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棉田蜘蛛群落结构及优势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应才  竺锡武 《蛛形学报》1994,3(2):137-140
通过棉田定点调查,初步鉴定陕西大荔棉田计有蜘蛛8科17种,其中主要成分依次为狼蛛、皿蛛、球蛛、蟹蛛,园蛛和肖蛸等;蜘蛛群落结构在棉花苗期和蕾铃期有明显不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和均匀度等分析,棉花苗期物种多样性明显小于蕾铃期,优势种为丁纹豹蛛和草间小黑蛛;分析了丁纹豹蛛种群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棉田与常规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棉花生长的早期、中期和后期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和常规棉两种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GK-12未防治区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在棉花生长前期和后期要高于泗棉3号未防治区;GK未防治区的天敌亚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棉花生长后期高于泗棉3号未防治区,在棉花生长的早期和中期,两者的大小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对影响棉田生态系统3种多样性指数的因子的方差分析表明,棉花品种和化学防治措施的共同作用是影响棉田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对安徽沿江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共记录19种,主要优势种为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三突花蛛,小花蝽和三色长蝽,捕食性天敌数量丰富,但雨季较少,优势种中龟纹瓢虫,三突花蛛,小花蝽和三色长蝽主要分布于棉株上部和中部,草间小黑蛛和八斑球腹蛛主要分布于棉株中,下部,群落多样性在棉花生育期前期较高,7月上旬棉花蕾花期达最大值,此后不断下降,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在棉花生育前期(苗期至蕾花期)是物种丰富度,在棉花生育后期(花铃期至吐絮期)是均匀度。群落特征在8月中旬前棉花苗期至花铃期较为类似,以后群落优势种特征日益突出,群落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4.
农田蜘蛛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张永强 《生态学报》1989,9(2):157-162
本文对南宁地区农田自然蜘蛛群落和旱地狼蛛亚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1.农田区蜘蛛群落有14科、41属、80种。主要成分是食虫瘤胸蛛、拟环纹狼蛛、拟水狼蛛、奇异獾蛛和豹蛛属种类,个体数以食虫瘤胸蛛最多。旱地狼蛛亚群落主要成分是奇异獾蛛和豹蛛属种类。 2.稻田区蜘蛛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田埂杂草群落最高,早稻田群落最低。多样性、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时间格局是早、晚稻皆随时间序列增加。平均多样性、均匀度和个体数,晚稻均高于早稻。狼蛛更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以草地最高。 3.应用群落比例相似性和聚类分析表明,拟环纹狼蛛与拟水狼蛛和奇异獾蛛与豹蛛属种类是组成当地农田区的水田和旱地生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狼蛛亚群落主要成分。 本文试图揭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稻田蜘蛛,在不受化学农药干扰下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并以狼蛛亚群落为代表,比较农田区内不同生境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生境生态特征的关系,为害虫防治和动物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苏丽  戈峰  刘向辉 《昆虫学报》2002,45(6):777-784
分析比较了化学防治对8种不同类型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对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及个体数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对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显著。但这种作用依不同类型棉田或棉花不同生育阶段而异:化学防治对套作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较小,而对单作棉田和豆间棉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较大;晚播棉田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群落较早播棉田受化学防治的影响更大;化学防治对免耕棉田害虫、天敌群落的影响更大,非免耕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群落受其干扰较小;春套棉边害虫、捕食性天敌群落与其它棉田类型相比,受化学防治的影响较少;棉花害虫在棉花生育前期对化学防治较棉花生育后期敏感,而捕食性天敌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对化学防治敏感。  相似文献   

6.
棉田蜘蛛群落的组成及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7年对山西太谷棉田的蜘蛛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现蜘蛛7科、17种、群落主要成分是星豹蛛和草间小黑蛛;对7种棉田主要蜘蛛的时间、空间及时空二维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星豹蛛和草间小黑蛛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值和重叠值均较大,说明这2种蜘蛛不但发生时间长,而且分布范围广,是棉田蜘蛛的优势种;根据生态位重叠值,利用模糊聚类法将7种棉田主要蜘蛛划分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7.
