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红壤坡地杂草群落VA菌根真菌的宿主物种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欣  唐建军 《生物多样性》2001,9(2):122-128
本研究调查了红壤坡地幼龄果园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主要物种被VA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分析了VA菌根真菌侵染与根际土壤磷系水平的关系。研究区域幼龄果园杂草群落共有杂草96种,分属27科。对17个科的39个物种的调查发现,所调查的物种均不同程度上被VA真菌所侵染,但科与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科的不同种之间也差异明显。相关分析表明,VA菌根真菌对不同毁草种 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与土壤磷素水平关系不甚密切,VA菌根真菌强度可能主要决定于宿主植物特性和VA菌根真菌的选择。因此,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杂草的多样性将有利于VA菌根真菌的生存。  相似文献   

2.
山西历山珍稀药用植物AM真菌资源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暴马丁香、连香树、南方红豆杉和领春木4种珍稀药用植物为材料,研究其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的菌根结构类型和种属分布,同时分析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暴马丁香菌根类型为中间型(I-型),连香树和领春木为重楼型(P-型),南方红豆杉为疆南星型(A-型);4种植物根际共鉴定AMF 27种,分别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和原囊霉属(Archaeospora)5属,其中Glomus为优势属。(2)pH与暴马丁香和领春木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呈正相关,但与连香树和南方红豆杉呈负相关;速效磷与暴马丁香、南方红豆杉和领春木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呈正相关,但与连香树呈负相关;碱解氮、有机质与暴马丁香、连香树和领春木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呈正相关,但与南方红豆杉呈负相关。(3)4种药用植物的菌根侵染率主要受其根际土壤碱解氮的影响,而根际AMF孢子密度主要受根际土壤pH制约。可见,历山自然保护区内AMF资源丰富,多样性程度也较高;宿主植物不同,土壤因子对其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都江堰地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生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都江堰地区3个不同生境样地(般若寺、馒头山、龙池)中85种优势及常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其中78种植物(91.8%)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同时对其中58种植物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共分离到5属47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5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7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2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2种。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是3个样地共有的优势属。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是龙池的优势种,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是般若寺和馒头山的优势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显著受到海拔相关因子影响,同时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组成也受较大影响。乔木砍伐没有显著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同时对种类组成影响也较小。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与根系侵染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2=0.024 8)。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西部草原主要植物的丛枝菌根及其结构类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包玉英  闫伟 《生物多样性》2004,12(5):501-508
2002年6-9月,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建群植物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28科125种植物中,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104种(占83.2%);在过去认为不能侵染的莎草科植物中发现卯穗苔草(Carex duriuscula)和黄囊苔草( C. korshinskyi)有侵染现象。在所调查的植物中,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较高,占被调查该类植物总数的90.4%;而一年生和二年生草本植物被侵染的比例仅为47.6%。本地区野生植物的丛枝菌根结构类型多数为Arum类型,占65.38%,尤其在百合科(Liliaceae)、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和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中比例较高;而Paris类型仅有19.23%,多见于禾本科(Gramineae!)、唇形科(Labiatae)、桔梗科(Campanulaceae)和百合科。丛枝菌根的结构类型与植物的根系类型、生活型和菌根侵染率无关,而与植物所属的科属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5.
红壤中VA菌根真菌侵染力及接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丘陵地区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的马尾松林自然植被下红壤、栽种胡枝子的两种侵蚀红壤及花生-油菜轮作的耕作红壤等3种生态条件下的土壤中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种类、侵染势、施用石灰石粉改土和增施磷肥对VA菌根真菌侵染的影响以及VA菌根真菌的接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态条件下的土壤中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和侵染势显然不同:马尾松林自然植被下的红壤中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大,侵染迅速;花生-油菜轮作的耕作红壤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也大,但侵染缓慢,有明显的滞后期;栽种胡枝子的侵蚀红壤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小,侵染力很低。对侵蚀红壤与耕作红壤接种VA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VA菌根的侵染率,在适当施用磷肥及施石灰石粉改土后,都能促进VA菌根侵染,从而增加了植物的吸磷量,植物生长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丘陵地区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的马尾松林自然植被下红壤、栽种胡枝子的两种侵蚀红壤及花生-油菜轮作的耕作红壤等3种生态条件下的土壤中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种类、侵染势、施用石灰石粉改土和增施磷肥对VA菌根真菌侵染的影响以及VA菌根真菌的接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态条件下的土壤中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和侵染势显然不同:马尾松林自然植被下的红壤中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大,侵染迅速;花生-油菜轮作的耕作红壤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也大,但侵染缓慢,有明显的滞后期;栽种胡枝子的侵蚀红壤VA菌根真菌繁殖体数量小,侵染力很低.