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RAPD方法对海南60份野生荔枝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2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165条RAPD带,DNA片段大小在200~1500bp之间,其中12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73.3%,并利用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野生荔枝可归为6类,表明种群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也为分析野生荔枝群体间及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探索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缘野生大麦的RAPD分析与进化途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RAPD技术对12份中国近缘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 L.)、1份多年生短芒大麦草(H.brevisubulatum(Trin.)Link)进行了分析。63个随机引物中有36个能产生285个稳定的扩增产物,其中219个产物具多态性。将每个扩增产物看作一个独立的性状,按其有无列出二元数据矩阵,计算单匹配系数(M),Nei氏相似性系数(S)。PHYLIP 3.5c软件包聚 相似文献
3.
古代“太子莲”及现代红花中国莲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采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及8个锚定SSR引物,对寿命为(580±70)年的古代“太子莲”以及哈尔滨、河北、江西、湖南等地区的红花中国莲(NelumbonuciferaGaertn.)野生居群或农家栽培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及微卫星(SSR)DNA多态性检测,共筛选出能产生多态性标记的RAPD引物13个、SSR引物2个。这15个引物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1个,占526%。琼脂糖电泳表明“太子莲”与哈尔滨红花莲表现出高度的遗传一致性,上述15个引物未能在两组样品内检测到任何遗传变异。来自河北、江西、湖南的红花莲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居群内或品种内分化。根据MEGA程序中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太子莲”与哈尔滨、河北两地区的红花莲聚为一支。“太子莲”与河北红花莲的遗传距离最近(005),它们拥有共同的祖先。古代“太子莲”与其它4个地区的红花莲比较起来只缺少OPMO6300一条带,仍属于红花中国莲这个种。湖南红花莲与江西红花莲之间可能有基因交流,彼此亲缘关系密切,聚为另一支。它们与“太子莲”遗传距离较远(067)。 相似文献
4.
应用RAPD标记分析了分布在附子主栽区四川、重庆、陕西及湖北16个野生乌头种群的遗传变异。24个引物共检测到643个RAPD位点,多态位点602个,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3.5%。Shannon多样性和Nei遗传分化结果一致显示重庆酉阳种群和重庆城口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四川盐源种群和陕西勉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Shannon指数测出的种群内的遗传变异(57.6%)略占优势,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达到42.4%;Nei基因分化系数(GST)达40.0%;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群体间遗传变异仅为25.37%;种群每代迁移数Nm为0.756。Nei相似性系数的UPGMA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野生乌头分布上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别是同为附子道地产地江油供种的北川、安县和青川种群间遗传关系密切,说明种质资源在道地药材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附子主要栽培地区的乌头野生种群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种质资源较丰富,存在一定的特异性资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乌头(川乌、附子)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1个不同地域欧李及其近缘种属植物(桃、杏、李、樱桃)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用于不同地域野生欧李分析的25条引物中,共扩增出441个清晰可用的DNA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366个,多态性比为82.99%。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时,可将中国野生欧李资源划分为3个大的区域,分别为东北分布群、华北华东分布群与中西部分布群。用于欧李及其近缘种属植物分析的20条引物中,共扩出多态性带683条,多态性比率为98.99%。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时,欧李与其近缘种属植物分为3大类;欧李与麦李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桃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6.
7.
8.
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的RAPD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东北地区不同类型大豆共32份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并应用PSBAPC2软件按照最远法构建了聚类图。结果表明,东北不同地区的栽培大豆各以较近的关系聚在一起,基本反映了大豆品种生态类型的地理分布。野生种和半野生种大豆可以聚为一类,但二者与栽培大豆明显分开,故初步认为与野生种的亲缘关系较近,或应归类到野生种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17个随机引物对32份莲属(Nelumbo)品种资源进行RA PD分析.扩增形成207条谱带,其中多态带193条,占93.23%,显示该属植物在我国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还表明:(1)莲属种质资源可分为3个品种群:花莲、子莲和藕莲,与传统的园艺学分类相吻合.(2)美洲黄莲与中国莲的花莲之间在DNA水平上差异不大,遗传背景与花莲更相似.(3)藕莲、子莲和花莲可能由不同遗传背景的野莲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0.