2004年4—10月,在甘肃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采用巴氏诱罐法采集土壤蜘蛛2164头,隶属于19科43种。研究表明辽东栎林(Quercusliaotungensis)、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和杨树林(Populusdavidiana)3种森林植被类型中土壤蜘蛛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生境蜘蛛群落的组成成分和多样性指数各异;从各生境中捕获的蜘蛛个体数量分析,皿蛛科、平腹蛛科和科狼蛛科的数量最多,优势类群的组成相似;各生境类型中蜘蛛功能集团的组成及多样性也有明显差异。同时,分析了影响蜘蛛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生境的植被类型和生境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山东青州玉米田蜘蛛群落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州地区玉米田蜘蛛群落结构和组成有13科,21属、30种,其中微蛛科的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和狼蛛科的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优势种。空间优势位于玉米植株的中、下部,8月下旬蛛量达到最高峰。间作田蜘蛛群落的种类丰富度、个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参数均高于净玉米田。用药田的蜘蛛种类和数量明显低于非用药田。并且间作田用药后蜘蛛群落的恢复速度快,所以,间作田蜘蛛群落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9.
1990年8月对梵净山和张家界两个自然保护区内蜘蛛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内蜘蛛资源极为丰富,经初步鉴定,计有蜘蛛27科85属180种,其中主要成分依次为肖蛸、园蛛、狼蛛、球蛛和皿蛛等。蜘蛛发生量折合每亩为17,585—54,000头。八个不同生境类型蜘蛛群落的种类数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各种蜘蛛分布群在群落内的比例随栖息地结构变化而改变,因而也导致蜘蛛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和均等度等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湖北潜江农田景观中步甲和蜘蛛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6~10月在湖北省潜江市郊用陷阱法研究了不同农田景观元素中步甲和蜘蛛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0类农田景观元素中的五类景观元素,即稻田边缘,农林间作地,不打药的滩田,少打药的旱田和植被丰富的庭院菜地分别在步甲和蜘蛛的贮存上有重要意义。1)稻田边缘步甲和蜘蛛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数均最高。2)农林间作地步甲和蜘蛛的均匀度居首位,多样性指数位居第二。3)不打药的滩田步甲和蜘蛛的发生数量多,步甲的主要物种为爪哇屁步甲Pheropsophus javanus和耶屁步甲.Jessoensis。蜘蛛的主要物种为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4)少打药的旱田发生的步甲数量多,主要物种为大劫步甲Lesticus magnus。5)植被丰富的庭园菜地发生的蜘蛛数量多,主要蜘蛛物种为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步甲或蜘蛛物种和景观元素的对应分析表明了优势步甲大劫步甲,爪哇屁步甲,耶屁步甲和优势蜘蛛沟渠豹蛛,星豹蛛,雾豹蛛Pardosa nebulosa,拟环纹豹蛛 P.Pesudoannulata和类水狼蛛Pirata piratoides各自的适生环境,同时也表明了这些景观元 素与常规管理农田(如水稻田,商业性菜地和棉田)之间在步甲、蜘蛛物种上的联系,这为农田景观的合理设计,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抗性品种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3个类型稻田早、晚稻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共有捕食性节肢动物67种,丰富度以蜘蛛高于捕食性昆虫类;早稻高于晚稻;中抗品种高于抗虫和感虫品种。早稻以皿蛛科Linyphiidae的食虫沟瘤蛛UlmmeliatainsecticepesBoes.etStr.占优势,晚稻则以狼蛛科Lycosidae的相对丰盛度最高。早稻捕食性天敌数量动态以中抗品种峰期最长;感性样田中天敌平均密度与中抗样田差异不显著,与抗虫品种差异显著;捕食性节肢动物多样性随着品种抗性的增强呈降低趋势,优势度随着品种抗性的增强而增强。晚稻3个品种样田中天敌的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各品种样田的多样性明显高于早稻,且波动幅度小于早稻,品种之间多样性差异较小,晚稻群落可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单季稻田的蜘蛛群落及其与褐飞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京地区4种不同类型单季稻田蜘蛛群落的结构及其与褐飞虱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蜘蛛群落由10科21种组成,其中草间小黑蛛、食虫瘤胸蛛、拟水狼蛛为优势种。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化防田低于生防田,而均匀性则施药田大于不施药田。不同移栽时间的稻田,丰富度、多样性、均匀性迟栽田低于早栽田。蜘蛛与褐飞虱各发育阶段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蜘蛛与褐飞虱长翅成虫相关性好,而与低龄若虫相关性差;蜘蛛与褐飞虱的相关性主要由褐飞虱田间第1次若虫高峰时的蜘蛛量和蛛虱比决定,模拟的回归方程为:r= - 0.1997+ 0.00756x1+ 0.3371x2(F> F0.023)。  相似文献   

13.