对侵蚀红壤与耕作红壤接种VA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VA菌根的侵染率,在适当施用磷肥及施石灰石粉改土后,都能促进VA菌根侵染,从而增加了植物的吸磷量,植物生长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州地区7种菊科(Compositae)入侵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互作共生关系,调查了这7种菊科入侵植物在4种生境中的AMF侵染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并分析土壤因子对AMF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入侵植物根内均受到AMF侵染,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到AMF孢子;AMF侵染在宿主间差异显著,生境间的差异不显著;孢子密度在生境和宿主间的差异均显著,人工绿地、农田果园的AMF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森林周边和滨海地带。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果园生境的根际土壤孢子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森林周边生境的AMF总侵染率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工绿地的AMF总侵染率与土壤速效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滨海地带的AMF总侵染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些对理解菊科植物入侵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毛状根为宿主,接种VA菌根真菌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经过3.5个月的双重培养,观察到VA菌根真菌珠状巨孢囊霉对大豆毛状根的侵染,辅助细胞形成,并获得VA菌根真菌成熟孢子,在无菌条件下建立了大豆毛状根-VA菌根真菌双重培养体系,为研究菌根真菌侵染大豆根部形成共生体系及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蒙古韭共生真菌及其菌根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玉英  闫伟 《菌物学报》2004,23(2):286-293
本文对生长于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和荒漠地区的蒙古韭Alliummongolicum进行了菌根侵染状态的调查研究。发现蒙古韭的根系有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其菌根类型为疆南星型(Arum-type)。不同地区采集的蒙古韭菌根侵染率不同,由8.76%至36.12%,侵染率与真菌种的丰富度及孢子密度关系不显著。从7个样点的蒙古韭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丛枝菌根真菌26种:无梗囊霉属5种、球囊霉属18种、内养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各1种,并有1个未知属种。由此可见,球囊霉和无梗囊霉2个属的种出现频度占绝对优势。除了聚生球囊霉Glomusfasciculatum在沙坡头出现最多外,其它样点中Acaulosporasp.1、缩球囊霉G.constrictum、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和卷曲球囊霉G.convolutum都有较高的出现频度。尽管不同样地蒙古韭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种的丰富度及孢子密度有差异,但样地之间的优势种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川西亚高山带森林生态系统外生菌根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样方法于2003年8月对四川西部亚高山带分布的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云杉(Picea asperata)、红桦(Betulaalbo-sinensis)、山杨(Populus davidiana)、铁杉(Tsuga chi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落叶松(Larix japonica)和冷杉(Abiesfaxoniana)8个主要森林类型的外生菌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调查的森林类型均被外生菌根真菌所侵染,不同森林类型的宿主植物外生菌根的侵染强度不同,同种森林类型由于受海拔高度、坡度、林龄等条件的影响,植物的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指数以及细根生物量都发生相应的改变。高山栎林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上层(0~20cm)菌根侵染率增高、下层(20~40cm)菌根侵染强度指数增大,土壤上下层有效磷浓度都明显减少;坡度小的云杉林型内上下两层细根生物量、菌根侵染率都高于坡度大的云杉林,但是菌根侵染强度指数却较低;相同立地条件下,云杉林型在种群建立(幼林龄)和衰退(成过熟林)时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指数都显著高于种群相对稳定(中林龄)时期,在养分较为肥沃的土壤环境中,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指数与营养因子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山杨、落叶松、冷杉和红桦林型土壤上层菌根侵染率都超过了65%;华山松林型由于坡度最大(50°),其土壤上层菌根侵染强度指数也最大(55.78%);铁杉林型菌根形成状况最差,但细根生物量最大。亚高山带森林类型中的上层植物细根生物量都显著高于下层,表明植物的营养主要由上层根系所输送。  相似文献   

11.
对4 种移栽到温室中的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的VA 菌根真菌孢子种群组成和季相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VA菌根真菌孢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宿主依赖性和季相变化。在相同气候条件下, 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中的VA菌根真菌种群组成不同; 同种VA 菌根真菌在不同宿主植物根际土壤中, 孢子的丰富度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影响VA菌根真菌孢子种群组成和季相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菌根侵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通过土壤侵染植物根系,与寄主植物互利共生的重要有益真菌。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林中菌根侵染状况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丛枝菌根真菌—杉木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为改善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促进杉木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分别选取10a、25a、45a杉木纯林,分析了不同林分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及部分土壤养分因子(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关系。结果表明:(1)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均呈现出随林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pH随林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2)根际土中磷的含量总体偏低,而且受到土壤酸化流失和丛枝菌根真菌积累的双重影响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3)虽然有效钾含量随林龄变化趋势不显著,但丛枝菌根真菌能促进土壤钾的积累。因此,丛枝菌根真菌能有效调控根际土的养分动力学特征,减缓土壤酸化造成的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30个科的42种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定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这些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分属于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和硬囊霉属(Sclerocystis)的2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spore density)、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以及已鉴定种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在每100g土壤116~1560个之间,平均478个;物种丰富度在2~7之间,平均为4.5;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真菌是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4.
