采食时间长,移动少。因此,警戒行为是是盘羊的一种重要反捕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野象的报复     
在自然面前的任何肆意.都要受到惩罚。与洪水、沙尘暴一样.野象也对人类发起了疯狂的报复。  相似文献   

9.
《人与生物圈》2004,(6):20-29
听说处在人象之争最前沿的.是中国老挝边境附近一个叫做南坪的村寨,几年来它屡屡遭受野象的袭击,老百姓苦不堪言。我们换上了善跑山路的越野吉普,在保护区杨副局长的陪同下直奔南坪……  相似文献   

10.
车烨  杨乐  李忠秋 《生态学报》2018,38(4):1375-1381
以往关于动物警戒行为的研究多以经典随机独立模型为基础,然而,近期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则向该模型发出了挑战。根据警戒行为同步性程度的不同,集体警戒可能存在基于模仿的同步警戒和避免重复的协调警戒两种模式。研究了中国雅鲁藏布江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家庭群的警戒行为,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由于年龄和是否携幼所导致的个体警戒水平的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家庭群的集体警戒水平,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集体警戒的实际观测值和独立假设下的预期值从而确定越冬黑颈鹤家庭群的警戒同步性。结果表明家庭群中的幼年黑颈鹤警戒行为时间显著低于成年黑颈鹤,但幼鹤的存在对成鹤的警戒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黑颈鹤家庭群的集体警戒水平没有差异,但并未如预期表现为同步警戒。警戒行为模式是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性表现,越冬黑颈鹤生境中不存在落后目标策略的捕食者和高强度的捕食风险,因而可能不足以诱发以降低捕食风险为主要功能的高强度的警戒行为同步性;同时,在资源匮乏的冬季对食物获取的优先性可能也削弱了对同步警戒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