Evidence of a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spider diversity in Australian cott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ost common explanation for species diversity increasing towards the tropics is the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habitats (spatial heterogeneity). Consequently, a monoculture (like cotton in Australia) which is grown along a latitudinal gradient, should have the same degree of species diversity throughout its range. We tested to see if diversity in a dominant cotton community (spiders) changed with latitude, and if the community was structurally identical in different parts of Australia. We sampled seven sites extending over 20° of latitude. At each site we sampled 1–3 fields 3–5 times during the cotton growing season using pitfall traps and beatsheets, recording all the spiders collected to family. We found that spider communities in cotton are diverse, including a large range of foraging guilds, making them suitable for a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programme. We also found that spider diversity increased from high to low latitudes, and the communities were different, even though the spiders were in the same monocultural habitat. Spider beatsheet communities around Australia were dominated by different families, and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seasonal changes, indicating that different pest groups would be targeted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diversity can increase from high to low latitudes, even if spatial heterogeneity is held constant, and that other factors external to the cotton crop are influencing spider specie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s which may account for the latitudinal gradient, such as non‐equilibrium regional process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对棉田物种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的生育期调查方法开展转基因棉花的安全性研究。【方法】于2016和2017年,选择2个新型转基因棉花(GGK2,N15-5)及其亲本(K312,J14)为材料,使用3种调查方法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1)在整个生育期每7 d调查一次(5月上旬—9月中下旬);(2)主要生育期调查(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和(3)6月中旬—8月下旬期间的3个棉铃虫发生高峰期调查。计算出不同调查方法下的棉田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总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结果】3种方法对物种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影响最大,第1种方法数值最大,第3种方法数值最小。2016年,转抗除草剂基因棉田(GGK2)与其亲本(K312)相比,3种调查方法得到的物种个体总数在节肢动物群落和害虫亚群落差异显著,其他指数无差异。此外,2016年与2017年相比,相同棉田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仅对物种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有影响,而对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无显著影响。因此,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中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生育期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15.
吡杀灵是一种由吡虫啉与杀虫单组成的复配剂农药,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叶蝉、螟虫有较高的防效。本对应用吡杀灵的稻田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施用吡杀灵与甲胺磷的稻田害虫种类、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有明显的差异。根据Shannon-Wiener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J等指标测定,吡杀灵防治区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明显高于甲胺磷防治区,而甲胺磷防治区害虫多样性高于寄生性昆虫和蜘蛛类群。吡杀灵防治区稻田天敌多样  相似文献   

16.
廖艳阳  方俊  王智 《蛛形学报》2010,19(1):61-64
探讨了做好稻田蜘蛛越冬保护和增加稻田斑块异质性对稻田蜘蛛群落重建的作用及稻田蜘蛛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做好稻田蜘蛛的越冬保护和增加早稻田斑块异质性有利于早、晚稻田蜘蛛群落的重建,使早、晚稻田蜘蛛群落重建的速度分别加快8天和7天。同时也能维持蜘蛛群落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为防止水稻害虫的早期爆发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湖南稻田蜘蛛群落生态特点及控虫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近年来对湖南省境内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稻田蜘蛛群落结构的研究结果;报道湖南稻田蜘蛛198种,隶属25科87属,及其常见类群和主要优势种: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八斑鞘腹蛛。并应用测定群落结构特征的多种指数公式比较分析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稻田蜘蛛群落的时空格局特点、物种多样性差异、主要优势种差异以及农药对稻田蜘蛛群落结构的影响和蜘蛛群落对目标害虫的控制效应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