龙脑香科植物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天然林地和温室盆栽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龙脑香科植物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真菌孢子密度、相对多度、频度、属的组成、丰度和侵染状况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坡垒作盆栽寄主加富培养后,菌根侵染率、泡囊、丛枝和侵入点都低于原采样植物,以原坡垒土壤中栽植苗木的侵染率为最高,可达20.3%;而以望天树根围土壤栽植的苗木为最低,仅为10.6%;坡垒还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采样植物根围土壤中AM真菌孢子的密度、相对多度、频度、属的组成、丰度等.在4种土壤中,栽植坡垒苗木后,AM真菌的孢子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采用与原采样相同种类的植物作为AM真菌加富培养的寄主更有利于促进AM真菌的生长发育、保持AM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以绢蒿荒漠草地的优势种绢蒿、羊茅(针茅)、苔草为研究材料,探究其根际AM真菌和根系侵染率及季节性动态变化对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放牧压力的增大,AM真菌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和根系侵染率显著降低(P<0.05),多样性指数在过度放牧的条件下显著(P<0.05)降低;在同一放牧条件下,0~10 cm土壤层的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和根系侵染率均显著(P<0.05)高于10~20 cm和20~30 cm土壤层,多样性指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大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同的宿主植物对AM真菌的依赖性不同,即侵染率高低依次为绢蒿>羊茅>苔草;AM真菌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和植物根系侵染率随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三者均呈现"双峰"现象,在6月和9月分别达到峰值,与绢蒿荒漠草地植被的生长节律几乎同步;温度对AM真菌孢子密度、丰富度和侵染率的影响不显著,但降雨量对植物根系的侵染率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随降雨量的增加侵染率极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Host genotype and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VA mycorrhizae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VA mycorrhizae, the most ancient type of mycorrhizal symbiosis, are present in the most phytogenetically advanced groups. Few plants have evolved mechanisms to completely prevent infection by VAM fungi. Yet, plant species that are less dependent on VA mycorrhizae for nutrient acquisition (e.g., grasses) generally have less root colonization in the field than more dependent species (e.g., Citrus). Among closely related Citrus genotypes, there is a greater tendency for less dependent species to limit the rate but not the extent of colonization, even in high-P soils. We hypothesize that colonization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carbon cost that may be regulated by the host genotype. Carbon expenditure on the fungus at high P may result in mycorrhizal-induced growth depression. The potential value of breeding plants for greater susceptibility to colonization will depend on the cost/benefit of VA mycorrhizae for the specific crop, soi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lthough the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host control over VAM colonization are barely known, recently discovered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mutants (myc-) of pea offer great promise for the study of host-fungus compatibility. Florid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Journal Series No. R-02765. Florid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Journal Series No. R-02765.  相似文献   

17.
盐渍化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因子对AM真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卢鑫萍  杜茜  闫永利  马琨  王占军  蒋齐 《生态学报》2012,32(13):4071-4078
为探明盐渍化土壤影响下AM真菌与根际土壤间的关系,试验选取宁夏碱化龟裂土、草甸盐土、盐化灌淤土3种类型4个样地上典型植被群落,测定了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AM真菌侵染率以及孢子密度。结果显示:盐渍化土壤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类型显著不同,对芳香类化合物的代谢能力整体较弱;红寺堡草甸盐土上微生物优势群落为氨基酸代谢类群,惠农盐化灌淤土为多聚化合物代谢群,西大滩碱化龟裂土为碳水化合物代谢群。AM真菌孢子密度与微生物碳源代谢群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其中,惠农样点根际土壤孢子密度与多聚化合物微生物代谢群呈显著正相关,西大滩地区孢子密度与碳水化合物微生物代谢群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全盐、全氮、碱解氮等土壤肥力因子及土壤中的HCO-3、Na+、Cl-等盐基离子含量能解释AM真菌孢子密度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关系的大部分信息。较高的HCO-3浓度促进了AM真菌侵染率的提高,但高盐浓度下Na+和Cl-降低了菌根侵染率。土壤对AM真菌孢子密度、侵染率的影响因土壤盐分组成类型的不同而异。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AM真菌多样性,促进宁夏盐碱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