以来自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和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的11份品种资源为试材,用34个随机引物对这些种质间的RAPD多态性进行了分析。除了S1090外,几乎所有的引物均能将欧洲甜樱桃品种和中国樱桃品种区分开来。用11个能在甜樱桃品种间表现多态性的引物所产生的101个位点进行相似系数的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将供试种质划分为两大组群:中国樱桃组群和甜樱桃组群,其中甜樱桃组群又可分为两个亚组。这一研究结果对了解这些种质的遗传差异程度.从而有目的地拓宽育种材料的遗传背景和在育种过程中创造出较大幅度的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莲品种资源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分子标记SRAP技术对国内广泛栽培以及新近育成的39个莲品种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选取5对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101条带,其中88条为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平均提供20个标记信息。由UPMGA方法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39个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花莲、籽莲和藕莲三大类群有明显的界限,花莲和籽莲的遗传距离较近,藕莲与它们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莲品种间和品种内均存在遗传变异,藕莲品种内的遗传变异略低于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而诱变籽莲、诱变花莲和常规籽莲品种内遗传变异均大于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尤其是诱变籽莲、诱变花莲品种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分量分别超过了70%和60%,这种品种内的遗传变异,一方面对于莲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从这些国内广泛栽培的品种以及新近育成的莲品种中可以直接进一步选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对从国家种质资源圃中选取的40份花莲种质资源的19个形态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花型、花瓣数、雌蕊是否瓣化、雌蕊瓣化程度和根茎颜色与花蕾形状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花型、花瓣数和根茎颜色与花蕾形状呈极显著高度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现蕾期对花型有显著正向效应(0.552);其次是花瓣数(0.516)和根茎颜色(0.368)。与花型呈显著负相关的性状有花瓣长(-0.801)、现花期(-0.558)和叶宽(-0.451)。主成分分析显示前四个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5.68%。聚类分析将所有材料分为四组。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北方地区33个居群的195份野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为材料,基于SLAF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不同区域野莲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测序共得到742 992个SLAF标签,挖掘高质量SNP位点1 064 789个;供试材料基因型差异明显,主要可分为长江流域和东北区域2个亚群。研究结果支持长江流域野莲和东北区域野莲应分属为亚热带及温带生态型莲。我国野莲居群总多样性较低(π=1.04×10-5),居群间平均分化系数较高(F ST=0.42)。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湖泊野莲π值变幅为0.5×10-5~2.2×10-5,梁子湖野莲多样性最为丰富。梁子湖区域内各个小湖π值为3.13×10-6~2.3×10-5,表明小湖内不同居群仍存有较大遗传差异。北部地区不同湖泊野莲π值变幅为3.05×10-6~1.50×10-5,山东梁山古代莲多样性最为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区野莲遗传多样性高于北部地区且两者间分化程度较高(F ST=0.34),表明野莲居群间和区域间均有较高的分化程度,原因可能是野莲居群内主要为克隆繁殖,而居群间基因交流少所致。 相似文献
14.
15.
Tao Shi Kun Wang Pingfang Yang 《The Plant journal : for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2017,89(3):442-457
microRNAs (miRNAs) are important noncoding small RNAs that regulate mRNAs in eukaryotes. However, under which circumstances different miRNAs/miRNA families exhibit different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in plants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sequenced the small RNAs and degradome from a basal eudicot, sacred lotus (Nelumbo nucifera or lotus), to identify miRNAs and their targets. Combining with public miRNAs, we predicted 57 pre‐eudicot miRNA families from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We found that miRNA families featuring older age, higher copy and target number tend to show lower propensity for miRNA family loss (PGL) and stronger signature of purifying selection during divergence of temperate and tropical lotus. Further analyses of lotus genome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loss of miRNA families in descendent plants and in duplicated genomes. Gene dosage balance is crucial in maintaining those preferentially retained MIRNA duplicates by imposing stronger purifying selection. However, these factors and selection influencing miRNA family evolution are not applicable to the putative MIRNA‐likes. Additionally, the MIRNAs participating in lotus pollen–pistil interaction, a conserved process in angiosperms, also have a strong signature of purifying selection. Functionally, sequence divergence in MIRNAs escalates expression divergence of their target genes between temperate and tropical lotus during rhizome and leaf growth. Overall, our study unravels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and selection that determine the miRNA family distribution in plants and duplicated genomes, and provides evidence for functional impact of MIRNA sequence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6.
藕莲是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ssp.nucifera)的3种类型之一,在我国作为水生蔬菜栽培的历史愈两千年。对国家种质资源圃中来自17个省和直辖市的68份藕莲资源的19个形态和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并对其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整藕重与主藕重、主藕长和第三节粗成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藕重对整藕重的正向效应最高(0.98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成分占总变异的77.33%。结果还显示对整藕重负效应最高的是主藕重/整藕重(-0.296)。聚类分析发现所有藕莲资源可分为5组。 相似文献
17.
藕莲是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ssp.nucifera)的3种类型之一,在我国作为水生蔬菜栽培的历史愈两千年。对国家种质资源圃中来自17个省和直辖市的68份藕莲资源的19个形态和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并对其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整藕重与主藕重、主藕长和第三节粗成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藕重对整藕重的正向效应最高(0.98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成分占总变异的77.33%。结果还显示对整藕重负效应最高的是主藕重/整藕重(-0.296)。聚类分析发现所有藕莲资源可分为5组。 相似文献
18.
RAPD技术在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通过对我国正在使用的12个玉米骨干自交系的RAPD分析,从220个Operon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产生稳定的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扩增出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全部供试自交系分成3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黄早4系统的5个自交系;第2类群包括478和488两个姊妹系;第3类群包括5个关系较远的自交系,其中3个来自美国,1个是全部中国血统,1个既有美国血统又有中国血统。这个结果与根据各个自交 相似文献
19.
黄国振;邓惠勤;徐立铭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0,8(1):19-24
1985年7月3日至8月1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Modesto市太平洋企业公司莲园播种168组莲花种子约1000粒,保存568株苗,有35个组合的56株苗当年开了花,其中部分植株从播种到开花只需30至35天。绝大多数的植株在霜冻期来临之前都能自然结束其年生长期,但有一部分则不能。后者继续旺盛生长,直到霜期到来时叶片被冻死。这些现象表明,莲花的不同遗传类型之间,存在着对日照和温度的不同反应。 相似文献
20.
用 RAPD分子标记对4个扁蓿豆育成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2条多态性RAPD引物共检测出126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检测到10.5个位点,多态位点比率占94.4%.扁蓿豆品系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66 2,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14 5.Nei's指数估算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均证实扁蓿豆品系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品系内,品系间有一定的基因交流(基因流为2.756 7).聚类结果表明,品系00-61和00-81遗传差异相对较小,品系90-36与前两者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品系93-21与各品系的遗传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